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景汇讲座:《感觉与存在——依赖进化的实在观》(上)
瑜景汇讲座:《感觉与存在——依赖进化的实在观》
主讲:@夏海宁
主持:@唐菲
转播:@唐菲,@元元
形式:文字
自由三角地、清华自由等群同步直播。
概要:既往的哲学通常不把观察者作为变量考虑,无论唯心或唯物。但人作为一种生物毕竟是进化着的,感官的形成从最初的形态到今天已经有数亿年。在不同的感官结构/功能下,世界还是呈现今天这个式样吗?考察感官的进化路径并与其他动物的感官比较,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进化路径依赖是不是已经将我们锁定在一个狭窄的感知通道中,以致我们可怜的经验世界及其看似强大的演绎完全无法让人类获得确定的知识?本讨论以提出问题为主,不奢望答案。
主讲人简介:77年大学工科,之前知青2年。1986纽约州立大学MBA。做过若干杂事,现退休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陪家人。喜旅游和杂读。
主持人唐菲 21:53
海宁兄我很荣幸在上海见过两次,每次见面都被海宁兄的远见卓识所感,这次承蒙不弃由我主持他的演讲,深感荣幸。
唐菲 21:56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多思多想的怪异儿童,我甚至想我心目中的红色(的感受)是否恰好是别人心目中的绿色(的感受)?
唐菲 21:57
海宁兄今天的演讲,可能会解答我心中的迷惑。
唐菲 22:00
热烈欢迎海宁兄精彩的演讲!
frazer(夏海宁) 22:00
很高兴与各位分享。谢谢大家光临。这个话题与各群热议的股市算是冰火两重天。[微笑] 时间很宝贵,就直入主题了!
frazer(夏海宁) 22:01
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关注是“存在”的性质。存在是哲学的出发点,也是终点。世界是什么?是独立于人的物质还是理念的映射?朴素的唯物主义存在观就免谈了。柏拉图(Plato, 约公元前 328-348))直接就说存在是理念投影。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322)虽然不是很热衷形而上的概念,但他研究个别事物的目的,还是希望能以归纳提升到事物的“实质”(也算是对老师柏拉图的一份孝心!)在这里,柏拉图直接就是经验和现象的怀疑论者,他不认为现象是可靠的,可靠的是背后的理念,只有理念是完美的,正如你看到的所有圆形都是非完美的,只有用“与某点同距的轨迹”这样的描述来定义完美的圆。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存在只在上帝的意念中。存在是陷阱,幻觉。世界、肉身和魔鬼存在的目的就是诱惑人类远离上帝。亚里士多德虽然亲近个体,但他同样假设有个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否则所有逻辑和归纳的努力将是没有着落的。在他看来,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frazer(夏海宁) 22:01
通俗些说就是这样三个问题:
1. 眼见为实吗?世界是否是用你肉眼见到的颜色、形状和运动方式存在的?
2. 你和自然和存在是什么关系?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存在是否取决于你?
3. 我们是否可以获得有关存在的确切知识?或者说,现有物理学/数学对世界的描述有多可靠?
frazer(夏海宁) 22:03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别的先哲,对存在基本是抱着一种朴素的不加反思的信任态度。然而正如胡塞尔所说,正是这种朴素默认的自然态度构成了哲学思考的根本障碍。
frazer(夏海宁) 22:03
到了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 这会儿,他对“存在”越发不信任了,外界成了一种外在、相对和可疑的东西,除了自我、意识和心灵,“存在”简直没有什么可信任的,不管是外界还是自身!他说”我思故我在“,认为对世界的认识与这个身体(主体)有关,世界甚至就是主体构建出来的。但他对我们这个"思”的主体也是高度怀疑的(也就是说,你连你自己本身是什么也搞不清的!)。在他看来,主体自身也要靠某种东西来重建,所以身体既是思的主体,又是思的对象。(好乱啊!)所以”我思“中的我也是被思着。真正有意义的只是一个”思“,所谓”精神本体“。(还是很虚!)
