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天估值1亿美金,知识变现迎来独立日?写在知乎/分答“狼化”后 | 全媒观
分答上线42天后,在6月27日的发布会上,姬十三宣布在行&分答已在两周前完成由元璟资本和红杉中国基金领投,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和罗辑思维跟投的25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金。同时,姬十三还交出了分答的成绩单:1000万用户体验产品,100万用户为内容买单,50万条语音问答,1800万的交易总金额,43%的复购率。
自去年3月在行上线以来,值乎、知乎Live、分答、MOOC学院“职场沙龙”等付费知识产品陆续上线,知识变现呈现出诸多新趋势。愿景固然美好,现状也尚可观,但路途漫漫的知识变现之路,怕是终究绕不开那些理想与现实间的缠结与困斗。
从未如此接近“变现”梦想
不得不说,近几个月来,在“知识经济”这一框架下发生的故事相当精彩。一向羞涩而又顾虑重重的一众知识产品,纷纷鼓足勇气,在“变现”这道应用题下,留下了各自的解法。
自4月1日值乎上线以来,一向平缓的知识变现鼓点突然变得急促密集,而在背后数群“狂飙突进迭代党”的日夜奔程下,各知识产品也正保持着极快的更新迭代速度。
5月14日,知乎推出“一对多”实时问答产品“知乎Live”;
5月15日,“在行”旗下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上线;
6月6日,值乎3.0上线,更新为语音问答形式;
6月6日,果壳MOOC学院推出基于微信的一对多授课产品“职场沙龙”;
6月20日,分答上线赞赏、问题搜索、拒绝回答新功能;
6月20日,分答发起公益语音接力“生命分答”,分享生命的“最后60秒”;
6月27日,分答上线回复重录、过期免费答、问题撤回、追问新功能;
6月27日,姬十三宣布,在行&分答获得元璟资本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与罗辑思维跟投的2500万美金,估值超过1亿美金。
知识经济的一池静水终被彻底搅动。
2014年12月,在果壳拿到共2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后,姬十三曾表示:“果壳一直在做离钱特别远的事情,今天至少离钱近了一些。”而当前,对于姬十三,对于一众知识产品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离“变现”梦想最近的一次。
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与付费知识产品形态的快速更新迭代,知识变现也呈现出不少革新性的新趋势。
知识边界的扩展:做“匹配信息”的“时间电商”
相较于知乎、果壳这样的深度知识社区,分答、值乎的面目似乎更像是知识的“零售商”。然而,60秒的语音真的具有承载知识的体量吗?“高晓松、蔡康永、马东,你最喜欢谁?”这样的问题究竟算不算知识?
对于这个争议,姬十三认为,“严格意义的知识象牙塔在互联网开放的边界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区别于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当前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存在的“知识”的边界渐趋模糊,像值乎、分答这样的在线问答平台所要契合的,正是广大用户的“信息匹配需求”,即通过合理的使用场景、简明的使用逻辑实现信息供求双方的连接。
说到底,在现如今所谓的知识经济背景下,边界拓展后的“知识”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此,姬十三回答得有些擦边球,但也极有趣:“我更愿意将在行和分答叫做‘时间电商’,在有效的‘时间电商’中,占据交易主体的是大信息量、对认知和智力有要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就是广义上的知识。”
“知识网红”的崛起:知识人格化与多元的“答主”身份
客观来讲,分答能够获得超高的启动热度,并一举成为爆款,与粉丝簇拥的明星大V的撑场关系很大。大概连在行团队也没想到,最终带火分答的一记绝杀,竟是引来2万多人偷听的那个神奇问题“王思聪最喜欢的啪啪啪姿势”。
如今,在历经了一个多月的沉淀后,不少明星已经默默隐退,而目前仍在分答页面中活跃着的,是一批在垂直领域拥有一定技能的专业知识人,“答主”身份十分多元。标签为“门萨会员、心理学博士”的答主曹雪敏回答了365个问题,当前总收入2.2万;标签为“精6熟7知39语言/英语文学语言教师”的王知易回答了1264个问题,总收入2.7万元;标签为“资深妇产科专家”的协和老万回答了490个问题,总收入4.3万。
明星大V虽能帮助平台在启动期完成猛烈的短期导流和造势,但很难形成根基。长期来看,真正能沉淀下来并为问答平台注射后劲的,大概就是分答口中“等你来问的十万知识网红”了。正如姬十三所说,知识经济与粉丝经济并不对立,在注意力的调控机制下,粉丝经济反倒可以助力知识网红的塑造。他们身份多元,在专业领域拥有异于素人的光环和人格化魅力,是介于明星和素人之间的“中小V”。而他们,正是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异军突起的中坚阶层。
