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业界高光 · 融合 | 王海:短视频会主宰未来新闻生产吗?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19-07-25

近两年,短视频在严肃新闻报道中异军突起,让人们摆脱了“短视频只属于娱乐消遣”的固化标签。


这一媒介形式是如何被运用于新闻生产的?未来,短视频报道会取代传统的新闻模式吗?


王海,国内知名泛资讯短视频机构“时间视频”负责人、北京时间副总编辑。资深媒体人,曾任新京报社会新闻部主编。参与创办北京时间网站、创立@时间视频 MCN内容体系。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获得授权,公开《北京时间》副总编辑王海受邀在真爱读者群进行的演讲,为大家带来短视频新闻一线生产者的实践经验与深度解读。

 

专业:是短视频,也是新闻

 

王海认为,新闻基本功应该包括这几个方向:对新闻的敏锐判断力,采访的突破力,角度的选择力,故事的讲述力,尺度的把握力,在网络时代的资料搜索能力,重大报道的持续跟进能力,以及策划的能力。

 

而这么多的能力,在短视频的生产过程中依旧缺一不可,因此,在王海看来,跟传统图文的新闻报道相比,短视频新闻报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了解释短视频创作中所需要的新闻专业性,王海讲述了团队报道“甘肃女生跳楼案”的经过。

 

今年6月份,甘肃庆阳一名女孩因疑似被老师性侵,坠楼自杀。这一事件于6月24号在网上开始发酵;6月25号一早,团队监控到这条新闻,立刻在当天的晨会上开始发力,安排记者来跟进这一事件,并在一天之内完成了6篇新闻报道,其中包含了4条视频。



在这四条视频中,第一条由时间视频团队在6月25号12点15分最早发布,标题是“甘肃一女生患抑郁症后跳楼,消防员因没有救下她心痛大喊”。


第二条的标题则是“甘肃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官方:已经拘留了好几个了”,这是从官方的角度进行报道。


第三条短视频名为“甘肃女孩跳楼细节,消防员曾经救过她,这次被她自己拉开了”,这是对于事发现场的细节性描述。


第四条则是“甘肃女孩跳楼轻生,她曾就读于高中的网站疑遭入侵”,这是一个动态的跟进式资讯报道。


这四条报道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事件追踪,帮助时间视频团队在微博上收获了将近2000万的播放量。


 

从本质上来讲,对于重大的热点事件从不同角度去全面推进,这和以往媒体的报道模式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这一次的成功,王海将其解读为新闻专业主义的胜利。


“时间视频虽然做的是短视频,但是我们是严格按照新闻的标准来做的,考验的是新闻的基本功。“

 

创造:理想中的短视频生产者

 

一个优质的短视频运营平台,无疑可以更好地促进内容生产。

 

而在王海心中,好的短视频内容平台需要满足五大特征:


第一,要有网感。平台运营者必须了解网络用户的需求,知道什么东西有流量。王海认为,王志安的《局面》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每次采访的对象都紧跟热点事件,是广大短视频生产者学习和努力的对象。


第二,业务能力突出。无论什么类型的视频,粗糙的也好,精致的也好,外采的也好,棚采的也好,记者和编辑都应该拿得起放得下,随时都能干,这就是所谓的“干活干得好”。


第三,会玩、爱玩。如今,王海的团队在招聘中尤其偏爱90后的年轻人,因为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跟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对社交媒体上的热词和潮流都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能够帮助团队紧跟当下的网络热点。


他们现在已经在抖音上开设了账号,一开始并不适应这样年轻化的平台,不知道怎么运营,现在慢慢地也了解了抖音的路数,开始大批量积累粉丝和人气。



第四,也是在王海看来特别重要的一点,懂社交、会运营。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要想脱颖而出,绝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运营。


从前王海在报社工作时,记者往往是写完稿子就发表,大家并不关注有多少人会看,发了就是发了,完全是被动地在输出内容。而如今,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运营手段可以帮你接触到更多的潜在用户,所以必须学会吆喝。


第五点,要在垂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从互联网运营和商业变现的角度讲,越垂直的内容生产,未来发展的潜力就会越大。


趋势:短视频会取代传统图文吗?