frazer(夏海宁) 22:03
据说笛卡尔的这种怀疑态度真正“开启了哲学反思之门“(胡塞尔)。因为世界不仅是主体的构建,而且主体本身也是被怀疑和被重建的对象。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本人是研究现象的大师,十分了得,但研究了几十年得出的结论是:存在无非是”根深蒂固的信念,一种当然的假定,甚至是习惯和本能。“这还得了!?这个结论十分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啊! 这等于说,我看到的不是真的,都是幻觉,都是眼睛欺骗我的东西,世界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胡塞尔就靠这种荒谬的理论成为举世膜拜的大哲?
frazer(夏海宁) 22:05
其实不光是胡塞尔,胡塞尔身前身后有一串哲学家/科学家都对知识的确定性提出质疑并反对所谓的纯粹理性,只不过角度不同。我这里想提这么几位与今天讨论高度相关的哲学家/科学家:
frazer(夏海宁) 22:05
1. 大主教乔治。贝克莱 (George Berkeley, 1685-1753)这个爱尔兰人太牛了,我崇拜的五体投地。这个人年纪轻轻就提出过一个贝克莱悖论,让牛顿的微积分理论很尴尬(质疑其逻辑基础啊!)。他做哲学研究只有4-5年,其后的40年都献给了宗教,官至大主教。但这4-5年间(24到28岁)他写了三本传世之作,包括著名的《人类知识原理》(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啊!)。不少人可能知道他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但很少人知道他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他在24岁时写过一本特别有意思的科学著作叫《视觉新论》(1709年,康熙48年,这一年开始修建圆明园),专门研究感觉,特别是视觉、触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把这本书的目录的1/8贴在这里,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人有多牛:(感觉一下就行了,无需仔细看:-)
frazer(夏海宁) 22:05
总论
1 宗旨
第一部分 贝克莱的公理
2 距离是看不到的
3 距离为经验所知觉,光学家的原则
4 光学家的观点
5 光轴和夹角
6 分散光线的作用
7 不用依靠经验
8 一般的理解
贝克莱的三条原理 原理的内容
9 知觉观念的媒介
10 媒介自身要能被知觉
11 借别的观念知觉距离
12 光学说的线和角是虚假的
13 不能由线与角知觉距离
14 线与角没有真实的存在
15 它们不足以解释现象
原理说明之一
16 由眼的运动感觉距离
17 但感觉与距离没有必然联系
18 眼球运动与距离的联系
19 不需要光轴和夹角
20 这种判断是经验的结果
好长的目录!
frazer(夏海宁) 22:06
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牛,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感觉问题。以往也有许多其他经验主义哲学家,但没有人好好研究过人们获得的感觉和经验到底有些什么性质?例如他在此书中解释了两个只能看到2D眼睛为何能够产生3D的视觉效果。又例如视觉和触觉间是否相通?是否具有相同的观念?他的结论是,视觉有视觉的对象,触觉有触觉的对象,互不相干。也就是说,这两种感觉源没有共同的观念。其实这点并不难理解。比如,机械振动可以被耳朵感知,但无法被视觉感知,光谱的可视一段可以被眼睛感知,但无法被触觉感知,同样,气味只能为嗅觉(鼻子)感知,但无法为视觉感知。
frazer(夏海宁) 22:06
由此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观念来自不同的感觉器官,而存在似乎只是不同观念的复合。(“物是观念的集合” )
但更为重要的启示是:
如果知识来自经验,经验来自感觉,感觉依赖感觉器官,那么,除非人类的感觉系统是完备的,否则知识就是不可能完备的。
frazer(夏海宁) 22:06
