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学生骨干在前方!

陪伴你的 贵州团省委学校部 2020-08-22



第六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省情教育阶段)“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届黔青英才大学生‘+乡计划’助力项目”号召我省高校大学生骨干通过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深入农村,与当地农民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交流,对广大农村进行主题教育宣讲、电商服务、致富本领培训等,进一步了解农村现状,用实际行动助力“三农”工作。通过持续引导、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大学生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走进农村贫困地区,服务“三农”,发挥所长学以致用,为国家奉献智慧和力量。


出征仪式后,100名“大骨头”兵分十路前往我省10个极贫乡镇开展调研实践。“+乡计划”他们经历了什么呢?快跟学联君一起去看看。

“四有”青年队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

11月21日上午,“四有”青年队走进毕节市威宁县石门乡高潮村蛋鸡养殖基地,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现代化鸡舍掩映在一片绿色中。鸡舍面靠山地,周边视野开阔,机械化的养殖技术,软胶质的鸡蛋运输带,严格的喂食器,合作社依靠本地优越的地理地势打造出蛋鸡喂养的关键中心――六两山泉水,经过一年的发展,蛋鸡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高潮村一项重要的脱贫产业。

“大骨头”们在走访途中被一家正在工作的鞋厂吸引过去。走进工厂,工人们正在操作各种机器,大家一边忙碌一边说笑,精神饱满。

队员们通过问询了解到,厂内员工多数是村里的贫困户,相比以前没有保障的生活,现在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会收到一定的提成。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石门乡高潮村积极响应国家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青英十才队

黔东南州榕江县定威水族乡


11月20日,“青英十才”队深入当地,上午去到格览村摆引寨,下午去到计水村摆腮寨,与干部、村民走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走进乡间、卫生院、村民家里……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这里发生的变化。

在格览村,大骨头们与一毕业就来到村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90后”驻村干部张帮成进行了交流,自入村以来,张帮成帮助村民修缮房屋,改善居住环境;为村民家里“引入水源”,让村民家里有了水龙头,喝上放心干净的水;不仅如此,他还挨家挨户走访,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村民家的狗最开始见到我都会大叫,现在看到我都是摇尾巴,它们跟我熟得很!”张帮成高兴地说道,听到这里,“大骨头”们纷纷点赞,表示敬佩。“+乡计划”就是要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

黔才进三宝队

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


每年的11月起,在老三宝人眼中是个“难熬”的季节,雾气重重的湿冷气候常给居住在老三宝乡的人们造成生活和学习的诸多不便。不过,那些烦恼自从整乡易地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后,统统成为了“过去式”。

“大骨头”们采访了晴隆县第六小学六年级3班的王美凤同学,在王美凤的讲述中得知,学校现在不仅给她们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课间活动也十分丰富。

“我现在就是感觉特别幸福,谢谢我们的国家和老师们给我这么多,以后我也想做一名老师,留在家乡教知识。”

在三宝街道产业园区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厂,“大骨头”们采访了公司的总工程师李挺真。他对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他都烂熟于心,95%的本地工人都经由他的培训,是工厂生产的把关人。他说,自己每次回家待不了几天就赶回工厂。在同学们的追问下,他才透露自己患有糖尿病,需要每月回重庆复查并开药。这让大家顿时肃然起敬,由衷敬佩这位在贵州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最不服老的奉献者。

七十迈队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石朝乡


2019年11月20日上午,冒着毛毛细雨,“七十迈”队在包村干部的带领下,抵达务川县石朝乡三层岩村的金银花基地。包村干部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金银花产业的发展状况,种植户在开始由不信任到信任思想上的变化,实现了由贫困并逐渐地走向小康生活。目前务川县石朝乡三层岩村的种植户们以金银花为主要产业收入,并对政府近年来带来的扶持政策比较满意。凉风习习的伴随中,“七十迈”的队员们来到务川县石朝乡石朝乡的另一个产业基地车厘子先锋园,在近五百亩的产业园区给予了农户们脱贫致富的机会。

“七十迈”全体队员还依次去到了金银花药材加工厂,药材加工厂主要负责人何老板向“七十迈”的队员们说到: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不愿回到基层工作,但是有了政府政策响应和设备支持,工厂才得以发展。石朝乡除了金银花,车厘子两大主要产业之外。还拥有香榧丶黄精种植片区以及蔬菜种植基地。其中,香榧、黄精不仅是整个贵州省唯一一个种植点还将其把它们作为未来石朝乡重点产业基地。产业基地调研过程中,石朝乡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的“自产自销”的产业发展模式下,带动了石朝乡的发展,由脱贫到制贫。

青马·德江筑梦队

铜仁市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


11月20日,青马·德江筑梦队走进德江县桶井土家族乡望牌村、金潮村访谈干部群众,用笔和镜头记录山之变、水之变、路之变……

通过采访望牌村村干部及村民,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个驻村干部了解了当地情况,整个村子向上搬迁,进行住房补贴,帮助百姓修房子,住房的到保障后,村干部更加关心百姓的身体健康,设立医疗卫生院,定期给贫困户的老人检查身体,大额医疗保险,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下午在金潮村通过采访驻村干部了解到该村原被定为深度贫困村,之前有较多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而且村民的思想封建腐朽,安于现状,水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下乡驻村干部辛勤帮扶,带病不愿离开帮扶队伍去看病,不愿将百姓的扶贫任务落后,帮扶干部把百姓当一家人,把百姓的脱贫任务放首位。在三年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天的调研当中,更深层次,更深入的了解到,村村的变化,了解到由困难户到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住房有保障,医疗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在经过三年的改变当中,桶井乡的乡望村、金潮村发展最为迅速,也是设施设备、农产业、饮水问题、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问题都得以迅速的发展。