 

“短视频全面替代图文,这应该是大势所趋。”


王海将技术门槛的降低视作短视频崛起的关键。当流量、设备和拍摄剪辑技术都不再成为用户的门槛时,人人都可以拍短视频。这让大家发现了一个事实:图文表达的,短视频都可以表达;图文不能够表达的,短视频一样可以表达

 


不久前,王海和他的团队用短视频报道了一条北京当地的新闻,讲述了一个67岁北京老太太和她的试管婴儿双胞胎的故事。作为高龄产妇,这位老太太想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遭遇到了一系列阻力,北京各个医院都不想让她生,甚至要封杀她。


这件事固然也可以用传统的图文形式进行报道,但图文无法直观地呈现老人的语气、神态乃至情绪,容易显得单薄,而通过短视频,王海的团队则能够一一表达。


如此一来,观众可以直接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穿衣打扮,甚至据此判断出她的阶层和生活经历。这种全面的感官体验,可以带来一个更丰富立体的新闻当事人,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个老人坚持要生下孩子的动机。


 

在王海看来,短视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当人们的阅读习惯慢慢转向短视频时,内容消费的趋势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读者会自然而然地用视频来取代图文,就好像手机已经完全代替了报纸。


不过,王海也表示,变化的终究只是媒介的形式,但这个行业内容为王的核心不会变。不管用户用什么样的形式看资讯,内容生产者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内容有没有价值


未来:全民化还是精致化?

 

在内容生产领域,内容的深度和传播的广度似乎一直是创作者需要平衡的存在。在短视频行业,究竟应该向“精致化”方向发展,还是主打“全民化”,也一直饱受争议。


而在王海看来,这两个方向都是内容建构的必需品,并不存在取一舍一的困境。所谓的“全民化“和“粗糙化”就相当于传统媒体中的消息报道,而“精致化”则接近于以往的深度报道。这两种类型要做到头部都非常不容易,需要生产者去仔细钻研。


即使在传统媒体中,也很少有平台只做单一类型的报道。以南方周末为例,十年前他们多以深度报道见长,但现在也开始涉及消息报道,以更好地争抢读者的注意力。

 

 

具体来讲,“粗糙化”和“全民化”侧重信息传递,譬如某时某地发生了某事。从生产端来看,这一类视频更在意信息的时效性。在“甘肃女孩跳楼”的案例中,时间视频团队获取的视频不够完整也不够清晰,但是这一条及时的视频就可以为他们衍生出各种多元化的报道视角。


“第一句能讲清楚,绝不放到第二句讲。30秒能做完的,我们绝对不做3分钟。”这是王海在短视频新闻实践中的准则,他要求资讯类和热点类的短视频时长不能超过2分钟,超过就会被掐掉。


 

而“精致化”则更多地考量了读者对于高质量内容审美的需求。王海认为,高品质的内容生产,可以在后续带来高品质的采访对象,成为他们报道的主体,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此外,“精致化”也是生产机构寻求商业变现的一种努力。作为短视频的从业者,王海发现单纯的碎片信息在收益方面表现平平。一条粗糙化的短视频做得再及时,也很难吸引广告商为此买单。只有增加更多精品化的内容产出,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外界的认可度,才能获得变现的办法与能力。

 

为了追求这种“精致化”,生产者还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和牺牲。有时,时间视频团队会遇到内容十分优质的短视频,但时长不适合如今的碎片化阅读,他们就会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将这条视频分切成几段,然后分别投放在视频平台上。


显然,短视频新闻这一赛道会杀出越来越多的竞逐者。守住新闻专业力,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探索全新内容生产及运营的打法,是短视频新闻必须掌握的操盘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