通俗些说,你没有那个器官,你就无法感觉它所对应的那一部分世界,你也就不可能获得有关那一部分世界的知识。感觉器官就是某种滤器,只筛选那些通的过的信息,或者说只对世界的某种特性起反应。(先出个思考题: 根据视觉所建立的理论演绎系统,是否有可能跨界演绎出嗅觉模型?哈哈!有过这样的模型吗?为什么没有? )
frazer(夏海宁) 22:07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一个“Sight Unseen”的故事(见2002年Discovery杂志)。这个人叫Mike May,他在3岁时因矿灯爆炸失明。但这个人竟然行动自如,还获得了盲人山地滑雪的世界纪录。2000年当Mike 46岁时,医生给他做了角膜移植手术,让他重见光明,有了视力。奇怪的是,这个重新获得的视力居然对Mike一点用没有!他的这个视力不仅不能帮他判断距离,甚至也无法让他识别物体的形状,如方形或圆形!他如果要想知道某物是方形还是圆形,他仍旧需要用手去摸! UC San Diego的研究人员做了测试,证明光线的确进入了Mike的眼睛并达到他的脑中。这是怎么回事?这好像印证了贝克莱在300年前做出的判断:感觉并不仅仅是对物理/化学信号的简单接收,它还与经验有关,尤其是大脑对信号的解释。
frazer(夏海宁) 22:07
现在大家都知道,视觉是极其复杂的,除了眼球的构造,它还决定于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对视觉信号的解释。没有这中解释能力的话,你看到什么都无意义。在Mike的例子中,他的大脑已经丧失了解释视觉信号的能力,进入视线和大脑的信号无法被翻译成某种意义。但他的大脑对触觉和听觉的解释能力并未丧失,所以还可以靠着那些信号自如地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是用眼看,不如说是用脑看。眼睛、耳朵或鼻子不过都是脑神经的外延而已。(先这样,我后面再向大家介绍眼睛的复杂性)
frazer(夏海宁) 22:08
另一位十分值得一提的哲学家/科学家是马赫 (Ernst Mach, 1838-1916)。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做为物理学家的马赫,因为有个马赫速度(一马赫即是一倍音速),但他的最大贡献却是在哲学方面的。他的哲学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实证主义学派,也启发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赫最著名的著作是《感觉的分析》(1914年首版,记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1905年哦)这也是一本科学家研究感觉的著作。
frazer(夏海宁) 22:08
马赫也是柏拉图理论的怀疑者。他并不认为形而上学地去定义一个不变恒定的理想世界有何意义。有没有那样一个假设的存在并不重要,对他来说,存在就是一组观察描述以及建立这组描述间的因果关系。有意义的是数量、颜色、温度、压力、时间、空间等可观察量以及它们之间组合成的复合体。这些要素对应心情和意志以及人对这些心情和意志的记忆。所谓存在,无非就是那些相对稳定的和可以用语言表述的记忆。对马赫来说,物理学定理与其说是与“现实”对应,毋宁说是与心理和思维对应!他甚至认为大家都以为是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也是有其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的。(这个说法要颠覆数学的纯粹性啊!)
frazer(夏海宁) 22:08
这个也非常主体性,简直就把“客观存在”彻底否定掉了啊! 存在变成了主体通过感觉进行的构造和表述。
frazer(夏海宁) 22:08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大师是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因为他的理论也很有颠覆性。他是近代最有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其实我以为皮亚杰最大的贡献是在哲学方面,即认知的基础是什么?认知的性质是什么?
