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业应该从Facebook10年规划中捕捉到的机会点:连接/AI/VR | 全媒观

2016-08-30 腾讯传媒 全媒派



今年4月份举行的F8峰会(Facebook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 表示未来十年的发展愿景是“连接全世界”,而具体创新点则落实到“连接”、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三个领域上。




随着十年规划的清晰,领导任务也就落到了Facebook现任 CTO(首席技术官)Mark Schroepfer 的肩上。最近,美国商务IT咨询公司Metis Strategy的董事长Peter High,在Facebook总部大楼里采访了Mike Schroepfer。两人就 Facebook 的十年规划进行了深入交谈。



Facebook 首席技术官 Mark Schroepfer


Facebook十年计划的背后逻辑、具体实施细则是什么?Facebook如何维护如此庞大的公司网络、招揽人才、自我驱动创新的?下面的采访整理或许能给你启示。 



Facebook帝国版图的十年规划


AI、VR、“连接”的初步尝试


“连接全世界”的十年计划,前景可期。其实目前Facebook在这几个创新点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人工智能(AI):Facebook消息流的设置、标记分类不同用户人群的方式等。


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硬件设备Oculus Rift。


连接:最近,Facebook公司在亚利桑那州试飞了无人机Acquila,在“连接”这一方面跨出了一大步。Acquila的工作原理是,从无人机上发射激光,指向地面上的数据基站,从而为这片区域提供互联网连接。Acquila使用太阳能,续航时间长,每次能在空中的单次停留可达三个月,它的性能高于商务飞机,还能抵御恶劣天气。而这架V形飞行器的目标是拥有超过播音737的翼展和低于1000磅的重量,以便于将基本的网络连接服务带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无人机Acquila试飞图


采访中,Schroepfer也对这三个创新点给出较为详细的解释。


我想我们在业内是非常独特的。我们一直公开我们的十年愿景,并拆解成了三个核心领域。 


连接,指的是连接上目前世界上还未连接网络的40亿左右的人群,而他们占据了世界人口的大部分;人工智能,用来解决一些核心问题,组建真正的智能计算机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则用来组建下一代计算机系统。尽可能地通过这种系统,让一个人与另一个千里之外的人,感觉像是待在同一个时空里。


背后逻辑:技术服务于人类生活


当记者问到,Facebook是如何从丰富的资源和聪明的想法中选出这三个创新点,作为十年规划的支柱时,Schroepfer给出了背后的逻辑分析。


其实,这些想法很多都直接来自我们的CEO 马克·扎克伯格,或者来源于我们的企业使命,即让世界更加开放、联系更为紧密。我简单地理解成“用技术连接全人类”


当我们定下这些目标时,我们顺理成章地想到第一个基础性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还存在着根本没有连上网的地方。之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当人们联结在一起时,会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过载。再往下,我们想到抑制信息过载影响的唯一办法,就是建造能随时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挑选出重要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样一来“我”与“正确信息”间就产生了一种连接。


接下来则又有了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经常与朋友和家人分隔两地,错过彼此的重要时刻。虽说我们已有摄影机可以录下珍贵的画面,但如果我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画面,或者20年后我还想重新体验画面中的场景呢?这样虚拟现实的想法就产生了。它能让你戴上头盔后,真实地去听、去看、去感受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三大创新领域未来的想象空间


在聊到十年计划这个长期且艰巨的目标时,Schroepfer说:


当谈起十年计划时我很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要耐心。因为伟大的事情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外人看来,Facebook似乎一直处于顺境,但实际上是很多的困难和起伏,关键是首先我们不能在运行不顺时感到气馁。另外,制定合适的中期目标,让自己意识到每一点进步的意义,这也很有帮助。


随后,Schroepfer详细解释了Facebook未来将如何在这三个创新领域发力,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工智能的研发很容易。我们的团队已经部署了大量的人员,每天都在极大地改善Facebook 的用户体验。比如说,用人工智能将图片评级,使用户不会错过重要的图片;今年早期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一种人工智能助理技术,为有视觉障碍的用户生成并读出图片的注释,从而帮助他们浏览图片,这用人力是做不到的。


#视频:Facebook使用人工智能帮视觉障碍者“看”图片 时长01:5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23rxgfc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类似这样的进展每天都会发生。当然,我们还会研究很多更为艰难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教你的电脑录入像维基文章一样晦涩、非结构化的数据,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恰好就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要突破的“边界”。当没有人类预先消化、优化信息,将其排列成整齐的键值格式时,机器还能不能自行推论、理解事物。当我们钻进去研究这个问题时,会发现我们如今的研究成果还仅仅处在初级阶段。


2、在虚拟现实方面,我们则想尽快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这样大家就能去Best Buy(来自美国的电子零售商)买一件Oculus Rift头盔啦。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相比于Facebook全球几十亿的用户,目前虚拟现实的市场还是非常小的。我们每年都会期望做出更好的虚拟现实内容,每过几年我们就会更新一次系统,让虚拟现实变得更好、更便宜。到那时,虚拟现实就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而远不止现在的几百万了。尽管短期内没有太多的用户,但我们必须要有耐心。




