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市场的清道夫

2016-09-26 张是之 张是之
文 | 张是之
1
虽是老生常谈,却有必要再做普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商不奸」,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既把人性进行了简化,又放大了不好的一面。进而,把对某些不端行为的批评扩大到了整个市场。
医疗出点事,怪罪医疗市场化;教育出点事,就归咎于教育产业化;房价高企,则埋怨房地产市场化,怀念分房子的时代。
对市场的批评从未停息,每一次的社会热点都是对走上或应该走上市场轨道行业的借机批判。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呼吁要有道德底线,不能光顾着赚钱。
道德底线和只顾赚钱,无数次被放在了对立面上,这其实是一个长久以来的误解,并被我们的媒体不断放大强加给了它们的受众。只顾赚钱,并不意味着就会突破道德底线,两者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相反,倘若有商家真的突破了道德底线,市场的两个「清道夫」就会现身,反而让他们无法在市场上生存和立足。
这两个「清道夫」分别是竞争自由和信息自由。
2
张维迎教授在书中说,中国农村有句老话,叫「匠人要发,房子快塌」,意思是工匠要发财,就必须把房子的质量盖得差一点。
很显然,那个村子那个时候的匠人一定很少,在今天的农村我们不可能见到这种现象,因为只要有两个匠人出现,人们就会对他们盖房子的质量进行一个评判和比较,进而形成口碑。
竞争的出现,工匠们必须提高建筑质量,那些盖房质量差的工匠就不会有生意。多一个匠人和口碑的出现,这就是最原始的竞争和信息传递了。
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就必须首先使别人幸福。更通俗地讲,利己先利人。让「利己之心」产生「利他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由竞争。
有竞争的地方,就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妨碍了竞争的自由。没有自由竞争,「利己之心」就可能导致「损人利己」。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
美德和道德,是市场的结果,并不是市场的逻辑基础和前提。
3
「但是我们明明看到那么多不道德的市场行为啊,这该怎么解释?」批评者如是说。
据报道,此前开除罹患癌症女教师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在风波过后并未就此平息,不但学院的老师纷纷离职,就连已经考上博文学院的高中毕业生,也可能会放弃入学。
劣币驱逐良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长期的信息不对称。除非信息不对称长期存在,否则「劣币」就不会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市场选择最终淘汰的是「劣币」而非「良币」。
消费者对商家最大的肯定,就是用钞票投票;而对商家最大的惩罚,也很简单,那就是用脚投票。
世界那么大,哪里不能去转转?不差你这一家。
在一个自由买卖的市场中,双方有择优而选的权力,造就了市场本身的「清道夫」机制。
博文学院不地道,你可以这么做,但你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一经曝光,名声远扬,却是臭名。老师走了,学生也不来了,这就是代价。恐怕与之关联的兰州交大同样会受影响和牵连,这也是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竞争自由和信息自由,你选择了不仁在先,消费者当然会选择不义在后。只不过这个「不义」,仅仅是没有义务继续给你打工,或者购买的你产品和服务。
4
我们说,市场并不完美,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敢自称是一个完美竞争的市场环境。

但是,所谓的市场「缺陷」,更多时候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客观存在,而且每时每刻都存在,每一处信息的不对称,实际上都是一处商机。
商业的出现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一家企业刻意制造信息不对称时,也许恰恰是另外一家企业的机会。
互联网提供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更好方案,只要竞争足够自由,信息的流动和传递就足够的快。即使才开始出现短暂的信息不对称,竞争之下,这个不对称的落差会迅速缩小。
最常见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市场本身带来的,而恰恰是人为制造的结果。原本可以竞争更充分的医疗、教育和搜索引擎市场,人为制造了壁垒;原本可以通过市场逐步消除的信息不对称,人为设置了障碍。
林肯说过:「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你也可以长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对无法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尤其在互联网上,长时间行骗几无可能。
市场竞争越充分,信息不对称的窗口期就越短,作恶的人或公司受到惩罚的时间也就越短,公司也就越倾向于追求长期的正常盈利,而不是通过作恶来追求短期利益。
请记住,市场的两个「清道夫」,竞争自由和信息自由。
2016年09月18日,年度第49篇原创
本文首发:经济学家告诉你A

题图:毕沙罗,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From:Wikipedia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如何自学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