frazer(夏海宁) 22:09
他是搞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因此他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存在和认知的。他的哲学观充分表现在他的名著《生物学与认识》(1971年)中。他认为认识不是一个事实或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他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客体是不存在的,只有所谓中介存在,即“动作”和“schema”(遗传图式)。这个中介在不断建立客体,如果心理活动能够与外界建立某种稳定平衡(稳态),客体也就被构建了。他的逻辑是这样的:逻辑是某种运算,运算是动作的内化,而动作的起因是生物界长期演化的结果。这样就把逻辑和进化挂上钩了:-)。 皮亚杰认为所有的认识都以我们的机体结构为前提,而我们的机体结构是遗传和进化决定的。这就将认识论问题引入了对人类进化和遗传的研究。说到底,皮亚杰要做的,是找到知识和生物结构的同构性,建立一个从生物学到知识的自然链条。他的一个名言是:”必须从纯粹器官的方面对认识作出某种解释,这些方面包括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
frazer(夏海宁) 22:09
皮亚杰的这种观点并不孤独,有个较极端的理论叫作“生物中心主义”(biocentrism)。 这个理论是一个所谓天才的叛逆思想家罗伯特.兰扎(Robert Lanza, 1956-今)提出来的。在兰扎看来,红色并不是因为存在一种外在的“红”,而是眼睛对某种频率的能量的一种感受。同样,触觉也可以解释为电荷之间的排斥。他认为生物学处在所有科学的中心,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基本可以解释从意识到宇宙的各种现象,并真正弥合主体和客体的破裂。他把他的理论归纳成了所谓生物中心主义的七个原理:
frazer(夏海宁) 22:09
1. 存在是意识的一个过程。所谓“外在”应该存在在空间中,但时空只是人类大脑的某种工具,所以没有什么“外在”。
2. 外在和内在的感觉是分不开的,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3. 所有的粒子和物体都与观察者紧密纠缠。 没有观察者的意识,它们不过是一团不定的几率波。
4. 没有意识的话,物质,甚至宇宙也只能处于不定的几率状态。
5. 唯有生物中心主义才能解释宇宙的真正结构。宇宙被调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这也是生命创造宇宙而非宇宙创造生命的证明。“宇宙不过是完整的时空逻辑本身。
6. 时间无法存在于动物意识之外。时间不过是我们感知宇宙变化的过程。
7. 空间也不是独立的存在。空间只是我们的一种理解形式。我们像乌龟身上的壳那样承载着空间和时间。离开生命,没有独立自存在的事件时空坐标系。
frazer(夏海宁) 22:09
有些量子力学训练的读者很容易看出,Lanza的解释是企图把生物学和量子力学合成一体,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我们对存在和思维和解释之中。 在微观世界,我们知道粒子特性的确与观察者相关。没有观察前,系统永远处于量子叠加状态(quantum superposition),只有在施加观测时,系统才会”坍塌“到某个具体的本征态上。从此意义上说,是观察者的存在决定了物理系统的状态。然而,这个对微观系统适用的原理对宏观系统是否适用? 宇宙是否就是个超级量子系统并且受量子力学法则的支配? 至今还没有共识。
frazer(夏海宁) 22:10
Lanza法则的第五条特别让人不适应。是不是过于人择论了?好像宇宙就是为人量身定做的,或者说,宇宙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你看这么多的常数/参数都如此适合人的生存,如果有某个常数/参数发生了微小的变化,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frazer(夏海宁) 22:10
第一、三、四条其实也不是太好理解。一个最朴素的责问是:如果我把眼睛闭上,世界会消失吗? 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区分”物理“和”物理学“。 我们还是要回到胡塞尔的对存在的”信任“和”亲密“态度。还是要承认人这个观察者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我们生有五官,有个由皮肤与外界隔离的形态。我也不相信我闭上眼睛后世界就消失了,因为每次我睁开眼时,世界似乎还是那样。但这种似乎唯物的观点也有其潜在危险。可以这么考虑:如果我消失了,”物理“可能没有消失,但”物理学“肯定是消失了。我们否认”物理学“没有消失,是基于一个更为隐蔽的错误假设:即所有的生物都会认同我们的物理学。这句话不太好懂,容我解释如下:
frazer(夏海宁) 22:10
物理世界的不变形被人类用物理学描述。在这里,物理学之所以能找到物理世界的不变性,是人类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类基因在构造感觉器官时,不论是何种人种,感觉器官都是高度同构的。从此意义上说,物理学描述了人类的生物学结构和自然其他部分的某种稳定关系。如果我看到某种颜色是红色并将此作为物理学确定下来,如果我周围的1万个人也同意是红色的,那9999个人的同意并没有给我的物理学增加一丝一毫的可靠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9999个人与我在生物学上是同构的。如果我们都是某种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仪器,那么我们对红色一定不会有异议。你可以说,我们对物理学的认同反映了我们人类作为一种同构生物与外界的形成的某种稳定关系(稳态)。 你当然也可以说,在一个更为广泛的生物学平台上,我们的物理学不过是人类的集体幻觉。
frazer(夏海宁) 22:10
关于感觉器官,我们不能仅仅理解为人的五官。除了接收端的这些器官外,与之相连的大脑皮层以及神经元和突触也是不可或少的一部分。只有把后端的大脑神经系统和前端的接收系统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感官。(仍旧记得Mike May的例子吗?)