3、在连接性方面,我们有中期里程碑式的进展。比如几个礼拜前无人机Aquila的试飞,场面壮观,成果也非常激动人心。但这只是初步的试验,离我们的终极目标,制造出完美的飞行器,将互联网带到那些无力大面积铺设纤维光纤的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人机Aquila的研发室



“抢人”秘籍与“开源”式合作


聚合人才,让员工自由飞翔


制定好计划,当然需要人去执行。采访中,Schroepfer透露了在人才抢夺激烈的硅谷,Facebook是怎样聚合不同领域优秀人才的。


讲真,招人才是我工作的真正乐趣。对我们来说,如何找到真正的人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奇迹往往就发生在这种交叉学科的领域。


以无人机的试飞为例,它涉及到高分子复合材料、电气系统、电子引擎等,而最关键的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转换太阳能的高新技术。此外,我们还需制作可以自由发送网络信号的通信系统(包括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传播通信)、研发控制飞机飞行的软件、制作模拟飞行系统、预估情况等。


当你把机器学习软件、硬件、电子、航空学、材料科学等各项要素,全部聚集到一个小团队中时,大家都会很清晰地指向同一个目标,结果也自然而然会很好。其实我们的团队组建也是类似这样的模式,而我们公司、技术的核心策略,就是把人聚集在一起




而在谈到如何平衡员工的自由和“必须要做的事情”时,Schroepfer是这样说的:


我们员工的自由度非常大。我所知道的公司的基本原则就是,招到各个领域内顶尖的人才,他们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到哪里都能工作,因此,使他们发挥最好功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他们每天早上都跑步到公司,是因为等不及解决手上的问题时,那他们做出来的结果也不会差。


当然,我们也会试图说服一些员工去做兴趣之外的事情,或者告诉他们什么才是重要的,但在我这,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用对的人做对的事。我们可以沟通,比如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我想让你研究的地方,你有很多种方式去开始,找到最让你兴奋的部分,然后潜入研究。”然后我们就可以把研究碎片拼凑到一起,搭建出技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自由度很高。


开源软硬件、连接和人工智能


Schroepfer还聊到,Facebook之所以在技术上一直有创新,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他们“开源”与行业合作的文化。在未来,Facebook还将把开源应用到几个重点创新领域上。


五六年前,大家都认为开源(开放源代码)是开发软件的好办法,几乎每个公司都在使用开源的Linux服务器,为Linux kernel(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做贡献。


而我们是率先尝试用开源的方式来做硬件的公司。我们的数据中心设计出大楼、机架、服务器,上线了开放计算机项目(Open Computer Project),并开放了该项目的入口,让所有人都能加入其中。而现在,几乎整个行业都加入了这种合作中,比如最近的谷歌。



2015年10月, Facebook与日本电报电话公共公司NTT合作创造一体化运作系统Open Network Linux,为开放计算机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的运行添砖加瓦。图为运作系统的机房。



2016年3月,谷歌宣布加入Facebook的开放计算机项目。谷歌将为该项目提供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内使用的48伏的机架配电、获得OCP式机架所需的技术、谷歌数据中心的设备。


另外,我们还试验把这种协作生产的方式应用到“连接”中,比如电信设施的领域。如果我们能将整个行业聚合起来,这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是有利的,共享核心IP,组成部分类似,大家都能受益于规模化的经济和生产。同时产品也会更便宜,生产更加繁荣。


而在人工智能研究这一块,我们也积极研发,大胆开源我们会参与每一场重大的会议,前不久还和团队讨论了我们研究成果的核心优势。几年前,我们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记忆网络(memory networks)”的东西,能将短期记忆储存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这项工作是2014年开始的,在那之后,也有许多研究引用了这项研究成果。关于这个,每个月都会产生新的报告,展示最新的进展,包括技术的加强和一些基本问题、回答基准的改进等。


现在你能看到整个行业总产量的发展,比我们自己单独做,带来了至少两年的进步。基础技术的进步惠及到除了Facebook以外的很多地方。无论何时,我们都很支持开源。



媒体巨头内部的运转与交流


负责带节奏的CTO


对于Facebook首席技术官Schroepfer来说,如何跟上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带好团队节奏,是关乎整个公司走向的问题。


(跟节奏)其实是我的工作很棒的一个地方。


首先,我会去理解我目之所及的事物。另外,我还会坐到团队中间,和大家聊工作。就在几周前,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听研发团队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当时Yann LeCun也在,他可是90年代写出关于卷积神经网络开创性论文的大神。另外,他们在开源上做了一些工作,其他人在他们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研究,这些我们都做了讨论。我还找到用虚拟现实研发出最新社交App的员工们,看看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哪些尝试。


