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合建世界首座珊瑚礁跨海大桥 这么难的事他们竟然做到了!
日前,位于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基础设施工程正式完工,进入桥底施工部分。据了解,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珊瑚礁上建跨海大桥。如何防止海水污染伤害珊瑚生长,由鄂钢扬子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桥墩钢护筒立了首功。
中马友谊大桥主桥桩基施工
中马友谊大桥位于马尔代夫北马累环礁,跨越嘎杜海峡,连接环礁上的马累岛、机场岛(珊瑚尔岛)和胡鲁马累岛三个相邻岛屿,是马尔代夫最重要的岛屿连接线工程。大桥全长2.1公里,主桥长760米,设计为主跨180米叠合梁连续刚构桥结构。
“马尔代夫所在海域海底主要分布珊瑚礁,在海底世界,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但却给桥梁施工带来巨大挑战。”12月14日,扬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徐松介绍,这次海底施工难度非常大,也是世界上首次在珊瑚礁上建跨海大桥,而该大桥近200根桩体和27个桥墩基础都不得不建在珊瑚礁上。
如何既保证桥基施工,又防止珊瑚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徐松说,为了保证桥梁基础的稳固并防止海水腐蚀,该桥采用的是注浆技术,将桩侧和桩底通过注浆来巩固,提高承载力。首先用大型液压打桩锤将直径3米多、长70余米的空心钢护筒打到珊瑚礁内,再往里面灌注混凝土,建桥梁基础,而这道工序对钢护筒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扬子公司为大桥所提供的桥墩钢护筒设备是根据大桥的设计来制造的,筒体有3.2米和3.6米两种规格,长度70余米,筒体板厚32毫米,总承接量2000余吨,通过钢护筒保护桥墩的作用,可以增加桥墩的承重力。
海底有大量珊瑚对污染特别敏感,桥址所在区域也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钢护筒很关键,它将施工作业区与外部海洋环境隔离,使施工泥浆不外排,降低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为了确保钢护筒设备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扬子公司购买了40余万元的焊接设备,做到焊缝零缺陷。”徐松解释说,因为海底情况复杂,如果焊缝有缺陷,会产生筒底断裂现象,那么一切的努力就前功尽弃,延误了工期,更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
该项目钢护筒工程监理方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检查组多次到扬子公司进行检测,就钢护筒制作过程中筒节滚制椭圆度、多节组装直线度、筒节端面平面度、拼接错边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检测,所有质量等级全部达到UT一级合格。扬子公司在该项目中,已成功完成单筒体滚制及复圆190节,焊接筒体纵缝605米、环缝1768米。
相关阅读
中马友谊大桥将改变马尔代夫格局
南亚岛国马尔代夫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朝,郑和船队两度到访马尔代夫,马尔代夫使臣三次远航万里回访中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如今陈列于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600多年后的今天,航运仍是往来马尔代夫各岛屿的主要交通方式。
改变自2015年12月30日开始。当日,中国政府援建的马尔代夫首座大桥中马友谊大桥在首都马累举行开工典礼,大桥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典礼现场,马尔代夫总统亚明说:“中马友谊大桥将改变马尔代夫格局。”
工人正在进行试桩施工
设计中马友谊大桥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曾在1955年主持设计、建造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经过61年积淀,该院携手同在武汉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带着世界领先的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在印度洋上助马尔代夫人实现大桥梦。
记者手记——
大桥梦 串起两座城
从马尔代夫回来,面对所有人的关切,我的回答一度是“那里太苦,不想去第二次”。
遗世独立于印度洋,赋予马尔代夫绝美景色,然而对于中马友谊大桥设计、建造团队来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旅游者的“天堂”,建设者的“地狱”。
7月正值马尔代夫雨季,施工人员常常苦等10多小时,只为抢得数十分钟的作业窗口期。负责指导桥桩定位的75岁技术顾问沈体仁,乘坐快艇登上海面施工平台半潜驳后,因天气突变波涛汹涌无法下船,在半潜驳上住了4天。在胡鲁马累岛上,马尔代夫政府批准了4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大桥主材存放和物资集散中转。建设初期,物资还在海运途中,当地找不到大型设备和材料供应,2880平方米的砂石料仓库基坑全部靠人力挖掘。
俯瞰中马友谊大桥
有时,建设者们还要与病痛搏斗。5月,项目书记王超因染上登革热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担心影响工期和同事们的身体健康,起初他坚决反对同事们为他献血。我注意到,施工技术组组长林树奎说起这段时不自主地“咬牙切齿”。回国后才听说,林树奎也得过登革热,休息两天之后又出现在一线。
然而,写稿过程中,当我一句一句打出当地采访对象对大桥的期盼和对中国的赞美,我开始理解,当地人眼中中马友谊大桥的价值,恰如武汉长江大桥之于中国。这种感同身受让我开始期待中马友谊大桥建成后重游马尔代夫,见证一座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
