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区已成大型学术battle现场!围绕假新闻,全媒派读者都说了些什么?

2017-10-14 腾讯传媒 全媒派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全媒派的读者!


本周四我们做了一期选题:《一张整容照引发的风波:揭秘"刷屏级假新闻"背后的离奇传播链条》,围绕新闻传播领域这两年的热门话题“实施核查”,评论区瞬间成为大型学术battle现场。



读者们卧虎藏龙,个个怀揣18般武艺,小助手的朋友圈中不少人的转发文案是:来,快来全媒派评论区复习传播学原理。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围观这场别开生面的battle,我们按照评论内容,整理出了以下几个站队和他们的口号:


站队1:大V请注意素质



@泡泡大王Eva:当前媒体环境已经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受众重新聚集在各个垂直领域的KOL 周围,KOL 也比以往更需要拥有媒介专业素养,然而现在大量的大V 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导致乱象频生。同时,受众更多的时候是在消费符号,以此获得娱乐和快感。真实与否相对的,已经不那么重要。再加上网络P2P的传播机制,使得人人均可发声,而政府很难监管、追责。鹅厂在现在做较真平台真真是让我路转粉呀,为你打call。


@鱼:大V应该有担当,不是一味猎奇吸引公众的眼球,担任把关人的角色。而公众呢,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自己辨别真假信息,不能以讹传讹。不然只会给自己piapia打脸。当然啦,觉得更多的应该是有公信力的平台从公众的视角,以公众的心态,思考,写作,多些趣味性,又多些理性的引导。


@子木三白:微博已经积攒了太多的失望,再不治理终究会被受众抛弃。所谓的意见领袖大V们几乎都是营销号,虽然实行了实名制,但是评论区依旧可以看到大量的水军,现在的微博“商”比“人”多,真实的声音已经被谎言与广告淹没,微小到需要用力才能听得到。


@晨曦: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些意见领袖,微博大V们,也要擦亮眼睛,谨慎转发呀。


站队2:不被骗,得提高媒介素养



@Yuki: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全民记者的狂欢下,假新闻也在极度泛滥。如果作为职业内容生产者的《东方日报》都不再核实信源就发布新闻,那么这个时代把关人的角色由谁来承担?真实和虚假的界限又在哪里?当特朗普以他的事实构建事实的时候,当薛之谦的粉丝高喊“这至少说明他很真实”的时候,受众的媒介素养显得尤其重要。对这个泛娱乐化的世界保持清醒、审慎和理智,学会核查多方信源,学会质疑和思考,大概才能有幸免于时代的迷雾吧。


@Dxlkslbccdtks love:昨天看到这条新闻就觉得奇怪,还和室友讨论这可能是假新闻,没想到还真是。作为新闻学子,真心觉得媒介素养这门课应该成为全民课程。在现在这个时代,造谣的成本越来越低了,很多人比起相信真相,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内容,特别是这种猎奇性的消息,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在乎它是否真实,而在乎其能否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能否引发他们的共鸣。所以说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除了严密核查新闻来源和它的真实性,还应该选择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传播信息,让他们相信真实的新闻,而不是能打动他们的谣言。


@G.G:与其耗费大量资源识别假新闻,不如从源头让民众觉醒。如果我与新闻传媒业处于隔离状态,那我也不会在乎这则新闻究竟是否真实,因为它并没有触及我的关注点,本身就与我无关,只是当做一个段子来看,笑一笑就过了,只有让网络上的围观者清楚了解假新闻的危害性了解整个传播过程中他们起到的推动作用,不断强化认知培养媒介素养,就如同键盘侠的言论在以前属于网络上蓬勃壮大自由发声的状态,经过人民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的发声抨击,还有在很多小品电影中情节的影射,通过不断强化,如今就有了网友们面对键盘侠的言论会自发地抨击的状态,他们也约束自身更加理性冷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ice:人们乐于去接受这样的消息,并认为其为真。对女性赴韩国整容的刻板印象深深地影响我们。意见领袖不加核实的传播信息,追随者抱着百分百相信的心态继续传播扩散。社交平台引爆,官方辟谣。虽然说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击假新闻,平台也在努力,可是我们自己的媒介素养上不去又有什么办法?以后啊,看到新闻问一句,这是真的吗?再来评论吧。


战队3:专业媒体要扛起责任



@ying wang:面对汹涌的自媒体,专业媒体总在强调新闻专业主义,可以尴尬的是,每每梳理谣言的产生路径,往往是专业的媒体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所以看来新闻专业主义是需要的,不过并不是说需要专业的新闻人才能传播新闻,而是而是专业的新闻人应该更加专业,善整理,会纠错,能核实,敢较真!为较真平台点赞。


@Shelly徐:我又来了。我觉得新闻真假辨别是现如今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大bug。这种碎片化信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变了性质。所以说还是需要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以及需要比较大的门户网站在真假新闻辨别上做出应对,就如上期说到Facebook帮助用户追根溯源,谷歌搜索告之真假等。


