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知名网红分手事件复盘:2019年的社交媒体,盛行“渣男传播学”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21-04-25


如果说2019年中国大学生最恨的男人是翟天临,那么中国年轻女网友最恨的男人大概就是刘阳了。

 

前几天,有媒体称刘阳深夜在微博粉丝群发布长文,对上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出轨分手一事再次作出回应。相较于另一位当事人阿沁,刘阳一直保持低调,但此举还是引来不少关注。

 

与一个月前吃瓜群众一脸迷茫地惊呼“阿沁是谁,刘阳又是谁”相比,如今二人已“成功”出圈,私德有亏的刘阳更是被冠上了“渣男代言人”的称号,以致于他在这次发声里也不忘提醒粉丝:“不要被谣言误导。”

 

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不知名网红、演员、模特却能凭借出轨、分手等话题频繁霸占热搜榜,衍生出的“渣男”话题更是长期挑动舆论情绪。如今热点已经冷却,情绪也已平复,本期全媒派(ID: quanmeipai)复盘阿沁刘阳分手事件,带你看看“渣男”二字刷屏背后,舆论在关注些什么。

 

阿沁刘阳有多冷门,分手事件就有多火热

 

频繁的微博热搜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今年的11月19日,视频博主阿沁@Kakakaoo-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分手声明,往后几天里,相关联的男女主角轮番成为大众关注焦点,“渣男”“出轨”等话题也屡屡引发热议。

 

截至发稿前,这条分手声明的转发数超过16万,评论数超过34万,点赞数更是达到惊人的658万,比一般的明星分手事件更加吸睛。

 

阿沁在微博发布的动态

 

具体来看,从阿沁发布声明的下午15时到晚上24时,短短十个小时内,该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新浪微博指数达到了866.4万。在接下来的十天,话题始终保持着超高热度。即便是将时间线拉长到声明发布后的一个月内,舆论也时有回潮。


 微博话题#阿沁刘阳分手#热度图,从浅黄色到深红色代表热度逐渐升高

 

该话题之所以具有如此长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得益于”过于狗血而复杂的剧情,也与不断爆出的增量信息有关:



11.19下午 阿沁发文宣告分手,文中指出刘阳与熟人出轨

11.19下午 疑似刘阳朋友圈爆出

11.19下午 “第三者”半藏森林被爆出

11.19下午 话题#阿沁 刘阳是谁#被创建

11.19晚间 刘阳道歉,辟谣网络流传的朋友圈

11.20下午 第三者半藏森林道歉

11.20下午 阿沁再发文,爆出刘阳骚扰粉丝和女员工

11.21下午 刘阳发布4000字道歉长文

11.21下午 阿沁好友@卧铁老蚕 怒斥刘阳

11.22 半藏森林被公司解约

11.23 刘阳宣布退出B站

11.25 疑似半藏森林小号被爆出,暗指手中有阿沁把柄

12.3 阿沁出席Cosmo时尚盛典,状态不佳        

 

分手事件以及三位当事人的微博热度堆叠面积图

 

频密的微博热搜将几位牵涉其中的网红送入了公众视野,不断的信息轰炸与来回撕扯,更是让他们连续数日都处于社交媒体舆论场的中心地带。

 

飙升的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

 

贯穿分手事件始末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面对几位不知名网红的情感问题,许多网友陷入了同样的困惑:他们到底是谁?

 

于是,前往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成为不少人入门吃瓜的必经之路。直到如今,在分手事件的相关搜索中,仍分布着“阿沁是谁”“刘阳是谁”“阿沁刘阳个人简介”这一类的词条。

 

查询数据发现,事发之前,阿沁、刘阳、半藏森林的百度指数分别为577、696和316;而在分手事件传播当天,他们的百度指数分别达到了15.9万、27.8万和6.3万,飙升的数据背后是关注度的迅速加码。

 


陡然飙升的还有微信指数。11月19日前,两位核心当事人的指数分别徘徊在5000和40000左右。19日当天,数据呈现出百倍的增长,双双超过600万。

 

 

记得话题刚火时,曾有人提出质疑:“这也能上热搜榜第一,又有人为操纵?”但后续的传播与发酵表明,不知名网红的分手事件实实在在地刷屏了,而且引发了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讨论。

 

网友的好奇心和同理心被激发,注意力在不同平台间来回跳转、切换。社交媒体也再度展现出对事件传播的顶级影响力,它的能量有多大?举个例子:不知名网红和“国民渣男”之间,也就只差几个热搜。

 

当然,热搜榜已不再只是某一话题火爆的结果,而是事件传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像一个风口,即便是不知名,只要话题够有料、够劲爆,登上这个风口,就可能迎风而起,全网皆知。


当我们谈“渣男”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阿沁刘阳分手事件的传播如此火爆,其衍生出的“渣男”话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一场网红分手大戏,最终演变成了女性防范渣男的情感议题大探讨。那么,当人们在谈“渣男”时,都在谈些什么?

 

对于分手事件,舆论怎么说?

