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人家代孕,怎么着你了?

张是之 张是之 2020-09-13
文丨张是之
果壳网今天发表文章《一个曾经允许商业代孕的大国,发生过什么?》,基本立场我们大概都能猜到。
这里简单引述一下,并做下简单评述。
文章介绍了德国海德堡大学人类学系南亚研究所希拉·沙拉瓦南(Sheela Saravanan)关于印度代孕问题的研究。
商业代孕在印度一度是合法的。在2002~2015年间,印度一度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代孕旅游目的地」,因为当时①商业代孕合法,法律规定宽松;②有医疗设备,有会说英语的熟练医生;③费用便宜,④有大量从事代孕的妇女。到2015年印度禁止商业代孕时,印度的代孕产业规模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每年28亿,80%以上的客户来自国外。
原文作者认为,「代孕期间,人身自由、健康权等都会受侵犯。」
她的证据是:

1.许多代孕诊所要求代孕妈妈一直留在指定的集体宿舍内。

2.代孕妈妈一年内必须远离自己的家人孩子,不能做别的工作,也无法自由活动。

3.集体宿舍的环境类似青年旅社,一个屋子里满满的都是床,没有娱乐,没有电视电脑报纸收音机,连放餐桌的地方都没有。

4.代孕妈妈们在头三个月被要求卧床,同时被要求尽量多吃,不准进行任何锻炼,以降低流产风险。

5.分娩强制剖腹产,不允许顺产,以此降低胎儿风险。

我的看法很简单,这些孕妇是不是自愿参与这个商业活动的。
代孕在印度合法存在这么多年,这些风险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是客观存在,但作为当事人的她们如果明知道有这些风险和限制,还是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身体和劳动,我觉得外人很难判断这些问题是好是坏。
比如文章写到,有评论者认为,「即使监狱也有放风的庭院,但这些代孕的集体宿舍甚至连在房间里走动的空间都不足。」
这个比喻有明显的问题,监狱条件是好,但你不想去有人强制你去。
代孕集体宿舍不好,但如果还是有人自愿去,那么作为外人的第三方很难做出一个客观的评判。
当然说到自愿选择的问题,文章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代孕是自由选择吗?」
文章的核心观点认为,「当一个人贫困到过不上体面的生活时,TA被经济驱动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自由选择。当一个人的基本权利都无法保证时,TA的“自愿”并不是真正的自由选择。」
即便退一步讲,看似说的很有几分道理。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一个人因贫困过不上体面生活,这个原因并不是代孕造成的。这并不代孕的错。
相反,商业代孕的合法存在,给那些原本已经处于困境的妇女和家庭,提供了一个可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这就像,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渴死了,突然有个人卖「高价」水给他。
外人看来卖水的没良心,人家都快要渴死了,你这水还卖高价。
但实际上呢,这个人出现在沙漠里快要渴死的原因,并不是卖水的人造成的。
卖水的人只是在这个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多给出了一个买或者不买的可能性。
这有错吗?
而根据那位沙拉瓦南的采访,那些代孕妈妈各有各的难处:
有的家人重病,有的有严重残疾的孩子,有的丈夫需要治心脏病,有的丈夫是酒鬼花掉了大部分收入买酒,有的想为孩子的教育存钱,有的想要钱来买或盖个自己的小房子,因为大部分收入都花在房租上了,所有生女孩的人都想为女儿存嫁妆,……
的确,我们可以认为她们都是为生活所迫,各有各的苦衷,不是那么绝对的心甘情愿。
可以用美国总统「特不靠谱」最近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也许就是人生吧」。
除了视频《后浪》中演绎出来的那些诗和远方,又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绝对的心甘情愿和喜欢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难处,但并不能把「生活所迫」等同于「强迫」。这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生活所迫是不假,但这跟代孕无关,商业代孕是在她们已经被生活的现实窘迫摧残之后,多给出了一种选择。
也许多了这一种选择,她们家人孩子的重病、孩子的教育、女儿的嫁妆,就有了着落。
法律允许之下的多一种选择,总比法律禁止之后,完全没得选择,更好一些,不是吗?
作者原文引用沙拉瓦南采访过的每一个代孕妈妈,都表示:
1.如果不是因为赤贫,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自己肯定不会做代孕;2.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接受足够的教育,以后不必做代孕。
第二条其实没有多少说服力,不用说印度,就是今天的中国,有多少父母愿意孩子从事跟自己一样的工作?
医生希望自己孩子继续从医吗?很多成功的商人也都会想办法把自己孩子塞进体制内。
更不用说,各种从事底层劳动的清洁工人、建筑工人等等,当然都希望自己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
更关键的是第一条,「如果不是因为赤贫,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自己肯定不会做代孕。」
前面说了,赤贫不是代孕造成的,选择代孕的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选择了代孕,那恰恰证明,而当时当地她并没有比代孕更好的选择。
印度禁止代孕之后,就意味她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了更好的选择吗?
未必吧,逻辑上没有这种必然性。
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就是这样诡异。
看上去好像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历史事实,却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截然相反的解读。
果壳网作者看到的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是不平等、不自由。
而我看到的却是她们在生活凄惨之际,多了一种选择。
这种选择也许在外人看起来不是那么理想,但她们自己却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她们的选择。
外人「何不食肉糜」的评价,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基于一种同情心泛滥的怜悯,而不是什么严谨的逻辑分析。
果壳网的这位作者和这位希拉·沙拉瓦南都是女性,我能够充分理解并尊重她们的同情心,但却无法赞同她们基于这些同情心所作出的推理和结论。
因为在我看来,这只不过又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典型罢了。
这位研究者者希拉·沙拉瓦南可以凭此获得学界、政界、新闻界的荣誉和曝光,而那些因为禁止合法代孕而受到伤害的印度妇女,她们的声音,却再也没有人能够听到。

2020年05月07日

——————

题图:Elisabeth Louise Vigee LeBrun
上一篇:哈哈,这很法国,很工会
延伸阅读:到底是天赋人权还是人赋人权
01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