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海洋大事件

海洋网 2020-09-15


  本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法律实施拟暂作调整;自然资源部通报2020年第一季度涉嫌违法用海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升任部长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发布工信部批准10项船舶行业标准;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一周过去了,海洋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您一起梳理、回顾。


新闻目录



 国内新闻 


◆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法律实施拟暂作调整

◆ 自然资源部:未现大规模违法填海 零星违法依然存在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实地监测

◆ 海南将定期巡查海域岸线和海岛

◆ 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领导班子就任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升任部长

◆ 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发布

◆ 广东海警15天抓128人、查扣“三无”船172艘

◆ 涉嫌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海南省委原常委张琦被提起公诉


 国际新闻 


◆ 德国邮轮因一船员检出阳性隔离2899人 中国籍船员目前状况良好

◆ 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1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海洋经济 


◆ 厦门着力打造六大新增长点 共绘2020年厦门市海洋发展新蓝图

◆ 社科院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 山东日照出台《意见》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烟台两个海洋领域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智慧海洋建设搭上“5G快车”

◆ 至一季度末,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900亿

◆ 厦门搭建创新开放平台 推动海洋产业招商引资

◆ 亨通光电营业收入317.60亿元,海洋板块营收大涨


 海洋科技 


◆ 海洋一号C卫星“驰援”青岛小珠山火情监测

◆ 海洋三所海藻寡糖研究成果转化再获突破 新款“抗疫产品”进入中试生产

◆ 南沙群岛无人珊瑚礁区微塑料研究新进展

◆ 水母变身“海洋探测员”

◆  总投入超1.5亿 深海科技等支持方向科研项目(课题)开始申报

◆ 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研究员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青岛市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 驻青海洋科研院所会聚上合示范区 搭建上合国家海洋合作中心新平台


 船舶海工 


◆ 俄罗斯打造全球最大重型核动力破冰船

◆ 工信部批准10项船舶行业标准

◆ 江南造船“双线并造”保节点 两艘大船同时出坞

◆ 退出造船业 正和造船转型“卖沙子”

◆ 中国船级社发布《海洋立管系统检验指南》(2020)

◆ 中国首艘锂电池混合动力海上公务船下水

◆ 中国船舶旗下企业再接大额订单 合同总金额约46亿元

◆ 沪东中华交付全球首创最大最先进LNG加注船

◆ 全国首例船舶登记“一事通办”事项办结发证

◆ 工信部对《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海洋运输 


◆ 全球航运业或将遭遇35年来最大降幅 

◆ 填补省内空白 连云港港开通省内首条海铁联运通道

◆ 招商局港口澄清:未知悉私有化传闻

◆ 中远海控一季度净利润2.92亿元,集运业务收入增长4.18%

◆ 5月1日起 这些集装箱码头将开展超限超载治理

◆ 全国港口上市公司年度成绩公布,上港集团位居第一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4月吞吐量同比增长45.3%


 海洋能源 


◆ 浮式储油创2009年以来最高纪录

◆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 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海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海洋渔业 


◆ 青岛西海岸出台重磅规划 框定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新目标

◆ 全国渔船普查渔港核查等十一个工作组正式成立

◆ 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涉渔违法违规十大典型案例

◆ 中集来福士油转渔转出新动能 深耕大海洋产业

◆ 东海伏季休渔期将至 浙江渔船陆续返港

◆ 中国海警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亮剑2020”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


 展会论坛 


◆ 中俄渔业合作混合委员会第29次会议召开

 军事新闻 


◆ 印度海军计划派出3艘军舰前往海湾地区撤侨

◆ 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启航赴亚丁湾

◆ 美军巡洋舰在南沙“自由航行”后,两架战略轰炸机再在南海上空飞行


 海洋文化 


◆ 研究发现:海洋最大灭绝或由缺氧导致


 海洋教育 


◆ 中国海洋大学成功获批首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大连海洋大学获2019年度辽宁省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上海海洋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海洋环保 


◆ 守护海洋 最高检一年来督促清理33万立方海洋垃圾


 海洋旅游 


◆ 青岛海水浴场管理新办法实施:首次要求浴场经营单位投保公众责任险

◆ “五一”假期珠海长隆游客量稳步增长



事件详情



国内新闻

◆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法律实施拟暂作调整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月26日审议相关决定草案,拟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种子法、海商法的有关规定。受国务院委托,司法部副部长袁曙宏4月26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的说明。【详细】