千岛之国的大桥梦
马尔代夫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与首都马累之间,被嘎阿地胡库阿海峡隔断。海峡内水深浪急,像一道天堑。
7月3日晚,记者走出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走进通航首都马累岛的轮渡码头,此处人头攒动。11分钟航程里,船随着海面起伏大幅晃动,浪花不时从舷窗灌入,打湿靠窗乘客的后背。在外国乘客的惊呼声中,本地人泰然自若的神态显示,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由1192个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船是35万马尔代夫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次日清晨,在中马友谊大桥施工技术组驻地附近,就职于马尔代夫国防部的萨利姆正在观看施工,听说记者从中国来采访,他表现出极大热情:“能有一座大桥是所有马尔代夫人的梦想,中国人让我们梦想成真。”
20多年前,马尔代夫政府即已提出建设马累-机场岛跨海大桥的构想,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建设计划一再搁置。萨利姆介绍,当地政府已在较浅的海峡,如机场岛与胡噜马累岛之间,吹沙填海造路。但嘎阿地胡库阿海峡海况恶劣,得名“恶魔之海”,建造岛屿联通工程难度极大。
马尔代夫人的互联互通梦,与中国落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不谋而合。2014年9月15日,中马双方共同商定由中国援建马累-机场岛跨海大桥,马尔代夫总统亚明提议将大桥命名为“中马友谊大桥”。
“恶魔之海”上施工困难重重
中马友谊大桥跨越海峡,连接马累岛东端与胡鲁马累岛西角。桥位处的海床上遍布珊瑚礁,桥桩打入时十分易碎。
两家总部在汉的“建桥国家队”担起重任。中交二航局中标了“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大桥的设计、地勘则交由中铁大桥院负责。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肖海珠说,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珊瑚礁上建跨海大桥,无先例可循。
中马友谊大桥设计为五跨连续钢构桥,效果图上可见,白色拱桥在湛蓝的印度洋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肖海珠说,该桥结构轻巧,与马尔代夫海天一色的景观融为一体。
在“恶魔之海”施工,大桥从图纸变为现实困难重重。
建造大桥主体结构,首先要用船载浮吊将空心桩基钢护筒吊装至导向架内定位,打入珊瑚礁内后,钻空筒内岩层,再向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桥墩。
5月-10月,马尔代夫正值雨季。狂风暴雨中,浪涌高达4米,能将起重能力1380吨的浮吊船从海面抬起1米高再抛下。“浮吊船晃动1米,会造成吊钩在吊桩过程中摆动8-10米”,总工程师程多云说,工程要求实际打桩位置与设计位置误差不超过25厘米。
6月9日、10日,马累连续两天风雨大作,施工人员抓紧以分钟计算的风平浪静时刻,把平躺驳船上的151.4吨重、56.3米长钢护筒“翻身”送入导向架拢口内。
6月11日,武汉后方的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分析海况数据发现,次日现场天气将好转。6月12日清晨,工人迅速开锤施打钢护筒。仪器记录下每一锤的深度和能量,交由电脑软件即时模拟地质对钢护筒的承载力以防打碎珊瑚礁,并算出下一锤的建议施打参数。
经过12小时奋战,首根主桥桩基钢护筒稳固植入海床中,位置误差小于10厘米。
另一道难题是物资供应。物资部部长李国春找遍马尔代夫发现,普通铁丝仅2处有售,22吨钢筋报价28万元,价格是国内的6倍,且无法批量供应。因此,建造大桥的147根桩基、27个墩台以及2.1公里桥面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需提前2个月从国内采购后海运到马尔代夫。至今,从国内运来散货材料超3万吨,还有4万吨砂石料和4600吨钢筋主材也于近日卸货完毕。
突破重重考验,截至9月21日,中马友谊大桥主体部分的35根桩基钢护筒中,已有13根深嵌印度洋中。引桥部分的88根桩基已完成4根。同时,大桥建设跨越关键节点:主桥部分首个大型钻孔平台于23号墩处吊装完成,为桩基施工搭建了作业面,主桥永久性桩基施工作业即将开始。
大桥改变马尔代夫现有格局
中马友谊大桥施工技术组驻地原是一处市政公园,现在以“China Bridge(中国大桥)”的新地名为人所知。每日清晨和傍晚,都会有上百名当地人来此观看工程进展。
2015年12月30日,马尔代夫总统亚明在中马友谊大桥签约仪式暨开工典礼上说:“马尔代夫举国上下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中国作为大国的代表,不吝相助马尔代夫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中马友谊大桥将改变马尔代夫现有格局。”
走近马尔代夫人的日常生活,很快便能理解他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马累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拥有近5万辆各类机动车辆。“马累一间7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金1000至2000美元不等,而马尔代夫普通居民月收入不过400至500美元”,非政府组织马中贸易与文化协会副会长米渡介绍,像他这样“漂”在马累的外岛居民中,七八人合租很常见,人口与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马累,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马尔代夫政府“经济愿景2013-2018”中提出,将在胡鲁马累岛上建设一座“青年城”,承接马累的人口及产业转移。按照该计划,分散于188个岛礁上的全国70%的人口将迁居“青年城”,新城内将建设娱乐设施、体育场馆、游艇码头、轻工业园区、教育及金融产业。连接马累岛与胡鲁马累岛的中马友谊大桥,将是这项人口和产业迁移计划的大通道。
