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7个涉海实验室获批建设 涵盖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领域

海洋网 2020-09-15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30个新认定的省重点实验室,其中7个涉海实验室,涵盖海洋生态、海洋经济、海洋碳汇、海洋材料等领域。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开展的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同批获准建设。


据海洋三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通过整合三所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与海岸地质、海洋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优势研究团队组建而成。实验室主要围绕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海岛与海岸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海洋生态修复规划与评价技术开展研究,范围涵盖近岸海域、海岸带、海岛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集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示范于一体。


据了解,该实验室主要聚焦河口海湾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珊瑚礁生态修复、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海洋珍稀生物保护、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滩养护与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评价、海洋生态修复规划等前沿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引领性研究,致力提高福建省乃至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技术水平。目前,实验室有34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博士23人。研究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海洋生态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虽然国家和地方加大力度实施海洋生态整治与修复,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支撑还很薄弱,建设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势在必行。



此次获准建设的其他6个涉海重点实验室为:厦门大学建设的海洋经济生物遗传育种、海洋碳汇、海岸带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建设的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建设的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闽江学院建设的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1

福建省海洋经济生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海洋经济生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海水养殖生物的产业需求,选择我省大宗和重要的养殖种如鲍鱼、对虾、大黄鱼、河鲀和青蟹等,围绕其抗性、品质和生长等性状的种质创新,以基因组为基础深入解析经济性状遗传机制,建立育种技术平台,研发高通量性状精准测评技术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系列水产新品种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助力福建省水产千亿产业链建设。


2

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 将以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海-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域,以“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为指导,以海洋碳汇过程与机制的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宏观生态及微观生物结合研究海洋碳库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进一步阐明海洋碳汇的过程及形成机制,立足于国家减排增汇的战略需求,探索建立海洋碳汇指标体系和陆海统筹的增汇模式。


3

福建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福州海洋研究院、闽江学院海洋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基础上建设,设立荧光传感功能材料、电化学传感功能材料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纳米传感功能材料三个研究方向,围绕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应用的新型、高效、绿色环保传感功能材料的探索研制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该领域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技术突破的难题,推动科学创新与技术发展。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刚成立,在筹备阶段已经开始出成果了!

【热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动  确定六大重点研究方向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 取得不少重要科研成果



来源:中国海洋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