◆ 自然资源部:未现大规模违法填海 零星违法依然存在
  
疫情期间,远程监控、视频连线,监管频率未降低。自然资源部4月26日通报说,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未出现大规模违法填海现象,但零星违法用海依然存在。自然资源商表示,对于第一季度发现并制止的2处涉嫌违法填海行为,目前均已移交有关执法机关依法进行查处。【详细】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实地监测

据了解,为做好自然保监管、开展自护地然保护地常态化监测,根据相关部署,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从4月1日起,开展了为期8天的海洋自然保护地春季第一航次实地监测工作,对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海洋自然保护地进行实地监测。

◆ 海南将定期巡查海域岸线和海岛
  
记者4月28日从海南省海洋监察总队获悉,即日起至11月底,该总队各直属支队将联合所辖市县海洋执法机构,对全省海域岸线、海岛进行联合执法巡查,制止、查处违法用海用岛行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领导班子就任
  
据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网站4月28日消息,4月21日,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在京主持宣布海区局领导班子任命视频会,宣布自然资源部三个海区局领导班子任命。其中,郭明克现为北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吴强现为东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雷波现为南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详细】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升任部长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月29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唐一军为司法部部长,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早前,原任生态环境部部长、党组书记的李干杰已任山东省代省长。

◆ 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发布
  
近日,自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发布201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灾害为主,海冰、绿潮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详细】

◆ 广东海警15天抓128人、查扣“三无”船172艘
 
4月初,广东海警局经研究部署,决定于4月15日至30日在珠三角海域开展“净海2020”专项行动,坚决打击海上走私违法犯罪行为,严防海上疫情输入。经过15天连续查缉,重拳打击了海上走私行为,共查获178起案件,查扣“三无”船舶172艘,抓获犯罪嫌疑人128名,查获冻品近700吨,成品油30吨。

◆ 涉嫌受贿数额特别巨大 海南省委原常委张琦被提起公诉

最高检4月30日消息,中共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详细】


国际新闻

◆ 德国邮轮因一船员检出阳性隔离2899人 中国籍船员目前状况良好


停靠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库克斯港的德国途易集团(TUI)旗下邮轮“Mein Schiff三号”日前因一名船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船上2899名船员被隔离观察。记者5月2日从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了解到,船上共有58名中国籍船员,目前所有中国籍船员身体状况良好。


◆ 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1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2日21时33分在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北纬34.05度,东经25.49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海洋经济

◆ 厦门着力打造六大新增长点 共绘2020年厦门市海洋发展新蓝图


4月26日下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0年厦门市海洋发展工作要点。厦门市将继续实施海洋强市战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全力推动“两港一区”载体建设,培育海洋经济新兴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形成厦门海洋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详细】


◆ 社科院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4月27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发布2020年4月《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报告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房价出现结构性上涨。报告指出,深圳等城市当前房价较快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并未出现区域性房地产热。


◆ 山东日照出台《意见》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以落实财税支持政策为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意见》明确,对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每个给予最高2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优先支持纳入国家、省规划的重大项目和符合日照市现代海洋双招双引方向的新兴产业项目用海。


烟台两个海洋领域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智慧海洋建设搭上“5G快车”

4月28日上午举行的海洋领域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烟台市政府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山东省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移动烟台分公司签署“5G+智慧海洋”战略合作协议。分量十足的战略协议,为烟台市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 至一季度末,山东现代海洋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900亿

记者获悉,在改进完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加大海洋牧场金融支持力度,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若干政策》,从优化财政补贴方式、涉海信贷服务、政策性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基金等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支持政策。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贷款余额1905亿元。


◆ 厦门搭建创新开放平台 推动海洋产业招商引资
  
厦门市海洋产业发展又有新助力。4月29日,厦门蓝海天院士专家工作站在集美湖畔的厦门蓝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揭牌,这是厦门市成立的首家涉海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未来将为厦门市海洋产业发展搭建创新开放的平台,对厦门市的海洋产业引智育才、招商引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亨通光电营业收入317.60亿元,海洋板块营收大涨
  
4月30日,亨通光电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智能电网、海洋板块表现强劲,保证了该公司核心主营业务业绩持续增长。据年报,智能电网传输与系统集成业务实现营收116.04亿元,同比增长33.45%;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业务实现营收22.43亿元,同比大涨90.01%。


