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蒜苗,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张是之 张是之 2021-03-17
直播主题:经济学入门 50 讲答疑
直播时间:2021年03月06日 20:00-21:00

直播抽奖:1、任意课程一季;2、签名赠书一本。

文丨张是之

1

前几天奉夫人之命去附近小超市拿菜,预订了一份藕和一份蒜苗。
到了店里,老板跟我说藕和蒜苗都在门口,都打包好了,拿着走就行。
藕我一眼就看到了,打包好的蒜苗呢?我找了两圈都没找到。
最后只好去问旁边正在摆货的摆货员,她看也没看我一眼,说「蒜苗就在藕旁边,自己拿走就行」。
——我:「嗯?在哪儿?」
——摆货员:「就在旁边?」
——我:「没有啊,我只看到藕,没找到蒜苗啊?」
——摆货员:「不就在哪儿吗?」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还是没看到。终于她不耐烦了,过来给拎了起来。
同时开始上下打量着我这个年轻人,那眼神……大概意思就是,这孩子没毛病吧?
我也是一脸的懵逼,因为在她拿起来之前我真的是完完全全没看到「蒜苗」。
为什么?发生了什么诡异之事?

2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心里默认的蒜苗是下面图片这样的:
常吃的蒜苗炒肉,是下面这样的:
这个图片是我搜索「蒜苗炒肉」出来的,说明肯定是有人跟我一样的。
我家乡的隔壁村子叫「泉河头」,顾名思义有一条河,河水的源头一眼泉水,冬天都还有水的那种。
村民们冬天在河床上面再盖一个厚厚的大棚,大棚里边就用来养蒜苗。
确切说,是「秧蒜苗」,蒜苗长出来跟插秧一样,一茬一茬地割着卖。
当地家家户户都秧蒜苗,蒜苗炒肉也是我最爱的一道菜。
所以在我的概念、印象和记忆中,所有「蒜苗」都是上面图片这种的。
但是,那个摆货员大姐拿给我的「蒜苗」,是下面这样的:
说实话,这个东西在我离开山东去成都之前,我印象中是没吃过,甚至也没见过的。
那时候蔬菜还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我去成都之后也只知道它是「回锅肉」和「盐煎肉」这两道菜的主要食材,但也从未深究它的名字。
而且口感和味道上来说,我认为远不如我从小就知道的「蒜苗炒肉」。
所以就是在今天,你要让我管它叫「蒜苗」,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而她们管这种叫蒜苗,管上面那种叫什么呢?叫「蒜黄」。
这倒是不违和,蒜黄的确是黄色的,而且我们那儿也有时候会叫它蒜黄。
所以,知道为什么我瞬间懵逼和石化了吧?
我没有建立起概念,或者说没有把概念和它建立起对应关系,我真的就做到了「视而不见」。
真的是,就在我眼前、近在咫尺的东西,完全找不到、看不见。
一点儿都不夸张。

3

走出超市,我立刻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认识论问题,我们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会像婴儿一样接受信息,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一片纷繁杂乱的现象。康德称之为「杂多表象」。
直到我们父母告诉我们,这个好吃的菜叫「蒜苗炒肉」,其中黄黄的小菜秆叫蒜苗,我们这才对蒜苗有了概念,有了初步的定义和认知。
其中包括对「黄色」的认识,也来源于父母在教育中给我们指出这个颜色,我们把它叫「黄色」,对应的英文是 yellow。
当我们下次再看到符合我们印象中像蒜苗的植物、看到符合黄色定义的颜色时,我们就知道了,这是蒜苗,那是黄色。
先有概念,后有我们认识到的世界。
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不断丰富我们对世界的概念,也就不断丰富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概念之后是理论,我们认识世界同样需要借助理论。
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如果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有定义和概念,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依然是杂乱无序的。
我们有了理论,才能把这个世界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起来。
太阳、火星、地球,水、光、电,国家、家庭和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论才能认识。
同样的,先有理论,然后我们才会利用理论去认识世界。
即便是做物理实验,或者通过历史来总结规律,那么也是需要先有理论指导,而后才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数据和历史记录来支撑自己的「新理论」。
物理学如此,经济学亦如是。
正如米塞斯所言:
决定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的认识论和逻辑思考,在逻辑上和时间上皆先于对历史问题的阐述。历史事实本身既不能证明任何理论为真,也不能证明任何理论为伪。相反,历史事实必须借助理论的洞察力来解释。
可惜,读懂米塞斯这段论述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传统经济学家和教育出来的学生们,都沉浸在用历史统计数据「武装」自己的理论上,以便让自己的理论看上去更「科学」。
当然更多的是,以数据支撑为政策背书,任何政策都可以论证成为是「好的」和「对的」。

4

正如我在超市里「看」蒜苗而不「见」,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概念中的世界」。
我在我的世界里,寻找我一直以为的「蒜苗」,但他们给我准备的「蒜苗」确实他们定义的那种蒜苗。
蒜苗事小,只不过是味道不同罢了,但有些事却未必如此简单。
而且极有可能,正如我在直播时说的,往往是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观念,然后进而导致错误的政策。
比如在你看了很多个奇葩代表的奇葩提案之后,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靠谱的,建议降低个税最高税率的,结果下面评论区的群众们还不高兴、不答应了。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请大家记住这位靠谱的律师和代表。
提案和分析都没问题,是为数不多的减少管制、增加自由方向上的提案。其他提案,方向正好是反的。
评论区不答应的这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位朱律师的提案对他们自己也是极为有利的。
不管他们将来能不能成为这个直接的受益群体,都是对他们有利的。
但是在他们简单的线性思维中,富人就该多缴税,多缴税才是对国家做贡献,才是对穷人有帮助。
他们只能看得见,可以直接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算出来的存量分配。
却完全无法用理论来构想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增量世界。
富人多缴税,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一点都没有,但他们就是见不得富人少缴税,见不得比自己好的人过得更好。
殊不知,别人更好你才更好,你也才更有机会成为那个富人群体。
反对降低最高税率,让富人不爽的同时,其实也减少了自己向上流动的机会。
不过也许,在他们内心深处,从不渴望、从未想象自己也成为富人群体的意愿吧。
理论-观念-政策,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理论教育的结果。
什么样的理论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罢了。

2021年03月05日

——————

题图:Claude Monet

上一篇:捅破那层窗户纸

延伸阅读:你的眼睛和你看到的世界
★ 课程推荐 ★欢迎本号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由「一课经济学」带您进入崭新的经济学世界。在这里,我们将颠覆您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感受真正的神秘!“零基础无数学,你也可以学好经济学”带您飞速进步。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发现更多精彩文章

扫描加张老师微信,请注明城市+职业

跟张老师交个朋友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