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瑜景汇讲座:《感觉与存在——依赖进化的实在观》(下)

2015-07-12 夏海宁 混沌巡洋舰

frazer(夏海宁) 22:23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看视觉器官:眼睛。

视觉是人类最发达的感觉器官,人类可以被视作"视觉动物"。 人脑中约有50%以上的神经元与处理视觉信号有关。眼睛是个非常复杂的器官,视觉能力更是个复杂感念。眼睛的视觉能力大约包括这么7个方面:

frazer(夏海宁) 22:24
1. 感觉光度luminance能力:人眼中有大约1.2亿个视杆细胞 (rod cells)。视杆细胞是用来感知光度的,夜间就靠它,但它无法辨色。

2. 辨别色彩Color能力:辨色靠视锥细胞(cone cells),在人眼中有 600-700万个, 是视杆细胞数量的20分之一。人有三种 色细胞(红(570nm), 绿(535nm), 蓝(445nm)光),是所谓三色素视觉动物trichromats。人眼在光谱可区分的色泽约150种,即光谱内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这都是靠三种感光锥细胞的组合来做到的。

3. 感觉频谱范围Spectrum的能力:人类可感知的波长范围是380nm~780nm,


4. 视力visual acuity和视觉范围range 的能力:正常人的最少可辨视觉阀值约0.5”,最大视觉范围200度(宽)×135度(高)。

5. 对时间频率(frequency)的感知能力: 在正常环境亮度下,对15~20Hz信号最敏感, 闪烁感flicker强烈,而超过75Hz(CFF)则不反应,看不出闪烁 (做电视机的人知道这个,图像闪快了你更本感觉不到)

6. 对运动的感知能力:随从运动(eye pursuit movement): 眼球最大随从速度为4~5度/秒,就是说,如果物体运动速度超过5度/秒,我们就无法跟踪物体了。

7. 感觉空间频率变化即对比度的能力(contrast sensitivity): 最敏感在2~5个cpd(cycle per degree) ,空间截止频率为30-50cpd. 人类对对比的感觉能力要比对绝对亮度的感觉能力高,这当然因人而异。

之所以列出眼睛的7种感觉能力,是为了我们避免将视觉能力简单化,以为眼睛只是个类似镜子的东西。

frazer(夏海宁) 22:24
如前说述,获得什么视觉信号取决于眼睛的结构,大脑中建立何种图像式样,还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视觉信号传输神经系统,大脑的视神经皮层结构和用于处理视觉信号的神经资源。见下图:



frazer(夏海宁) 22:29
在上图中,右边(眼底)是感光的锥细胞和杆细胞,中间一层是双级细胞bipolar cell等神经元,左面一层是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和视神经纤维,将眼睛感觉到的光信号传递给大脑。视网膜的外面还覆盖着一层毛细血管。


frazer(夏海宁) 22:31
这个结构看上去有些前后颠倒,不像是合理设计的结果。Carl Zimmer 在其著作《进化:一个观念的胜利》(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 by Carl Zimmer)中专门以此来说明眼睛是进化的结果。

frazer(夏海宁) 22:31
这个结构的缺陷在于:

1. 视觉信号的残损:由于感光细胞位于神经、血管的后部,所以光是穿越血管、神经才被感光细胞接受的。这样,感光细胞获得的视觉信号本身就是破损的。 (被遮挡后的模模糊糊的信息啊!)

2. 盲点:传递光信号的视神经按理应该在视网膜之后,但它却跑到了视网膜的前面,然后在视网膜上扎个洞向后传输。这个洞就是盲点。(我们怎么感觉不到这个洞?有办法的,有很多实验都可以让你发现盲点)

frazer(夏海宁) 22:32
我们通常既感觉不到图像是破损的,也感觉不到盲点,完全是大脑的功劳。大脑根据生存的需要自说自话就补充、编造了一个“适用的”图像。我们的视觉图式中大约有90%都是大脑根据生存需要在内部加工、补充的,而非什么外部世界的真实图像。比如说,如果强迫你带上一副眼镜让图像上下颠倒,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居然大脑还会将图像正过来!

frazer(夏海宁) 22:32
视觉被期待所影响,而期待来自经验,不论是对于颜色 形状的感知,还是对脸部和物体识别,或对运动和空间的知觉都一样。参阅: http://www.brainhq.com/brain-resources/brain-facts-myths/how-vision-works

frazer(夏海宁) 22:32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进化路径是单向和不可回头重来的。人眼据说是从有个内外倒置的眼睛的文昌鱼进化而来的,(人类眼睛胚胎和文昌鱼类似)。这个内外倒置已经定了的话,后面的进化也只好在此有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了。这就是路径锁定啊!


frazer(夏海宁) 22:33
外侧膝状体LGN:外侧膝状体属于间脑的一部分。外观如马鞍状(图)