frazer(夏海宁) 22:10
在大脑神经系统方面,不能不提以为可畏的70后天才神经科学家David Eagleman. David是德州Baylor医学院的科学家。他为美国PBS广播电视台制作了一套长达6小时的序列电视节目《大脑》,会介绍国际上对大脑研究的最新领域和成果,预计今年10月份开始播放,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他最著名的研究是“时间感 (time perception)”和"联觉(Synesthesia)"。
frazer(夏海宁) 22:11
Eagleman综合心理生理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来研究人对时间的感觉和神经信号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包括时间编码、时间弯曲以、对因果感觉的操纵。 (原来因果率并不是什么绝对的东西,而是和神经系统有关!)、人在肾上激素高水平时的时间感(是不是人猴急时度日如年的感觉?)以及精神分裂病人(schizophrenia)的时间感觉(事件在不同的分裂空间中穿越而不遵守时间逻辑?)
frazer(夏海宁) 22:11
他的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联/串觉(synesthesia)“。这是种什么现象? 举例说,有些人可以在手指上感觉到食品的味道,还有些人一看到字母J就感到发光的紫色,而看到数字5则感到墨绿色。还有人听到老公的声音或闻到老公气味就感到金黄色。据说有联觉的人数并不少(1/20),在艺术家群体中比例尤其高。
frazer(夏海宁) 22:11
联觉现象用传统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目前有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研究联觉现象并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大脑的传统看法。Eagleman用这些研究告诉我们,”现实“比我们认为的要”主观“的多。联觉是我们认识意识和大脑的一扇窗户,可以让我们看到人们在感知世界时的差异有多么大! Eagleman还研究了许多视幻觉现象,这里无法细说,有兴趣的自己查看。
frazer(夏海宁) 22:11
这些研究启示我们:”现实“可能只是对应于人类生物结构的一种统计描述。尽管人类感觉系统总体上是同构的(和其他动物相比),但变异会使得人类的感觉系统(感觉器官加上信号传输系统和后端大脑神经处理系统)产生差异,只不过这些差异通常被多数人忽略或歧视了。处于正态分布中心区域的人群习惯认为处于分布两端的人群”不正常“,认为他们有病。(记得6/26号美国最高法判决禁止同性婚姻不合法后群内的讨论吗?)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所谓”存在“只是”共识“,是群体感觉舒适的解释。共识只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存在“不过是个统计感念。(还记得笛卡尔在400年前表达过的类似想法吗?)
