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跟几个二、三年级孩子谈“特点”,他们一脸懵懂,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孩子们对于“特点”到底指什么,是不明白的。我心里略微有点担心,原因是已经二年级下学期了(其中3个是三年级),对于事物的特点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在下一步写作的过程中把作文写得生动而又具体呢?如果说写作要达到“生动”这个程度是需要功底的,但做到“具体”可是基本要求啊。但如果连什么是“特点”都不清楚,又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呢?下面的文字就是牛老师跟大家来谈谈什么是事物的“特点”,再来结合课文实例来讲讲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作文写具体。
方法指导/找对方法,写出特色如——何抓事物和人物的特点【收藏+转赠】
喜欢我,关注我☝
要学生写具体之前,他们对于“特征”二字是不是很明白呢?
我们的课文里学习的内容还有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和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简单地说,特征就是特点,也就是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才能被叫作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种类繁多的事物,很多时候哪怕是同类事物在具有共同的特征以外,也存在着可以相互区分的特征。因此,在阅读时,要边读边找到文本描述事物的特点,在观察生活时也要边看边想,只有抓住事物的各自特征,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不会感到单调乏味。
如果是介绍一个事物,需要写出这个事物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基本属性。比如写花,花的基本属性就有颜色、形状和香味(味道)这几个基本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于特点和特征这两个词是这样定义的。
(1)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造句举例是:快餐的特点就是快,他的特点是为人直爽。
(2)特征: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从对上面两个词语的定义去看,特点这个概念的外延更大,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阅读中多去体验和感受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非常重要的话
物的特征主要是外形特征、功能特征和情态特征。外形特征是指物的外部形态;功能特征是指物的作用,物具备的某些性能等;情态特征是指人对物的感情,或人对物的观感。
状物文章在交代了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后,特别要注意细致描摹和刻画。首先要对物做细致的观察,对物的细部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抓准,抓要害。如果不分巨细,统统写在文章里,那肯定是不得要领,起不到说明的作用。因此,细部刻画,就是要抓住物最传神的细节来描摹。描写中还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则更能表达出自己对那个物品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我们学习的课本里哪些课文对人或事物的描写中,抓住了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物的特点,了解了这些,我们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见识思考一下,我们在写作时该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文]
3 可爱的小生灵
小 虾课文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积了大半缸雨水。阳光漏过葡萄架的空隙,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儿。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在竹荫下静水处,轻轻把手伸到大石块下,捉到了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
小虾脾气不好。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的,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时,如果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就会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我想让它们在水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有一天,我从缸里捉出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小卵,不久,缸里的小虾真的多了起来。葡萄架上一片落叶掉进缸里,叶子下就会聚着许多小小的虾儿了。
上面这篇课文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虾的外形特点:
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以上是对小虾的外形特点做了描写,描写的部位是全身(通体)、背上、尾巴上,主要对这三处部位的颜色特点做了描写:透明、稍带点灰黑色。
“像玻璃似的”是对透明的程度的描写,运用的手法是比喻的手法。
接下来是对小虾的另外两个特点做了介绍,这两个特点在写法上有些类似于把小虾作为人去描写了,小虾有了人的特点——脾气不好。
这两处特点的描写是针对虾的习性而写的。分别用了总起句做开头。
第三自然段的“小虾真有趣”和第四自然段的“小虾脾气不好“这两句概括的语句在段首,起到了总起句的作用。后面对于小虾如何有趣和怎样脾气不好做了具体的描写。
这篇课文是以写小动物为内容的课文,同样的课文还有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我喜欢小动物》和《鳄鱼的争斗》;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燕子》;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绿毛龟》、《母鸡》等课文也是一样的。突出事物特点的课文还有以写植物为主的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
作者:王鲁彦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课文第2自然段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梅喜水和四季常绿的特点——
杨梅树喜水: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杨梅树四季常绿: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接下来的第4、5、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特点:外形是圆形的,表面生有小刺;颜色是淡红到深红,最后几乎成了黑的了;没熟透的和熟透了的杨梅的滋味先是又酸又甜,后面就是甜津津的,吃多了杨梅牙齿还会被酸倒了。这些都是杨梅果的特点。作者从颜色到味道的描写都是抓住这种水果的外形和味道的特点做了细致的描写,让人们看了文章就好像看到并品尝到了杨梅果呢!
