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升级版丨第十四批青千名单(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BioArt BioArt 2019-06-30

12月4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布了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拟入选人员的名单。据悉,本次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3556人,最终630人通过终审,拟予引进。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有144位(从数量和占比上上看人数在减少,第十一批入选生命科学与医学类人才曾超过了180人,反观今年工程类的青千数量剧增超过120位,这表明未来国家可能会向工程技术方面倾斜,而生命科学与医学方向的人才已经渐趋饱和,未来的引进幅度显然不会大幅增加了,甚至可能会会逐步缩小比例。据了解,今年函评阶段评审相对比较严格缩紧了,较之去年多刷掉了不少,有大量手握一作CNS论文外加几篇子刊的人被刷掉),引进力度排名靠前的单位依次是:复旦大学(13)、浙江大学(12)、武汉大学(11)、清华大学(9)、中山大学(8)、北京大学(7)、华中科技大学(6)、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6)、上海交通大学(5)、西湖高等研究院(5)、中国药科大学(5)、厦门大学(4)、四川大学(4)


从入选者的年龄来看,平均年龄35岁(~1982年生),最小的28岁,最年长的40岁,出生时间跨度为1977-1989。因为青千的年龄限制为“不超过40岁”,因此1977年生的入选者算是搭上了最后的班车(本次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入选者为70后的有33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口的青千除个别是79年的基本上全为80后,当然还有惹眼的90后(1992年生,依托浙江大学申报的冯建东),平均入选年龄比生物与医学口的大约年轻2-3岁,这说明了生命科学出成果是需要时间的。


本次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小年龄的入选者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CCME)和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CLS)刘志博研究员。刘志博博士1989年生于山东聊城。2010年于南京大学取得学士学位, 随即前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专攻放射化学方向,同时受教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David M. Perrin教授,英属哥伦比亚肿瘤中心Kuo-Shyan Lin教授以及TRIUMF原子能国家实验室Thomas Ruth教授,发展了以三氟化硼基团为基础的18F放射性标记平台,发表了包括Angewandte Chemie (封面文章),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14年度最佳文章)在内的第一作者文章十余篇,先后获Boehringer Ingelheim奖学金、 Alavi-Mandell 奖、Edward Piers纪念奖和中国政府颁发的“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并在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刘志博博士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入Xiaoyuan Chen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在那里,原创性地设计并发展了一类全新的化合物——硼胺酸,并将其成功应用在了癌症的精准诊断当中(Science Advances, 2015;1:e1500694)。因在18F-硼胺酸上的贡献,刘志博博士于2015年获得了Michael J. Welch博士后奖,该奖每年颁发一人,是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对博士后研究员的最高荣誉之一。同年,通过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合作,成功地将三氟化硼18F标记法进行了临床转化,并将18F-硼胺酸成功地应用在了脑瘤的早期诊断上。2016年4月,刘志博博士先后通过了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CCME)和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CLS)的面试,并于2016年7月正式入职北京大学。


详细名单如下:


温馨提示:BioArt刚刚建立了“ 2017新科青年千人交流群”,目前已有50多位成员,热烈欢迎入选生命科学与医学方向的朋友加微信号“13167011665”邀请入群,入群请备注“2017青千-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