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文丨张是之 传统经济学对价格形成的解释是基于均衡理论,也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发生于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处于均衡的价格水平上,而所谓的均衡价格就是需求量正好等于供给量的价格。 在最常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示意图中,均衡价格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所对应的价格,也叫作市场出清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市场不存在过剩或短缺。而如果价格在高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高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从而会出现物品过剩,对价格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样,太低的价格会产生物品短缺,购买者因此出高价购买,促使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 以上内容都可以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找到,但在这里关于过剩或者短缺的论述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逻辑悖论。 那就是,价格因为交易完成才能够得以呈现,而交易完成又意味着对这一笔具体的交易而言,需求和供给必然是均衡而且出清的。 那么,又该如何判断一个价格到底是高于均衡价格还是低于均衡价格呢? 很明显,传统经济学在这里有一个隐含的「总量思维」。这种总量思维和均衡模型,使用的是交易双方之外的「上帝视角」,所以才会用一种观察物理实验一样的视角来观察人们的交易行为,进一步认为人们的交易行为就像是物理实验一样有均衡状态的存在。 也正是这种物理观察的思路,使得传统经济学对价格的解释局限于均衡模型之中。 要突破传统经济学的这种局限,我们既要放弃物理实验的思路,还要放弃第三者的「上帝视角」,而是从交易的参与双方来理解价格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理解「边际价值递减定理」的含义。 这个定理的基本含义是说,对于同质的东西,我们要根据使用这个东西不同的目的进行价值排序,排序最靠前的价值最高,价值最低排序最靠后的就成了「边际」的部分。 交换,就意味着交易的双方都要放弃一部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然后换得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是一个「有舍才有得」的过程。 很显然,当资源稀缺,我们又需要用这些稀缺的资源跟其他人发生交易进行交换的时候,边际上价值最低的那部分我们会最先放弃。边际价值递减定理,决定了我们会最先放弃什么。 让我们依然用「三瓶水」的案例来解释这个而交易的过程,不过让我们换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场景。 假设我在沙漠里旅行,身上有三瓶水。对于这三瓶水的利用,我的目的重要性排序是:解渴、洗脸、洗衣服。假设你正好有三匹骆驼。你可能也是一个旅行者,也可能是一个商人,而骆驼对于你的重要性排序则分别是是:自己骑行、运输货物、作为备用。 总之不管怎样,你只有骆驼而没有水,我有水却没有骆驼。这个时候,我们相遇,都发现了彼此双方的特点,于是就有了交流。 如果我的旅行目的就是坚持徒步走完全部行程,那我对骆驼就没有任何需求,交易不会发生。而同样的,虽然你没有水,但如果你一点都不口渴或者很快就将到达目的地,那么交易也不会发生。 但是,当我感觉徒步有点累了,你也觉得口渴自己又需要水的时候,我们双方就会有了对彼此交换的需求。而交换就意味着有舍才有得,就意味着放弃。我和你想放弃多少的水或者骆驼,取决于我们的需求到底有多强烈。 如果我不是很累,介于可以继续走下去和骑骆驼之间,我可能只愿意放弃水用来洗衣服的作用,也就是只愿意放弃三瓶中的一瓶水。 而如果我觉得很累了,觉得骑骆驼完成剩下的行程才是最明智的,那么我可能会放弃三个目的中的后面两个,也就是不洗脸也不洗衣服了,相对应的就是放弃三瓶水中的两瓶水。 我会不会三瓶水都放弃呢?不会,因为没有水了我会渴死,他最重要的那个目的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即使再累,我也不会三瓶水同时放弃,而最多只会放弃两瓶水。 而你这边也面临着同样的放弃选择,如果你不是特别渴,对于水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你可能只愿意放弃一匹骆驼。如果特别渴,你可能会放弃其中的两匹。 我和你都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来判断,在边际上到底该放弃多少自己的东西,换得自己没有的东西。最终双方各自放弃的数量呈现出来,那就是价格。 比如我最终决定放弃两瓶水,你决定放弃一匹骆驼,交易达成,这个时候呈现出来的价格就是 2 瓶水:1 匹骆驼。 以上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思维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价格形成的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易中,实际做出决策的原理不变,只是很多时候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当我们理解了直接交换,以及由直接交换所形成的价格,我们就不难理解间接交换,以及最终形成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格,其中的逻辑和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看到,以交易双方自己的微观视角来解释价格的形成,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学那种供需均衡的宏观的「上帝视角」。 价格源于放弃,而不是因为均衡。 而对价格的形成的细致剖析,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究式辩驳,它实际上在影响着我们很多的政策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对于价格管制、最低工资制度、各种产业政策和补贴问题、以及垄断问题的分析上,都可以看到均衡价格模型的影响。 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对这些政策的理论支持其实并不扎实,其中很大一部分问题的根源,恐怕就出在对价格形成机制的错误理解和使用上。 次条是朱海就老师翻译的新书,欢迎大家了解支持。 ★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
其他
「上帝视角」不靠谱
放弃供需均衡的宏观「上帝视角」,回到交易双方的微观视角,也许才可以从源头上避免类似错误。
——————
本文首发深圳特区报。
题图:Claude Monet,Sunlight in the Fog
上一篇:打脸不要紧,关键是要反思
延伸阅读:再也不要用喝水来解释边际效用了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