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业黑科技母胎——MIT 媒体实验室里,有位行走的信息产业百科全书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曾强调人类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对于推动历史的作用。如果说是虚构的能力带我们从石器时代走向了硅时代,那么在不断拓展虚构能力的人中,MIT媒体实验室可以说是绝对的先锋。
真正的未来实验室
成果领先市场几十年
1985年,MIT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和MIT前校长杰罗姆·威斯纳(Jerome Wiesner)共同组建了MIT媒体实验室。MIT媒体实验室虽然有媒体二字,但在MIT是隶属于建筑与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不过人们已经很少将MIT媒体实验室作为建筑学院的一部分。
MIT媒体实验室自创建以来一直走在整个社会发明的最前端,甚至超前到社会和市场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追赶。
传媒业黑科技母胎
2014年谷歌眼镜(Google Glass)面世的时候,人们惊讶于可穿戴设备对生活带来的改变,而2015年谷歌眼镜宣布停产,可见社会和市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接受这样的科技。但是对于此类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在MIT媒体实验室却可以追溯到90年代,甚至都还没有进入21世纪,被尊为谷歌眼镜之父的Alex 'Sandy' Pentland就已经开始了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并且大胆想象了可穿戴设备普及的未来社会。除此之外,Alex 'Sandy' Pentland在9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增强现实(AR)的研究,而AR被大多数人所知大概开始于2015年。
Alex 'Sandy' Pentland对于可穿戴设备和AR的早期研究
而早在1981年,谷歌地图(Google Map)公布的24年前,MIT媒体实验室的前身建筑机器组(Architecture Machine Group)就已经创造出了可以展示街景的系统Aspen Movie Map。
#视频 Aspen Movie Map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48rmh8jm&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Kindle的电子墨水屏也是MIT媒体实验室的发明。
MIT媒体实验室虽然作为研究机构,但有大量的项目是和商业公司合作或者是由商业公司资助的。比如大名鼎鼎的乐高可编程积木玩具“头脑风暴”,就是乐高公司和MIT媒体实验室合作完成的。
从大胆超前地想象未来,到与商业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称MIT媒体实验室一句黑科技的母胎可以说一点都不过分。那么,这样的母胎体质是如何炼成的?
聚集世界级跨学科最强大脑
MIT媒体实验室的名字里虽然有媒体,但是MIT 媒体实验室所聚焦的问题可以说大大超越了我们所理解的媒体的范围。
在官网的最上方,有一句MIT媒体实验室对于自己的定义,其中反学科(Antidisciplinary)被认为是很重要的特质。现任的主管伊藤穰一( Joi Ito)解释道:跨学科意味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一起工作,而反学科则是那些无法满足特定学科的标准的人。在MIT媒体实验室,人们的背景千差万别,也没有特定学科的束缚和标准。而伊藤穰一本人就是个具有反学科特质的人,他曾经先后两次分别从塔夫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退学,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发展方向与两个学科的教育都不相符。
那么MIT媒体实验室到底研究什么呢?
创造未来才是使命
追求媒体领域的颠覆式创新
官网上大的研究分组就有26个之多,当然,这些小组都是由MIT媒体实验室自己定义的,而2017年秋季公布的项目介绍中共有大大小小5百多个项目。
MIT媒体实验室官网公布的研究小组
MIT媒体实验室被很多人批评说研究不切实际,但是MIT媒体实验室本身就是以创造未来为使命的,也明确表明自己着重于对于未来想象的创造,而较少关注目前市场的需求。这样的定义和使命赋予了MIT媒体实验室很大的自由度,能够进行很多超前的概念化的研究,比如之前提到的90年代对可穿戴设备的研究。
“媒体”再定义——所有表达的技术
MIT媒体实验室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显然其中的媒体和我们平常理解的并不一样。
MIT媒体实验室的副主任,MIT未来媒体项目主任Andrew Lippman解释道,我们选择叫媒体实验室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媒体,都在和各种各样的媒体互动,不管是声音、图表、文字,还是电影。而媒体这个词同时又很开放,能够让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意义,所有“表达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媒体。
MIT媒体实验室所追求的也不是技术改进,或者是基础性研究,而是颠覆性创新。MIT媒体实验室看到了技术之间的融合关系和对人的影响,所以实验室将科技、设计和资本引入研究,注重科技之间的融合和其对人的影响 。
MIT媒体实验室展示的技术之间的融合
谁能定义未来?
