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文丨张是之 美国定点清除伊朗高官的事情过去十天了,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作为千里之外的局外人,我也很想知道其中的是非曲直,到底是谁对谁错。 但看了很多篇文章,还是有很多困惑。挺佩服那些分析起来头头是道的文章作者,感觉具有丰富的国际视野,什么事都知道。这点我做不到,只能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 定点清除,这是美国人发明的新词,其实就是以前的暗杀。 区别在于以前的暗杀可能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现在技术允许了,够厉害了,暗杀之后大大方方承认引以为豪,还能作为震慑敌人的有效手段。 不得不承认,起初看到暗杀新闻时,有一种暗爽的快感。大概就是类似于看电影时的那种快感,惩恶扬善,坏人被杀,好人得以善终。 但现实显然比电影更加残酷和无情,当然也更复杂。 电影中好人和坏人的角色设定是很明显的,黑白分明几乎没有中间灰色地带。现实中的好人坏人恐怕就没有明显。 也许很多人可能会跟我一样,从观感上容易倾向于认为,伊朗是一个邪恶国家的代表,伊朗政府是一个邪恶的存在。 也正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感官判断,很容易让我们几乎一开始就会笃定美军的暗杀行动就是正义之举,甚至是不用怀疑。 如果美伊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这次行动大概也不会引起太多的争议,但很显然双方并未相互宣战。这是美军单方面的宣战行动。 美军这么干,势必要师出有名,要有充分的行动理由,否则美国国内民众恐怕也不愿意。 美国对苏莱曼尼的指控是恐怖分子,但从公开的报道来看,美国和伊朗也有过合作,美国对苏莱曼尼的态度也不是一直像今天这样的。 比如最近的一次合作是在2015 年,苏莱曼尼和美国的合作是携手打击ISIS,美军高层和美国的媒体对苏莱曼尼的表现都是赞赏有加,而不像今天把他归为和ISIS 一样的恐怖分子。 即便双方没有宣战,如果苏莱曼尼确实指挥他的人员对美军进行攻击或者造成了伤亡,我觉得美军选择这种手段清楚潜在的威胁,从军事角度讲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件事的诡异在于,美国单方面的宣布他就是一个恐怖分子,目前来看并没有进一步公布证据的意思,这难免就会让人有所疑惑,特别是美伊有过合作,而且是苏莱曼尼亲自负责对接的那种。 就在苏莱曼尼被杀的消息一度霸屏的同时,在云南发生的一起命案官司,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在2019 年的2 月9 日,因为矛盾醉酒后的男子李某持刀去砸唐雪家的门,90 后女子唐雪持刀开门后与其扭打在一起,最终将其反杀。 此前,当地检察院认为唐雪防卫过当,以故意伤害罪对唐雪提起公诉。后来8 月份「丽江反杀案」在网上引起热议后,云南省人民检查院介入调查。 12月30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称,唐雪的防卫行为系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丽江市永胜县人民检察院对该案撤回起诉,对唐雪作出不起诉决定。当天,唐雪被释放并回家。 从网上的舆论来看,可以说是一边倒地支持唐雪的反杀行为,持刀打上门就该打回去。 这个案件很容易让人想起2018 年的昆山反杀案,当时是最高检及时介入,提出指导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布。这也在当时引起了关于正当防卫问题的热议和讨论,当时的舆论也是一边倒的支持反杀属于正当防卫。 应该说,人们对于这两起反杀案件的声音,彰显着对正义的朴素理解,那就是不能随意去威胁他人生命,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手段甚至可以超过受到威胁的程度,因为当事人在当时无法确认对方到底准备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刑法学大拿张明楷教授认为,「不能要求被攻击者有退避义务或者向第三者要求救助的义务。」所以在关键时刻,奋起反击既是正常的反应,也是法理和正义所支持的。 另外一点非常关键,则是无论在昆山反杀案还是在丽江反杀案中,信息的沟通渠道是相对畅通的,借助网络,信息的透明度也是有一定保证。 国内舆论整体大环境自然不好评价,但在这两个具体的案件中,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显然应该值得肯定。 在这样的公开环境下,办案人员自然也不会掉以轻心,办成证据确凿的铁案,还当事人以公平正义,则可能垂名青史。而稍有不慎犯了糊涂,很有可能像审理南京彭宇案的法官那样,留下污点遭人诟病。 之所以将两个反杀案放在本文中,是因为看似无比复杂的国际形势,最终离不开那些以国家、民族、党派、宗教等等这些名义在做出决策和行动的具体的人。 当很多人期望正义能够得以伸张时,大概率也不会离开两个反杀案太远,都是期望坏人不会得逞,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现在争议的焦点在于,第一,苏莱曼尼有没有美国政府所宣称的那么坏?第二,即使他很坏,对于美国人民或者军队有没有造成或者即将造成实际的伤害?第三,相关证据是否足够的公开公正,可信度是否足够高? 老实说,真相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但证据公开的还不够这是肯定的。