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末
小升初:到了初中,怎样学文言文(四)|初中名师麦琪专栏
往期精选
4、小升初语文课上线——麦琪老师为你展示初中语文名师的风采|【重磅推荐】
8、小升初:到了初中,我们应怎样学习文言文(三)|麦琪老师专栏
以上标题点击即可直达文章原文↑↑↑
音频可以收听
到了初中,我们应怎样学习文言文(四)
(1) 文言虚词的概念及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它们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常见的虚词有如下二十个: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
如“之”的用法就有如下几种:
用作代词,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
(一) 结构助词,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 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 (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可省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作代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动词,往。起拼凑语气的作用。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知道,某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了解古今虚词的差异。
古今完全不同的虚词,我们只要掌握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如《六国论》“而以六国破亡之颠故事”中的“故事”,但是,有些虚词,古今都用它,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颠覆”。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要用分析的眼光去逐字审阅,不要以今律古。
3,辨析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
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一个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表达多种语法关系,如“而”,可以作连词用;也可以作代词用。作连词用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还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4,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
古人称虚词为“辞”、“语辞”、“语助”,可见,虚词在表达语气方便的重要。一段文言文,如果没有虚词连缀其中,就会丢掉“性情”,失去活力。若不用虚词,就表达不出说话人在表面上的自谦中隐含的抱怨和得意之情。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反复吟咏,体察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如:“夫”、“盖”常表示发语,“者”常表示提顿,“得无”、“无乃”常表示推测、反问等。
常用的文言虚词只有几十个。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如果确实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阅读时就可以扫除虚词方便的一大障碍。
麦琪老师 女 教龄18年 市级骨干教师。一直扎根于一线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与孩子沟 通,富有亲和力。所执教的《王几何》一课获得省级优秀课、《记承天寺夜游》获得市级优秀课一等 奖,曾在所在市的电视台做过有关中考复习的专题讲座。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 级、市级奖励。曾参与省级课题《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中小学衔接的教学上颇有心得。
报名小升初小班课程的朋友可以咨询麦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