从眼睛获得的信号经过视路神经传递到这里终止。每一个外侧膝状体大约有100万个膝神经细胞。视觉信号再下面就送到大脑中枢神经元了。



大脑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


frazer(夏海宁) 22:35
这还仅仅是非常初级和简单的分析,无非是想让各位感受一下视觉系统的复杂性,并意识到,视觉图式的形成是件依赖多种因素的事情,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视觉图式。

有兴趣的可以阅读维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86%E8%A7%89%E7%B3%BB%E7%BB%9F

frazer(夏海宁) 22:37
下面谈谈眼睛的进化

frazer(夏海宁) 22:37
如此复杂的眼睛结构其实是进化的结果,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约7亿年。即寒武纪时期。那时没有凶猛动物,生物都在海洋中,体型小,动作缓慢,躯壳柔软。代表就是水母。最早具有感光能力的动物就是Bell Jelly。 它们无骨骼,无心,无脑,只有透明的神经系统。在它的底部有一层黑色物质,具有感光功能。5亿年前,眼睛出现跳跃式发展。寒武纪期间,生物出现大爆炸,几千种生物突然出现。这个阶段持续了2到3亿年,留下了大量化石。这些生物许多发展出进攻/防御武器:利齿、利爪、盔甲。在寒武纪之前,没有复杂结构的眼睛complex eyes,但寒武纪出现了,而且还出现了复眼compound eyes.


昆虫是三叶虫的后代,也具有复眼结构,但据说它们的复眼是独立进化而来的。和人类不同,复眼是由许多单眼构成的成像系统,昆虫的复眼中有几千到几万个单眼。例如,单眼最多的复眼是蜻蜓,有2万9千个单眼。
frazer(夏海宁) 22:39
复眼的特点是聚焦性能差,但对运动感知非常强。它的运动分辨率是人的5倍,具有极快的反射能力(reflexes)。蜻蜓可以按每秒38英里的速度飞行但仍然可以准确捕捉猎物。

frazer(夏海宁) 22:40
脊椎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眼睛是另一类:单眼,一个由软组织构成的成像感知系统。这三类动物都来自一个古老的发源于5.5亿年前的类似蚯蚓的祖先。

frazer(夏海宁) 22:40
据说眼睛经历了大约50到100次突变才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从最早的感光细胞到今天具有各种结构和能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眼睛进化的多样性,和其它感官一样。


frazer(夏海宁) 22:41
下面这段比较技术,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一个非常保守 的“决定”基因———Pax6 ( paired homeobox 6) 可以在不 同的物种中诱导眼睛的形成,说明 Pax6 基因对于眼睛 的形态发生是一个关键基因,进而证明后生动物眼睛 是从一个原始类型进化而来的,这种进化机制叫做居 间进化( intercalary evolution).

小鼠的 Pax6 基因在果蝇中的异位表达诱导出了异位的复眼,说明 Pax6 基因在调节眼睛形态建成中有通用的功能,这使人们改变了一直以来认为昆虫的复眼与脊椎动物 的照相机似的眼睛是两个不同起源的观点。

自然界中动物的眼睛被分为两个最基本的类型, 即单眼( single eye) 和复眼( compound eye) 。

单眼也有三种,一种是照相机似的眼睛( 正透镜眼) ( positive lens or camera eye) ,存在于脊椎动物和一些非脊椎动 物,例如人和头足类的眼睛。第二种是凹透镜眼( concave mirror eye) ,蛤和介形亚纲甲壳类的眼,能产生明 亮但却十分模糊的图案。第三种是小孔眼( pinhole eye) ,小孔眼和杯状眼主要存在于软体动物中,它只能 观察到物体的位置。

复眼由若干个小眼( ommatidia) 组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联立眼( apposition eye) , 小眼具有独立的功能,另一种是重叠象眼( superposition eye) ,小眼一起合作在视网膜上产生明亮而有层 理的图像[15]

根据 Gehring 和 Ikeo 的假设,眼睛起 源于一种古老的原始类型,原始眼。首先,具有视蛋白 ( 有光感受功能的蛋白) 的光敏感细胞进化出现,它在 Pax 6 基因的作用下与色素细胞组成一个简单的器 官———原始眼。然后,原始眼通过平行进化和趋同进 化,进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眼睛:
现在所有的眼睛感光都是利用以维生素 A 为基础 的视色素(所以要补维生素A啊!)。视蛋白存在的历史比眼睛存在的历史还 要长。遗传分析表明,视蛋白都是同源的,是从相同的 祖先进化而来。

在硬骨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的研究 中发现,古老的光吸收,,蛋白分子在3 亿 5 千万到 4 亿 年前就进化成4 个锥体家族,以分辨色彩,后来杆状视蛋白家族出现,辅助暗视觉。

但是在哺乳类中,杆状视蛋白出现的较早,而以 3 种视色素分子为基础的 能区别色彩的视觉是在约3 500万年前才通过基因 重复而获得,进化到现在,使人类有能力感受到这 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享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 的视觉震撼。

frazer(夏海宁) 22:42
其中一个亮点是所有的视蛋白同源,也就是说,各类眼睛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不论是单眼还是复眼。


frazer(夏海宁) 22:42
最早的眼只是两块感光细胞的斑点,只能感光,不能感觉方向,然后一些生物有了内陷的杯形眼pit eyes,当然这眼睛和现代的眼差别大了,其实就是一处内陷铺满了视神经,优点是这种结构能够限制光线,生物能辨别光的方向了。 这就是所谓“方向眼”directional eyes.


