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媒观 | 国内疯炒IP热!这两年海外成熟IP模式怎么玩?

2015-06-16 腾讯传媒 全媒派

从《致青春》、《何以笙箫默》到《盗墓笔记》,国内的IP经济概念越炒越热,全民探索IP模式开启!殊不知,国外IP开发早在上个世纪便初有起色。今日全媒派为你解析国外IP运作模式,IP如何有效变现?究竟是一时热还是新趋势?一一揭晓。


本文是腾讯新闻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辑,谢绝转载。


2015年,是中国影视圈热炒IP的一年。近期,《花千骨》、《盗墓笔记》的开播又掀起现象级IP之间的较量。但是,IP并不是一个新词汇,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已经着手酝酿IP模式了。


120世纪国际IP征程漫威如何打造多元IP模式


文学作品改编滋养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影事业。不论是5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还是80年代中期西班牙电影复兴,影视改编都扮演着倡导者的角色。


而好莱坞近些年最卖座的电影大部分是改编剧本。从1995到2014年5月,好莱坞共公映了12545部电影,其中改编自其它来源的电影共5703部,占据市场份额52.94%。其中,源于漫威漫画的系列英雄电影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IP开发案例。


美国漫威这家创始于1939年的漫画公司,创造了包括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X战警、银河护卫队等在内的几十个超级IP,衍生的电影、游戏、周边产品形成互联。



6天达9.61亿票房的《复仇者联盟2》


2008年,漫威仅国际授权商品零售额就高达57亿美元。2013年漫威推出周边应用iOS版AI管家应用JARVIS。由此可见,漫威“将动漫IP潜力挖掘到底”的目标已非常明确。


2百年开发基础国外IP的新思考


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Movies – A Global Passion”,电影拥有全球化的受众,在开发IP、形成经济链条中的实践与思考值得全球借鉴。


数字技术如何助力未来影视?


数字技术为特效敞开机会大门,助力于科幻小说和奇幻电影的成长。有了数字技术,电影制作人就能够去描绘主人公所经历的奇幻世界,极大提高贴近原著的程度。




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突破了新局面,采用立体三维技术,创造了真人无缝融合CGI动作影像。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地重塑电影业,推动了观众普遍的电影热情。改编电影是否受欢迎不仅依赖于原著,也取决于数字技术对电影画面的雕刻。


影视商业化,IP如何有效变现?


电影工作室通过使用商标来创造一个明显的身份认同,便于从繁杂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


一部电影的名字是商标,比如说《星球大战》;又诸如主要人物、电影元素:詹姆斯·邦德、007、哈利·波特、辛普森等。将这些电影元素注册商标可以有效打开有利可图的市场,填补电影生产和宣传的费用。


华特·迪士尼很可能是第一个尝试从电影和角色中挖掘经济潜力的公司,从而产生的辅助收入甚至超出影院放映收入。2010年,标志性的迪士尼吉祥物——米老鼠全球零售销售价值达到90亿美元,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成长潜力。



《星球大战》人物玩偶


《星球大战》是电影商标化的另一显著例子。从人物公仔、激光军刀,到钥匙扣、书本,《星球大战》收藏品总市场价值达到上十亿。事实证明,《星球大战》塑造了一个持久的崇拜现象。


另一个制片人和企业极力主张的价值塑造是将品牌产品融入故事主线中去,这不仅是接触消费者的最有效的手段,也这是弥补生产、推广成本最有效的方式。部分电影工作室甚至在电影投入拍摄之前必定先将植入产品脚本成文。



1999年邦德电影中的汽车植入


邦德系列电影的最新一部《大破天幕杀机》的生产商承担了三分之一的电影生产成本,据报道,与其合作的荷兰啤酒品牌喜力,承担估值约为4500万美元。


小说 Vs. 电影,内容矛盾如何化解?


影视改编小说,主要面临3大挑战:其一:内容长度。电影必须重新安排故事大纲。在大多数情况下,主线以外、或不那么重要的元素都会被去除。


其二,人物视角。若电影维持第一人称,那么会遗漏大量动作与场景;而采取上帝视角,观众又会认为其“剧透”得太多。


其三,人物思考。故事核心信息会通过人物的思考和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而依赖动作与声音的电影则毫不婉转地将其直接暴露出来,缺失了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文字、画面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给受众的信息必然是有所差异的,在改编过程中,影视画面如何维持自身特色又使得小说受众满意,对制作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影视推广中,如何实施知识产权的保护?


影视推广过程中,电影生产者可能采取与一体化公司合作,在当地电影院以VCD或DVD的形式播放、或者在电视台发放执照、或者在电影节上向国外客户出售。或者它在不同的市场板块上与不同的经销商合作,比如电影和视频,并且分开发放执照。


建立清楚的产权链条是与电影生产者与经销商达成协议的基础,经销商具备一定的法律权利,为了实现推广效果而对电影本身做出修改,包括:标题、副标题更改、配音、削减内容以通过审查等。


在影视圈,随着电影制作种类的多元化,IP相关协议的数量和类型正逐年上涨。有诸多元素需要考虑、诸多权利需要厘清,在涉及到收购权利的相关问题时,电影制作人通常会购买错误与遗漏保险。


3电影改编是否有价值?两方对立大辩驳


如今,无论中外,畅销的小说几乎都将走向电影改编的道路。IP热潮经久不衰,影视改编是否真的有价值?人们是否被现象级IP冲昏头脑?在这里全媒派整理了国外网友对影视IP改编的两种代表性观点:


观点一:电影改编毫无价值,这就是懒人所为,在某些情况下,就是为了赚钱。


制作人没有必要去担心这个故事本身是否会受欢迎,而且由于观众已经有了阅读基础,在荧幕上的故事阐释难度很小。如果小说本身早有了强大的受众群体,你连广告都用不着担心了。


对于原著党来说,读书比看电影更过瘾,比如《权力的游戏》、《行尸走肉》。




观点二:改编畅销小说将打造更受欢迎的电影,这对于电影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契机。


《指环王》、《哈利·波特》、《悲惨世界》、《暮光之城》、《饥饿游戏》这些都是典型的案例。电影改编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只要人物表现得好,便能凸显主要情节,能保持小说的原味,那么就是一部好电影。


原著党太过苛刻,电影永远不可能和书本一模一样。相比小说,电影必然得添加或削减某些元素。


畅销小说确实是电影大卖的神助攻,但是电影制作人应当谨慎IP经济的诱惑。电影制作的初衷并非是复制小说来赚取利润,电影产业应当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健康开发IP经济模式。



回复GD看 高颜值“哥大女”自述:我在哥大新闻学院那一年

回复NR看 2015全球新闻编辑室趋势报告(精华版)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闻众筹 | H5 | 媒体人生存 | 可穿戴设备 | 航拍 | 报业转型 | VICE | 传媒并购 | 传媒资本 | 外媒转型 | 突发事件 | 移动采编 | BI | BuzzFeed | 新闻编辑室 | SMG | CNN | 社交媒体 | 界面 | 澎湃 | 新闻伦理 | 新闻实习生 | 传媒新政 | 网站设计 | 新兴媒体 | 交互新闻 | 纽约时报 | 游戏设备 | 普利策奖 | Vox | 媒介广告 | 摄影报道 | BBC | 腾讯新闻 | 媒体App | 数据新闻 | 全能记者 | 机器人新闻 | Quartz | 在线视频 | 赫芬顿邮报 | 招聘 | 报告 | 广电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