如果仅凭美国政府单方面的宣布,就认定他是恐怖分子,这恐怕会过于草率,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画面感带歪。 相比于对苏莱曼尼的定点清除,紧接着发生的乌克兰客机被击落事件才是最让人震惊和痛心的。 客机被伊朗军方的导弹击落,176 人无人生还,来不及与家人告别,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还要经受死亡之前的恐惧与绝望。 很难想象,这样的人间惨剧、人道主义灾难会发生在21 世纪的今天。但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坠机后,伊朗一度试图否认自己的过错。但很显然,很多事情想瞒是瞒不住的。随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就表示,有情报现实,客机是被伊朗导弹击中。 最终伊朗总体承认了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承认由于人为失误发射的导弹造成了乌克兰客机的坠机事故。 也许有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无意的发射失误是一种说辞,不可信,并很有可能据此进一步认为伊朗就是一个邪恶国家。 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一方面客机是乌克兰的并不是美国的,同时机上176 人中还有82 名伊朗自己人;另一方面在舆论大环境对伊朗不利的情况下,如果伊朗军方故意打击民航客机来报复美国,显然将会同时失去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的支持。 就在伊朗官方认错之后,大量伊朗民众走上街头悼念乌克兰民航客机的死难者。随后悼念升级为抗议示威,示威者高喊「哈梅内伊可耻」、「骗子去死」等口号,并要求哈梅内伊下台。 还有种观点从技术上分析认为,民航飞机和战机、巡航导弹等相比速度慢,目标特征明显,因此不可能是误射。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这个道理如果放在平时,而不是在苏莱曼尼被定点清除之后,可能是成立的。 但在刚刚发生了高官被杀,美伊关系空前紧张的时刻,伊朗军方进入最高警戒水平,这个时候一线作战人员的神经可以说是高度紧张状态。 即使不用速度、高度、航向这些信息来判断,飞机上都会有空管应答机,相当于飞机在空中的识别码,航管系统一看便知这是民航客机。 如果按照平时的正常程序,伊朗军方的雷达系统发现目标肯定会有一个跟航管系统的确认机制,首先确定是不是属于武器序列,然后再判定是敌是友,最后才能确定是打还是不打。 这一系列的处置程序,如果平时一线操作人员缺乏严格训练演练,又突然进入了一个近乎于战时的紧张状态,发现目标和攻击目标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误判而酿成悲剧。 这些当然不是给伊朗开脱,只是想说明,这确实可能是一起事实上的,由误判造成的误射打击。 从法理上讲,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美国刺杀苏莱曼尼的行动并不是导致客机遭受攻击的直接原因。 但美国政府的贸然行动,造成空前紧张的氛围,是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环境因素之一。 特朗普可以在口头上和法理上与此撇清关系,但他在坠机这件事上毫无疑问必须受到道义的谴责。 讨论美伊关系没有分歧那是不可能的,要想讨论尽量少的分歧,首先应该要学会区分美国、美国政府、美工总统和美国人民,当然还有伊朗、伊朗政府、伊朗领袖和伊朗人民,它们都是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很容易乱。 但即使能分得清楚,也很难说的清楚。不要说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就是一个百十号人的小公司,搞的不好的话,内部的政治生态都可能都很复杂。 小公司跟大国际相比,无非就是八卦和利益的量级问题罢了。 政治不愿意多谈,因为太难了,难在人心叵测,你不知道一个政治家,他说的到底是真心话还是戴着人皮面具的虚与委蛇。 市场相对于政治,那简直是个纯洁的孩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用金钱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欲望排序,重要的多给钱,不重要的少给钱或者不给钱。 有人说,战争不可避免,这是一种经验的归纳判断,并没有这么一个必然的逻辑基础。 逻辑上,市场好于任何战争,战争是你死我活,而市场则是追求双赢。 当然我并不否认政治的重要性,在很多关键时刻,在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上,是需要有关键的政治人物摆平各方利益,迈出最困难的第一步。 所以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是带着自己队伍朝着正确的方向,尽可能地开拓市场,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战争。 那么,特朗普是不是这样的一位好政治家呢?留言区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2020年01月13日 上一篇:反知识产权文章梳理
其他
简单说说伊朗和美国
关于暗杀
关于反杀
关于空难
关于战争
题图:Nicolas Poussin,The destruction of the Temple
★推荐内容★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