昆虫是三叶虫的后代,也具有复眼结构,但据说它们的复眼是独立进化而来的。和人类不同,复眼是由许多单眼构成的成像系统,昆虫的复眼中有几千到几万个单眼。例如,单眼最多的复眼是蜻蜓,有2万9千个单眼。
frazer(夏海宁) 22:39
复眼的特点是聚焦性能差,但对运动感知非常强。它的运动分辨率是人的5倍,具有极快的反射能力(reflexes)。蜻蜓可以按每秒38英里的速度飞行但仍然可以准确捕捉猎物。

frazer(夏海宁) 22:40
脊椎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眼睛是另一类:单眼,一个由软组织构成的成像感知系统。这三类动物都来自一个古老的发源于5.5亿年前的类似蚯蚓的祖先。

frazer(夏海宁) 22:40
据说眼睛经历了大约50到100次突变才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从最早的感光细胞到今天具有各种结构和能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眼睛进化的多样性,和其它感官一样。


frazer(夏海宁) 22:41
下面这段比较技术,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一个非常保守 的“决定”基因———Pax6 ( paired homeobox 6) 可以在不 同的物种中诱导眼睛的形成,说明 Pax6 基因对于眼睛 的形态发生是一个关键基因,进而证明后生动物眼睛 是从一个原始类型进化而来的,这种进化机制叫做居 间进化( intercalary evolution).

小鼠的 Pax6 基因在果蝇中的异位表达诱导出了异位的复眼,说明 Pax6 基因在调节眼睛形态建成中有通用的功能,这使人们改变了一直以来认为昆虫的复眼与脊椎动物 的照相机似的眼睛是两个不同起源的观点。

自然界中动物的眼睛被分为两个最基本的类型, 即单眼( single eye) 和复眼( compound eye) 。

单眼也有三种,一种是照相机似的眼睛( 正透镜眼) ( positive lens or camera eye) ,存在于脊椎动物和一些非脊椎动 物,例如人和头足类的眼睛。第二种是凹透镜眼( concave mirror eye) ,蛤和介形亚纲甲壳类的眼,能产生明 亮但却十分模糊的图案。第三种是小孔眼( pinhole eye) ,小孔眼和杯状眼主要存在于软体动物中,它只能 观察到物体的位置。

复眼由若干个小眼( ommatidia) 组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联立眼( apposition eye) , 小眼具有独立的功能,另一种是重叠象眼( superposition eye) ,小眼一起合作在视网膜上产生明亮而有层 理的图像[15]

根据 Gehring 和 Ikeo 的假设,眼睛起 源于一种古老的原始类型,原始眼。首先,具有视蛋白 ( 有光感受功能的蛋白) 的光敏感细胞进化出现,它在 Pax 6 基因的作用下与色素细胞组成一个简单的器 官———原始眼。然后,原始眼通过平行进化和趋同进 化,进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眼睛:
现在所有的眼睛感光都是利用以维生素 A 为基础 的视色素(所以要补维生素A啊!)。视蛋白存在的历史比眼睛存在的历史还 要长。遗传分析表明,视蛋白都是同源的,是从相同的 祖先进化而来。

在硬骨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的研究 中发现,古老的光吸收,,蛋白分子在3 亿 5 千万到 4 亿 年前就进化成4 个锥体家族,以分辨色彩,后来杆状视蛋白家族出现,辅助暗视觉。

但是在哺乳类中,杆状视蛋白出现的较早,而以 3 种视色素分子为基础的 能区别色彩的视觉是在约3 500万年前才通过基因 重复而获得,进化到现在,使人类有能力感受到这 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享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 的视觉震撼。

frazer(夏海宁) 22:42
其中一个亮点是所有的视蛋白同源,也就是说,各类眼睛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不论是单眼还是复眼。


frazer(夏海宁) 22:42
最早的眼只是两块感光细胞的斑点,只能感光,不能感觉方向,然后一些生物有了内陷的杯形眼pit eyes,当然这眼睛和现代的眼差别大了,其实就是一处内陷铺满了视神经,优点是这种结构能够限制光线,生物能辨别光的方向了。 这就是所谓“方向眼”directional eyes.


