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女儿到了美国就变坏,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套在美国行不通了...

2018-03-29 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

在教育下一代,和孩子沟通方面,中美两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而言之,中国的家长大多是“唠叨”式,而美国的家长更注重“交流”式;从姿态上看,中国的家长是以老对少、上对下的“命令”口吻;而美国家长大多是以“朋友”方式和孩子相互讨论,谁对听谁的。大人说的不对,孩子有权反对,有权“不听话”。


教委用儿女教育对比中美文化差异


南加州哈岗学区教委张金生自己在东方教育体制下长大,现在却担任了西方世界的教育专家,他对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差别深有体会。他以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例,老大是儿子,老二是女儿,儿子小的时候他用的是东方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老子说什么你就听什么,没那么多“为什么”。没时间给你解释,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老子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要长,做父母的没有害儿女的,听话就是了。


然而儿子毕竟是在美国学习长大的,受了西方式的教育,爸爸让儿子长大经商,儿子偏不听,自己选择了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公司做法律顾问,让张金生的自尊备受打击。


老二出生后,当了教委的张金生试着用西式沟通方式和女儿交流,不再像老大那样,只讲其然,不解释“所以然”。女儿上学的时候,他放下身段,以“朋友”的方式向女儿解释每一件事情,不仅告诉她该怎么做,更要耐心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耐心地告诉女儿每个专业毕业后会做什么?有没有前途,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后由女儿自己决定选择哪一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女儿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医学专业,现在成为一名顶级的手术医生,目前正参加机器人做手术的项目研究。


张金生总结道,不能简单地把东西方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进行归类,谁好谁坏。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中国小留学生为例,他们在初高中的时候明显比美国学生学业要强,但到了大学华人学生总的来说就没有美国学生的创新优势了,原因是中国学生大多在灌输式教学下长大,擅长死记硬背,记忆能力比美国学生强,九九乘法口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学生张嘴就来,美国学生则要掰着手指算。


但美国学生在开放式家庭沟通与学习环境下长大,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普遍比中国学生要强。从初高中开始,学生上课就不再是老师“填鸭式”灌输,而是老师设立项目主题,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解决方案,老师只是在一旁观察、指导。这种独立完成作业,挖掘个人潜力的学习交流环境到了大学就得到了如鱼得水的发挥。


家长“唠叨”加“棍棒”把女儿打跑


洛杉矶华人家长付先生在女儿17岁的时候把她带到了美国,之所以没有提早给女儿办美国移民,是怕孩子太小不懂事,怕她跟着美国孩子早恋、吸毒、加入帮派,心想等孩子大了点,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判断后再到美国,加上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好,所以他宁愿让女儿的初高中在中国念完。


不出所料,女儿一到美国就交了男朋友,而且每天越回来越晚。付先生和女儿约法三章,说孩子大了交男友他不管,但每天晚上必须12点前回家。女儿嘴上同意了,可是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到了后半夜两点还没回家。付先生一气之下把家门反锁上,结果女儿炸锅了,对他大发脾气,“你把家门反锁上,就不怕女儿黑夜受冻、遭人抢劫吗?”


付先生反问道:“你要是知道回来晚了有危险为什么不守约在12点前回家?你到了后半夜3点才回来还让不让我睡觉?”两人各执一词,各不相让,付先生情急之下扇了女儿一巴掌,结果女儿第二天搬出去,和男友住在了一起,卧室内留个纸条:“我18了,可以独立了,我搬去和男友住,以后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事情过去了半年,付先生不时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唠唠叨叨”让女儿产生了逆反心理,是不是“棍棒出孝子”的说法在美国行不通了?


来源:侨报网

推荐阅读


旧金山湾区同城分类信息小程序,为你提供房产、招聘、汽车、二手、求职、问答、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发布信息的需求。

可直接点击以下公号名称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