海洋科技

◆ 海洋一号C卫星“驰援”青岛小珠山火情监测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海洋水色业务卫星——海洋一号C卫星不仅能拨云瞰海,在陆地林火监测中同样能大显身手。4月23日,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发生一起山林火情。火情发生后,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迅速启动应急监测,调用海洋一号C卫星密切监测火情形势,并及时将火情信息发送给相关应急指挥部门,为科学灭火提供决策支撑。


◆ 海洋三所海藻寡糖研究成果转化再获突破 新款“抗疫产品”进入中试生产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曾润颖团队的《一种龙须菜琼胶寡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成果转化为“抗疫产品”,这也是该项成果成功转化的第9款产品。据了解,该产品是一款抑菌润护免洗洗手露,目前已进行中试生产,各项指标经内部检测全部合格,并开始产品备案。


◆ 南沙群岛无人珊瑚礁区微塑料研究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联合海洋环境污染和修复技术学科组在南海远海无人珊瑚礁区微塑料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溯源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水母变身“海洋探测员”


近期,国外一家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游泳控制器,它能够让普通的水母变成“极速水母”,并且不会损害水母的健康。研究者将海月水母作为改造对象,并给水母植入了“起搏器”,只不过它控制的不是心跳,而是水母游泳的频率。【详细】

◆ 总投入超1.5亿 深海科技等支持方向科研项目(课题)开始申报


4月27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印发《关于2020年度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第一批)的通知》。《通知》显示,纸质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5日17:00。申报内容涵盖深海科技等支持方向和课题。【详细】


◆ 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研究员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4月29日,2020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研究员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青岛市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
  
4月30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青岛市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名单。下一步,青岛市将针对技术创新中心实际需求,在促进产学研融合、优化科技服务生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从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 驻青海洋科研院所会聚上合示范区 搭建上合国家海洋合作中心新平台



4月30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会同上合示范区管委组织举办青岛海洋科研院所恳谈会。围绕海洋合作中心建设,目前上合示范区聚焦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正着力推动校企所、校地所精准对接,计划逐步开展海洋科技合作、海洋科技人才培育、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合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搭建国际海洋交流合作平台等。【详细】


船舶海工

◆ 俄罗斯打造全球最大重型核动力破冰船



俄罗斯的全球最大重型核动力破冰船建造项目正式签署订单,将由俄罗斯远东红星造船厂(Zvezda)负责建造。4月23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下属的破冰船运营商Atomflot与红星造船厂签署了协议,将共同建造世界最强大的“领袖”号(Lider)重型核动力破冰船。这艘破冰船计划在2027年交付。【详细】


◆ 工信部批准10项船舶行业标准


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0年第15号令,批准了656项行业标准。其中船舶行业标准10项,需重视的有《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替换CB/T 2999-2010)、《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替换CB/T 3001-2010),以上两项标准将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详细】


◆ 江南造船“双线并造”保节点 两艘大船同时出坞

  
4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3号船坞两船出坞,分别是84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船和23000箱集装箱船。两船出坞后,后续的两艘同类型船的半船将同时起浮,通过“双线并造”保证生产节点。


◆ 退出造船业 正和造船转型“卖沙子”
  
在破产拍卖后,曾是浙江省“明星”船企的正和造船将彻底退出造船业,转型进军环保建材领域。据悉,正和造船正规划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临港混合机制砂加工制造基地,力争今年7月底正式建成投产。


◆ 中国船级社发布《海洋立管系统检验指南》(2020)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深水工程检验项目,中国船级社(CCS)基于流花、陵水等工程项目经验,并结合国际立管标准技术要求,制定了《海洋立管系统检验指南》(2020)。该指南适用于海上油气开发中连接海上浮式装置/单点系泊装置的立管系统,是CCS针对海洋立管系统的首部规范性文件。


◆ 中国首艘锂电池混合动力海上公务船下水
  
4月28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深圳海事局建造的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深海01”在长洲厂区下水。“深海01”由中国船舶集团第708研究所设计,据了解,这是全球首次采用舱室微正压维持系统以实现海上LNG 扩散区内进行监测监控和航行作业的执法公务船,相关技术应用填补了业内空白,有力地推动了动力电池技术在我国海上船舶的应用。