知识流通形态的革新:问答双方共同完成知识生产、收益
几日前,分答迎来了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满月,而其目前看来较为持久的生命力,来自一个极具突破性的游戏规则:提问者按照“答主”的定价付费求得60秒语音回答后,对问题感兴趣的潜伏偷听者只需1元就可偷听回答,而偷听费用将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提问者与偷听者的角色被创造性地塑造出来,答主不再是唯一头顶光环的主角。一方面,花费区区1元就能暗爽一把的偷听者角色出现,在参与门槛较低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刺激围观群众的窥视热情,在规模上营造“知识众筹”的情景和氛围。而作为产品逻辑的核心支点,“提问者平分偷听收入”的产品设定,更是颠覆了千百年来“答者”的绝对主导地位,开创性地将提问者角色纳入知识合作生产与收益分配的知识流转体系中。
偷听者用不上一个冰棍钱,就能窥视、共享知识;提问者享受被“钦点”的窃喜后,只要问题够优质,就可以继续躺着挣钱;而对于答主们来说,即便不那么在乎收益,这些能够互动、积攒人气的平台还是具有诱惑力的。而这种全新的知识流通环的形成,似乎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
毫无疑问,在这个信息超载的内容时代,真正稀缺的,不是答案,而是能够勾来偷听大军的优质提问。
知识与社交的依存共生:知识平台=沟通介质
不难看出,当前的知识产品大多表现出了对社交的强烈依存。在行的行家约见,创造的是“巴菲特午餐”式的素人、大咖线下人际接触的机会;值乎、分答的语音问答形式,完成的是冰冷文字无法做到的,通过声音实现的更加真实、立体的人格化塑造;而知乎Live,满足的是用户日益增长的实时性社交互动需求。
知识传播的社交性与生俱来,且与知识的人格化一脉相承。而知识平台们所要做的,正是为互不相识的人、还没产生的知识之间创建一种沟通介质,而这种介质平台所能激发的社交需求,将对知识的传播和互动起到助推作用。
问答产品的工具化:适配第三方平台
分答、值乎这样的问答产品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的,因此,长远来看,除了延续自身的产品形态外,扮演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开发协助知识变现的工具属性,将付费语音问答等功能适配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平台,将有望成为相关内容平台知识变现的新趋势。
6月以来,“分答·专业工具版”与“知乎公众号工具”先后开放内测,前者已尝试为罗辑思维、36氪采访小助手等平台提供服务。
在知识传播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一度境遇跌宕。而目前的知识变现热潮,能否意味着知识经济的复苏?
免费内容时代,知识经济云端跌落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开放、共享精神的传播与认同,宣告着“屌丝经济”基调下免费内容时代的到来。在接近于零的信息复制成本下,知识和内容都不再是稀缺品,历史中那些曾属于极少数知识分子的优越、风光时代渐行渐远,知识经济一度走下云端。
由于在内容产品的成长培育期,内容市场更倾向于将焦点放在优质内容的推广而非变现上,因此,通过内容引流后实现的“二次售卖”,一度成为内容产品的主流盈利模式。在这个阶段,内容和知识的直接变现好似理想主义者的妄语,知识经济亦只得减缓步伐,暂在原地尴尬踱步。
知识乌托邦的铜臭尴尬:知识变现的漫长“冷启动”
不同于上线不久就实现刷屏级曝光的分答,受知识产品“高冷”气质与免费内容趋势所限,上线6年的知乎、果壳和上线11年的豆瓣,虽然已经成功聚集起一批格调和知识获取热情较高的忠实用户,却依然不得不遵循“冷启动”思路,抱着“圈用户”的朴实愿望,经历漫长的社区培育期。一边并不是那么情愿地被贴上“慢公司”的标签,一边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内容变现的低调试错,且面临着不时出现的针对“知识乌托邦”的“铜臭”指责。
一直以来,知乎、果壳、豆瓣等内容、知识社区的变现步伐羞涩而又顾虑重重,有细火慢炖的决心,却难造出爆款,呈现出的常是不温不火的尴尬。而这种局面,终究随着分答、知乎Live等产品的出现而被打破。
认知盈余+共享经济+消费升级:知识经济复苏有望
最近几年,有三个概念对消费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分别是“认知盈余”、“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而这种影响,显然已扩散到了知识经济消费领域。
