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基/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6——40课知识点梳理【建议收藏】

小杨老师 牛老师语文学习知识总汇 2021-04-29

36.伟大的友谊

重点: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

 

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和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的提示作用,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多音字:

宁níng(宁静、归宁)①安宁;②看视,探望;③姓。

  nìng(宁肯、宁愿、宁死不屈)①宁可;②岂,难道。

 

词语解释:

奠基:奠定基础。

流亡:因为灾害或政治上的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困窘:贫困窘迫。

竭尽全力:用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热忱:情意热烈诚挚。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近义词:

困窘——窘迫厌恶——讨厌

亲密——密切保存——保留

 

反义词:

热忱——冷淡厌恶——喜爱

 

层次划分:

第一段(1-3节):写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第二段(4-8节):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助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主题思想:

《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记叙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事业上亲密合作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

 

重点难点详解:

这份友谊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这份友谊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历经了“四十年”的漫漫岁月,体现了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份友谊的“伟大”之处在于两位伟人对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以及为了共同的理想,克服艰难险阻、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份友谊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取得了“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而这两位伟人之间的“伟大的友谊”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产,他们的高尚人格也成为了后人的典范。

 

知识积累·好词

形容友谊深厚的成语:

八拜之交 白首同归

道义之交 高情厚谊

情同手足 相见恨晚

莫逆之交 情投意合

深情厚谊 生死不渝

 

37.詹天佑

重点:归纳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及怎样克服的经过。

 

难点:体会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多音字:

要:yāo(要挟、要求)①求;②强求,有所仗势而强硬要求。

yào(主要、要不得)①重要;②希望得到;③将要,将。

 

词语解释:

勘测:勘察测量。

藐视:轻视、小看。

勉励:劝人努力。

赞叹不已:连声称赞,称赞声不止。

杰出: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

竣工:完工。一般指规模较大的工程。

嘲笑: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要挟:利用对方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高山深涧:指山很高,山间的水沟很深,形容地势险要。

悬崖峭壁:高耸陡峭的山崖、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近义词:

竣工——完工杰出——优秀

阻挠——阻碍藐视——轻视

 

反义词:

杰出——平凡狂风怒号——风和日丽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1节):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张修筑京张铁路。

第二部分(2-3节):写尽管帝国主义不断阻挠,詹天佑仍受命成为修筑铁路的总工程师。

第三部分(4-6节):写詹天佑不畏艰险,创造性地工作,克服了工程上的难题。

第四部分(第7节):写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详解:

文章体现了詹天佑什么精神?又是如何体现的?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过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卓越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在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时,着重说明,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知识积累·好词

体现爱国精神的成语:

精忠报国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忠贞不渝

碧血丹心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 为国尽忠

殉节报国 战死沙场

 

3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重点:从文中所写的三件事中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词语解释:

追悼:追念哀悼

囫囵吞枣:比喻不经过分析辨别,照原样笼统地接受。

爱戴:敬爱拥戴。

饱经风霜:形容经受过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对死者进行凭吊。

悔恨:懊悔而怨恨。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

难以忍受:不容易承受。

深奥:含义高深难懂。

惊异:惊奇。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

 

近义词:

追悼——哀悼深奥——高深

吊唁——凭吊悔恨——懊悔

 

反义词:
团聚——分离 深奥——浅显

张冠李戴——对号入座

 

层次划分:

第一段(第1节):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爱戴。

第二段(2-13节):写伯父指导“我”读书、救助人力车夫、关心女佣三件事。

第三段(第14节):写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详解:

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敢于抨击旧社会,敢于与敌人作斗争。同时,他对待人民热情如火,关心孩子及青年的成长,关心社会底层被压迫的穷苦人民,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所以深受人民爱戴。

 

知识积累·好词

关于爱国爱民的成语:

赤子报国 以身殉国

忧国忘家 精忠报国

忠肝义胆 赤胆忠心

忧国忧民 保国安民

为国捐躯 忠心耿耿

 

39.一夜的工作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多音字:

数:shù(数目、数字)①数目,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②几,几个。

shǔ(数不胜数、数落)①一个一个的计算;②责备,列举过错。

 

词语解释: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

蒙眬:形容两眼半睁半闭,昏昏欲睡的样子。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审阅:审查阅读。

陈设:摆放。课文指摆放的东西。

如此而已:就这样罢了,没有别的。

 

近义词:

简朴——朴素蒙眬——模糊

审阅——审读咨询——询问

 

反义词:

简单——复杂简朴——奢侈

 

层次划分:

第一段(第1节):写作者把一份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节):写作者在中南海周总理办公室的所见所闻。

第三段(7-8节):写作者感慨周总理的工作多么劳苦。

 

主题思想:

《一夜的工作》记叙了作者人因为把记录稿送给周总理审阅而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彻夜不眠、通宵工作的情况,深深地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所感动,从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重点难点详解: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周总理工作那么劳苦?

(1)从工作时间上看:“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得叫鸣了”。

(2)从工作量上看:“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3)从工作态度上看:“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间我一两句。”……

 

知识积累·好词

形容工作劳苦的成语:

任劳任怨 夜以继日

兢兢业业 克己奉公

埋头苦干 呕心沥血

尽职尽责 脚踏实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0.月光曲

重点: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归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多音字:
难:nán(难道、难处)①做起来费事(跟“易”相对);②不好。

nàn(灾难、遇难、非难)①不幸的遭遇;②质问。

 

词语解释:

谱写:创作(乐曲和歌词)。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入场券:进入某些活动场所的凭证。

微波粼粼:细小的水波清澈明净。

纯熟:十分熟练。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恬静:宁静;清静。

水天相接:水与天相交。

清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近义词:
清秀——秀丽 纯熟——熟练

陶醉——沉醉恬静——安静

 

反义词:

微弱——强烈纯熟——生疏

恬静——喧闹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层次划分:

第一段(第1节):贝多芬钢琴曲《月光曲》的由来。

第二段(2-5节):贝多芬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旅行演出,外出散步时邂逅一对穷兄妹。

第三段(6-10节):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并创造了《月光曲》。

 

主题思想:

《月光曲》记叙了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旅行演出,邂逅一对穷兄妹,贝多芬为他们弹奏乐曲并创作出《月光曲》的经过,体现了他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详解:
   
课文怎样透过盲姑娘兄妹俩的联想,体会《月光曲》的变化?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清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