◆ 中国船舶旗下企业再接大额订单 合同总金额约46亿元
  
4月29日,中国船舶旗下企业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以“云签约”方式再接大额订单,合同总金额约46亿元人民币。按照合同这批系列油船将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其中,外高桥造船承建4艘,广船国际承建8艘,计划于2023年全部完工交付。


◆ 沪东中华交付全球首创最大最先进LNG加注船
  
4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进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顺利交付。这艘全球最先进加注船以液舱蒸发气作为主要燃料,在各种工况下都能高效利用、处理蒸发气,实现蒸发气零损耗。


◆ 全国首例船舶登记“一事通办”事项办结发证


为确保“探索二号”能如期取得相关证书,海南海事部门创新政务办理模式,采取船舶登记“一事通办”,变串联式办理为并联式办理模式,一次通办12个证书,使办证时间由52天缩短到7天,开创了全国船舶登记“一事通办”的新模式,为保障国家重大科研工作顺利开展贡献了海事力量。

◆ 工信部对《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为贯彻落实《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标准对推进智能船舶发展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总体要求、体系框架、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并对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4月30日~5月29日。


海洋运输

◆ 全球航运业或将遭遇35年来最大降幅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至32%,萎缩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航运研究机构 Clarksons Research发布报告称,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影响,2020年海运贸易将下降约5.1%,甚至比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下降4.1%的幅度还要大,全球海运贸易量可能减少逾6亿吨,为逾35年来的最大降幅。


◆ 填补省内空白 连云港港开通省内首条海铁联运通道
  
4月27日,一列运载着出口至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列车从扬州东站缓缓驶出,向连云港方向开行。这标志着“扬州东—连云港港”铁水联运班列顺利发班,填补了江苏省内没有海铁联运班列通达连云港海港的空白,它也将开启连云港港服务江苏企业全新篇章。

 招商局港口澄清:未知悉私有化传闻


针对日前市场热议的私有化传闻,4月29日上午,港股上市的招商局港口发布公告澄清,董事会注意到媒体对于公司可能进行私有化的猜测,公司并不知悉上述猜测的相关资料,亦无任何应披露但尚未披露的资料。


◆ 中远海控一季度净利润2.92亿元,集运业务收入增长4.18%


4月29日,中远海控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361.09亿元,同比增长2.95%,归母净利润2.9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0.76亿元。


◆ 5月1日起 这些集装箱码头将开展超限超载治理


近日,深圳港口协会发布《深圳港集装箱码头超限超载治理的公告》。根据该公告,自2020年5月1日起,深圳港各集装箱码头加强对拖车运输的安全管理,从货物运输源头杜绝超限超载,原则上,禁止不符合核载重量标准的拖车,同时装载两个20尺重箱。

◆ 全国港口上市公司年度成绩公布,上港集团位居第一


全国港口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其2019年全年财报及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据整理,2019年,共有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突破10亿元大关,总净利润前五的港口上市公司分别为:上港集团、青岛港、宁波港、招商港口和中远海运港口。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4月吞吐量同比增长45.3%


5月2日,记者从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获悉,4月份,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当月完成吞吐量175.8万吨,同比增长45.3%,超计划25.6%。其中,集装箱完成2.32万TEU,同比增长205.3%。


海洋能源

◆ 浮式储油创2009年以来最高纪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原油消耗量减少三分之一,陆上储油能力不堪重负。在过去的两个月,浮式储油量增长37%。根据劳氏日报的数据显示,上周约有114艘油轮,包括59艘VLCC被用作浮式储仓,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 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国内首台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4月28日在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完成吊装。这是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已吊装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新纪录。【详细】


◆ 中国船舶集团与中国海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海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及相关装备、油气运输业务及相关装备、绿色清洁能源拓展、装备科研开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海洋渔业

◆ 青岛西海岸出台重磅规划 框定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新目标


西海岸新区近日出台《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和<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框定了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目标。【详细】

◆ 全国渔船普查渔港核查等十一个工作组正式成立


为充分发挥全国渔船管理专家委员会和全国渔港管理专家委员会在渔船渔港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围绕农业农村部2020年渔船渔港管理重点工作,两个委员会决定成立渔船普查工作组、渔港核查工作组、渔船渔港信息化整合工作组等十一个工作组。【详细】

