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失的美好:《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
2531幅图片,120万字解说,遍布14省,跨越127个地区;
十二卷全景记录晚清、民初中国文化遗迹保存与变化的实况;
日语翻译家费时三年,引经据典,考订资料,还原真实历史;
尽在《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中。
索书号:K928.70/9024/:9
馆藏地:七楼东精品馆藏
内容简介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迹建筑的大型图录,由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和日本古建筑学家常盘大定合著,全书共12册。本书由日文版翻译整理而成。
两位作者从1906年开始,历时三十余载,先后数十次分别来华实地勘察,搜集、拍摄的照片、拓片,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一大图鉴。从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附加解说之详细等方面看,时至今日无有出其右者。
梁思成等专家学者都曾把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在讲义、著作中多有引用,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几经战乱、天灾等,能保存完整者已经很少,其图版资料更显珍贵,对传统文化研究、古迹修复、文物鉴定、海外文物回流等有很大帮助。前不久,媒体报道的“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现疑似龙门石窟佛首”事件,作为重要参照被广泛提及的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便出自此书。
作者简介
关野贞(1868-1935)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史学者。他在涉华建筑与实地考古方面,也是一位先驱,一生来华十余次。
关野贞初次来华调查是1906年,此前他主要从事日本及朝鲜的古建筑、古寺神社调查或修复工作。关野与其东京大学同事塚本靖以及帝室博物馆平子铎岭三人于1906年9月至翌年初,自北京出发,经郑州至西安,对沿途各地的古迹遗物,尤其是陵墓碑碣、石窟造像等进行了详细考察,从而探明了中日韩三国在建筑及艺术上的部分渊源关系,这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关注的课题。关野贞撰写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考察报告和学术论著,主要著作有《日本的建筑与艺术》、《朝鲜的建筑与艺术》、《中国的建筑与艺术》、《中国文化史迹》等。
常盘大定(1870~1945)是日本宫城县人,研究中国佛教之学者。历任日本真宗中学、天台宗大学、日莲宗大学、真宗大学、丰山大学、东京大学等校教师。1920年以后五次来华,研究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及房山石经等佛教史迹。主要著作有《印度文明史》、《释迦牟尼传》、《中国佛教史迹》、《中国佛教史迹英文评解》五册、《中国文化史迹》十二册等。
本书书影
本书前言(节选)
楼宇烈为本书作序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由日文版翻译整理而成,1941 年由日本法藏省出版,1975 年重印时改名为《中国文化史迹》。此书在中国学界特别是建筑艺术领域影响颇大,之前屡有学者评述此书或引用其资料,但我一直无缘得见原作。
中国画报出版社的于九涛社长携巨册原版图书光临寒舍,得缘翻阅,颇为震撼。原书十二巨册搬运不便,于社长特意挑选我家乡浙江及北京两卷,以窥斑见豹。是书为珂罗版印刷,散页蓝布帙装,解说独立成册,只是纸张略显粗糙,想是战争进行到 1941 年日本国力不支所致。但即便如此,用现在印刷装帧的标准看依然不失为精品。
本书的编辑者为日本当时著名的建筑史学者关野贞和研究中国佛教史、古建筑的专家常盘大定。对于前者我关注不多,而对于后者,其学术成就,特别是他对中国佛教的研究,久为中日两国学界所共知。
当年,二人分别来华勘察,而后戮力共撰这一巨著,也是一段学术佳话。书中所涉的文化古迹遍布大半中国,释、道、儒三家均有,凡图版两千余幅,解说近百万字。就以我家乡浙江为例,多数寺庙、佛塔、碑刻几经战火、动乱,完存者极少,而书中图片拍摄序于清末民初,从照片看当时多数古迹保存尚好。就这点而言,不管当初的日本学者以何种缘由来华勘察,客观上确实为中国保存了珍贵的影像文献资料,对后世各方面的学术研究、故址复建、文物修复、礼仪陈设等,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日文初版限定印行四百七十套,现世存量已极少,于社长早年曾游学日本,也是机缘巧合重金购得此书。回国后,他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翻译工作,并在编辑体例上作了重要调整,图文合一,较之原版更方便阅读和研究。
当下中国国力日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实现文化复兴,而文献的整理特别是早期影像资料的发掘整理尤为重要。中国画报出版社以此书为始,正式启动 " 海外涉华艺文图志丛书 " 大型出版工程。这在图书市场不景气的当下,斥资出版这一皇皇巨著,诚可谓功德无量。所以,于社长嘱我作序,便欣然接受,拉杂写些感想,是为序。
二○一七年四月
注: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END
编辑 / 陈梦玲
审核 / 程玉春
新浪微博:@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