查看原文
其他

奋进建功!这是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2023-06-30

编者按

风展红旗起新航,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攀高峰,勇毅前行向未来,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出应有贡献,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贡献西政力量,西南政法大学以“自强不息,奋进建功”为主题,推出各学院巡礼式采访报道。

今天,我们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西南政法大学基础部。1994年7月,学校设置新闻学专业,这是全国法科大学开设的第一个新闻学专业;1995年4月,学校成立新闻学系;2003年6月,成立新闻传播学院。2010年学院对外更名为“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了“以全球视角打造国内一流新闻学科”的发展定位。学院致力于形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格局。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


党建引领效果显著


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增强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作为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指南。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院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学校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纪律,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三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新闻教育的始终。在本科阶段开设《马列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阅评》等课程,在硕士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等课程,在博士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

四是着力发展高知人群,培育专业型“样板支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吸纳高知海归人群入党,将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结合实际情况培育专业型“样板支部”。


蔡斐教授在新华日报旧址现场讲解

博士生工作站授牌仪式

博士生学党史活动



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本学科自2018年至今,获批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近60项,发表CSSCI论文110余篇;出版“新闻传播学系列丛书”22部,“新闻传播学前沿译著”5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论丛”10部。2018年本学科成为重庆市高校首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招生规模从2019年的7人增加为2022年的16人。2022年6月,5名首届新闻传播学博士也是重庆市第一批新闻传播学博士顺利毕业。以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依托人权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整合人权舆论、国际传播、对外译介等学科优势特色,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打造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2017年,第十届新闻传播学年会会议现场

2018年,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会议现场

2019年,新闻传播学科专家指导工作会会议现场

2020年,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0)》首发式现场

2021年第四届中国特色新闻学高级研讨班培训现场


争创一流 踔厉前行


争创一流,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径。学院高度重视并深耕专业建设,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新路径,成效卓越。

一是“课程思政”百花齐放。近年来,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学院已经获批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西南政法大学首批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立项3个;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课程思政专项项目5项。

二是一流专业、一流课程蒸蒸日上。自2018年以来,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三个专业分别于2019、2020、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一流专业建设点。《重大成就融媒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法治新闻报道》《传播学概论》《公共演说》三门课程获评重庆市线下一流课程;《说服学》成为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法治新闻报道》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教师团队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三是创新性开设国际传播实验班,探索国际化办学新路径。坚持“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的培养理念,应对国家对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的战略需求,开设了本科、硕士阶段的国际传播人才试点班。


2019年北美国际新闻工作坊赴洛杉矶学习培训

2019年新闻和传媒首届暑期夏令营-俄勒冈大学交流学习

2019年李珮、赵文丹、杨婷参加第十五届全球传播协会年会合影

全球传播与跨文明研究高级研修班专家合影

“百年百人”学生团队采访抗美援朝老兵 合影

2021年9月“战士书法家”刘超同志为西南政法大学“三全育人”试点院系“百年百人”思政实践项目题字,他将百年的故事,写给你看



奋进建功,书记、院长说


李珮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自我更新、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在不断探索前进中走出中国现代化新路,体现了中国的天下观、义利观,展示了中国对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担当与贡献。新闻传播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托学院学科优势,打造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忠于党的新闻事业的接班人。


李韧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



时光见证信仰,岁月磨砺初心,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下走过了第一个百年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地攻坚克难,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各个领域成就斐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描绘美好蓝图,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立足新闻传播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对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的战略需求,着力培养一批既有爱党爱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西政情,新闻人说

蔡斐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我考入西南政法大学,从此我的命运被改变。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老师,遇见了我的职业,从2001到2011,整整十年,我完成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阶段的学业过程。可以说,没有西南政法大学的培养,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小有成就。作为学生,新闻传播学院让我有天然的归属感、存在感、荣辱感、自豪感,这个学院也有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我所在的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正所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想保持全国和重庆的领先位置,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能够适应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岗位上经得住考验,我作为学院的一名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我知道自己必须潜心研究,苦心教学,主动承担,勇挑重任,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和发展回报学院学校对我的培养。

我会在学校、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战友们密切配合,集众智定良策,合众力兴伟业,共同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发扬拼搏精神,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攻坚克难中为学院学校的发展争取更大的胜利。

祝福我的母校越来越好,祝福我的学院越来越强!



