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蓝色经济”逼近万亿元大关 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海洋网 2020-09-15


蓝色的大海,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记者从上海市海洋局获悉,迈过技术和资金的“双高”门槛,上海海洋经济总量五年间保持平稳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已从2014年的621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1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1

“蓝色企业”集聚

110家海洋企业年产值50亿元


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雄程1号”打桩船日前为克罗地亚佩列莎茨跨海大桥打下一根钢管桩——重启搁置约七年之久、令克罗地亚人日夜期盼的跨海大桥项目。这座跨海大桥建成后,原本需要3小时的跨海路程可在3分钟内走完。目前,雄程研发的海上桩基、海上运维等海工装备已为国内外数十项跨海大桥、海上风电及海上石油等工程提供技术服务。


雄程海洋工程公司是从上海临港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出海”的海工装备企业之一。眼下的临港,已有110家海洋产业相关企业汇聚,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据园区办公室负责人严辉介绍,2018年,临港海洋高新园区入驻企业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产值达50亿元,税收超过1.86亿元,成为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及创新示范引领的核心区域。


上海滨江临海,海域面积约有1万平方公里,大陆和有居民岛岸线520公里,有崇明、长兴和横沙3个有居民海岛和23个无居民海岛,海域、海岛、岸线、滩涂、航道及能源等海洋资源为服务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上海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逐步建起“两核三带多点”的海洋产业布局,包括临港海洋产业发展核、长兴海洋产业发展核、杭州湾北岸产业带、长江口南岸产业带、崇明生态旅游带,以及北外滩、陆家嘴航运服务业等,临港和长兴岛是两大海洋产业发展核心。其中,浦东新区获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崇明区长兴岛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

“蓝色科研”强劲

海洋装备、深渊技术、

海洋生物研究次第展开


持续增长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雄程海洋工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铁介绍,自主研发的带有六自由度波浪补偿功能、可转移人员和运送货物的双功能海上登靠步桥,已广泛用于海上风电、海上石油及海上救援等相关产业。


“我们还和园区内哈工大附属的一家顶级海洋技术公司长期合作,自主研发高级海工装备上的导航测控软硬件。”张铁说,上海尤其是临港地区具有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国际化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海洋相关企业创新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胡庆松教授告诉记者,学校各院系和实验室分别与临港地区的20多家海洋领域企业密切合作,在高精尖海洋装备、深渊技术、海洋生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领域开展研发。“除了目前的科研合作,学校在各项规划中都将高端智能海洋装备等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他说,上海具有政策、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高端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有望发展成为全国的中心。


新能源船舶设计制造企业——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喻浩也提到,企业看中上海雄厚的海洋技术科研院所资源和创新氛围,“我们已与上海海事大学等单位合作多年,技术研发和业务上也有很多交流”。此外,临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船舶智能制造能力、物流公司、买家资源等也都是企业落户的考量条件。


3

“蓝色平台”建立

促进长三角海洋产业链协同联动、集聚孵化


由临港海洋高新公司、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莱企业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组成的上海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已经正式运营。这是上海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首个专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上海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筹备组成员马伟刚介绍,该平台将组建产、学、研、用、资金联合攻关团队,重点围绕海洋探测、海洋传感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海洋高端装备、海上试验场等领域,打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程化生产、创业孵化服务等创新全链条,聚焦和孵化一批海洋高端装备创新型企业。


“以海洋勘查探测领域常用的抛投式温深盐仪为例,很多企业想研发,但成本很高,回报无法覆盖研发投入。”马伟刚说,平台会集合各方优势资源,组织类似海洋产业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分摊成本,利益共享,“我们希望平台在3至6年内做出一些科技亮点和成果,今年会先期启动一些有基础的科研项目”。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舟山市、宁波市,沪苏浙二省一市五个园区共同签署《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园区(基地)战略合作》,共同培育长三角滨江临海产业带,共建运筹涉海类人才、科技、金融、项目、市场等资源的跨区域协同平台。今年,宁波、南通、舟山等长三角城市的海洋主管部门、海洋产业园区、涉海企业、专家学者将再聚沪上,商讨海洋领域政策、规划、举措的协调联动模式和内容,促进长三角海洋产业链协同联动和产业集聚孵化。


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虞伟东介绍,下一阶段,上海海洋经济将持续提升船舶制造、海工装备、海洋能源开发装备等优势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深海勘探开发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海洋技术和服务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打造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他说:“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两个核心是:临港地区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包括海洋钻探装备、新兴的深海产业等;长兴岛主要发展海工装备、高端船舶制造等。



国家战略!青岛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定了

【权威研究重磅报告】迪拜、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宝贵启示

中央对深圳提更高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来源:国际金融时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