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学者齐聚长岛,针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达成六项共识

海洋网 2020-09-15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民建中央能源资源环境委员会和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管委会等单位举办的“2019中国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于2019年9月25-27日在山东长岛顺利召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和山东省的有关领导到会指导。本次论坛以“陆海统筹体制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汇聚国内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媒体和社团等相关代表,致力于探讨陆海统筹体制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科学与政策,交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模式、新路径和新理念,推动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建设。



本届论坛由3个分论坛组成,分别围绕陆海统筹体制下海洋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自然保护地与国家公园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两山”基地创建与实践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从不同视角向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对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益探索。来自23家政府机构、29家科研院校以及多家企业、社会团体和媒体等126名代表参加论坛交流,30位专家发表演讲。


王宗灵副所长主持论坛大会报告


海洋一所是国家和地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也是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副所长王宗灵研究员和马德毅研究员主持主论坛,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陈尚研究员及其团队负责论坛筹备组织等工作。


马德毅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中国社科院潘家华学部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博士、长岛生态文明管委会专职副书记李俊杰作大会发言,分别围绕低碳导向下的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卫星发展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政策以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分享了独到见解。经过一天的“头脑风暴”,与会者加深了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理解。论坛发布了《2019海洋生态文明长岛共识》倡议,全文如下:



一、生态兴海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重大战略。海洋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秉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蓝色海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高海岛和海洋生态保护水平,增强海洋生态服务功能。


二、海洋、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目标。制定并实施地区生产总值(GD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国民幸福指数(NHI)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康养产业、海洋文化等新兴产业,全面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社会和谐化协同发展。


三、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因地制宜创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创新实践基地、国家公园、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悦”的美丽海洋图景。


四、自然保护地建设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管理可行性、面积不减少、强度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等原则,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与总体空间布局,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协调;陆海统筹建设国家公园群,引领海洋生态高水平保护和资源科学利用;完善海洋保护地国内和国际网络建设,实现应保尽保;建设以生态保护红线为主的海疆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保护取得长效的内生机制。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评估并转化海洋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创建“三品一标”品牌,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品牌增值机制,实现共享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岛模式。


六、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第14项目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强化与岛屿国家合作交流,深度参与、主导全球和地区海洋治理机制。推动建立中国—岛屿国家常态化联络机制和多边合作机制,以海洋经济、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等合作为突破口,推广我国“生态岛礁”建设经验和模式。



IPCC《关于气候变化中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火热出炉

中科院海洋大科研中心推进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在海洋领域应用研究

2019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发布



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