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专家令人哽咽:武汉人民,世界欠你们的!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 。听到这句,翻译姐姐哽咽了。
在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已经一月有余。当世界人民因为新冠病毒而知道了中国有个武汉之时,武汉人民也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让世界对武汉有了更新的认识。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的贡献,世界欠你们的” 。听到这句,翻译姐姐哽咽了。
在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已经一月有余。当世界人民因为新冠病毒而知道了中国有个武汉之时,武汉人民也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让世界对武汉有了更新的认识。
武汉封城之后,钟南山接受采访时,眼中含泪,哽咽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是他在这次疫情中第一次流泪,也是我在所有公开场合中,第一次看到有公众人物为武汉流泪。
武汉为什么是英雄的城市?为什么世卫组织的官员说世界人民欠武汉人民的?也许大家只知道病毒最先爆发地是武汉,但没去过和不了解武汉的人真的不知道:武汉值得被这样评价!
上海被国人称为大上海,而武汉地处中国版图中心,长江腹地,九省通衢,也被广大国民称作大武汉。
在抗日战争中,湖北军民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一度成为全国军民抗战的中心,世界反法西斯友好人士相继来到这座被成为“东方马德里”的英雄城市。
疫情突如其来,令这座城市防不胜防。一时间天下人皆闻武汉色变,鄂牌车辆当街被阻,似乎这一次新冠病毒是武汉人恶意散布一般,人人皆躲避之不及。
病例数不断上升,武汉被封城。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几乎全体国民每天睁眼第一件时和入睡前最后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关注新发病例人数。媒体上总是看到各地驰援和共同抗疫多么可歌可泣,但殊不知只有武汉人自己最知道:武汉这座城市的伤口到底有多大、多深。
1
“医生,请离我远点。”
武汉一名患者的这句话让医生红了双眼,也让无数人泪目。
让医生远点,是担心传染,是希望“他们为更多武汉市民护佑生命”。
“一个人撑起一片天,一颗心温暖一座城……”很多人这样留言。
在这座城市,这些天来,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位可敬而善良的患者,只是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一个。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着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气质。
疫情催人急,家国共同体。每一天,无惧风险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这座城市的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展现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一起书写大我!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饱含深情,令人振奋!
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两周,12天,288个小时,病毒摧毁了电影导演常凯和他的家庭。父母皆因为新冠病毒感染与2月3日,2月8日去世,而他和他的姐姐武昌医院护士柳帆于同一天2月14日去世。他在遗书中写道:“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忠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2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现在的武汉应该是另一番景象:黄鹤楼前游人如织,长江大桥车流滚滚,汉口车站人声鼎沸,楚河汉街传来欢声笑语,户部巷街的热干面摊主热情招呼客人“过早”……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骤然打断。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武汉进入“战时”状态。
病毒凶险,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成为战场!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奋不顾身冲上火线。从1月21日到23日,刘智明熬了3个通宵,把武昌医院改造成定点医院,在两天内转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腾出500张床位。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刘智明却把生命定格在51岁……
老将冲锋,后生可畏。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原本准备2月1日与妻子举办婚礼。疫情来临,他投身战“疫”一线。病人最多的时候,他曾在病区坚守了两天两夜,负责救治40个病人。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冲锋留下的却是永恒的背影……
3
疫情吹响集结号,直面生死大考。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党中央发出动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指导督查湖北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武汉,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和发热等“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他们进行分类集中收治和隔离。3000余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13800多个网格全面发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45万多名干部党员职工下沉社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钢铁书记”王琼冲在最前。在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3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带领12名网格员逐户排查,一天下来,右腿从膝盖肿到脚踝。
“临时书记”黄恒奋不顾身。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有1位社区工作者确诊感染,3位持续发热。珞南街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顶了上来,成为社区的“临时书记”。手拿两部手机,守着一部座机,每天接听近300个电话。他原本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因过度劳累,有时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联络……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从位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发热门诊,到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再到定点医院,一套分级分层的收治、隔离、诊疗体系快速形成。
一位美国作家约翰 M·巴里(John M.Barry)依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数据,重绘了发生在1918年曾肆虐全球的大流感的过程,写成了名为《大流感》这本著作。书中写道这样一段话,特别适合当下的武汉:
瘟疫流行时,并没有挽狂澜的奇迹。美国官僚的表现普遍让人失望。那些恪尽职守的医生、警察、志愿者,那些维护城市运转,使社会生活不致崩溃的工作者们就是英雄!
