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陷入危机的第N年,新闻业困境根源在哪里?

腾讯传媒 全媒派 2022-05-28

众所周知,新闻业在缺钱、缺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已久,也在此起彼伏的质疑声中,不断进行着艰难的自救。但经历了科技领跑、社交入局,成功上岸者却寥寥无几。悲观地看,新闻业尚未找到走出黑暗的方向。


在行业危机的惯性论调中,只有更具深度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于是,一些新闻从业者开始追问困境的根源,有着十年发展经验的新闻网站Daily Maverick的创始人Styli Charalambous便是其中一员。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Charalambous发表在Medium上的原创文章,在闪耀着其独特思考光芒的字里行间,带你一同探寻新闻业生存与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



行业危机并非特例


十年之内,新闻业失去了近一半的劳动力和过半的收入来源,这种全球性行业衰退现象发生的速度之快,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仅发生于新闻业的特殊现象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真实的世界是残酷而公平的,所有成功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后来者的冲击。1965年,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是33年,到了2026年,这个数字将缩减为14年。新闻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冲击来得更快且范围更大。


而我们之所以倍感痛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自带强大破坏力的基因;另一方面,新闻业的特征导致行业内寡头和垄断现象严重,新的市场加入者毫无立足之地变革一来临,整个行业几乎在同一时间遭受了冲击。



“成功综合症”(Success Syndrome)和“创新者困境”(Innovator’s Dilemma)两个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简单来说,当经营得较为成功时,企业会倾向于利用现有运营策略来增加营收,但这种成功背后往往也蕴藏着危机——它抗拒创新。


*Success Syndrome由哈佛医学院的Steven Berglas提出,指在取得成功后,人不再以高要求和标准来要求自己。

*Innovator’s Dilemma由哈佛商学院的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指由于遵循原来的成功路径,企业最终经营失败。


创新发生的条件与增加边际收益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一个成功企业中推行根本性的创新非常艰难,只有那些经过精心规划、组织架构设计和得到高层领导支持的企业方能做到,比如亚马逊、苹果和IBM,都在产品和市场的持续创新中蓬勃发展。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新闻业正在遭受着与众不同的冲击吗?实际上,这只是市场寡头们的说法。



领导战略与管理运营



在实际情况下,业内许多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定位并不清晰。


Daily Maverick尽管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依然无法解释清战略和运营效率之间的区别。初创公司的身份是一个经常被用来自我安慰的借口,但在与大型新闻编辑室的比较中,公司在领导和管理能力训练上的缺陷格外瞩目。不过,经过多年的探索,Daily Maverick已经在培训、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Daily Maverick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新闻业都必须面对、进而做出改变的议题。在没有特别关注的情况下,良好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其实不一定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自动提升。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的技能,因此培训部门有责任更新自己的课程以满足行业需求。



创新能否驱动一切?



当只有少数竞争者且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时,企业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创新?举个例子,贝佐斯一直将创新视为亚马逊的基因,公司的研发投入远超竞争对手,因而成功地孵化出新业务或进入了新市场,在图书销售以外的领域取得了成功,目前已经称得上是全球最具创新力和领导力的公司。


亚马逊这样的行业神话不在少数,不断激励着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新闻业走上创新之路。但值得反思的是,创新真的能驱动一切吗?


2019年,路透社发布的报告《告别“新奇事物”?在持续变动的时代走向可持续的新闻创新模式》集中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省思,新闻业的关注焦点正从那些吸引人的“新奇事物”——特别是机器学习、AR、AI这样的新技术,转向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视频,并最终回到读者身上。用Digiday主编Brian Morrissey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向现实的转向。


新闻创新模型


路透社报告指出,新闻业内的很多创新策略缺乏研究基础和长远目标,按照这个思路,付费墙正面临着成为下一个无法带来根本变革的“新奇事物”的风险。付费订阅制度的诱人之处在于其提供一种普遍的随时可用的解决方案,但问题是,本地新闻媒体和发行于国外的全国性媒体在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争夺相同的用户市场,而这是一场“赢家通吃”的竞争。可见,当前的订阅制度无法解决业界所有的问题。


真正的解题思路在于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其实施过程有赖于用户倾听和数据收集。Jeff Jarvis在《媒体失效的年代》(Geeks Bearing Gifts)一书中说:“大众媒体已死!”更具体地说,今天,我们需要将读者视为一个整体,这个群体将会友善地接受媒体对其新闻需求的推测。


在这里,会员计划模式既体现了受众中心和参与的原则,也能体现每一位成员的独特性。当然,实现这个模式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它通常需要采用渐进式的方法来编辑内容和建设社群。当前美国本地新闻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而会员计划有望解决这些难题。但遗憾的是,由于会员计划的可复制性不高,目前还没有太多媒体应用这种模式。



超越人的局限性


新闻组织由人构成,如果说新闻业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为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人的局限性。



企业文化既可以是神奇的粘合剂,也能成为致命毒药。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难以创造和维持企业文化,特别是在创新领域。人们总是抗拒变化,即使是曾经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优秀行业领导者的出现而失去优势。


美国零售公司西尔斯(Sears)创始于1893年,在不断创新中成长为行业巨头,1972年,公司为美国的GDP贡献了1%的份额,每两个美国家庭中就有一个拥有西尔斯的信用卡。而这样的巨头最终却轰然倒地,消失于历史中。究竟什么因素发生了改变?是人本身。


人是视觉动物,如果读者数和收益曲线一直向上攀爬,我们就会产生增长是长久趋势的错觉。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实施长远的计划来进行创新,我们很快就会出局。


短视主义是人类的痼疾,而超越性的眼界难能可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去投资一个远小于当前规模、存在潜在市场的业务。长期投资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见到回报,但至少比只有两个季度的短期投资要好,因为只有在更长远的范畴内,读者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才能一致,而这正是我们得以进行战略思考的出发点。



理念与技术的新浪潮推动之下,我们曾是被新闻业危机话语与焦虑情绪包围的“迷惘一代”,在变局中探索、碰壁和追问,但也正是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探寻,我们看到了新闻业在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swlh/five-reasons-the-news-business-is-struggling-and-how-to-fix-it-69c78219dd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