刘江江

新闻学专业2004级本科生校友

导演、编剧,这是电影《人生大事》热映后,大家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身份。事实上,早在当年大学求学期间,我就在西南政法大学拍摄了校园DV电影《不就是玩吗》,那时,拍电影的种子就已在我的心中悄然萌芽。

回忆起来那是2007年6月23号的晚上7点钟,由我自导自拍自演的电影《不就是玩吗》在学校模拟法庭首映。还记得当时那部电影时长90分钟,堵在两个门口进不来的同学们垫着脚尖探着脑袋撑完了全场。当晚的票房收入兑成了山城啤酒,那一天,也算得上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虽然片子的电影指数很低,影像粗涩,桥段幼稚,表演浮夸……可是那段经历是完美的。

毕业后,我一直坚持剧本创作,电影于我,一直是个理想,没实现也没消减,我一直在路上。而事实证明,年少时的努力也并没有被辜负,我终于在2019年凭借剧本《上天堂》入围平遥国际电影展创投单元,叩开了电影的大门。2022年6月,《上天堂》改名为《人生大事》正式上映。电影受到校友们的追捧和喜爱,让我十分感动。

在西政的四年学习影响着我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西政的校园文化仍扎根在我的思维方式中,无论是思考问题或者是写剧本,我都喜欢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展开。当年在学校结下的师生情、同学情谊延续至今。时至今日,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身上陆陆续续混出了一些标签,但令我骄傲的还是西政人这个身份。

作为母校哺育过的学子,我终身以母校为荣,衷心地祝福母校越来越好。



黄玥

新闻学专业2005级本科生、2009级研究生校友

大学时光皆美好。有无数的创举、有大胆的尝试、有可贵的经历、有铭心的情谊,每每回忆起来都是绚烂、无悔的。学校严谨、扎实的学风和广博、进取的校风,和风细雨般滋养出勤奋、细致、沉稳品格的我们,从此一路从容、勤勉、勇敢。

求学期间在母校汲取的充足“营养”,成为我专业道路上的无限动力。2016年,是我参加两会报道第四年,我创作的《政协委员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数据新闻获得全国人大、政协好新闻奖;采写的《开放市场能量 推动智慧型“山城特色”改革——新华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被国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制作的VR等产品,带领网友惊喜感受两会现场。

祝福西政:沉稳大气不失活力,独树一帜续写辉煌。



王啸洋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2013年,我从平原来到了山城,来到了西政渝北校区。从18岁到27岁,我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最青春的9年时光。

我想说,在我的记忆里,最火热的地方是教学楼。钢琴造型的三教、像迷宫一样的四教、布满银杏的五教,精彩纷呈、兼容并包的课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最浪漫的地方是罗马广场。在这里,我和小伙伴们筹办了属于我们的第一场晚会,我依然记得他的座席台阶是15级,中间的场地不是正圆,而是椭圆,直径分别为28.8m和27.7m,还有无数版本的宣传方案、舞台设计、安全预案……最幸福的地方是宿舍楼和食堂。难忘北苑食堂一楼的小炒和二楼的粤菜,火爆全网的冰镇麻辣烫,时常出现的各地美食新菜品,不断完善的设施和优化的环境,如今还有了夜市,下了晚课和室友一起去吃串苕皮成为我们独有的仪式,带着满足感回到宿舍,迎接我们的是宿管阿姨的笑脸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还张罗着给我介绍男朋友……在西政,就是一种在家的幸福。

我还想说,西政艰苦创业的品格让我在奋斗中思考家国情怀,西政严谨扎实的学风让我在科研中坚持勤奋探索,西政心系天下的格局让我在实践中培养世界眼光。2017年,我如愿加入西南政法大学第十九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赴重庆市巫溪县支教一年,获评城厢中学2017年度优秀班主任。2018年,我结束支教服务返回学校,成为全国监察法实务方向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李贞元老师始终不断指导与鼓励下,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评了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以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并再度跨领域跨学科,成为“双导师”培养机制的受益人,攻读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学校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我跟着新闻传播学院“大篷车课堂”去蒙古国感悟“一带一路”,和“三下乡”小分队赴广西崇左边防派出所展开社会调研,也在2019年完成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国际青年先锋”学习交流活动,一篇关于我们在坦桑尼亚学习交流的长篇报道——《讲好中国故事 他们把“国际研讨会”变成中国主场》被中国日报(中文网)、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吴永妃

广播电视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大学四年,学习氛围浓厚的图书馆、座无虚席的十大歌手决赛现场、欢声笑语的罗马广场、唇枪舌剑的辩论赛场……都是我切身经历的西政生活。印象深刻的是亲自策划拍摄微电影、是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参加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活动,怀念那些从无到有,从项目策划到完成,啥事都亲力亲为的大学时光,怀念那时大家一起呆过的深夜食堂,怀念大家一起剪视频、改文案时候的小温暖……

祝愿我的大学,如校歌所唱般继续穷学术之浩瀚,育时代之英才。


蹚别人没走过的路
才能收获别样风景
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
以高昂的热情
严谨的态度
全新的视角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出发!

推荐阅读


1.沉痛哀悼 !中国经济法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李昌麒教授逝世


2.2023年西政版日历,专属于你~


素材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文案:王濛

编辑:周筱羽 韦文雪

执编:韦文雪

素材审核:李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