@宋昕月:在这个后真相时代,人们或许并不在意不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后真相值得是那样能影响人们情绪的意见,是公众对事实的情绪。所以,为了打击谎言,新闻报道者也必须学会同人们的内心和思想对话,只呈现事实是不够的,必须以公众能理解的方式呈现事实,以能打动人们心灵和思想的方式传达事实,并尽量影响公众的情绪。


@小八达:就像小时候玩的传话游戏一样,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信息可能面目全非。关于谣言的制止,最重要的是缩短传播链条,官方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在谣言刚出现时及时进行澄清解释,发表公告,要尽量从源头上切断假新闻的传播链条。


@chen:感觉真的就像韩剧匹诺曹里面说的,人们只愿意听自己相信的新闻。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核实信息后再发布,比为了追赶速度而跟风发布更重要。


站队4:人狠话不多



@宋晓阳: 这是一场新闻整容大战!哈哈


@宅无恙:“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罗宾逊:新闻与真相之间,永远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夷希微:人们或许只相信他们自己认为的,然而所有人都有认知的局限。


@ChenL:单单是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因为即使民众知道了真相,也只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看到的。


战队5:论专业,来PK啊



@Stephanie-Liao:一方面现代人面临着严重的信息过载,另一方面过滤泡沫回声廊效应又使得人们所听所见仅是 “想听想见”,在对信息有选择性的分发与接收中愈加固化观念,经过选择后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守卫了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圈层固化。在这则假新闻中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娱乐和猎奇的公众精神与价值取向,新媒介环境加剧了这种影响。


从这则假新闻来看,微博是其传播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微博凭借平台和流量优势,在弱关系传播中将KOL的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到极致


这仍然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有其复杂的链条和机制;“真相不是被篡改了,也不是被质疑了,而是变得次要了。” 从源头上阻断假新闻传播,加强事实核查,摧毁假新闻滋生的土壤固然重要和关键;而人们到底选择相信什么,想相信什么,在传播过程的最后一环,即受众接受信息的层面上显得更为本质,就像行为经济学的价值在传统经济学实用性式微的情况下愈发凸显其价值一般,人的行为和心理是一个魔盒,我认为“情绪先行”的传播心理其实无可厚非,要求大部分普通受众做到理性和审慎不合理也不现实。从具体案例中研究受众心理和行为模式,逐渐引导和塑造受众媒介素养,扼制假新闻对舆论生态的污染,关乎媒介素养,更关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离谱慢:传统的新闻生产链条被颠覆,导致从信息生产者到传播渠道再到信息接受者,多节点传播,信息被无数次“改造”,终于变成了人们可以用来调侃、戏谑、嘲讽的信息。“认知到的就是事实。”“情绪先行。”


这样一个时代,虚假信息泛滥,谣言有时候只为满足某些人的心理需求,有时候又为利益团体所操纵。但这样一个时代,又催生了信息核查员、事实核查网站……尽管事实核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也是产业自我净化的必然趋势。


新闻反转现象越来越多,甚至连假新闻也自成一个产业……尽管这个时代让我们常常感到无奈,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真实的信息环境和舆论生态,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矛盾运动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新事物是旧事物批判的继承。诸如新闻专业主义也必将以另一种形态在新的信息生态中出现。


站队6:没你说的长,但我的脑洞清奇




@春季觉醒:现在假新闻的问题不在于假,而在于多,多到你看完以后留不下什么印象,知道是假的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天大的事,以前那种一篇网文上热点,线下主流媒体强势转发评论的风头已经过去了。比起假新闻的泛滥,新闻的被稀释更值得警惕。


@杨小昭: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的主要载体从传统的纸媒转移到互联网上。然而,在这个新规则尚未建立、任谁都能建立网站发布“新闻”的世界里,透过突然爆发的“假新闻”热潮,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不论经历过多少次,大众都会轻易被偏见与仇恨蒙蔽双眼。当人们被裹挟在狂热情绪中时,重复起错误来就像从来不长记性一样。就像《纽约时报》一篇评论所言:“社交媒体并非制造出了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它们只不过是折射并放大了既有的世界。”


@解语:谣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其传播链条已经变得非常复杂,辟谣的成本也随之剧增,但是只要还有一部分人看通过辟谣的调查新闻看到到真相,真相就永远不会缺席,还原事件本真也是调查新闻的意义所在。为全媒派的辟谣调查打call。


@周方婷:曾听老师说过“眼球经济”,在流量为王的网络社会中,凡事新奇能让人调笑一番的新闻或信息就能被一些敏感性极强的人感知到其流量价值,并进行段子式的评论,人们只觉得好玩新奇搞笑,便进行大量转载,不明真相的人还能进行一系列的批判以显示其紧随潮流和见识深远。有人为了眼球经济,有人为了眼球信息,转载不论真假又不用负责任,狂欢就成了必然。



没错,不吹不黑,以上就是全媒派读者的评论,还有大批同样精彩,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去文章评论区围观。面对如此高密度的信息量,小助手表示简直上了一节新闻传播学理论课程,


港真,乃们是全媒派继续苛求自己的底气和勇气。最后送上李谷一老师的一首歌,祝大家周末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