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节目已绝迹?曾经最会造梦的音乐综艺,靠何夺回观众?| 全媒观
在正式阅读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是不是略感凌乱?祖国大地上忽然冒出种种顶着“怪异”名字的音乐综艺,而你恰好都没怎么看过。
一面是爆款难出、现象级综艺趋冷,另一面则是音乐类节目成批上马、新玩法频现。据统计,2016年音乐类综艺节目数量多达30余档,市场竞争不断趋向白热化。早在月初,由《中国好声音》更名而来的《中国新歌声》又捧出新一季歌神蒋敦豪,然而节目在话题度、影响力等方面却难以超越之前的辉煌。
如何在频频爆冷的综艺市场中实现突围?“后好声音时代”的音乐综艺开始大玩推理、跨界、养成,效果如何?观众买账吗?这里是来自全媒派(qq_qmp)的纵贯梳理。
越玩越“混搭”的音乐综艺
这些让人有点“方”的音乐综艺正充斥电视和网络屏幕,尤其近两年来,从单纯的歌艺比拼到各种跨界式包装,目前综艺市场中的音乐节目已经进化为以下“变种”。
悬疑?脑力角逐几何倍增
推理类音乐综艺在2016年呈大热之势,《蒙面唱将猜猜猜》、《歌手是谁》、《偶滴歌神啊》、《看见你的声音》等多款音乐节目都加入了推理因素,通过设置假唱、模仿、猜身份等环节,在歌手身份上大玩悬疑,而明星猜评团也大放烟雾弹,制造出种种悬念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以江苏卫视和灿星联手打造的《蒙面唱将猜猜猜》为例,该档节目由《蒙面歌王》改名而来,第一季时主打明星褪去光环,回归音乐初心,以纯粹的歌声打动观众,但在播出时并未掀起讨论水花,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带着面具的《我是歌手》”。
而在第二季改名为《蒙面唱将猜猜猜》的同时,节目模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手们不仅在外表上全副武装,与评委交谈时的声音也做了变声处理,更加强化了“猜身份”的娱乐性,节目中的“阿凡达妹妹”、“驯鹿”等歌手的真实身份都成为最大的节目卖点和燃点所在。第二季开播不足一个月微博阅读量已达6.1亿,话题讨论度极为可观。
跨界?土洋结合才有网感
今年夏天,很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一首魔性翻唱的《Rolling In The Deep》刷屏了,这首歌用宁乡方言和长沙花鼓的唱腔重新演绎了 Adele 的经典,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直呼“此曲有毒”。
这首神曲出自汪涵主持的纯网综《十三亿分贝》,主打“方言+音乐”的混搭形式,以“地方话”为演唱形式,进行“原创、改编、翻唱”等创作,魔性十足,极具网感。
#视频:Rolling In The Deep (湖南花鼓戏版) 时长0:02:3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0mdpchb&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和东方卫视的《我不是歌手》则以“明星跨界”为卖点,邀请刘涛、王凯、白百何等当红演员进行歌唱竞技。从播出效果来看,跨界+演员的策略确实吸引了不少关注,冠军刘涛更是凭借其歌技圈粉无数。
养成?直播选手蜕变历程
超女开创了国内偶像培养的综艺模式,而直播的方兴未艾,则为观众提供了“养成”视角,通过直播见证素人如何经历厮杀比拼,从分母变为分子。
“偶像养成”是日韩演艺圈一种常见的艺人培养机制,新人们从“练习生”到出道要经历层层选拔,持续的曝光度也使他们在出道时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和人气。而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东方卫视的《加油美少女》、湖南卫视的《夏日甜心》等等,都让2016年堪称音乐综艺的选秀大年,直播为用户赋权更多互动参与感,从而培养出更高的认可度。
技术加码?直播+VR成为综艺元素
回归的《超级女声》,时髦地用上了“慢直播+秀场直播+节目直播”的花样网综直播模式,在为期八个月的超女选秀过程中,芒果TV不仅通过140个机位每天16小时直播超女日常,同时还设置秀场直播时段,每晚8:18选手都会准时进入个人专属直播间与粉丝互动。而在比赛直播时,粉丝也可选择不同机位观看各自偶像。
超女与粉丝直播间同框
VR旋风也同样被引入到音乐综艺之中。江苏卫视推出的《盖世英雄》就与微鲸科技合作,使用多机位、360°3D全景光场技术,使综艺的现场感、气氛感能够借助VR技术真实地还原出来,让场外观众直观地感受到电子音乐爆裂的美感。
可以说,直播、VR等小鲜肉科技的引入,使原本颓靡的音乐综艺又呈现出全新气象,而网生内容也为其带来更强的互动属性,如今的音乐综艺市场正在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音综简史:小步快跑or大步跃进?