◆ 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涉渔违法违规十大典型案例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年,全国各地渔业渔政部门及渔政执法机构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9”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为切实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相关渔政执法机构查处的违反渔业法律法规、损害渔业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10起典型案例。


◆ 中集来福士油转渔转出新动能 深耕大海洋产业

近年来由于油价低行成为新常态,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恶劣的市场形势,中集来福士牢牢坚守中国海工阵地,延伸产业链。深水网箱作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兴战略产物,实现了从近岸养殖向深远海离岸养殖的突破,成为缓解近海渔业资源压力的主要手段。


◆ 东海伏季休渔期将至 浙江渔船陆续返港
  
自5月1日起,东海海域将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在伏季休渔一周后,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水潺、虾蛄8种水产品冰鲜或者活体水产品禁止销售。随着休渔期将至,浙江台州沿海渔船开始陆续返港。


◆ 中国海警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亮剑2020”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
  
记者日前从中国海警局了解到,中国海警局、农业农村部决定,自5月1日起联合开展“亮剑2020”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将全面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


展会论坛

◆ 中俄渔业合作混合委员会第29次会议召开


4月22—27日,中俄渔业合作混合委员会第29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双方就《中俄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水域合作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调整和增殖的议定书》的执行,2020年海洋捕捞合作,《中俄关于预防、阻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的政府间合作协定》的执行,吉林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渔业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深入磋商。


军事新闻

印度海军计划派出3艘军舰前往海湾地区撤侨

  
据印度《经济时报》当地时间4月28日报道,印度海军已准备好3艘军舰,计划前往海湾地区接回滞留该地的印度侨民。执行此次任务的军舰包括印度海军“河马”号两栖登陆舰以及其他2艘坦克登陆舰。印度政府已下令这3艘军舰作好未来几天前往海湾地区的准备。


◆ 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启航赴亚丁湾


近日,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4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护航编队由导弹驱逐舰太原舰、导弹护卫舰荆州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2架、特战队员数十名,任务官兵共690余人。

◆ 美军巡洋舰在南沙“自由航行”后,两架战略轰炸机再在南海上空飞行

  

继美国海军“巴里”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闯入我西沙领海、“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宣称在南海南沙群岛执行“自由航行”行动后,据记录军事飞行器动态的社群媒体“飞机守望”5月1日披露称,美国空军两架B-1B战略轰炸机从美国南达科他州埃尔沃斯空军基地起飞,开展长达32小时的远航飞行训练,并在南海上空进行了飞行。


海洋文化

◆ 研究发现:海洋最大灭绝或由缺氧导致



4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对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洋生物灭绝展开研究。科研团队发现,在大灭绝前后,全球海洋处于明显缺氧的环境,这或许是导致灭绝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洋教育

◆ 中国海洋大学成功获批首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海德学院的函》中国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式获批。这是中国海洋大学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机构名称为:中国海洋大学海德学院。【详细】


◆ 大连海洋大学获2019年度辽宁省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学术委员会发布《关于2019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公告》,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前进副教授申报的《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应用与示范》项目获得2019年度辽宁省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上海海洋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上海海洋大学申报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聚焦大数据时代智慧海洋对海洋大数据科学技术与人才的巨大需求,培养适应多学科和多行业,尤其是智慧海洋、智慧渔业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大数据应用复合型人才


海洋环保

守护海洋 最高检一年来督促清理33万立方海洋垃圾

  

“一年来,检察机关督促清理沿海滩涂固体废物126885吨,垃圾332287立方。”4月29日下午,最高检发布14件“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自去年2月最高检部署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以来,沿海检察机关海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全面展开,收效明显。


海洋旅游

青岛海水浴场管理新办法实施:首次要求浴场经营单位投保公众责任险


近日,《青岛市海水浴场管理与服务导则(试行)》正式印发实施,对青岛海水浴场管理服务内容、要求、标准等进行了细化明确和补充完善。《导则》突出了海水浴场开放前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海水浴场经营管理单位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做好海水水质监测等,并首次提出了投保公众责任险要求。


◆  “五一”假期珠海长隆游客量稳步增长



自4月30日开始,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部分园区恢复开放。记者从长隆集团了解到,截至5月2日中午为止,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珠海长隆企鹅酒店的游客与住客数量连续三天增长,显示入园旅游逐步回暖。



来源:海洋网综合整理,更多海洋资讯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