4
武汉保卫战全面打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夜以继日,定点医院改造分秒必争,方舱医院扩容全速推进。
宁可让床等人,不能让人等床。中央指导组多方奔走,建院增床。一个个小区封闭起来了,数万名患者、密切接触人群走进了医院、隔离点。截至2月22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筹集27199张床位,已使用23223张;方舱医院已建成开放15家,开放床位13348张,已使用9279张。“人等床”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口,刻在巨石上的这8个大字,这个时候更有千钧分量。
5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为转运社区病人,她来过多次。一个月前,该社区书记因感染被隔离,刚做完手术的她顶了上来。武汉市对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之后,她带着9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岗位,把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到位,每天工作到凌晨。她甚至作了最坏打算,把农村父母的赡养问题都向老公作了交代。
刘娟总喜欢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红色代表胜利!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是过不去的!”刘娟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带着大家冲过这道沟坎,绝不退缩!”
非常之时,非常之责。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不惧艰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这件事我没有告诉明昌,我觉得没必要,哪里都是战场!”疫情暴发之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张旃瞒着丈夫李明昌,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17年前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她,如今再次主动请缨,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筛查发热病人的第一道关口。这个春节,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袁伟和同事们都是在一线度过的。1月27日,中心一下子涌入近500名病人,超出平时接诊量数倍。“当天基本没睡觉,直到下半夜才趴着睡了会儿。”一位同事累病了,袁伟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替同事顶上。“非常时期,不能考虑更多,我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现在就是践行誓言的时候。”袁伟说。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就是第一道守护者。在街头,在巷口,在楼宇,许多党员干部日夜忙碌,抗击疫情。
社区一线,防护不够专业,人员构成复杂,感染风险较大。抗疫战斗打响不久,洪山区洪山街井岗社区组织党员逐一“结对”有发烧症状的居民,随时跟踪病情,了解生活需求,提供细致服务。“我们也知道危险,但不这样做就不放心。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井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蔡桂芬说。
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有1.6万余人,距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疫情比较严重。多日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就没睡过踏实觉,每天忙得像陀螺。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同时给居民送药送菜。“隔着门缝看他们一眼,我都会心安一些。”董守芝说:“1万多户居民,哪怕漏掉一户,后果都不堪设想!”
7
既是守护者,也当贴心人。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有位60多岁的婆婆,平时与儿子一起生活,儿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霖成了她的倾诉对象,有时深夜打来电话,一说就是一个小时。无论多累,田霖总是耐心倾听,有时还陪她一起哭,“这个时候,不管群众提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的,都要尽力去做。我们是街坊,也是亲人。”
付出一腔情,换来一片心。前些天,武汉突降大雪,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全天冒着风雪,为进出居民量体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很多居民看到后给社区打来电话:“风雪太大,外面太冷,你们赶紧找个地方躲一躲吧。放心,我们在家里还好。”
“当时我们都很感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云说,“听到居民这样说,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人心都是相通的,真心为群众着想,他们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8
非常时期的武汉,凌晨的街头是什么样子?
