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中|麦琪老师专栏:古代诗歌的鉴赏(三)

麦琪 牛老师语文学习知识总汇 2021-04-29


     麦琪老师专栏:古代诗歌的鉴赏(三)

       ——说不尽的乡愁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多愁善感的诗人们身在他乡,难免会触动愁肠,引起无尽的别愁。

   这里有羁旅愁思:

   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有对亲友的思念:    

 如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有远戍边关的人的思乡之情: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更有闺中女子对离人的怀想:

如杜甫的《月夜》


  诗人们不尽的情愁一经触动,便绵长不绝。

  而“月”似乎是寄托离人们的情感的最常见的意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墨蓝的夜空下,也许只有这一轮皎皎的明月才能寄托天涯游子们不尽的思亲之情和离别之苦。

 “杨柳”一词中的“柳”字的谐音是“留”寓意了离别之苦和不舍之情。所以古诗中也有很多借杨柳来抒发离愁别绪的。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诗人心中对至亲至爱的无尽思念,“杨柳”便也成了他们道出心中惆怅和伤别情怀的极佳意象。

  唐代诗人王湾的思乡名篇《次北固山下》是这样写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这句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思乡心切,恨不得变成一只大雁飞向家乡的游子。

 “大雁”是承载了讯息、书信,带有企盼感的意象。蕴含了游子们羁旅在外的伤感和急迫的思乡情怀。

 明月皎洁,常使人联想翩翩;柳为思念之树,枝叶柔嫩,寓意鲜明,常使人心生愁思;雁为候鸟,春去秋来,常能牵动着离家在外的游子的乡愁。

 古代诗歌中的思乡意象还有很多,今天,麦琪老师只不过把我们常见的几种意象罗列在此,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这些零零星星的罗列恰好也能反映出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看到这些能有所收获,并且能够不止步于此!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麦琪老师初中古诗文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