四原色很神奇。多了这一维紫色,存在的性质会发生很大变化,自然的很多秘密也就轻易地向你显现。例如,在鉴定罗马雕塑时,如何确定当时的颜色?其实,人眼对应的三基色都已退却,但紫外信息还是在的。人眼虽看不见,对于蜜蜂来说,这个信息对它来说是透明的。


还有个有趣的事。你知道如何检查酒店的卫生?床上留下的脏东西,如体液,在自然光下是不明显的,但如果关上灯用UV电筒看却一清二楚。如果蜜蜂有智慧,哪里还用得着UV电筒?直接雇来做卫生检查员就行了!

frazer(夏海宁) 22:46
你如果是四基色眼,看彩虹时,就会看出10种颜色,并能识别1亿种颜色。


frazer(夏海宁) 22:46
大约在3亿年前,一类哺乳动物的视觉发生了转向。它们从夜行动物变成日行动物。6千6百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灭绝,给哺乳动物繁荣创造了机会,各种哺乳动物出现,其中有灵长类动物。它们生活在树顶/树梢上,逐渐获得了极强的辨色能力:获得了红色视觉细胞。(在蓝色和绿色之外),从此视觉世界变得异常色彩斑斓。

frazer(夏海宁) 22:47
为什么获得红色视觉细胞?一种说法是与他们的树叶和果实的采摘需要有关。灵长类动物具有60度的视场重叠,所以视觉景深非常强(辨认距离),但视场覆盖很差。它们的一个弥补办法是集体生活。集体生活可以观察来自不同方向的威胁,相互弥补视场的局限,提高集体安全。集体生活使得它们需要沟通和注意同伴的面部表情,这样也有助智商的提高(大脑变大)。

frazer(夏海宁) 22:47
可以这么说:眼睛是生命进化的引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光线可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力量,而动物的视觉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优势。 眼睛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命进化的规则。眼睛的出现意味着可以主动猎食,世界由此变得残酷。这无疑会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


frazer(夏海宁) 22:47
再来简单说说嗅觉

嗅觉的进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嗅觉的出现比视觉和大脑更早,约在7亿年以前。脊椎动物的嗅觉系统是在水中形成的。记得前面提过文昌鱼吗?它的的嗅觉受体和脊椎动物是一样的,尽管二者在7亿年前就分叉了。文昌鱼并不真正是鱼,它没有脊椎,而是一种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e),具有两性。它是研究脊椎动物演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物种。(原来是人类的祖先啊!)

frazer(夏海宁) 22:47
人类大约有900多个与嗅觉相关的基因,但其中只有400个是活跃基因,而600多都是伪基因。老鼠约有1500多个。大约占哺乳类动物基因组的3%。 (据说有人的嗅觉特别强,能分辨几千种气味,是否和伪基因有关?) 并不是每个嗅觉感受器对应一种气味odorant。某种odorant可能会触发若干个感受器,因为这里排列和组合的种类是多重的,所以理论上人类可以感知无限多种气味。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灵长类动物的有效嗅觉 OR(olfactory Receptor) 基因较少。(视觉发达会抑制嗅觉能力?)

frazer(夏海宁) 22:47
嗅觉系统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犁鼻器(VNO,或Jacobson's organ),一个很怪的词。犁鼻器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感官,而是嗅觉系统的一部分。它可是许多动物重要的感觉器官,例如所有的蛇和蜥蜴,也包括许多哺乳类动物,如鼠、象、牛、羊5、猪、猫、狗等等。它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感受外激素的,而感知外激素是为了捕食、占地和交配。人类是否有犁鼻器很有争议(人的腋窝发出的狐臭难道不是外激素?人如果发射外激素,难道人没有接收的犁鼻器?),但至少人类在胎儿发育早期是有的,但到26周时发生退化,所以在成人身上不大容易发现。也有人有比较明显的犁鼻器,但其功能完全不能与和动物的相比。(生物重演律”,生物个体发育重演种系发育史?)

frazer(夏海宁) 22:48
因时间限制,本文并不能展开描述其他感官的进化和过多地比较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感官差异。另外,描述感官进化和跨生物感官比较本身并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描述让大家感受进化路径的多样性和感觉器官的复杂性,从而认识到我们的经验基础原来是一个随机变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理解了进化的随机性质才能明白存在的随机性质:存在无非是感官的函数。它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在宇宙中的展开过程。


frazer(夏海宁) 22:49
做一些简单的跨生物感官比较:

在进化的长河中,不同动物在各自的路径中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感官。各有各的用,各有各的活法。人类的感官系统只是其中的一种。人类与其说有什么优越的感官能力,不如说人类有个长疯了的大脑和有点特别的信号解释系统。

frazer(夏海宁) 22:49
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有些感觉能力是类似的,如视觉等5种。即便是视觉,如前分析,人类和动物的视觉也有极大不同。以此类推,在其他“同类”感官上,人类和其他动物也是不同的。前面反复说过,感觉取决于感觉受体,更取决于脑神经的解释系统。以此来看,不要说人类的视觉与动物会有极大差异,就算是人类中的个体,感觉的差异其实也是很大的,例如艺术家中有联觉能力的比例就高许多,不过我们习惯于抹杀这些差异,或者愿意方便地把两端分布归结于“病”。

frazer(夏海宁) 22:49
与人类感知能力类似但非常不同的例子如:

鹰眼:比人体重轻100磅,但眼睛重量和人相当。人眼每平方毫米有20万感光细胞,而老鹰有100万,分辨率是人的5倍。老鹰的眼睛向前突出,更为平坦,放大率是人的3倍。

复眼(如蜻蜓、蜜蜂等)可以像鱼眼那样有360视角,并可以同时聚焦近物和远物。复眼对运动感觉特别敏感,能跟踪快速运动的物体。

蜜蜂和黄蜂的眼睛虽然是三色素的,但它们可以感知紫外,因而可以感知偏振光。(像戴不同墨镜!)