一位行走的信息产业百科全书
MIT媒体实验室致力于定义未来,而Andrew Lippman作为MIT未来媒体项目主任,则想要定义狭义媒体的未来。
世界级黑科技实验室掌门人
Andrew Lippman在MIT取得了电子电气工程的本科和硕士学位,1995年在瑞士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学位。目前拥有7项电视和数字图像处理的专利权。
而他在80年代实际上就参与了MIT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之后也一直没有离开过。
目前在MIT媒体实验室,Andrew Lippman统领着实验室的“未来传播”项目和“病毒传播”小组,对电视、互联网社群、网络图片和视频、VR、可穿戴设备及媒体大数据进行研究。Andrew还发起成立了“数字生活联合会”,旨在促进信息服务与实际生活的连接,革新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Andrew Lippman在MIT媒体实验室参与的研究项目
除了研究项目之外,Andrew Lippman还担任科技创业公司的顾问,他所负责的“未来传播”项目也与产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合作的公司包括Cisco、ESPN、 NBCU等。
“病毒传播”小组:斩杀内容业痛点
“病毒传播”小组想要用发展能够与用户创意相结合的科技。MIT媒体实验室注意到社会信任从大的、中心的机构转移到了分布式的系统中。在这些分布式的系统中,信息也是离散的,但是可以从很小的起点开始,不需要预先的社会和技术的信任,就可以传播信息。而“病毒传播”小组就是开发这样的系统,去测试这些系统在信任、功能和范围上的限制在哪里。
而这个小组的研究项目所涉及的话题也非常广,包括了设计、AR、VR、社交媒体、交互、机器学习等传媒业热门话题。
VR code:三维世界里的二维码
VR code项目是想要创造三维世界里的二维码,将现实的事物和网络上的信息联系起来。我们现在的需要将信息的入口做成特定的二维码,用户扫二维码然后被重定向到信息,而VR code则是想把这件事做到三维空间,用户只需要扫三维世界里的物体,也可以完成重定向。
Panorama:打破信息茧房的利器
Panorama是一个新闻过滤和分析的工具,相比单独的新闻软件只给出片面的新闻资讯,Panorama则展示了一个事件的不同角度的新闻,同时也分析了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人们从单一的信息源获取信息。就像Panorama自己说的,它的发明意义就是让人们拥有对信息的掌握权,更全面客观地看待新闻。
人们可以从主页选择自己想要的新闻的主题和类型,选择了某一条新闻之后,右端则会出现对该条新闻的分析。
Perspectives:新闻平衡守护者
而“病毒传播”小组中关心媒体新闻偏见的项目还有Perspectives项目,它会实时展现相关话题的6个不同视角的电视台,给人们一个新闻事件的全貌。
Andrew Lippman一方面着手未来,关心未来的我们如何获取信息,一方面也着眼现在,想要解决目前传媒业所存在的问题。其研究项目从既有从传媒硬件技术入手的,比如关于8K超高清显示屏的技术,也有从内容和数据入手的,比如之前提到的Panorama和Perspectives。
在科技飞速发展,深刻影响传媒业的时代里,MIT 媒体实验室如何定义未来,而在专注于媒体未来研究的Andrew Lippman眼里,传媒业的未来又在哪里?未来的科技会如何影响传媒业?能否帮我们在信息的宇宙里重建传播的规则?
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这位全世界最有资格预言传媒业未来的人——MIT media lab联合创办人、MIT未来传播项目主任Andrew Lippman将空降现场,向600位到场来宾展示实验室最新成果,预言未来媒体演变形态及规则。
11月16日,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