每天凌晨3点,不用上闹钟,武昌城管大桥清洁队中南路班班长周命就会自然醒,这是她30多年环卫工作形成的“生物钟”。
凌晨4点,周命准时到达中南路班的驻点,为整条道路的果皮箱更换垃圾袋,同时检查路面污染;5点,她骑上保洁车开始巡回保洁。1月23日以来,她和中南路班的40多位环卫工人始终坚守岗位。“行人少了很多,我们的保洁标准不能降低,还要搞好消毒。”周命说。偌大的街道时常空无一人,她和同事们的橙色身影,就像冬日的一抹暖阳。
疫情无情,同舟共济。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仍要运转,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同样是一场大考。
“店小二”在坚守。离汉通道关闭后两天,一些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大。一时间,一家超市的所有卖场的蔬菜都卖光了,这可急坏了蔬菜采购员曾旋。从早上6点开始,他每天要打300多个电话,询问当天的蔬菜到库量和销售量。非常时期,采购非常不易。“不是这里告急,就是那边出状况,容不得你有半点喘息。”在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山东、江苏等蔬菜产地与湖北很快实现供需对接,武汉蔬菜的供应量和价格趋于平稳。
快递小哥在穿行。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后,网购异常活跃。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匆匆驶过的快递小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2岁的江西小伙潘国珍,每天要完成上百个网购订单。他有时很感动,有居民专门给他买了一盒口罩,叮嘱他做好防护;有时也心酸,长时间在外面跑,一个多月来都不敢“碰”儿子。
志愿服务,爱心接力。快递小哥汪勇送件也送人,“我送的是救命的人”,他的话已经刷屏。他还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志愿者团队,接送医务人员、为医院送餐、调运医用物资。他说:“一天接送一个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务人员能救好多人!”
为打赢武汉保卫战,上万名民警、辅警下沉社区,配合开展维护秩序和收治隔离工作。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社区民警沈胜文从未回过家。最忙的一天,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10多名病患转移至隔离点。一天下来,老沈累得腿肚子抽筋,站都站不住。
“我参加过抗洪抢险,也参加过抗击非典,没想到又遇上这么大一场疫情。” 老沈说:“这么多困难我们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能过去!为群众站好岗、守好门,这样大家才能更安全!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9
疫情肆虐,医疗物资紧缺。
在中央指导组协调推动下,武汉市新洲区协卓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提前复产。业务经理电话不停、管理人员走路带跑、一线工人加班加点,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武汉协卓董事长助理胡艳说,1月22日,公司全体职工返厂,生产线24小时运转,医用防护服产能从日产3000件增至1.8万件,医用口罩从日产10万只增至14万只。
目前,武汉已有22家医疗防护物资企业紧急复工,工人们加班加点奋战在各自的岗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
建设者也是战斗者。2月15日,武汉突降大雪,一群安装工人顶风冒雪,在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改建现场抢工。从江夏国药控股公司仓库到火神山医院,从“武汉客厅”到省委党校新校区,这已是湖北工建工程总承包公司党总支书记李保元和他带领的党员突击队转战的第四个工地。
“大雪天气增加了施工难度,大家的热情却愈发高涨!” 李保元说:“我们已经创造了火神山速度,现在,我们还要创造方舱速度!”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逆行天使,谢谢你们!”
10
2月22日,武昌茶港社区一栋居民楼和对面的酒店在窗户上用标语隔空对话。
原来,21日晚,有业主得到消息,小区对面的这家酒店入住了一支来自湖南的医疗队。大家想表示感谢,但由于社区防控,又无法当面致谢,于是大家想出这个打标语的方式。22日下午,白衣天使给他们回信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一幕,暖哭了小区的居民,也感动了无数人。
“我的城市病了,我该为她做些什么?”武汉市民在思考,更多的在行动。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居住在北京、家乡在武汉的谭旋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心急如焚。他给远在新西兰的武汉伢段思思发了条微信:“我们给武汉写首歌吧,今天就写!”段思思秒回:“好!”
