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颖斌教授团队揭示大豆异黄酮genistein长期暴露抑制胆囊癌增殖及其分子机制 | Science Bulletin

Science Bulletin 中国科学杂志社 2023-03-29

胆囊结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高达10%左右的患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并且被认为是胆囊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证实,饮食因素参与从胆囊结石进展为胆囊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且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世界各国饮食结构和习惯千差万别,尚缺少中国饮食因素与胆囊癌发病风险及疾病进展的相关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颖教授及其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Long-term exposure to genistein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by downregulating the MCM complex”的研究论文,得出结论如下:具有中国特色饮食相关的大豆异黄酮genistein的长期暴露与较低的胆囊癌发病风险相关;并且,胆囊癌细胞在长期大豆异黄酮genistein暴露下,其增殖水平受到抑制。

该论文基于85例胆囊癌患者及1:1匹配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血浆大豆异黄酮genistein水平与较低的胆囊癌风险相关( ≥ 326.0 ng/ml 与 ≤ 19.3 ng/ml 对比, OR值 = 0.15, 95% 可信区间 0.04–0.59; 趋势检验P值 = 0.016),并且genistein暴露水平与胆囊癌组织中Ki67表达负相关(85例)。与这些结果一致,在体外和体内的长期genistein暴露模型中,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其可能的机制为,胆囊结石合并ERBB2激活促进其向胆囊癌转变,而长期暴露于genistein降低了ERBB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并影响了PTK6-AKT-GSK3β轴的功能,导致胆囊癌细胞中MCM复合物的表达下调。

大豆异黄酮genistein(GEN)暴露水平与胆囊癌增殖负相关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该研究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得出结论,并且在体内和体外长期暴露模型中验证了结论可能性及相关分子机制。阐述了豆制品摄入相关的genistein长期暴露与胆囊癌发病的风险关系,并且从分子机制层面验证了genistein长期暴露对胆囊癌细胞的影响。该研究的结论对胆囊癌的预防及控制进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耿亚军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陈世礼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杨洋博士和苗慧洁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李茂岚研究员,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的张薇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药学系的邵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吴文广副主任医师和刘颖斌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文章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详情请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0959273220001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