紫营不输队

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


11月20日,紫营不输队”走进安顺市大营镇星进村、芭茅村、金龙村等地,进行第一天的实地调研。

走进星进村菌棒加工厂,机声隆隆,工人们忙着改料、制屑、上料、装袋、灭菌、上架……加工厂内一派繁忙。

宁德市首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汤陵光告诉队员,菌棒加工厂除了技术工外,其余工人都是大营镇的贫困村民,他们每天的劳动报酬不低于80元。目前,菌棒加工厂每天作业的工人在50人以上,多的时候上百名,为大营镇部分贫困村民收入提供了保障。随后,队员们走进芭茅村生态鸡养殖基地,该基地坐落在芭茅村的山坳内,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金龙村,看到了工人们正在进行忙碌的庭院硬化工作,工人告诉队员,过去这里住户房前都是泥路,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每户正房前30个平方得到免费硬化,极大的改善了村民出行和居住条件。

新兴之火队

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


11月21日,“新兴之火”小分队先后调研了大塘镇西关小学、西关中学、大塘镇中心卫生所与新光村卫生所,看到了脱贫攻坚中大塘镇教育与医疗方面的蜕变。

在大塘镇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相对较多,为了针对留守儿童节假日家中无人的情况,两所学校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旨在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医疗扶贫方面,大塘镇为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建设了之前没有的口腔科、普外科,不断强化综合服务能力,解决了“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健康扶贫的各项措施,让建档立卡户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有效保证了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

为解决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大塘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学医为民,服务乡亲”健康扶贫巡回义诊、送医送药签约医生下村下组活动,服务困难户,普及医疗健康知识,提高乡亲的防病治病意识。

通过在学校与医院调研,队员们看到大塘镇教师和医护人员通过在脱贫攻坚中的奉献,让昔日沉寂的村镇发出勃勃活力。往日的贫困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属于他的春天。

青春黔行队

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


“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11月20日傍晚时分,青春黔行队在国荣乡深度贫困村罗家寨一处小小院子里,已经81岁高龄的老党员朱元恩满含热情地说出这些话时,同学们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朱元恩,这位脸上爬满岁月痕迹,戴着一双深红色袖套,正笔直地坐在木凳上侧着耳朵耐心地听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老人,不仅是罗家寨的老支书,同时也是一位久经磨砺的老兵,更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

“您作为一名老党员,对村干部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骨头”们问。

“前进前进再前进!现在的发展态势很好,希望继续保持下去,为老百姓谋更多的幸福。”……

在罗家寨,像这样以爱之名,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还有许多——他们是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是白天在扶贫一线,夜晚回家照顾瘫痪在床的爱人的驻村干部曹安琴;是身怀六甲还奔赴在脱贫攻坚前线走村串户的陈红;是22岁刚从大学毕业便投身到这次攻坚战役中的安清……

这些对农村基层老百姓的关爱,对扶贫事业的热爱汇聚在一起时,便成了国荣乡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竭的动力。

十全十美队

盘州市保基苗族彝族乡


十全十美队的队员们在盘州市保基苗族彝族乡干部的带领下,深入乡各村进行实地调研,从产业、旅游、医疗等方面一步一步的了解保基在脱贫攻坚阶段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各单位各企业的帮扶下,保基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晨8点,队员们冒着绵绵细雨,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保基乡第一天忙碌而充实的调研,先后对保基乡辖区的垤腊村、风座村、厨子寨村、雨那洼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雨那洼村队员们来到乡医谢礼云工作的卫生室,经过了解,他在雨那洼村行医已有近30年,且一家三代均在此行医,为雨那洼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岁月。在十全十美队的队伍中就有4位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对于谢云礼的事迹让同是医疗专业的他们感到了一种由衷的敬佩。“在谢医生身上我看见了四个字就是‘医者仁心’,他不仅代表了我们父辈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在为我们新时代树立起一个标杆。”队员张余余由衷的感叹道。

脱贫攻坚,助力保基,我们还在路上。

    七虎三喵队

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


11月20日,“七虎三喵”队走进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进新村、田坝村,开启了一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在茶园产业种植基地,“七虎三喵”的队员们在茶农的指导下,一个个撸起袖子学习栽种茶树,与进新村村民们共同劳动。“明年,我还会来这里的,到时候漫山遍野的茶树长成了,一定很美!”临走前,队员吴雪婷憧憬地望向刚刚栽种过的那片茶苗地。

经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在田坝村有着这么一位“特殊”的人。他是村子里的代理村支书夏景克,是纳雍县的一名扶贫特岗干部。2018年来到田坝村后,他为让村民脱贫致富做了许多实事,田坝村精品果林的栽种、蔬菜基地甘蓝的种植、易地扶贫搬迁的动员……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他的身影。在他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田坝村已经出列,不再是一个贫困村。他自豪地对我们说到,全村178户、885人,没有哪一户人家我是没有到过的,没有哪一个人是我不认识的。

夏景克表示,他将会继续留在村里为村民们服务,巩固脱贫成果,探寻致富之路。作为贵州民族大学的学长,他深情寄予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毕业后,也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 


看完了“大骨头”们在脱贫攻坚前方的点点滴滴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大家留言告诉学联君,说出你的所想所感!


综合整理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客户端
编辑:孙拉拉 贵州民族大学
往期回顾

习近平: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读不读大学差别大吗?”80%网友:大!

整装出发,到家乡最需要的地方去!“+乡计划”出征仪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