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如何刷票房?大规模“网红”特工队集结中! | 独家编译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译,原文载于socialmediatoday.com,作者系专栏作家Andrew Hutchinson。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口碑对一部电影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预告片、明星阵容、提前放映,都是制造热点的方式,也是吸引人们去电影院的最佳手段。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打造口碑一直是宣传中的秘密武器。而在这一点上,社交媒体又是扩大宣传效果的主力军。毕竟,社交媒体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的“口碑引擎”。
主流电影制片厂在宣传明星和电影时,都会斥巨资来增加他们的社会曝光率,这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后,你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从朋友那里,而不是通过看预告片来获知暑期即将上映的一部电影。
好莱坞已经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社交媒体上的红人、明星,可以通过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出声音,以此让大量的受众开始谈论即将上映的电影。这是电影营销的最新趋势,它强调了社交媒体在代表普通人发声方面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TheAmplify,是一家专门利用“网红”做营销的平台。它的模式很简单,用它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品牌”,提供由意见领袖带动的“视觉化叙事”。
TheAmplify让客户“有机会与一定数量的大V共同合作”。它们的系统会分析目标人群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然后针对特定的营销活动,找到与之相配的意见领袖。
TheAmplify会向这些大V提供内部优惠或获取内容的特殊途径,而作为回报,大V就会在网上谈论这些产品,最终达到扩大宣传效果的目的。
TheAmplify的客户包括索尼影业、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梦工厂。实际上TheAmplify 65%的收入都来自电影和娱乐公司。
今年夏天,TheAmplify的一项任务就是:推广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新电影《纸上城市》(Paper Towns),他们希望让这部青春偶像片一鸣惊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TheAmplify将电影片段分享给了一些目标大V,以便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谈论这部影片。
该公司还精心筛选出了22位社交媒体大V,让他们来参加一个追寻影片故事情节的17日自驾游活动,并让他们沿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
据说,这些大V都是根据其社交媒体的粉丝量和圈子内的影响力筛选出来的,这项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大V的个人影响,来提升这部电影的热度。例如,其中有一名15岁的“网红”,名叫 Jordan Jones,他在Instagram上有超过100万的粉丝。
可以看出,关于《纸上城市》的讨论提高了人们对电影上映的期待。但是我们很难打包票,说这部电影正是因为这次营销活动才提高了关注度。相比同一天上映的另一部电影 Adam Sandler主演的《像素大战》(Pixels),《纸上城市》就要逊色许多,至少在Twitter上的热度上,还与《像素大战》相去甚远。
有关电影《纸上城市》、《像素大战》和《那该死的电影比赛》的推文数量
利用社交媒体大V做营销,体现出了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在日益增加,社交媒体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今天,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每个人都知道社交媒体在人际交往中早已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但好莱坞对大V的利用,更使人看到了社交媒体营销的巨大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受众和粉丝,专注于向他们传递声音,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而告之”,甚至也不仅仅是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通过建立社区,鉴别并联系与目标受众最相关的影响力大V,你的营销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同时,这种方式也不仅仅适用于财大气粗的大型电影制片厂。
鉴于社交网络的连接力和扩大宣传效果的潜力,大V营销绝对是社交媒体营销的制胜法宝。社交媒体工作者也应该学习如何寻找大V,其中,建立与大V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应该成为工作的重点。
搜寻目标
在寻找大V方面,你可以利用像 BuzzSumo这样的工具,找到基于特定主题和地区的大V。至于如何与大V取得联系,重点就在于真诚地交流。群发信息上面写着“我非常喜欢你关于某主题的推文”,这样的方式是没法打动人的。
找到痛点
社交媒体的作用是让人发声,使他们的声音有被听到的机会。因此,与大V建立联系,就要去聆听他们。去观察大V都在谈论什么,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基于这些了解去接触他们。记住,接触的关键在于聆听,而不在于询问、请求。
建立联系
着手去做口碑营销时,要认识到社交媒体圈子中个人的影响力,以及这些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扩大你的营销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合适的大V建立联系,比支付广告费更有价值。尽管“内容为王”,但内容去向哪里则需要进一步讨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口碑营销是最为重要的,在各种计划中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好莱坞制片厂依靠口碑来赚钱,他们正越来越多地投资大V营销和口碑战略,以扩大宣传效果。所有的品牌都应该注意到这些趋势。
回复XN看 虚拟现实报道真的来了,不只是技术变革这么简单
回复GD看 哥大招生缩水后:我们真的不再需要新闻系了吗?!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外媒转型 | 突发事件 | IP | 代码 | 传媒股 | 新闻毕业生 | 哥大女 | 媒体App | 数据报告 | 腾讯新闻 | 综艺 | 媒体人生存 | H5 | 可穿戴设备 | 新闻编辑室 | 新闻实习生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