海洋哺乳动物和一些夜行动物的眼睛是单色素的(只能感觉灰度)

鱼类、鸟类是四色素动物,视觉结构和成像系统比人类更为复杂。

有些动物虽然有眼睛的结构,但是盲视的。


这个动物叫富贵虾mantis shrimp。它有16种色视锥细胞(人类是3种!),是已知生物中色视锥细胞最多的生物。它的颜色感非常精确,既可以感受偏振光,也可以感受多光谱图像。它的两只眼分别位于可以独立转动的移动杆上,被认为是动物界最复杂的眼睛。

frazer(夏海宁) 22:50
狗的嗅觉:狗有3亿嗅觉细胞,比人多50倍,此外狗大脑中用于处理嗅觉的细胞比人多40倍,所以总的嗅觉能力比人类强上万倍。 据说狗不仅可以跟踪行人行踪,甚至可以知道行人的行走方向(通过味道变化梯度实现,第二步的气味要比第一步浓啊!)
据说大灰熊能在30公里外闻到你的气味,比猎犬还要强。

frazer(夏海宁) 22:51
有许多感觉能力是动物特有的,如对超声波的感知,对磁场的感知,对紫外(因而对偏振光的感知),对红外的感知等等。举几个例子:

蛇的红外感知能力;

蝙蝠的声波定位能力;

蜥蜴的超声波感知力;

鳞翅目的昆虫可以侦测到10公里之遥的可能配偶所释放出的性信息素

鸭嘴兽利用猎物身上发出的电脉冲定位猎物

某些鸟类的GPS(磁场)感知能力

锤头鲨感知远程微小电流的能力。它们可以感知100亿分之一的电压。(衣服的摩擦静电是这个值的一万亿倍!)所以锤头鲨在海底无需视力但可以探测任何生物。

frazer(夏海宁) 22:51
最后,我想用我今年在另一个群中的2段帖子来结束今天的讨论。


frazer(夏海宁) 22:51
1. 人的哲学


研究“人的哲学”离不开对“人”自身的进化、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互动方式有深入研究。

哲学史上有逻辑主义/理性主义反对心理主义的斗争,如莱布尼茨等哲学家们一向排斥生物学或心理学。在他们看来,世界与人是两分的,存在独立于人,认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摹本。的确,如果这种理论成立,“存在”也就与人无关,生物学和心理学也就无需引入哲学。

然而16世纪之后现代科学的兴起使得经验主义(洛克、贝克莱、休谟)哲学逐渐成为主流,尽管康德试图对先天理性和后天经验进行综合。

经验主义的近代形式,是将存在定义为一组关系,或者说人和系统的一种耦合。存在变成无法独立存在之物,人和存在不再是两分的,存在只是在关系中才有意义。换言之,人和外部共同构成存在。

然而大多数的经验主义哲学家虽然承认个体差异,却并不把观察者看作时间的变量,原因有三:

1. 观察者的变化在个人生存尺度上变化极小,难以察觉;

2. 所有的观察者都是人,而人的生物构造同构,所以会产生观察方式/观察能力恒定的集体幻觉。

3. 迄今为止,还未有人成功描述感觉器官变化与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只要否定神创论,从进化的角度看,人及其生物史上任何祖先形态作为观察/感觉者,在生命长达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感觉方式和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显然无法假设人类当今的感觉方式/能力和1亿年前是相同的。事实上,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形成和功能是分别产生和进化的。人类在1亿年前的祖先所具有的感官结构和功能一定和我们不同。即便是某特定感觉能力,如视觉,其1亿年的视觉方式和能力与今天当有天壤之别。我相信:

1. 现在的感觉器官出现在历史的某个阶段,而在那之前,并无此器官;

2. 现在的感觉能力和方式曾经和历史上的方式和能力有巨大差异;(比如视觉在进化的某个阶段并不能识别颜色)

3. 有些感觉能力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在消失了;存在过的未必继续保持;

4. 1亿年后的人类感官与今天会有巨大不同,现在有的可能继续有,也可能消失,有的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理解进化偶然性和人类进化定径(chreods)对其他多可路径的排斥可以从动物感觉器官的横向比较中得到理解。这些比较之所以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具有这些能力和具有智能并不排斥,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取另一条路径,具有今天动物的特有感知能力。