 

“阿沁”“半藏森林”“刘阳”这三个人是谁?成为了网友们最迫切的信息需求。百度指数呈现的关键词需求图谱,契合了这一特征,在这些关键词中夹杂着不明真相者打错的“阿庆”“刘洋”,也有经验丰富的网友开始深挖几人的背景资料和走红方式。

 

 

随着事件的深入,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半藏森林,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谈资。从“黑历史”“福利”“泳装照”等关联词可以看出,人们对半藏森林的评价更多带来有猎奇和负面的色彩,言辞相对激烈。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把新浪微博#阿沁刘阳分手#话题下1500条文本内容过滤重复数据,将使用出现频率在10次以上的词生成词云图,结果如下:

 

 

几位当事人的名字无疑是讨论的高频词。“道歉”“体无完肤”“贪婪”“失望”“暴力”等词汇,体现了网友对渣男的认知画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看法,网友们的讨论非常发散:纪凌尘、陈奕辰、蒋劲夫、PGONE等陷入类似情感争议的明星、网红也被牵连,从中能看到舆论对渣男的集中声讨。

 

2019年的社交媒体,盛行一种“渣男传播学”。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与“渣男”二字沾边,人设崩塌,口碑沦陷;舆论对于“渣男”的敏感度极高,无论身处哪个圈子,拥有什么样的地位,只要被曝光在社交媒体上,都有可能掀起裂变式传播。

 

对于当事人,舆论怎么说?

 

我们也对阿沁和刘阳各自的回应下面的评论区进行了分析,发现网友对二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阿沁评论区热词

 

阿沁的微博评论区充满安慰与鼓励,网友们像对待自己身边失恋的朋友一样宽慰这个自己之前或许并不认识的网红:

 

大家将阿沁称为“姐姐”“宝贝”“姑娘”;用“感同身受”“心疼”“难过”等词语表达对其遭遇的同情;告诉她“会有更好的”;即使阿沁被另一半背叛,但她仍然是“好看”“优秀”“坚强”的,以此肯定阿沁的个人价值;一些网友表示会“支持她”、给她“加油”;评论区也不乏对刘阳的批判:认为他“不值得”、“配不上”、不该被“原谅”。

 

刘阳评论区热词

 

刘阳的评论区则是另一番光景:“恶心”“不要脸”“渣男”等大量情绪化且带有贬低意味的词语悉数登场。

 

舆论认定了刘阳的“出轨”行为,认为其有违社会道德,要求他向阿沁“道歉”;曾经的粉丝表示不想再看刘阳的视频,要将刘阳“取关”“拉黑”,甚至有网友要求刘阳“退出互联网”。

 

事件中的两位女生在刘阳的评论区也占据了大量篇幅:

 

关于前任阿沁,舆论里不少声音细数了她在事业和情感两方面对刘阳的“付出”,认为刘阳是依靠阿沁的“软饭男”,“浪费了一个女孩的青春”,还认定刘阳会“后悔”。

 

至于半藏森林,人们则表达了强烈的批判甚至咒骂。除了情感的宣泄,也对刘阳道歉声明中独揽责任的说法感到不满,认为他这是在为第三者“开脱”和“洗白”。

 


分手事件的衍生话题

 

情感争议类话题向来容易引起舆论沸腾,网友们对阿沁刘阳分手事件的讨论没有止步于事件本身,而是延展到了公序良俗的多个层面。

 

这其中,衍生出的最热门的关键词,正是前文提及多次的“渣男”。这场由男生出轨导致的分手事件,撞上一个以女性用户为主的社交平台,二者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已经超乎当事人阿沁的预想,最终的结果是演变成了对渣男的大型批判:

 

#男生变渣的前兆#、#渣男语录大赏#、#男生变渣后常见的狡辩词#,这三个话题的阅读量分别高达5.6亿、3.6亿和588万,讨论量共计15.3万。从前兆到事实判定,再到带有讽刺意味的盘点,这些话题体现了女性受众在渣男相关信息传受过程中的强烈共情。

 

微博网友贴出的语录大赏


除了批判渣男,防范渣男也成为一个热门问题。例如,#如何辨别高级渣男#的话题收获了2.1亿的阅读和2.7万的讨论,而#恋爱中如何识别渣男#也激起了一些水花。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也开始围绕感情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大部分都集中于感情关系的消极事件:被劈腿有多痛?被出轨到底有多可怕?男生怎样是不爱你了……在这一语境里,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受众的世界观,虽然每个人对于传播的信息反应不同,但是具有共同经验和社会关系的受众会有相似的反应。

 


事后来看,这出年度分手故事可谓一波三折,也为网友创造了丰富的讨论素材。相关人士轮番登场,表态叙事,他们扮演着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不断放出所谓的“实锤”,试图影响舆论的走向。

 

就这样,三个与大众生活几乎毫不相关的网红,为中文互联网的用户们提供了一场云端的“吃瓜大赏”。这样的“云吃瓜”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回顾2019年,多起类似事件的主人公均是不温不火的网络红人,他们的“不知名”与“上热搜”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反倒成为了传播的爆点,吸引了圈外用户的兴趣。即便有人对此感到厌烦,有人只是借机表达对“渣男”的批判,有人则是将其视作一次严肃探讨的契机,但都说明,这样的故事有着相当广泛的言论市场。不知不觉中,我们正在进入到一个充满交互性的“泛娱乐化时代”,这个时代的舆论场有一个关键特征:用户不只是纯粹消费娱乐的一方,也随时准备好了进入舞台中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