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寿IP频遭公关危机,国内外名校如何全线升级自己的金字招牌?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9-04-07

最近,未名湖底翻上来些涟漪。

 

时值北大校庆120周年,这所百年名校,曾经承载了中国人对于象牙塔的最高向往。不仅仅是北大,国内外众多名校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早已成为顶级的大IP资源。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你一起来看,名校如何玩转自身品牌的IP价值。

 

社区性内容生产

 

高校带有天然的社区属性,这种社区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同时也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归属感上。如今,从校园APP到官博官微,高校正在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输出,不仅为学校学生、教职工创造互联网社区互动的可能,也在吸引潜在学生的好感度。

 

校园APP新社区

 

武汉大学曾经推出一款跨平台校园应用——掌上武大,slogan是“逃不出你的五指山”,巧妙结合了武大谐音、地处珞珈山的两大特色。这款APP获得校内职能部门的独家授权,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内学习和生活服务,还提供校园新闻资讯。樱花季到来之时,掌上武大APP也会提供赏樱指南。

 

掌上武大APP

 

国内开发APP的高校很多,例如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而在国外,早在2013年,哈佛大学就推出了自己的校园APP,旨在增强校园互动。

 

哈佛校园APP不仅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服务,还提供招生援助和虚拟旅游的功能。希望成为哈佛学子的学生及其家长,可以通过APP导游进行虚拟旅游、访问学校,或者了解哈佛的课程及文化。同时,APP提供的互动指南还支持GPS校园地图,允许访问者通过视频和照片探索校园。

 

社交新形象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高校们也不甘示弱,不仅自炒CP,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沙雕账号,“想火的心”一目了然。

 

高校官方微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团乱麻”来形容,每逢情人节和七夕,“咖位对等”的高校官博们就开始表白与被表白;明星们公布恋情或者有相关新闻之时,也有官博也会借机蹭一波热度。

 

表白的次数过于频繁,戴绿帽子与被戴绿帽子都是寻常事;今年愚人节,微博会员活动委员会带头搞事情,给高校官博扯了证,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就被颁发了“门当户对证”。

  


这个月,微博账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风突然火了,这个呆萌的账号什么也不会发,只会尽职尽责地吹风。@云南大学的松鼠、@浙商大的鸽子紧随其后,以“吱吱吱”“咕咕咕”顺利晋升学校吉祥物。

 

 

除去沙雕账号,校徽也曾成为被恶搞的对象之一,人大、清华、交大等学校的校徽纷纷被做成搞笑gif,而中山大学曾经靠着“双鸭山大学”的名号收获了鸭子校徽九宫格。



社交媒体成功消解了名校自带的严肃光环,呆萌属性的高校官博们也借机树立了更活泼、更接地气的学校形象。国外一些大学则提出“社交墙”的概念,即建立所有社交媒体活动的一站式前台,将官博在脸书、推特等平台发布的内容全部显示在社交墙上,作为连接潜在学生及校友的中心。例如密歇根大学就曾经设置社交墙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市场活动#IChoseUMich,以及为庆祝雷克汉姆研究生院毕业典礼的#RackhamGrad。


 营销策划推广

 

身为顶级IP,除了基于社区特色的内容输出之外,高校们也在不断进行品牌的维护与管理,以各式各样的营销策划展示品牌形象。

 

校庆活动策划

 

校庆作为高校最为重要的集体活动,常常成为对外形象的输出窗口。此前就有北大校友打着祝福校庆的旗号,“别出心裁”地推出“颐和园五号”口红,称“把北大校徽上的红色做成了口红”,并且称“这不是支普通的口红,而是专属于北大女生的口红色号,把这抹红色,涂在唇上,就像用战袍和铠甲为自己加冕。”

 

尽管口红献礼受到多方质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出其不意的情怀营销。而其他大学的校庆活动,除了惯常的徽章、校服等纪念品宣传方式,还催生了不少刷屏的互联网宣传策划。

 

去年是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纪念,早在校庆纪念活动开始之前,人大就做出了一波成功预热。学校党委宣传部曾经特别策划了一款名为“校庆头像生成器”的H5,学生提供头像照片,就可以自动生成徽章式的校庆献礼头像。这条H5在6个小时内就突破了10万加阅读量,头像生成器访问总量超过了50万次。

 

 

另一个成功的H5名为“我爱人大,不是说说而已”,以人大校史作为H5的逻辑线,通过跑步游戏的形式,让玩家从建校之初的陕北公学逐步迁移到现在的人大校址。而在校庆当天,人大还强势承包了微博广告,并与@微博校园合作,#中国人民大学校庆80周年#话题广场阅读量达到3400余万。

 

 

平台活动策划

 

除了校庆期间的集中宣传,大学们还能如何策划活动,以最大限度利用平台资源吸引学生?

 

社交媒体允许大学进行高度可视化的策划。密歇根大学是运营Snapchat的高手,这所大学不仅用Snapchat来分享校园里出现的名人,还分享各种愚蠢的校园涂鸦和有趣视频。凭借聪明的参与策略和丰富多样的内容,Snapchat成为密歇根大学宣传的重要窗口。

 

西弗吉尼亚大学曾在Snapchat上创建了“公路之旅”活动,通过与校友见面,参观不同国家的地标性建筑,并在Snapchat上po出照片和视频。俄亥俄州立大学则在Instagram上设计了各种活泼的挑战,譬如鼓励学生用身体拼出“Ohio”的“O型挑战”。

 

O型挑战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还曾经发起过一个名为#SALFIE的UGC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宝丽来风格的相框中拍照,并使用#SALFIE标签上传到Instagram,由大学收集并共享所有照片。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这些照片可以被用来制作新生欢迎手册。这项活动发起后,成百上千的#SALFIES照片被上传到社交媒体上,不仅扩大了大学的品牌范围,还使潜在的和当前的学生成为活跃的品牌大使,帮助传播关于大学的积极信息。

 



品牌维护管理

 

顶级名校作为镇国重器,背负着公众寄予的厚望,在遇到形象危机时,则更需要谨慎处理。不过,不仅是国内高校应对危机的处理手段有所欠缺,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在面临同样的困惑。

 

2017年年末,美国罗格斯大学出现了数起反犹太事件,散布关于犹太人的仇恨言论。校长Robert Barchi在回应里首先提出,这些言论是令人讨厌的,但是仍旧应当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条例的保护。这一表态并没有起到正面效果,相反激化了矛盾,公众要求更有力的回应,一些人要求立即开除散布仇恨言论的教授。

 

Robert Barchi被迫发表更强烈的谴责,承认歧视言论是“可悲而又令人不安的情况”,但已经于事无补,公众认为之前的回应暴露他的真面目,怨恨情绪始终存在。

  


高校如何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形象?不少学校都未雨绸缪,推出自己的社交媒体指导手册,以供工作人员们平时参考。

 

牛津大学在官网上详细解析了“校内人员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应遵循的准则”,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产生潜在的冲突,例如在网上公开表达高度有争议的意见,特别是关于残疾、性别、性取向、种族等可以被解释为《平等法》所歧视的问题。”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则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公关指南,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如果被问及相关问题,需要提供对应主题的专业发言人联系方式。

 

洛杉矶分校同时还提出,社交媒体处理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个人都有权分享他的意见,即使是一些负面信息,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也不应该是删除这个帖子。如果可能的话,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来解决问题,或是发起一次有意义的讨论。

 


但现实总是不如人意。在高校与学生、与公众的对话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隔膜。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双方信息不对等;另一方面,坦诚、公正的对话氛围也始终缺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愿青年人们在走进象牙塔之后,不仅保有激情,还能心怀理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