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经济学
实现自我的有序性的是持久快乐的源泉。而能否在无序的欲望之流里建立有序,取决于是否确立了一个恰当的人生目的。这一篇的重点则是如何实现。
有一句俗话叫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这是说每个人需要的生命结构是不同的。但是为什么奥特曼喜欢小怪兽? 或者说偏好是如何形成的?
你每天接受无数外界输入(感觉,信号),但是只有被我们大脑阐述为有序的信号才叫信息,其余则是噪声。但是为什么对于某些人常认作信息的东西, 却是噪声? 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天生能够对某一类的外界信号建立有序,抽取信息。 而其它麻木。
科学家沉迷一套缜密的逻辑因为他们的脑对因果关系特别敏感,贝多芬把音符组合成美丽的旋律,我在这里把无序的思路组合成结构性的文章。也都如此。你要在大脑天生容易产生信息的地方造化,你就可以成天才。而如果你硬要在那些你的大脑天生比较容易产生噪声的东西建立秩序,反抗的将是你自己。
大脑的经济学:
生物在世界上存在的第一个矛盾是能量的稀缺,尤其是那些处于低熵状态能够被利用的能量就更少。这也是所有生物竞争和进化的动因。能量有限,欲望无穷。大脑以2%的重量消耗人体20%的能量,因此能量稀缺是大脑面临的第一难题。哪里有稀缺性,哪里就有经济学。
Lesson 1: 人性贪婪,贪婪的原因是稀缺,因为稀缺只有贪婪(竞争动力)的个体才允许存在。
Lesson 2:人脑的经济学。经济学是市场上无序的个体在自发组织下形成有序的市场,并通过价格杠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最少的资源干最多的事情。那么大脑的经济学是什么?用有限的能量,产生最多的信息。这就是大脑应对稀缺性的对策。
Lesson3: 市场通过给买卖的人排出优先次序, 让最想付出代价取得货品的人优先赢得交易。 而大脑通过情绪给经过它的众多任务(信息源)排出优先级,分配能量。 大脑偏好那些它擅长阐述的东西给与能量,是大自然优化配制的表现。有一个词叫舒适区,就是指这一类任务。
读懂情绪所包含的信息
我们通常说冲动是魔鬼,然而情绪有犹如此大的力量,却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情绪来自我们亿万年形成的本能, 如同一头威力巨大的原始野兽,让我们愤怒的时候攻击,喜欢的时候坠入爱河,成为一个合格的生物人。
情绪是大脑调节能量流动的方式,正如价格是市场调节物资分配的方式。你做不同的事情有喜欢有不喜欢,其实你的喜欢与不喜欢就是大脑在估价。大脑要把稀缺的能量分配给不同的任务,这个时候它要对每一件事进行价格评估,看看哪一件的效用最高,就送给它。这里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多巴胺,多巴胺是爽感的提供者。估值的任务就是靠多巴胺提供的,被多巴胺评级高的事物,大脑就给它更多能量,从而提高大脑的信息转化率。
图: 爱的使者-大脑偏好的评估者-多巴胺(Dopamine)
每个人的估值体系不同-决定一个人的根本性质和所适合的生命结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也可以很善谈,但是却不喜欢和别人应酬,这点情绪已经做好了估值。读懂情绪,就是理解大脑自身的估值体系。
但是人是否可以违背情绪而行事呢?当然,因为我们有自我意志。这是人类作为万物灵长最有利的武器,我们的自我可以计算长远的利益而抵触我们的本能。但是,有一点, 当你抵触情绪执行任务,你要消耗的能量要比顺着情绪来的大的多,因为你需要一个高级的中央控制系统来抵消情绪的趋势, 这本身就是耗能的,再加上违逆情绪的任务一般都是信息转换率很低的,因此情绪会通过痛苦来告诉你它的反抗。
压抑大脑的这种自发的估值体系而做事情的经历大家都有。
比如说王小五十分痛苦的背书,为了记住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忍受不住去看爱情动作片了。 为什么? 白话说对物理没有爱。但是爱这类的词只是表象而不包含太多信息。其实是他的大脑在物理这个渠道上能量流动不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吃的三斤馒头的能量都用上了,那些书上的文字依然只是噪声,即形成了非常少的有序性。这个时候大脑发成警告信号-痛苦,我不适合干这个,换个能量渠道吧,恰好旁边有爱情动作片,大脑里瞬时发出滚滚电流。
当你感到疲劳,就是情绪的负反馈,大脑让你离开现有的工作模式,这个模式的效率已经太低。而你感到high,则是一个正反馈,即加大能量在这个渠道上的投放计量。
因此,寻求快乐的本质是找到那个开启大脑正反馈回路的钥匙。而懂得读取情绪所包含的信息,就是第一步。
