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經導報慶】經濟導報歡慶創刊70週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6-12-16 香港商报广西新闻中心

《經濟導報》創刊70週年舉行慶祝酒會,一眾主禮嘉賓主持切蛋糕儀式。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映萱報道: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刊物《經濟導報》創刊70週年,該刊於萬豪酒店舉辦的慶祝酒會昨日隆重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楊健、外交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深圳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等嘉賓蒞臨祝賀。

行政長官梁振英題名祝賀。

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題名祝賀

  200多名嘉賓出席慶祝酒會

  在酒會上,《經濟導報》社長陳寅與梁振英、李小甘、宋如安、楊健主禮嘉賓一起切蛋糕,為《經濟導報》慶祝70歲生日。出席《經濟導報》70週年慶祝酒會的200多名嘉賓還包括: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萬明,深圳市外宣辦主任韓望喜,臺灣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臺灣工商時報大中華區營銷總監蘇聰德等200多名兩岸三地的嘉賓。

  在《經濟導報》創刊70週年慶祝酒會中也見到不少老朋友,例如:糧油大王李廣林,而事實上他每年都會到《經濟導報》的週年慶祝酒會助力。元老級工作人員許云程回憶,《經濟導報》在80年代發展最快,業務涵蓋、廣告、經貿、出版等。「我是經濟導報的老員工,50年代與60年代都是記者,70年代是採訪部的副主任。」

《經濟導報》社長陳寅致辭

  搭建兩岸與港澳政經之橋

  社長陳寅在致辭時表示,《經濟導報》的主軸是財經報導,一直以來《經濟導報》堅持了專業的精神,與愛國愛港的血脈將三者融為一體。對於《經濟導報》來說,紮根香港,背靠大陸,搭建兩岸與港澳地區政經之橋,從來就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僅僅是一種辦刊特色。

  「70年來,《經濟導報》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轉折,以專業的操守記錄了大中華的政經風雲。其賡續不綴的經濟報導所展現的香港發展軌跡,讓讀者對香港經濟的變遷一目了然,也讓港人對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脈關係有著深刻認知。」陳寅說道。

  陳寅又強調,在歷史的起點上,面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香港市民需要一個更宏大寬闊的視野,需要秉持國家立場而非僅僅是香港本位思維。面對傳播平臺反覆運算更新、風起雲湧,導報也需要革故鼎新,精進文風,善用新媒介,以優質專業的報道提升核心競爭力,以打造百年名刊為矢志,擦亮導報品牌。

《經濟導報》社長陳寅(右)與老社長陳伯鈞(左)

  堅定與港同行講中國故事

  《經濟導報》自1947年創刊至今,已經不間斷出版3383期,經過70個春秋,是此地歷史最悠久的財經雜誌。陳寅感慨,1947年1月1日,《經濟導報》在香港上環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半層舊樓裏誕生。在第一期的發刊詞中,創刊前輩將使命、旨趣一一「敬告讀者」。其對國家未來命運之關切,對香港經濟前景之憂心,對工商業者生存處境之焦慮,溢於紙上。70年後讀來,仍令人動容。

  對於未來的發展,陳寅指,今後《經濟導報》仍然會將堅定地與香港同行,講中國故事,也會繼續秉承70年深厚的辦刊傳統,不忘初心,立志為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為香港繁榮穩定和兩岸經貿與民間交流砥礪前行。

  臺經濟日報社長稱兄弟根深

臺灣《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致辭。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兆琦報道:臺灣《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特別從臺灣飛來香港出席《經濟導報》創刊70週年酒會。她致辭說:「臺灣《經濟日報》是臺灣聯合報系媒體集團下的一個財經媒體,和《經濟導報》有幾點非常像的地方,也是使我專程飛過來的原因。……我們兩家一個在香港,一個在臺灣,兄弟根深,希望兩家一起努力奮鬥,讓兩地更繁榮。也希望和兩岸三地的財經媒體,有共同的願景,一起為大中華經濟圈繁榮而努力。」

  黃素娟強調,兩家媒體不單同為財經媒體,雙方名字都有「經濟」兩字,而且香港《經濟導報》明年滿70歲、臺灣《經濟日報》明年滿50歲,大家是兩地各自歷史最悠久的財經雜誌和報紙。她說:「香港《經濟導報》和臺灣《經濟日報》在各自的地方,土生土長,出生長大。《經濟導報》紮根香港,背靠大陸,放眼全球;臺灣《經濟日報》,立足臺灣,面向大陸,放眼全球。所以兩家媒體宗旨十分相近,不忘初衷這一點也很相近。」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致辭。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說:「《經濟導報》在這70年的漫長時光中,和香港、和國家一道飽經變遷,見證了大歷史,以紙和筆,忠實地記錄了我們經歷的歡笑、悲欣歲月。」