作为体量最大、最重要的综艺类别之一,音乐综艺似乎已成功突围传统模式,从1.0迭代到3.0,一部音乐综艺简史已划好timeline。
1.0草根选秀时代
代表:《超级女声》
作为同时代全新的素人养成模式,结合短信投票的互动方式使其很快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正式开启了音乐综艺的1.0草根选秀时代,此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快乐男生》等节目都跟风涌上,开创选秀历史,并由此正式拉开中国“粉丝经济”的序幕。
由于最终目的是选出pop star(流行偶像),因此选手颜值、背后的故事也常常成为宣发噱头。
2.0职业歌手竞演时代
代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
2012年《中国好声音》推出,节目中导师转椅成为标志性特色。不看颜值、让耳朵说话使音乐类节目又回归纯粹的音乐本质,正式开启音乐综艺的2.0职业歌手竞演时代。
2013年,《我是歌手》又集结了乐坛资深唱将,成为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综艺。两档节目隔空作战,成为爆红荧屏的现象级综艺。
此后《中国梦之声》、《我为歌狂》、《中国最强音》、《中国好歌曲》等越来越多等音乐综艺相继涌现,职业歌手轮番登台竞技。
3.0网感玩乐时代
代表:《Hi歌》、《蒙面唱将猜猜猜》
随着综艺市场“网感”入侵,素人竞技、歌手竞演、偶像团体养成、音乐游戏推理……各种形式应有尽有,音乐类节目已进入“音乐不重要,重要的是玩法”的音乐玩乐时代,从专业性逐渐朝娱乐性转变。
“唱功已经不再是核心,音乐只是游戏载体而已。”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纯粹的音乐节目,而是变成了带有综艺和音乐属性的娱乐节目。
警惕:音乐已沦为综艺“附属品”?
在2016扎堆上线的30多档音乐类节目中,从国外引进版权和制作模式的节目仍站主流,原创乏力仍是国内音综的“痛点”。
然而,除了原创、扎堆等“老大难”问题,歌手/歌曲资源损耗以及音乐性减弱已成为音乐综艺发展面临的最大桎梏。
歌手/歌曲矿山已空?
纵观目前的音乐综艺市场,烧钱请大咖、抢嘉宾、拼卡司拼阵容成为节目制作组的收视王牌,多款节目出现“撞嘉宾”的现象,打着跨界旗号的音乐综艺也不过是希望通过明星效益吸引观众眼球,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出现断层,目前的音乐市场可以说青黄不接。
原创歌曲更是成了音乐综艺中的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歌手加入翻唱、改编老歌的队伍中。不能否认,相比完全陌生的原创新歌,老歌翻唱更能唤起观众共鸣。然而在翻唱获得高关注度的背后,折射的却是原创音乐缺少新鲜血液的现状。音乐节目不但没有承载创作歌曲的能力,反而成为消耗音乐产业的因素。
音乐沦为综艺附属品?
要说当前音乐综艺的潮流趋势,莫过于“唱得好不如玩得好”。相比之前单纯的选秀型和竞演型,音乐节目如今呈现出从专业性向娱乐性过渡的趋势。
以《蒙面唱将猜猜猜》为例,节目赛制设置为选手被猜中身份即面临下场,歌手林宥嘉就因音色辨识度太高而被猜评团猜中身份,仅出现一期就告别该节目舞台,“比谁唱得好”变成了“比谁更难猜”。音乐类节目逐渐转向以音乐形式为载体、以娱乐化内容为核心的节目形态。
有业内人士直言:“与其说现在音乐类节目综艺游戏化,不如说音乐类节目逐渐边缘化,甚至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类真人秀,只是跟音乐相关的节目而已。”
期待:下一个爆款在哪里?
玩法虽多却难出爆款,音乐综艺市场看似繁荣,实际上正在经历瓶颈期。而谈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时,业内人士评论:“无论你如何翻新玩法,加入游戏、跨界、混搭,音乐类节目不靠音乐打动人,观众只图一时新鲜,节目很难持久,音乐类节目难出爆款。”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节目的多样无疑使观众有了更多选择,互动感、参与感的强化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和情感需求。下一款现象级音乐综艺,是将出自花样更迭的网生内容还是专业至上的竞演节目,尚未可知。
事实上,音乐综艺类型的多样化实际上正反映了网生一代的观众越来越旺盛的娱乐需求。自生自发的网综模式还有何优势可以借鉴?直播玩法还能否有所创新?VR/AR可否进一步革新创造移动端观看体验?我们抛出这些问题,期待市场的反馈。
或许,让专业的归专业,娱乐的归娱乐,市场自会做出选择。如何突破版权引进藩篱和明星资源的争夺,如何制造出观众心头爱的爆款节目?我们期待更纯粹的创新与音乐属性的回归,而不光是蒙面或跨界的“变种”。
参考资料:
2004-2016主流音乐类综艺节目报告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39955.html
音乐节目还可以怎么玩?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6-10/04/content_116727031.htm
2016,音乐节目进入“玩乐”时代
http://ent.ifeng.com/a/20160606/42630743_0.shtml
深度音乐综艺迈入3.0时代?
http://www.toutiao.com/i626432605413179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