参加技术大会时,我会找机会与业内人士聊天,或者看到有谁在做有趣的事情时,我都会试图去了解。说实话,让自己跟上节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随时都有太多有趣的、炸裂的事情发生。


面对面交流和Facebook交流,产生共情


Facebook总部位于美国加州Menlo Park,是一栋一体化的办公楼建筑,占地面积为43万平方英尺(约合4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8千人,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式办公空间。聊到如何在这栋大楼里进行沟通,Schroepfer说,主要是面对面交流以及使用Facebook。



Facebook新总部大楼MPK 20


我们目前的办公区域,是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单层办公室之一。2800人待在一层楼,没有单独的小隔间,一眼就可以看到所有人坐在桌前的状态。这种设计就是用来试验,真正当几千人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时,我们能把合作铺陈到什么范围。

 



另外,我们用来交流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目前我们正在为大众提供的产品,Facebook。我们整天都挂在Facebook上,使用Facebook小组、Facebook messenger等。通过这些,你能将各种信息聚合到一起,既可以“看看我的朋友都在做什么”,也可以同时看到16个团队在做什么,随时跟上节奏。Facebook为团队合作提供了很好地帮助,


我觉得人们往往会忽略合作的关键是,人们需要将不同的视角、观点、经验带到一起,花时间理解别人,对别人遇到的问题产生共情。这一点在所有领域都适用。我们Facebook的企业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基本的共情。你在Facebook上班,看到的不仅是同事们的上班状态,也包括那些发生在他们生活里的事情,比如某某的孩子下周要上学了、从度假中回来了等。这种凝聚力、一体感,是我在其他地方,包括那些比Facebook规模小的公司,都感觉不到的。


轮岗制、交换工作增强理解


当公司不断扩大成长为科技巨头时,Facebook为了远离“大公司病”,在增强团队人员的理解这方面,采用了新手培训制和轮岗制。


公司扩张,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我们能拥有各个领域的行家,做各种有趣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加入公司后想学习人工智能、航空器或虚拟现实方面的知识,公司内部就能马上给你提供学习的资源。但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如何使一大群人为同一个使命效力。


我认为可以归结为几点。第一,你希望大家对最终目标有真正的一致性。一个大的公司很容易形成类似联邦制的模式,大家各做各的,总体的目标不一致。而我们的使命很明确,即用技术连接人类,我们也很明确地提出,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非常棒,过来和我们一起。反之,你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去的地方。


大多数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就是花一大把时间填一大堆表格。在Facebook,我们会提供一个长达6周的新手培训,让你尽可能多的接触整个公司的人和技术。6周结束时,不管你的工作是什么,你都已经见过公司里的几百位工程师,你会写很多代码,会和审查者交流代码中的bug等问题。当你完成新手任务时,无论你是有15年行业经验的人,还是大学毕业生,每个人都会真正了解彼此。


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理解Facebook,而这会在我们之间形成一种纽带,最终蔓延到整个公司。每个人都会与公司中的许多人会面,产生联系,所以当谁某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他就能找到给他提供思路的人。而这些弱联系对于公司内部的凝聚力非常重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入职18个月以后,你要花1个月的时间轮岗。你可以学到新的技术,去不同的领域工作,遇见新的同事,将这种“凝聚力”传播到整个公司。


比如,作为首席技术官,Schroepfer就和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交换过一个礼拜的工作。



未来所需的人才


最后,在招聘人才上,Schroepfer也给出了自己的标准。


首先,就是看他们是否有承担工作所必须的原始技能。而这一块远比以前要丰富繁杂,以前的技能主要指软件工程,现在还包括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等。每一个工种都有不同的考核方式,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某种形式的技术验证,即你要处于所在领域技术发展的最先进的水平。


第二,合作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面试的一部分就是考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达到一半的分数,而另一半则考察的是他们能与其他面试者一起合作,得出解决办法。因为这才是现实世界中的相处方式。我们需要的始终是一个团队。我们只是想确保这个被选中的人,可以和团队明确地沟通、进行协作式工作,这才是我们要找的人。


如今,Facebook这家成立不过13年的在线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已屹立在社交媒体世界的顶端。而首席技术官Schroepfer关于技术合作、人才招揽、内部沟通等问题的解释,或许透露了这家媒体巨头的不败秘籍。



参考文章:


Facebook launches Aquila solar-powered drone for internet access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5/jul/31/facebook-finishes-aquila-solar-powered-internet-drone-with-span-of-a-boeing-737


Google joins the Open Compute Project after 5 years, will submit rack design

http://venturebeat.com/2016/03/09/google-joins-the-open-compute-project-after-5-years-will-submit-rack-design/


Open Network Linux Simplifies Open Compute Project Switch Configuration

https://techcrunch.com/2015/10/07/open-network-linux-is-ready-to-power-open-compute-project-switch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