frazer(夏海宁) 22:12
事实上,生物学结构相似的一群人定义了一个与之结构相适应的稳态解释(存在),并用这种解释强加给其他人群,从此也就自我封闭在这种舒适的解释之中。
frazer(夏海宁) 22:12
好了,罗嗦了半天仍是铺垫,还没有进入今天的主题:跨生物感官比较和器官进化。
frazer(夏海宁) 22:12
善意提醒: 以下分内容可能会引起某些人反感。这些讨论以进化论(请不要局限在达尔文!)为基础。如果您认为世界是神创的,那么可以省略以下内容。
frazer(夏海宁) 22:12
意识和思想通常被认为是人类的特权,通常很少有人会假设任何动物具有智慧,或者不屑将人类与动物进行比较。其实,动植物界是个巨大的思想资源库,跨生物比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思想空间。人类往往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狭窄的生物空间内考虑问题,以致在内部团团打转也不得其解。跳出箱子的做法是:降低人类的身段,把自己看作为在进化上与其他物种平等的一支。
frazer(夏海宁) 22:13
进化并没有价值取向,更没有目的。”进化“二字并不意味着时间上在后的物种一定就优于时间上在前的物种。进化就是生命现象的随机展开。注意:”随机“不等于”任意“,随机的含义是物种进化在遗传变异时在节点往往有路径多可选择,是某种混沌的蝴蝶效应力使得物种”坍塌“在某条路径上而放弃了其他路径的选择。
frazer(夏海宁) 22:13
发展生物学家Conrad Waddington(1905-1975)发明了个词叫chreod,用来描述生命进化中分叉和进化等级次序时的路径依赖。当物种进化时,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基因等级序列控制机制,使物种进化产生不同的路径,并且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 Waddington在1954年创造了一个所谓生物进化的”表观遗传曲面“(Epigenetic Landscape) ,见下图。
frazer(夏海宁) 22:14
Waddington用这个曲面来描述生命进化中遗传可能性(由遗传基因型genotype表示)变成实际遗传结果(表现型,Phenotype)的过程(记得亚里士多德的Potentiality and Actuality关系?) 。鸡蛋(生命胚胎)在胚胎发育曲面上向下滚动的可能性是多可的。此遗传曲面虽然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遗传路径,但因为曲面是有沟迴的,所以滚动的路径是”带有偏见“的,或者说并不是任意的。最后实现何种表现型既取决于胚胎的基因密码,也取决于初始启动位置的混沌状态和随机因素。
frazer(夏海宁) 22:14
说清进化的含义,现在说进化本身。进化首先是宇宙的进化。请看下图:
如果把宇宙从创生(大爆炸)到今天的137亿年浓缩在一年中,那么我们可以获得下面这个表:
frazer(夏海宁) 22:15
可以看到,宇宙创生于大约137亿年之前的大爆炸(这是算是元月1号)。5月11号诞生了银河系,9月1号诞生了太阳系。地球在那之后不久也就诞生了。
frazer(夏海宁) 22:15
宇宙进化是个什么过程呢?
按照物理学家的解释,宇宙大爆炸那个点是个奇点。所谓奇点,就是所有物理学定理失效的那个点,或者说,在那个点上,什么物理学定理都解释不了。据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普朗克粒子以超高速从反宇宙向宇宙正空间运动在奇点出发生大爆炸。大爆炸的最初是一团高温致密能量,无结构。(当然也没有什么粒子夸克的!)能量在爆炸的中膨胀的不平衡性(对称性破损)产生了最初的结构。能量按某种方式形成稳态,所谓结构,就是此稳态。这些不断生成的稳态结构就是各种粒子,最初是胶子夸克,然后是光子、玻色子、引力子,然后是氢核和氦核及中性原子。此后才有其他重原子和分子、星云、恒星、行星和星系,乃至生命。。。在此过程中,空间和时间被产生。世界的产生就是一个能量膨胀、降温和生成结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结构化和产生实体(物质宇宙)的过程。世界和生命都是这个结构化过程的产物。
显然,物理定律也是在此过程中被不断被产生出来的,它们不可能出现在结构和粒子之前之前。所以说物理学定理是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结构和存在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定理。简单地说,在粒子之前不可能有粒子物理,在原子物理之前不可能有原子物理。物理定理随着物质(结构)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宇宙演化就是能量扩散和重组的过程,也是产生物理学定理和数学的历史。
说的有些抽象,但假设有喜欢抽象的。。。
frazer(夏海宁) 22:16
以上这段之所以重要有2点:
1. 我们无法将生命进化从宇宙进化中割裂出来。生命进化就是宇宙进化的一部分。
2. 物理学和数学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是宇宙进化的结果。
大约到了38亿年之前(或者说大爆炸后107亿年之后),开始出现生命(原核生物)。这时已经是9月21号了!到了11月才出现真核生物,而又过了一个月才出现多细胞生物(10亿年前)!后面的变化非常快,到12月26日圣诞节第二天,就出现了哺乳类动物。尽管也用了8亿年时间,但在宇宙年表里只有10天时间啊!此后生命蓬勃发展,鸟啊花啊都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算是生命大爆炸吧!