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中指出,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而如今,认知盈余与共享经济的结合,使这种“价值”得以以变现的形式显现出来。不仅如此,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孵化的日渐成熟,人们的消费习惯悄然升级,对于切合需求的小额内容付费表现出了较高的宽容与接受。正如知乎Live运营负责人韦昌明所说:“市场成熟度孕育期已经足够了。付费游戏、支持正版已经成为了一种已经被验证的、市场越来越广的消费行为。”
无疑,这种消费升级也为各种付费内容、知识产品开拓了立足的根基。不久前,知名财经媒体人李翔联合逻辑思维推出付费内容产品《李翔商业内参》,订阅年费199元,目前已有超过5.7万人订阅,订阅额合计1100万,而由马东联合“污力天团”打造的年费198元的音频课程《好好说话》上线一天销售额破500万。“为知识付费这件事情正在流行,用户付费意识正在觉醒。”果壳网 CEO 助理吴云飞说。
当前,综合作用下的市场环境正在给予知识体面变现的机会,虽说这股热潮能否意味知识经济的复苏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蓄势已久的知识经济,正在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
理想与现实的缠结与困斗
知识变现这个呼喊了多年的口号,寄托了几代产品人的理想愿景,而他们与现实的博弈之路,恐怕还要走很久。
知识经济遇上粉丝经济:娱乐、社交、知识如何平衡?
毋庸置疑,分答最初的火,是王思聪、章子怡式角色的出现给带火的,他们为分答带来了大规模的导流和惊人的曝光机会,而从“王思聪平均在每个女友身上花费多少、“章子怡如何和继女友好相处”等热门问题中所折射出的知识产品的娱乐化、游戏化、社交化倾向,以及知识产品中的粉丝经济现象也成为大家反复讨论的议题。
麦克凯恩在《商业秀》中有个经典观点: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社交、游戏、娱乐已成为渗入互联网经济骨髓的因子,通过情感引导消费也早已成为惯用的商业手段。用户的娱乐窥探兴趣高于对严肃性知识的索取兴趣,这并不奇怪,而要让一个成功的付费产品屏蔽娱乐化元素,说来似乎业有些理想化。因此,如何在知识、娱乐、社交之间,以及知识经济、粉丝经济之间寻求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对知识产品能否拥有持久生命力就十分关键了。
从目前来看,值乎、分答似乎也在通过运营手段,干预、引导用户兴趣,试图留住各垂直领域的稳定、活跃的专业答主,提供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分答共积累了33万的答主。据不完全统计,医学领域答主有5028人、教育领域答主有4366人、职场导师3371人、科研科普工作者1881人。
傲娇的用户:低付费意愿与严苛的质量预期
虽然随着市场孵化的成熟,当前的内容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消费升级”趋势,但总体来看,具有较高付费意愿的用户仍是少数。然而,傲娇的用户虽然不爱掏钱,但对于知识的性价比却具有严苛的心理预期,如果在付费尝试的初期经历心理落差,将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付费意愿。由此来看,如何培育罗辑思维式的忠实粉丝社群,让广大傲娇用户在花钱吃下知识晚餐后,能愉悦地拍拍肚子打个饱嗝,是知识变现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知识产品的同质化碰撞
虽说“知乎、在行必有一战”的论调有些夸张,竞品之间也并非只有“存亡”对立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众知识产品终将面临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竞争。在产品功能、形态相似,运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除了形成差异化的产品风格,对于具有粉丝号召力的“知识网红”的争夺也将可能决定产品的成败。
当前,知识变现的节奏很快,各种付费知识产品也都保持着超高的更新迭代速度,或许你能看透现在的值乎和分答,却猜不透它们未来的模样。
对于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知乎创始人周源曾表示:“我们很赞赏所有参与探索专业知识变现的朋友和产品,探索的人越多,越容易试错,越容易找到清晰的方向。”而在当前知识产品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更加新鲜的产品形态和场景化补充,对于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与知识经济活力的保持也将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