顺着内心的快乐的做事,从根本上是看是节能高效的措施,就像根据市场价格买东西。记得有一本书说人要是长期做一件事情超过多少小时就是专家,这在理论上或许可行,实践却是扯谈,因为你做一个你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消耗过多的能量而无功,即使最终进入痛苦的恶性循环直到无法持续(典型的计划经济,难逃失败)。
图: 尼采在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里》用酒神(右)和日神(左)比喻情绪和理性, 酒神代表的情绪是原始丰饶,是艺术灵感, 即强健的生命力的源泉。而日神代表的理性则象征着文明,秩序,与逻辑。它导致原始丰饶的丧失。 酒神虽然美好,日神确是不可逆转的必须。
光靠情绪行吗? 理性自律的必须
这归根结底是个调节短期和长期快乐的问题。大脑的情绪调节是一套来自远古石器时代的技术(进化的滞后性),那个时候除了打猎交配和繁殖,我们没有其它的任务,而且,人也活不长。那个时期的技术放在我们的信息时代,至少不完全可靠,因为,它永远只看眼下,不会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快乐。
完全跟着情绪走往往等于无原则的寻环作乐,想想那些我们在百无聊赖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是不是都和追逐打闹,性有关,它反映了一种原始人打猎和繁殖的需求。 但是这一类得来的快感没有可持续性,还会抑制你发现那些具有持久效力的方式。因此长时间看它们并不经济(竭泽而渔的原始刀耕火种经济)。
为了长期的繁荣,我们需要联邦法院来规范市场,我们需要银行来调节长时间的流动性。情绪需要和理性自律配合- 我叫它理性纵欲派。标志性思维是以情绪为信息指标,但不完全是决策标准。银行的调节水准大概也就是一般人说的情商。
具体怎么说? 对于大多数有逼格的事情我们并不能在一开始感到快乐或者自发的开始,就好像物理里所说的势垒,我们要先投入一个启动能量,才能突破它,达到极乐的香格里拉。如果不投入能量,我们自发开始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是零。如同在一些开始不会被投资者良好估值但长远是黑马的项目。它们需要一定的启动资本才显示价值。投资者就是分配能量的大脑, 而大脑天生吝啬,不喜欢投启动资本,结果埋没了这些项目。所以呢?银行的贷款就是投资启动资本,如果他们真的是潜力股,后期就会脱颖而出。
大多数需要长期培养的兴趣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钢琴绘画,数学物理等。
这种为跳出舒适区,开启新的大脑正反馈通路的成本我叫它低能势垒。无法突破低能势垒,是很多人无法达到自身最佳状态的原因,即人被困在一种简单无脑的惯性状态里。
如果把大脑可能执行的任务化作一张图,并且把达到每个任务的实现难度标记为需要攀登的高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大脑认知的能量地图(energy landscape)。 眼下的舒适区就是这张地图你目前所处的谷底。刚才说了, 大脑偏好节能,因此,你呆在谷底也会感到特别舒服。然而在这个位置上,你大脑真正的潜能却处在闲置状态。
图: 认知世界的能量地图的概念。 那些低谷代表比较舒适的区域。 人人往往被困其中。
舒适区可能与真正的那个可以吸收整个生命能量的最优点相差甚远,但是却极难跳出。 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建构,取决于他对自己完整的能量地图的认识,以及他是否能够努力找到那个真正的最优点。
图:心理三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惧区。 挑战区是自我调整的关键。
克服势垒的方法-- Hebbian law : 还是之前说的,情绪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你一开始想要跳出你的舒适区,将会等到情绪的绝命反抗,而再次掉入谷底。因此, 你要做的不是马上跳出, 而是用习惯修正你的能量地图,减小低能势垒。做法就是根据一个最基本的神经学原理: 你的神经活动也可以改变你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经常在一起放电的神经元会加强连接。
什么意思? 还是回到大脑要做的两个基本任务: 感知和决策行动。大脑的决策取决于神经元起初的连接,又称条件反射。这些决策相比通过自我意志引导的复杂运算的决策,耗能要小的多。为什么会有舒适区,也是因为那里你只需要靠预先编码好的条件反射就够了。 你要离开舒适区,你就需要弱化这一区域有关的神经联络,或加强新的区域的神经联络,这样就可以减小低能势垒。