马尔代夫住房和基础设施部副部长阿卜杜拉·穆特塔里布告诉记者:“中马友谊大桥建成后,将改变大马累地区的客运交通、商品运输以及经济发展前景。通过将首都人口迁至胡鲁马累岛,缓解国民住房压力,降低房屋租金,并带动新区经济起飞。”
基础设施建设经历“忙碌期” 中国是最大捐赠人
尽可能减少国民经济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是马尔代夫政府经济发展计划的核心。马尔代夫住房和基础设施部部长穆罕默德·穆伊兹告诉记者,该计划获得中国政府及企业积极支持。
马尔代夫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忙碌期”。穆伊兹说:“我们的许多岛屿正在改造以增加土地,我们还有很多公路建设项目、房屋住宅建设项目、港口建设项目,超过40%的政府预算都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中国是马尔代夫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最大的捐赠人。”
穆伊兹介绍,在拉穆环礁,中国资助建设的全国最长公路基本建成,对该区域带来很大提升。现有机场无法负荷每年150多万人次的客流,中国公司承担的机场改扩建项目可将机场运载能力提高5倍。一旦机场扩大,就会带来很大收益。
“中马友谊大桥是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个国家岛屿是分散的,跨岛很困难,这形成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阻碍。连接首都岛和机场岛,就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机会。”穆伊兹告诉记者,中马友谊大桥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穆伊兹透露,马尔代夫政府未来计划建设更多桥梁连接马累与周边岛屿,中马友谊大桥将为此提供宝贵经验。穆伊兹说:“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我们不用担心国家性质遭遇西方式殖民威胁。”
2014年,马尔代夫总统亚明确定向“东方”寻求合作的政念。此后,马尔代夫积极响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穆伊兹说,马尔代夫从中受益匪浅,目前已经就亚投行成员国话题举办了两场政府会议,一些重点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帮助。
访谈——
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福康:分享中国发展的福利
“可以说,目前中马关系处于1972年建交以来最好的时期。”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福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自2011年设立以来,见证了两国高层频繁互访、政治互信增加、经贸往来扩大,中马关系升温源于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马尔代夫社会经济发展,与马尔代夫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
“马尔代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合作,给当地交通带来改观,也通过这些合作项目,进一步推动中马两国经贸合作。”王福康大使说,目前,在马尔代夫开展对外援助和工程承包项目的中资企业有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积极参与中马友谊大桥、易卜拉欣·纳西尔国际机场、胡鲁马累岛2500套居民住房、拉穆环礁岛连接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王福康大使观察到,驻马尔代夫大使馆自2014年1月1日开办签证业务以来,赴华签证申请量从当年的1000多人次跃升至2015年的近4000人次。其中,商务签证申请居多。两国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36万美元增至2015年的1.73亿美元,增长了126倍。
如今,双边关系发展面临新机遇。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已经开展三轮谈判,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划、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和法律领域的磋商取得积极成果。王福康大使说,一旦中马自贸协定签署,双方互相减免关税,马尔代夫进口中国商品成本更低,马尔代夫天然无污染的海产品有望广泛进入中国市场。
王福康还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很多马尔代夫人开始学习汉语,会说汉语意味着更多机会。目前,中国向马尔代夫派遣了7名汉语教师,其中2名教师将在公立学校任教。根据中国大使馆与马尔代夫教育部沟通结果,未来马尔代夫的公立中学都将开展汉语教学。
点击上方图片报名参加航海冬令营!
来源:鄂州市政府门户网站、长江日报
为了给广大海洋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进一步丰富中国海洋网的原创内容,现面向全国招募通讯员,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约稿,我们将选取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在海洋网及海洋网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同时,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后,您还将获得“中国海洋网通讯员”荣誉证书,参加我们定期举办的培训及相关活动。
了解详情请加工作QQ:264089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