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盛顿邮报“技术队长”怎样开发游戏产品?新闻从未如此萌趣 | 独家编译

2016-05-19 腾讯传媒 全媒派



有一个很棒的故事,如何让读者快速进入阅读场景呢?《华盛顿邮报》认为,开发一些有代入感和互动感的小游戏,不失为很好的策略。这两年,邮报的技术团队上马发力,用代码助力内容团队“脑洞”。



要读一篇长文,先玩一个小测试可好?




最近,《华盛顿邮报》记者Caitlin  Dewey推出了一篇关于手机应用如何反映人口特征的调查文章。在正文开始之前,他用了一个小测试,将用户带入阅读场景中。


在小测试中,参与者回答一系列简单的问题,《华盛顿邮报》试着“读心”,去猜测其年龄和收入。比如,一位读者参与完测试,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我的手机应用,我是“一个年薪超过52000美元的32岁以下单身男士”。


这个颇有趣味的测试,由《华盛顿邮报》的技术团队制作。这种测试有很多变体:比如知识测试、限时测验或者地图测验等等。




《华盛顿邮报》的数字新闻项目主管Greg Barber说,“这些测试可以说是为用户量身定制的,用户可以借此参与到这个故事中来并更加了解自己。这比让读者单纯阅读更加切中要害。”Barber和他的团队希望,“在讲述一个特定的故事的时候,除了文字、图片、视频这些传统形式,可以找到更有价值的报道模式。”



揭秘《华盛顿邮报》最强技术团队

让新闻脑洞大开


《华盛顿邮报》的“游戏”团队除了在线测试的后台构架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与读者互动的游戏化产品,比如辩论宾果、虚拟投票、奥斯卡投票,以及便签工具Notes(即去年夏天流行的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




目前,这个“游戏”团队开发的系列产品被发布在《华盛顿邮报》的Arc平台之上。不过负责指导这些游戏面世的产品经理Alex Remington指出,“我们之前是在研发‘游戏’,但游戏只是对我们工作内容的简单概括,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向。”




“早期,我们本想打造一款填字游戏应用,并投身填字游戏的世界”,领导研发小组设计工作的软件开发经理Jen Kastning表示,“可是之后我们认识到新闻编辑室里需要更多工具的加入,以便记者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并让我们的终端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这样读者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章,而是可以做小测试、参与投票和多轮投票。”


举个例子,“多轮投票”的交互特点是鼓励用户回到《华盛顿邮报》的网站并反复参与投票,同时可以返回网站查看冠军花落谁家。例如,《华盛顿邮报》曾发起一次“年度疯狂啤酒”的多轮投票,约16000人参与了该活动最后一轮投票。而所谓的“单次投票”怎么玩?比如请读者投票决定Dana Milbank应该用什么菜谱来烹饪并毫不夸张地吃掉他关于Donald  Trump的所有报纸专栏——后台显示有2549张实时投票,并且这个”脑洞“也在持续引起关注。




文章开头提到的Caitlin  Dewey的手机应用测性格的小游戏也吸引了上百万的用户访问,为此团队还改进了后端结构。对此,产品经理Alex Remington表示:“病毒式传播是我们乐于见到的问题,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于病毒传播的转化利用还相当低效



需求太多?从手动开发到打造自动化工具


当游戏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或许技术团队就可以去开发一些可以copy的工具,让编辑自动生成游戏,而不是美编为每一个需求重复劳动。当美术编辑Philip Bump为The Fix集齐一组Donald Trump辩论时的表情包做宾果小游戏时,他就吐槽道:“只有我才会愚蠢到给予技术组全力支持,来让他们把这些小工具拼凑起来。”




产品经理Alex Remington表示,“从去年秋天开始,我们都知道即将迎来一个异常繁忙的辩论季。最早,时政报道团队提出,如果制作一款交互式宾果游戏会很酷。确实,每隔几个礼拜,甚至更短的时间,都会有一场民主党或者共和党的无关政治的辩论,所以我们觉得是时候实现这个想法了。”


去年夏末,工作组有大概五周的时间在第一场辩论前来制作游戏,并使之适配移动端——建立后端、打造设计前端,建立与邮报内容发布平台相适应的链接,使其嵌入的特点能够完美展现。


但是,当“辩论季呼声渐弱之后,这个工具的使用或许会陷入低谷,而产品团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开发宾果游戏的工具是一个有趣的开端,如果一个工具一共被使用了两次,那我们开发这个工具是在浪费时间,但如果它被使用了十次、二十次,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



使命必达:跨团队合作,满足个性化需求


“我们从编辑室中发现了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在编辑室里往返于几张办公桌之间工作,从而确保我们不是针对哪一个部门开发工具,而是建造一个可以适用于编辑室中各个角色的工具。”数字新闻项目主管Greg Barber说,“我们想要设计出一些便于记者们适用探索,能够嵌入他们的故事、同时引起行业思考的东西:如何才能使用户最大化地理解并参与到故事中来?”如今,通讯工具Slack可以让所有人及时提出需求或意见,此外,工作组也正在拓展一款插件应用使记者可以更方便地运用WordPress搭建网站,这对于需求快速响应是极好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采用现成的第三方工具,或者利用外部资源?工作组确实“跟进了别的公司的开发成果,所以我们才能对整个行业现状和现阶段技术水平有整体的认识”,但《华盛顿邮报》的技术团队表示,通常情况下基于自身代码的开发工作,更高效并且更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


比如,The Fact Checker团队——他们基于政治声明制作了一套基于人物事实创作的“童话人物”形象——想要打造一款能让读者自己分配人物形象的工具。技术团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款评分工具,由之前应用于投票的工具代码给与支持,并与特写编辑部一起将其应用于别的领域,比如餐厅或者演出评级。


《华盛顿邮报》的技术团队也和图像团队密切合作 (这是那个打造了便签工具从而将读者带回长文阅读的团队)。《华盛顿邮报》纽约的设计发展部也提出了一些研发工具的想法。便签工具Notes(即知识地图)的最初想法是创造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在复杂故事中针对特定词汇或短语的讲解片段。它在去年夏天以“科技公司的故事”和“应对ISIS的挑战的故事”完成了首秀。纽约设计部门随后与技术团队合作以完成功能自动化,二月份便签工具Notes在华盛顿邮报的封面故事Zika中正式回归。



“应对ISIS的挑战”中的“知识便签”




《华盛顿邮报》技术团队开发的其他功能正在流水线加工中,包括一款流程图工具。“我们正努力搞明白该如何架构行政端”,软件开发经理Jen Kastning说,“当人们创建一个流程图时,他们需要的是一款通过可点击的分解步骤呈现故事的工具,而不是草草应付。”


她说,“我们从开发‘游戏’开始做起,但它们也是为了讲述故事而开发的工具!我们创造的所有东西都只是记者们讲述故事的不同方法。”


《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引入在线小游戏的尝试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报道模式。新闻工具更加接地气不仅是交互时代的媒体生存途径,也是移动端阅读备受青睐的必然结果。从内容为王到形式并重,《华盛顿邮报》技术团队的努力,势必为讲故事的记者们带来红利和成就感。


原文链接:

http://www.niemanlab.org/2016/05/from-bingo-games-to-brackets-the-washington-post-is-building-alternative-story-form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