Hebbian law的生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养成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强大的理性自律。但归根结底,并不是你可以任意的改变这些联络。 合理的人生目标就像一颗种子,首先需要你的大脑是这颗种子的沃土,后期才能发芽长大。 或者说当你离开了舒适区,你需要确实寻着你心智能量地图的最优点去,否则只能在痛苦中夭折。 这一点上,只有一边行动,一边观察自己的情绪,来搞清自己是否在正确的方向。那些长久让你抑郁的东西是不能通过习惯变成你的长处的。
图:放电导致的神经突触加强,即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络加强,更加容易一起放电---神经可塑性与Heibbian law.
用一句经典台词结尾: Your brain is programmable, if you don't program for it, others will(你的大脑是可编程的,如果你不自己编,会有人帮你编好。-- 那人极有可能是撒旦的使者。)
在舒适区和挑战区的边缘寻找突破点,解放情绪的力量
最后回到主题,如何开启大脑的high模型,汇集发散的欲望流于一序? 刚才说过,自我意志控制的行为具有高耗能的特点, 物理里说叫克服阻力做功,这里则是克服情绪做功, 而不能持久。 如果能够反之,把情绪的箭头反向,那么阻力就是动力,这件事,早有先人通过心流的概念描述了。
对于心流的wiki定义是这么说的:
flow, "also known as zone, is the mental state of operation in which a person performing an activity is fully immersed in a feeling of energized focus, full involvement, and enj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ctivity. In essence, flow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te absorption in what one does."
这里说到的人进入心流状态后会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感到一种内生的喜悦,自我被所做的事情吸收掉了。 心流的一个根本特征是Intrinsically Rewarding。 意思是说你所做的事情本身使你得到补偿,而不是因为它你要实现的外部价值,如赚钱。
在心流状态里,情绪起到润滑剂,也就是正反馈的作用,连续不断的多巴胺产出,让你欲罢不能,以致忘我,连失恋这样的事都可以忘记。想必很多人在游戏和做爱中都经历过。
心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是一个感知和行为的正反馈。一个人执行任何任务,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小的收集信息和决策过程。你感受到的信息立刻在大脑里激起下一刻要出现的画面,并因势利导作出行动,因此得到理想的结果再通过感知反馈回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给这一任务更多的能量,鼓励进一步行动,周而复使,直到你调动了所有的大脑能量。
反之如果你不能阐述收集到的信息, 而做出错误的预测,导致错误的行为, 你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就让你不爽,不要继续下去,从而精力分散。
图: 极限运动中的人一般都处于心流状态。比如冲浪, 优秀的冲浪选手盯住即将到来的浪花, 脑中已经想到了它下一刻的走势,并顺势做出一个动作,当它的决定让它站立在浪潮之巅,它的内心的高潮也达到顶峰,近乎一种忘乎所以,天人合一的状态。心流中的人处在一种“感知”,行为”和“反馈”完美衔接的状态。
所以心流产生的关键我觉得有三个:
一个是心流容易产生在舒适区和挑战区交界的地方,你大脑越级挑战的话,多半会被打回去。而如果光在舒适区,一时的快感会被无聊和空虚取代。
另一个是否及时得到反馈,因为多巴胺的产生是在你决策得到的结果与预期进行比较而来的,如果你的行为不能很快产生结果,那么正反馈也很难被激活,当然这点因人而异。
最核心的还是你的大脑对特定信号的阐述能力,你可以极为有效的提取在信源里提取信息而不是噪声。心流属于作曲中的贝多芬和投篮中的乔丹。
