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一分钱
文 | 张是之
本篇分享孩子教育问题。
家里有两个娃,现阶段我主要带老大,妈妈带老二。
经常会听到其他孩子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孩子做出许诺,考第一就奖有多少钱或什么玩具、礼物。
总之,达到大人设定的目标就承诺有奖。
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甚至可以说完全不认同。
正确的做法是,玩具归玩具、礼物归礼物,不和其他任何考核指标挂钩。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实在多余,得不偿失。
经济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叫作「边际效用下降定律」。简单粗暴地理解,就是当你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的时候,你会很兴奋,但当你赚到很多个一百万的时候,这种兴奋的感觉就会快速衰减。当你喝酒微醺的时候感觉还不错,但当你酩酊大醉的时候,那就不太爽了。
这样解释虽然不够严谨,但方便理解。
这个定律在生活中很常见,不管你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它其实也一直在发挥作用。当然,在你知道了之后,就会有些新的发现。
古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是有道理的,虽然我不打孩子,但规矩还是要立的。立规矩,并不一定是要跟他讲大道理,而是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慢慢养成的。
当我们给孩子承诺,考个好成绩就送礼物或者直接送钱的时候,这就相当于给孩子立了个小规矩。
但与其他立规矩的方式不同,这个是有物质刺激的。问题就出在这里,物质刺激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这个铁律的。
这次考好了,你送他个魔幻陀螺,他很开心;下次再送就要比这个玩具更高级才对他有刺激效果,否则他就会反过来说你小气,不够意思。胃口是极容易被惯坏的。
随着成绩的取得,慢慢长大,这样的规矩树立之后,需要的物质刺激会越来越多,直到你负担不起,孩子很有可能还会要求更多。
更有甚者,还会因为你无法满足那份被你撑大的虚荣心,而反过来看不起你,关系搞僵。
所以,解决之道,一开始就不能立错规矩,一开始就不能拿玩具、金钱、旅游等等这些作为他成长进步的奖励。
之所以这样做,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孩子成长进步本身就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妹妹觅雪儿明天正好一周岁,从开始牙牙学语,到学着叫爸爸,再到现在会爬、会拍拍手、会摇手跟你表示再见,每学会一个小小的新本领,自己就开心的鼓掌、高兴的看着你,和你一起分享喜悦。
看绘本,里边有耸耸肩的动作,看着哥哥做了几次自己也会了,做的时候还一本正经的。
整个过程,她感受到的,一方面是自己内在的尝试和努力,另外一方面则是我们外界对她的肯定和鼓励。
哥哥小迈也马上满六岁,刚刚学会了蛙泳,可以在泳池里畅游了。
三岁时带他下水,紧紧搂着我脖子,怕的连水都不敢碰。五岁半正儿八经开始学游泳,到学会蛙泳,看了看记录,总共也就15次课的样子。每次课一个小时,算下来也就是总共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个过程,孩子的进步,点点滴滴他自己是明显可以感受到。每次带他游泳,来回路上和他聊天,主要就是聊有哪些进步,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一下等等。
比如水下吐气不是很好,水上换气时间长就会耽误身体协调;再比如往前游的时候,手臂要伸直,头要埋下去看地板,这样身体才不会倾斜;蹬腿之后要漂一会,不用着急,等等。
六岁的孩子,这些问题的理解力是没有问题的。课前路上提醒下,课后路上再鼓励下这次课的进步,效果很明显。
但注意,我和迈妈都没有给他承诺任何的物质奖励,玩具和生日礼物虽然都有买,但和游泳这事是没有关联的。
有时候我们会用 give me five 的方式击掌相庆,或者吃饭的时候举杯庆祝一下小小的进步,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分享喜悦。
孩子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冲动。探索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孩子学习新知识、新本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很容易获得成就感的事儿。
必要的语言肯定,就能达到让 TA 确认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本身就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满足。
不恰当的物质奖励,只会让孩子内在的、体会自己进步成就感的能力退化,转而寻求外在的、简单的物质刺激。物质刺激作用的边际递减,又使得正面激励效果弱化,最后其实得不偿失。
不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要给。
作为科学追求者,那么我们追问一句,成就感自身有没有边际递减呢?回答是有的。
但成就感的边际递减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的,比如你玩一个游戏,玩段时间以后觉得没意思不想玩了,你会换新的游戏,寻找新的开始。
升级打怪,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样的。蛙泳会了再学自由泳,自由泳会了还有仰泳和蝶泳可以练;游泳都会了,上了小学还可以学打篮球、乒乓球,或者像老爸一样踢足球。
随着年龄的的增加,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丰富,每一块的知识技能都带来不同的成就感。在这一块知识领域的范围内,成就感的边际效用会递减,但很快会有新的挑战等着他。
所以,寻找成就感的养成十分关键,而物质刺激往往会打断这个过程,有副作用。
带小迈去游泳,有时候会开车,天暖和了就骑自行车把小迈放大梁上。坐车的机会以后还有的是,再大点坐大梁的机会可就没有了。
不过我猜,坐在老爸自行车大梁上的场景,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孩子长起来很快,在身边的时间其实也就那么几年,有娃娃的爸爸妈妈记得多陪陪孩子。没娃的,娃本位,抓紧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奶爸,虽然不是教育专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
一点思考,分享给大家。
2018年05月17日
上一篇:降维打击
延伸阅读: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题图:Self-Portrait with Her Daughter Julie, 1786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学习有意思的经济学。
一起寻找经济学的北极星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作家,乔治·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