当不同物种感知能力差异仅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时,我们或许还可以固执为人类的感知能力感到骄傲,但如果出现数量级的差异,我们就不得不放弃这种固执了。特别是如果人类对其他动物可以感知的世界完全无知时,如果还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颅,那么就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人类了。


假想人类的嗅觉或听力可以放大几百万倍时,或者当人类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感觉世界时,我们的认知方式会发生何种变化?我们当下的意识、概念、思想、逻辑甚至物理和数学会发生何种变化?这几乎是个无法想象或者不敢想象的领域。人类或者至今尚未做过此种想象。


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当下人类是个视觉主宰的生物,嗅觉和听力在历史上或许扮演过更为重要的角色,但当下人类的视觉几乎主宰了我们关于真和关于科学/数学的全部方面。难以想象我们可以凭借嗅觉或听力建立几何学、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人类之所以是视觉主导的生物,是因为视觉感知的精细程度。精细的分辨能力可以感知差异(运动/颜色/形状等),有了差异就可以建立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建立规则和运算。


假想人类是视觉能力为零而以嗅觉主导的生物,可以分辨微小的气味差异,甚至强到可以辨别不同的分子。这种智能生物将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建立自己的数学、物理学和整个科学体系?当你可以直接观察(嗅出)分子时,物理学还有那么间接吗?我们描述物理的公式难道不会变化吗?


我们甚至无法断定人类和这种生物分别建立的数学系统之间有任何同构关系。我们人类毕竟仅仅根据我们有限的时空中所获得的经验建立了演绎世界的工具,我们企图把这种演绎推向无穷和无限,但我们毕竟会碰到边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我们的公式在边界之外依然成立,除非我们把此当作一种信仰。


在此意义上,纯数学是不存在的,无论它在我们这个宇宙中能够找到多少同构体系。数学的经验基础是无论如何无法去掉的,无论数学中的许多操作还无法在经验世界找到对应物,例如虚数的操作和时间的反演。


之所以数学及所有科学的经验基础无法去除,是因为感觉器官说到底是有局限性的。第一,感觉器官的进化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恒常处于进化(变化)之中;第二是进化的路径取向是随机的且不可逆的。人类进化超某个方向的突变(坍塌)自动排除了所有其他路径,从而宇宙也就只能朝此方向演化。所以说,任何存在以及描述这种存在的数学和物理体系一定取决于感觉结构,它们相对感觉结构而存在。在另外一组感觉结构下,数学和物理的构建方式将极其不同而且无法同构。


从理论上说,人类的进化方向尽管不是无穷多的,但一定是多可的,正如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轨道能级上运行。感知者和环境的互动(刺激S - -反应R)平衡可以以多种方式发生并生成不同的专门化感觉器官。沿着这些不同的S – R适应路径发展,生物间的区别可以达到完全无法沟通。


frazer(夏海宁) 22:51
2. 宇宙进化、生命进化以及知识可靠性


如果世界是由某些规则在时间中展开的(宇宙进化!),各种事物/现象应该呈某种树形分布,若干在低阶看似乱象的东西在高阶可以找到简单的解,或你说的所谓“不变性”。人类的演绎工具从分叉开始,逐渐接近主干,似乎是这个过程。有意思的是为何人类研究物理定律最初并不需要引入高维?人类最初能认识的空间就是无时间维度的欧几里德空间,原因是人通常低速运动,完全感觉不到高速运动时相对论效应。但当你开始研究电子和微观世界时,被研究的物体基本都按光速/接近光速运动,相对论效应就凸显了,引入闵可夫斯基空间也就成为必须。同理,在地球上,因地球质量小而引力空间平坦,欧几里德空间没有问题。但当你研究相当于地球质量上百万倍的太阳周围的空间时,空间曲率和质量的效应就无法忽略了,所以需要引入黎曼空间。超炫理论所要求的11维空间目前还是数学推论,要找到实验证据几乎无可能啊!据说弦的尺寸可以这样理解:弦和原子的比例,相当于太阳系(不是太阳!)和我们身边的一棵树的比例! 需要什么能级的加速器来把粒子撞碎以便能观察到弦?


甚至专门研究时空的爱因斯坦也说:(时间)是个“a stubborn, persistent illusion.” :-)但基本物理过程是否时间对称是有争议的。至少在我们这一维宇宙中,宏观宇宙的进化显然是不可逆转的,包括生命。即便在微观世界,弱交互作用也不满足对称性。热力学第二定理也不让物理过程可逆。有上帝当然就不同了。记得当年和朋友谈过制作一个DVD光盘讲故事,没有固定的结局,或者说结局完全取决于故事中的人物在某个节点的“自由意志”,一旦进入一条路径,即不可逆转,但仍有机会在下一个节点选择给定的数个路径中的某个路径,如此结局十分不同,人物命运也迴异。作为光盘的设计者,我很清楚有多少条路径(维),但故事中的人物经历的路径只有一个。在此意义上,我就是那个故事的上帝。