两人熬了一个通宵,边写边哭,两首歌就拿出来了,一首是《战书》,一首是《武汉伢》。他们又找来全国各地的15位武汉老乡一起编曲、演唱,1月28日,歌曲上线了。一刚一柔,两首歌都火了,许多人听完歌曲后纷纷留言,为武汉加油,为武汉祈福——
“没去过武汉,听歌听哭了。”“武汉的樱花很美,春天一起去看樱花!”“相信四面八方的力量,我们心手相连……”
11
疫情暴发之初,医用物资频频告急: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护目镜告急……不能让白衣战士“赤膊上阵”!武汉各界紧急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医疗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战场,紧缺状况逐步好转。
迟强是一名货车司机。20多天来,从四面八方募集来的大批急需医用物资不断运抵武汉。迟强日夜拉货,经手的货物超百万件,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每天忙到凌晨才回到宿舍,连跟女儿视频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春节前夕,武汉商人李长俊因为交通中断,滞留宜昌,却从“家人群”中得知噩耗:最疼他的二姨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强忍悲痛,他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联系采购了大批一次性医用口罩、5吨医用酒精、1000瓶消毒洗手液等,分批捐给武汉……
12
疫情之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而最先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他们由白衣天使,变成了白衣战士。截至今日,全国已经有21位医护人员在战役第一线殉职,其中10位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他们虽然离去了,但只要有人记得,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开。
截止2月17日,全国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共有3.2万余名。截止2月24日,全国共有476加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医务人员(3062例)来自湖北。据财新网记者统计,目前已经有21位医护工作者去世,其中有10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因为他们时名副其实的英雄!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姜继军在奔赴发热门诊查房时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逝世,卒年51岁;福建蒲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样洪,在防疫测温工作中遭遇车祸去世,卒年51岁;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卒年62岁;内蒙古科右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的村医包长命工作中突发脑出血去世,卒年50岁;江西省赣州大余县疾控中心唉防科副科长蒋金波,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死,卒年58岁;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青华街道太平社区卫生室医生宋云花在防疫工作中因车祸去世,卒年46岁;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卒年28岁;河南省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医姚留记,突然昏倒后抢救无效去世,卒年68岁;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长徐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逝世,卒年51岁;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于1月8日感染新冠肺炎卒年34岁;武汉市红十字会普外科医生肖俊,于1月26日被感染新冠肺炎,卒年50岁;河南省长葛市董村镇新王庄村村医王士成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卒年37岁;湖北省襄阳市龙王镇肖集村村医魏安君,因过度疲劳抢救无效去世,卒年67岁;鄂州市中医医院明塘分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许德甫于2月3日被感染新冠肺炎,卒年63岁;武汉市武昌医院护士柳帆于2月7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卒年59岁,其父母及弟弟也因感染而先后离世;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于1月24日被感染新冠肺炎,卒年51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于1月24日被感染新冠肺炎,卒年29岁;启东市南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组长朱峥嵘,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卒年48岁;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女医生夏思思,于1月19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卒年29岁;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阳江农场医院医生杜显圣于1月25日被确诊感染,卒年55岁;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文军于1月23号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卒年42岁。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一线的人永远时医生、护士!还有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才给后方的我们带来了平安和健康。疫情是一场大考,在这场无情的考验中,医护人员用生命为我们守护安全。这些名字虽然不熟悉,但绝不会被人遗忘。他们都是白衣英雄!
13
爱的暖流在三镇汇聚。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不太方便,很多武汉市民自发当起了勤务员。
丈夫和儿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过年,何明荣独自留了下来,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正月初一开始,她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接送医务人员200多人次。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泡面。有热心人知道后,免费为她提供盒饭。这让何明荣很感动。“医生为病人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又有人为我们服务。”何明荣说:“武汉有爱,我很喜欢她!”
“90后”肖雅星把自家开的酒店房间拿出来,免费让医务人员住。为帮助医务人员解决住宿难题,她还发起组建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群”的微信群。“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建的群,第二天早上10点就已经有500人了,好多连锁酒店加盟进来。”在她的带动下,目前已有300多家酒店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听说很多医务人员夫妻双双上战场,孩子没人管,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自愿当起家教,免费为这些孩子提供网上“一对一”辅导。
疫情让很多人担忧甚至恐惧,全国上千名心理专家搭建“强肺心理支持系统”线上平台,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患者和普通市民提供心理抚慰……
坚守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为前方的战士鼓劲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迟晓慧和丈夫都上了前线,儿子在家给他们写了一封稚嫩的“家书”:“妈妈,你在医院救死扶伤,虽然我替你担心,但是我为你骄傲!加油!”迟晓慧看完泪流满面,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在方舱医院,有人架起书桌,有的打起太极,有的跳起了广场舞……坚强乐观的武汉市民,就是这样不屈服——病魔再猖獗,也绝不会向它低头!
“武汉的樱花会开,热干面会在街头飘香,早上‘过早’的人排起长队,烟火气的武汉会再回来。”战疫还在继续,武汉市民正期待明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朋友圈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武汉市民的心声。
致敬,武汉!
点“在看”表达你对这座英雄的城市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