心流中产生的大量多巴胺同时又和Hebbian 定律说的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相关。 如果你在一个任务里启动了心流,你多半会对它“上瘾”, 并因此加固了心流。这就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形成精深造化的基础。他所能达到的造诣有多精湛,跟他处在心流状态的时间成正比。
心流需要突破低能势垒,以及寻找自己大脑的“敏感区”。最后说几句如何找到大脑的敏感区:
你大脑到底对哪一类信号敏感?观察情绪给你的反馈,你是对语言(故事),数学(桥牌?魔方?)还是运动?这个还是我在上一篇说的, 只能从你的生活经验中得来。
但是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往往很少,因为很多人可能直接掉入打游戏看黄片一类。这些事情被选择是因为太容易了,势垒为零。 它们的本选中仅仅是因为要求的心理能量较低,而非真正的最优解。如果你被这一类事情迷惑了,就是中了低能陷阱,即你以为是跟着你的心走,实际上是躺在心灵的谷底睡大觉。
所以要第二条路:在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进行剖析,把复杂事物分解为基本元素。 那些复杂的任务包含的基本思维过程是不是你喜欢的呢?
我的假设是,任何一个人生的范式,都可以被分解成某种节奏性的信息。比如你所做的事情如何给你反馈的频率。
比如一些人是无法做科研的,因为它是一个反馈的节奏极其缓慢的事情,你所从事的大部分时间是boring的基本试验,而且不确定度极高,你几乎不能知道结果好坏。但是科研的好处是它最大的调动你的创造性潜能,而且它不停的进行因果性思维。如果你对因果律敏感,容易满足于自己内生的思想,那么科研很可能是你的范式。
商业的事情就是比较多互动,节奏比较快,见效快。但风险大,适合风险偏好者。
还有一些技术工种,风险和不确定度低,节奏稳定。
所以从上述几个例子大概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生活的范式是可以分解成元素的。如风险高低,节奏快慢。所动用的思维多是形象还是逻辑。与人互动的程度等。而其中每一个元素是否符合你,都可以通过更简单的任务测试得到。即生活细节里你自发的趋势。你是比较求稳还是求变?你是比较好进攻还是比较被动? 你思考是比较喜欢图像,数字还是语言(如我是语言)?这些自发的趋势会告诉你比较擅长发掘哪些事情的有效信息-人脑天生的结构。
寻找到那个恰当的生命之序,并用心流把无序发散的心理能量联合起来,你就解决了人生最大的命题。其它的问题,人生的目的,意义都成了钻牛角尖的废话。你只需要进入你的范式,人生必然精彩。
有趣的推论
1:做事的顺序-根据精力大小排列不同困难程度的事情:那些较困难的事情,只有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才比较容易激发能量流。如果把最好的精力跟了一般的事情消耗精力就是浪费。
2:心理疾病: 很多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就和刚才讲的被困在某些心理过程的低能级区域有关,由于受困者缺乏突破势垒所需的启动能量及方向,而身陷其中。 由此可以引出心理疾病治疗的一些方法。
3:知行合一: 生命过程即感知及行动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感知是大脑中建立世界的模型,这个模型将指导你行动, 行动过程中你会得到反馈看你的模型是否正确。人们在知和行完美结合的状态中感受到的快乐是最大的。
4:刚才说的低能陷阱,是说人很多时候的自发选择只是因为那些事情最容易做到,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在疲惫或者能量不足时候,抵抗熵增的能力减少,而易于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无序状态。这给我们反过来利用低能陷阱提供了可能。
比如说追求一个比较难追的女孩,可以反复的向她提出吃饭的请求,头几次可能都是拒绝的,但是拒绝别人是个比较耗能量的事情。等到她们的能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掉入低能陷阱。这时候她们的回答的不确定性增加,而说yes的可能增大。这也是为什么在她们疲劳或脆弱的时候提出一些请求比较容易。同样酒精诱发低能陷阱也是可能的。
可参考的著作: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by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欢迎加铁哥个人微信562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