生命的出现本身就是奇迹,尽管很有限。从实用的角度看,世界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知识的进步也是必然的,这个并不需要乐观主义的气质才能获得。从根本上说,人也是自然的产物,如同山川河流。万物服从自然法则,那么人类的产生应该也服从同样的法则。所以在人类结构和自然结构中找到同构并不难理解,所谓进步也只能在此意义上谈论。不过还是要小心这种进步观,如果撇开人类的使用目的,我们的知识究竟进步了多少?人类知识的确在深入,但深入的很可能是歧途。必须承认,人在歧途上也是可以很深入和自洽的。其原因,是我们过于自信人类的生物结构和感知能力。人类视觉发达,人类数学是此发达视觉的产物,物理学更是仰仗视觉和数学。整个科学基础都是以视觉为基础的 (visual based science)。


最大误解在于对认知主体和物理实在的关系。我也不认为我闭上眼睛物理实在就随我消失了。 但物理实在是一回事,物理学是另一回事。物理实在可以不以人的存在作为前提,但所有对物理实在的认知都是以人的存在和认知结构作为前提的。所以不可以不研究认知主体。我还是那个理论,人类这个认知主体被锁定在一个特定方向,人的认知结构只是无数可能认知结构中的一种,人只是一个滤器,滤器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只接受某种特定信号并只是演绎某种规则。 比如说人可以根据视觉创造数学,但绝对不会用嗅觉创造数学,而这两种数学之间是否同构是无法知道的。我们实在无法根据我们可怜的认知结构获得的可怜演绎规则来无限演绎我们这个宇宙,更不要说完全与我们的经验无关的多重宇宙了。如果我们一定坚持要说我们经验之外的世界与我们的演绎规则同构,那么这种跳跃也只能由信仰完成,所谓"信心跳跃“ (Leap of faith)。


我同意好的理论是在逻辑允许的前提下把想象力运用到极限。科学不是与其他宗教等价或平行的其中一种。科学代表了人类这个自然之子的自觉,这是个奇迹。但同时不应失去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科学已经解释了很多,但未解释的更多,在那些未知的领域,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承认人的渺小和感知的局限,承认那个造物主(如果存在的话!)的宇宙之庞大和无限。在无限和未知面前,我只有低头,虽然脚下的路仍然在走。


从宇宙尺度来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短暂的不可逆转的现象。这个结构侥幸出现了,但可以预测,在现有的自然平衡结构破损之时,人类这个特定结构一定也就破损了。爱是人的原则,是个短暂原则,但未必是宇宙的原则,所以不是永恒的。我们知道宇宙中有引力,但也有斥力。人类赋予其意义,上帝只能笑笑。


frazer(夏海宁) 22:52
谢谢各位!特别是耐心![微笑]

frazer(夏海宁) 22:53
谢谢唐菲,元元!

frazer(夏海宁) 22:53
谢谢小永!

Spectator Yumei 22:54
[表情]

frazer(夏海宁) 22:54
问题肯定不少,愿意与各位讨论[微笑]

唐菲 22:54
跟上 海宁兄很不容易[呲牙]

frazer(夏海宁) 22:57
抱歉,塞了太多内容,让你受累@唐菲 

傅小永 22:56
太赞,非常翔实[玫瑰][玫瑰][强][强]

Spectator Yumei 22:56
@frazer(夏海宁) 您太有才了!我得好好消化消化。[偷笑]内容胜似夏夜饮沁茶般滋润甘甜。[强][强][强][强][强][强]

唐菲 22:57
作为主持人,我问一个问题。有些关于科学描述可能是海宁兄的转述,有些关于哲学意义的引申,是海宁兄自己的演绎吗?

frazer(夏海宁) 22:57
是的

元元 22:54
群主,主持人,今天还有时间答疑吗?

元元 22:57
我的问题很简单,但是估计大家会讨论很久沒有答案:“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一种心理感受,如空间

frazer(夏海宁) 23:04
关于认知科学这个领域的进展很多,来不及跟踪

frazer(夏海宁) 23:06
元元几天前介绍过一本Eagleman的书,隐藏的自我,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百度云分享 : http://msh.baidu.com/h9JGM77A362o]隐藏的自我


frazer(夏海宁) 23:12
如果思想/灵魂需要时间,那么就必定在时空架构中

彭睿 23:13
@frazer(夏海宁) 太赞了![强]

唐菲 23:13
关于时间,我想起了伯格森的说法:时间是人类的感受。我理解为,时间不是“第四维空间”,所以世界无始无终,没有起源,也没有毁灭。[偷笑]

frazer(夏海宁) 23:17
据说宇宙轮回一次的时间是9x10的66次方@唐菲 

frazer(夏海宁) 23:21
我们用永恒这个词,是因为生命过于短暂@唐菲 


唐菲 23:08
谢谢海宁师兄的讲座,我好得花点时间消化,受益匪浅[抱拳][抱拳][抱拳]