教材里写植物的课文还有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二年级上册的《荷花》、《石榴》等课文也是在描写植物时抓住植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沪教版第五册课文]
17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①。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踩上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②海内的京剧艺术大师。
让我们再来看看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上面这篇课文写了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儿,体现了他具有顽强的毅力的这个品质(特点),对于人物来说,特点一词所体现的方面就不仅仅是在外貌(外形)上了。人物的外貌和事物的外形是两个不同的叫法,不能混淆。除了外貌,对于人的描写还要写人物的内在,也就是性格、品质、喜好等方面的特点。
与写植物或者动物,也包括景物的文章不同,写人物特点时,除了非常明显的写人物外貌特点的语句外,写人物的个性、品质、喜好等方面的内容往往是融入字里行间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事情的。写了一件具体的事例之后来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就是全文叙述了梅兰芳如何刻苦练功的,在文章最后才写出了他的特点——顽强的毅力,正因为有这个特点,梅兰芳才最终成为了京剧艺术表演大师。
有的文章在介绍人物特点时,是说出几件事来反应人物的几个特点。
再举个例子,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小标题来凸显了小男子汉的特点。
【沪教版第十册课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选课]
6 我们家的男子汉
我们家里有一个男子汉,那是姐姐的孩子。姐姐生下他后,就和姐夫到安徽去了,把他留在家中由我们来照看(这一句在沪教版里没有)。
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的眼泪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地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安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当他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进托儿所。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着闹着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每天去拉他,都要听老师几句抱怨。
他四岁那年,他的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动摇了,想把他留下。那时候,上海到合肥,每天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只好先挤上车,把他留在月台上。他着急地喊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很着急,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登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有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他的脸盘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那样神秘地一点儿一点儿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
这篇课文里的小男子汉的特点在小标题这种表现形式下一目了然。作者对每一个特点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每个特点的描写都是通过一件事的具体叙述得到突显的。尤其重点表达的是第三个特点,更与主题“小男子汉”相呼应了,因为喜爱食物和爱妈妈和爸爸并不能直接显示一个小男孩对长大和独立的渴望,而第三件事对独立的要求却可以将整个文本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这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到了四五年级,要想写作一个人的多个特点时,不妨采用小标题形式,使我们文章的结构性更加完整,重点也可以得到更充分地突出。
同样的课文还有《大仓老师》对朝气蓬勃、热情开朗又平易近人的大仓老师特点的介绍、《小珊迪》一文中对善良却穷困的小珊迪的介绍、《苏武牧羊》中对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品质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件事情来表现的。这三篇文章里都有对人物外貌特点的专门写作,又通过一件事来刻画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特点。只有把人物特点抓准确了,写到位了才能够真正算是写具体了。
还有的课文类型是写景类的课文,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等课文,也是抓住了那处景物的特点去展开描写的。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都是对它三个特点的概括性描写,当然也有具体描写,在具体描写山的特点时用到了排比句、比喻句,还加上了作者的感受,让山的特点琳琳极致地 得到了描绘。
因为再例举课文例子,本文的内容就更长了,这里不再做课文举例了,需要的话家长可以找来课文让孩子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找到这里所说的课文所描绘景色的特点。
写景类文本抓哪些特点
景物是景和物的结合,从景和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意境等方面捕捉所写景物的特点来描写。例如一片碧绿的大草原上,开放着几朵紫色的小野花;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几棵苍天的白桦树眨着眼睛仰望着天空。
状物类文本抓住哪些特点
状物类的文章一般都有叙述的顺序,要抓住描述物品的顺序来寻找特点,一般抓住它的外部特点,如果是小动物,就是皮毛、外形、颜色、动作、生活习性等;如果是植物,就抓住形状、颜色、气味、种类等;如果是静物,一般抓住它的形状、结构、部件、用途等。
写人类文章抓住哪些特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思想、性格、爱好。在有需要的时候还要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等深入刻画你所需要表达的那个方面的特点。
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