  忠實讀者陳永棋如數家珍

  作為《經濟導報》的忠實長期讀者,陳永棋對該刊歷史如數家珍。正如他所言,《經濟導報》一直以來受到香港、內地、臺灣、澳門等地有關社會機構和社會翹楚的大力支持,是香港愛國愛港陣營的重要輿論陣地。他又指出,經過70年的發展,《經濟導報》已經發展成為一份在香港出版,面向港澳臺和中國內地以及6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的財經雜誌,是一份有助於兩岸四地高端人士分析獲取全球經濟資訊、熱點新聞、掌握世界經濟脈搏的權威性刊物。

  陳永棋說:「作為一位長期服務於商界的人士,感謝《經濟導報》堅持為商界人士代言,為商家服務的誠意和努力。祝福《經濟導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回眸光輝歲月 展望再立新功

  【香港商報訊】記者王理琪、莊海源報道:1946年,以愛國進步報刊《華商報》經濟版主編趙元浩為首的幾位記者於上環租用一間不到50平方米的舊樓,成立了經濟導報社,1947年元旦,《經濟導報》創刊號出版。迄今,《經濟導報》走過70載春秋,至2016年12月,《經濟導報》已連續出版3383期,成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財經刊物。

  星光熠熠

  現在的《經濟導報》是一份在香港出版,面向港澳臺和中國內地以及6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財經雜誌,是一份有助於兩岸與港澳地區高端人士分析獲取全球經濟資訊、熱點新聞、掌握世界經濟脈搏的權威性刊物,是受到香港、內地、臺灣、澳門等地有關機構和社會翹楚的大力支持、作為香港愛國愛港陣營的重要輿論陣地的財經平臺。

  老一輩的領導人廖承志、習仲勛、余秋里等,先後參加過導報舉辦的活動;港澳政界、工商界領袖人物霍英東、董建華、馬萬祺、曾蔭權、梁振英、何厚鏵等,分別參加過導報舉辦的各種會議、活動,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徐滌新、勇龍桂、于光遠、錢俊瑞、劉國光等,多次為導報寫稿,並參加導報主辦的座談會、探討會。

  《經濟導報》因紮根香港,而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較之內地刊物, 它更富有世界眼光,更熟悉國際通行的遊戲規則,更便於運用香港資本雄厚、資訊匯集等長處為自己的發展服務。較之香港刊物, 它同內地的聯繫更為密切,更了解內地經濟、社會與人文文化, 更易於全面掌握中國經濟、社會的真實,也擁有更多內地的讀者和高水平的撰稿隊伍。

  面向全球

  過去的70年,《經濟導報》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向內介紹世界,向外推介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經濟導報》將立志為兩岸和平穩定及經濟文化交流有所作為,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貢獻,為內地新一輪改革開放再立新功。

頒獎嘉賓與獲獎的《經濟導報》員工合影。

行政長官梁振英(左二)、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右二)、深圳市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左一)、《經濟導報》社社長陳寅(右一)在貴賓室相見甚歡。

中聯辦副主任楊健(中)、台灣《經濟日報》社社長黃素娟(右一)、中聯辦台務部副部長胡相國(左一)親切會見。

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左)與《香港商報》執行總編輯劉曉東(右)一起合影交流。

香港報業公會會長李祖澤(左)與《經濟導報》社社長陳寅(右)親切握手。

  全國政協委員、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右)與《香港商報》副社長吳秋文(左)親切交流。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良(右)與香港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左)親切交談。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中)與《紫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楊勇(右)、《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羅興輝(左)老友相見。

  深圳市外宣辦主任韓望喜(中)與《香港商報》執行總編輯劉曉東(右)、全球商報聯盟秘書長兼理事長張介嶺(左)合影留念。

  福建泉州市委統戰部部長林萬明(右)向《經濟導報》社社長陳寅(左)致送紀念品。

  《經濟導報》老社長陳伯鈞(前排中)與部分退休老員工和在職員工合影。

  深圳報業集團副社長兼總經理王躍軍(中)與深圳新聞網董事長吉書龍(左二)、深圳文博會公司總經理葉建強(右三)、深圳報業集團人力中心主任劉春堂(右一)、經導總編輯顏安生(右二)等合影。

  中國日報亞太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周立(右)為獲獎者陳曉紅頒獎。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總裁岳川江(左)為獲獎員工代表頒獎。

  中信銀行(國際)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左)為獲獎《經濟導報》員工頒獎。

   《鏡報》總編輯馬小泉(左)為獲獎員工章美芳頒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