傅小永 23:06
@frazer(夏海宁) 海宁兄如何理解基督教的“上帝造人”?[愉快][愉快]

阿牛庄主 23:08
同问。虽然海宁兄文中开头提到:如果相信神造人,下边可以略去不看[憨笑][抱拳]

frazer(夏海宁) 23:08
从Deism的角度看,我认同上帝造人。不光造人,而且造宇宙

frazer(夏海宁) 23:08
自然神论,只管造,造完就不插手了

frazer(夏海宁) 23:10
基督教如同其他教均需有个世界和人起源的解答,上帝是那个时期的表达方式

frazer(夏海宁) 23:11
并延续到今天[微笑]

阿牛庄主 23:11
这个世界太纷繁奇妙,还有思想、灵魂等等。肯定有进化论以外的某个力量[微笑]

元元 23:12
保持不可知也挺好的,未必一定要有个原因

frazer(夏海宁) 23:14
不可知是关键词,讲座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科学有多么高尚,而是说明人是如何渺小

frazer(夏海宁) 23:15
感觉的基础如何最弱,自以为是如何要命

傅小永 23:23
讲稿里有句话,爱是个短暂原则[强][强][强]

frazer(夏海宁) 23:24
不是要打击爱的信心[微笑]@傅小永 

Spectator Yumei 23:25
@frazer(夏海宁) 那是为提高免疫力?[表情]

frazer(夏海宁) 23:28
@Spectator Yumei 有趣的视角[微笑] 相对于生命尺度,爱还是可以永恒的

傅小永 23:29
@Spectator Yumei 鼓舞信心了[偷笑][偷笑]

frazer(夏海宁) 23:29
其实,爱是为生命而设的[呲牙]

萝卜 23:29
@frazer(夏海宁) 多数内容还在理解中。[强]

frazer(夏海宁) 23:29
@萝卜 我也一样![微笑]

frazer(夏海宁) 23:24
再次谢谢各位。有问题可以以后慢慢谈[微笑]

傅小永 23:25
[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

元元 23:30
【from清华自由群】杭州每天:一口气读完,经历一次脑震撼。请问,人类会进化为异构吗?

frazer(夏海宁) 23:31
人每天都在向异构进化,当下的人就是向异构进化的结果[微笑]

frazer(夏海宁) 23:34
不是说几十年之后纯粹意义上的生物人就要消失了吗[呲牙]

元元 23:38
今天讲座结束,大家如果有疑问可以@元元 收集汇总问题,交给夏学长一并解答。谢谢各位耐心收听:)


雪川 Tony 23:56
@frazer(夏海宁) 兄的讲演太赞,贯穿哲学与科学,如果再加上神学就完整了。不过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大多还是机械反映论,无论在生物层面如何解构,也只涉及佛学的眼耳鼻舌身意的主观相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客观的六识,甚少达至佛学的第七识和八识(即存在之前的存在),更与阳明心学的天人合一、体用不二(即宇宙与人心不可分割,主观与客观是为一体)的翕闢成变(熊十力)的宇宙观本体论大为不同。总之,在认识论的哲学领域无论科学如何发达, 阳明先生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仍然是一个永恒话题。多谢

frazer(夏海宁) 00:17
@雪川 Tony 西方从19世纪末基本就放弃机械论了。量子力学是高度主体性的。讲座中提到的Robert Lanza的观点就更极端,他基本就把存在说成是意识的一个过程,而且非常东方式地重新解释主客体关系(并非用形而上的语言)。阳明先生的花论可以作为今天讲座的一个总结,但你如果仅停留在阳明,除了再说十遍同样的话,知识/灵性还是不太有进展。而西方的这些思考方式和语言不仅长知识,修灵性,还非常实用,例如,现代图形识别研究中很多都得益于西方对对主客体关系(真的非常不喜欢这个表达方式!)及认知科学研究的成果。

frazer(夏海宁) 00:25
比如阳明一定解释不了为何看似的完美视觉其实是破碎信息的心理重构。。。

雪川 Tony 00:35
@frazer(夏海宁) 仁兄内容太丰富,可能有理解疏漏。如果是心理重构的完美视觉就是太美妙的存在了。受教[抱拳]

雪川 Tony 00:36
[心理学无法深入的秘境——第七识与第八识 : http://www.360doc4.net/articlenew/140446968.html]

frazer(夏海宁) 00:37
神学主要是证明上帝的合理性和宗教信仰的性质。因为很难证明,所以穷尽了各种努力。在我看来,神学的最大贡献是完善了逻辑体系和形式证明方法。Paine认为神学是研究“无”的学问[微笑]

元元 00:38
莫那识和阿赖耶识在语言表达之外,别说心理学了,啥学都得保持沉默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欢迎关注 混沌巡洋舰 追寻自然界复杂下的简单,带你跨界学习各路干货



欢迎加小编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