razer(夏海宁) 22:18
这张图可以让你感受到生命进化的力量和多样性,地球上物种的数量有多少?据说是从1000万到一个亿(这个差异也太大了!)。但毫无疑问,生命每天都在创造新的物种。当然,也有无数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包括我们人类干的好事。
frazer(夏海宁) 22:18
但想不到的是,到了年前倒数第二天,即12月30日(7000万年前),生命遭受了所谓K-T大灭绝!恐龙完了,地球上大部分的动物和植物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其实不用惊悚,2亿5千万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集体大灭绝才叫惨,大约90%以上的物种都被灭了!)生命还是很顽强的,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frazer(夏海宁) 22:19
果然,就在同一天,灵长类动物就出现了 (大灭绝500万年后)。请看下表:
azer(夏海宁) 22:22
可见,宇宙年表中的最后一天发生了好多事情哈! 6500万年到今天,只是宇宙年表中的一天。我们觉得很重要,因为这部分和我们人类太相关。其实,我们说来说去的历史,也就是31号那天最后10秒的事情,至于近代史,那也就是最后一秒的事情!当然,这些都不是本文关心的事。
frazer(夏海宁) 22:22
本文关心的是:
1. 进化让人类获得了哪些感知器官?
2. 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进化形成的?特别是视觉器官。
3. 人类感知器官和动物含之器官有何同异?
4. 人类和动物所感知的世界图式是一样的吗?
5. 如果地球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具有”高等智慧“,他们之间如何达到共识?
frazer(夏海宁) 22:22
需要指出的是:在与动物的比较中,我并不赋予人类以任何特殊地位,我把人类看作为生物进化中的一条路径,而其他动物走了各自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在进化上都是等价的,即人类路径并无特殊的目的论意义,人类也不占据自然界的任何特殊地位,人类并不高于或低于其它生物,大家都是生物在自然界的中性展开,是各自适应环境的随机产物。
frazer(夏海宁) 22:23
我们通常认为人类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有些人声称有第六感官,这个我不知道,但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剖学水平的证据。
frazer(夏海宁) 22:23
从进化的就角度看,两个显然的事实是:
1. 我们所具有的这5中感觉能力不是”同时“获得的;也就是说,在进化史的某阶段,我们并不具有5官。
2. 我们目前感官的形态和功能是逐渐演化形成的,有些在进化史上存在的能力丧失了,有些加强了(例如,20亿年前的真核细胞是没有视觉细胞的,据说视觉细胞大约出现在7亿年前。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时,它们的眼睛构造和我们也有极大不同)
推论:5官中的“5”并没有什么特设意义,过去不是5,今后也许会超过5.
frazer(夏海宁) 22:23
思想实验问题:
1. 当我们只具有一种或2种感官时,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定义存在?
2. 就某个感官而言,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功能上接收的外部信号有何不同?与它对应的智慧生物如何感受世界和定义存在?
frazer(夏海宁) 22:23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些感官差异和感官的进化性质,还是因为我要回到最初的哲学考虑:如果感官是获得经验的唯一途径,而经验又是我们构造物理学/数学和哲学基础,那么我们如果要对物理学和哲学建立信心,就不可能不重视感官研究。如果感官是个进化的过程并具有多可路径,那么物理学和哲学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未完待续)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