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知识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最新2020统编版7-9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资源(教案 课件 试卷 等资料多套),可下载
点击☝可直达资源
我是牛老师(gaoxin2014nn)
我是牛老师(zhushou_xiaoxiao)
七年级下册目录
01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02
第二单元
第5课《黄河颂》图文解读!第6课《老山界》第7课《土地的誓言》第8课《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七年级下册第1、第2单元基础知识汇总03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10课 老王
第11课 台阶
第12课 卖油翁
写作:抓住细节
04
第四单元
05
第五单元
06
第六单元
07
第七单元
08
第八单元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老王》知识点
1【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车夫老王的艰辛生活、人生经历,“我”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我”愧怍的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们”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文章结构】
介绍职业,叙说身世,个人简况
交往片段 夏日送冰,减费带送
送夫就医,不肯收钱
拉人带货,生活窘迫
拖病上门,送油送蛋
得知死讯 感念愧怍,忆昔感怀
3【文学常识】
杨绛(jiàng),本名杨季康,作家、翻译家。
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小说《洗澡之后》
杨绛的丈夫,钱钟书,代表作《围城》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
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
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 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 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
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侧面描写。说明老王病情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形的模样作铺垫。
5.“强笑”“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镶嵌”一词能否改为“站立”?
“笑”是高兴、喜悦之意,加上“强”字则含有“勉强”的意味。此时的老王步履维艰,已如僵尸一般,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强笑”一词,用得准确而含蓄。不能更换。用“直僵僵”来修饰“镶嵌”,夸张地描绘出老王身体虚弱、四肢僵硬地倚靠在门框上的状态。表明这时的老王已完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6. 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前面说到“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而现在老王竟然能来到自己的家门,可能是“好些了”,再说这也是对病人的正常问候。
7.“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骷髅”指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老王当时瘦得就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运用比喻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老王自己已是病人,而且长期营养不良,病已经很严重了,可有香油和鸡蛋自己不吃,却送给作者一家人吃,可以看出老王对作者一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8. “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分析句中的 “直”字的作用。
“直”字表现出老王的行动之艰难,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给“我”送物品 ,表现出老王的善良。
9. 第14段中“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是在告诉老王,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钱,表明他已明白老王的心意,自己只不过是礼尚往来,是回赠他罢了。
10. 第16段中为什么说“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从没有见过老王这样的姿态,况且他今天看上去骨瘦如柴,面如死灰,两眼结翳,状如僵尸,样子实在是古怪而可怕。而作者又是一个女人,看到老王这样的形象,“害怕”是本能的反应。
11.怎样理解杨绛笔下的老王的“苦” 与“善”?
老王是一位老实厚道的三轮车车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无依;他有生理缺陷,一只眼睛是瞎的,另一只眼睛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很多人不愿意坐他的车;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日子过得凄凉艰难。但是穷苦卑微、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扭曲老王善良的本性。他愿意给“我”家带送冰块,并且要求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我”没多少钱;受了“我”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表示感谢。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我们”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课后思考探究
一、示例:读完课文,我想到两个词:穷苦和尊重。文中的老王是一个穷苦的人,没什么亲人,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自己眼睛又有病,处在社会底层。但老王善良,勤劳,因而得到了同样善良的“我们”一家人的尊重。这种尊重,让我感觉到了社会温情的一面,特别是老王临死之前还到“我”家送香油、鸡蛋的情节,更加深了我的这种感受。
点拨:在谈感受时,一定要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句子或者事例来谈。
二、①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少收费或者多送冰,都表现了老王的老实忠厚、心地善良,体现了他的“善”。)②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老王生活困难还不忘关心“我们”,体现了老王的善良、淳朴;最终还是收了钱,也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贫困,他其实很需要钱。)③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拖着病体来送香油、鸡蛋还不要钱,来报答对自己好的“我们”一家,体现了老王的知恩图报。)
三、1.这件事最能表现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一个命运如此不幸的人,临死前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他对作者一家的感谢,让作者看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详写。
2.文章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从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方面,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况,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也更能突出他的善良与知恩图报。
3.作者写自己见到老王时心里的想法,是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这是侧面描写。“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健康状况的糟糕。
四、1.“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这个词流露出“我们”对老王的感谢、同情与关照,觉得照价付钱是理所应当的。
2.作者一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老王虽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但按当时的说法,他是“当家做主”的人。按当时来说,他明智的做法就是和作者一家划清界限。但是,老王没有这样做。“从”“压根儿”写出了老王的善良朴实,他坚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准则。“大概”表明这个结论是“我”猜的,作者毕竟不是老王,不知道他内心是怎样想的;而“压根儿”是从老王平时的表现总结出来的,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
3.“我”这样说,是为了不让老王有心理压力,能够把钱收下。这体现了“我”的善良。
五、因为相比老王对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感谢,作者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对老王的关心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勇于反省自己,通过对老王生活的琐碎片段的记叙,表达出应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尊重和关心弱者,关注弱者的疾苦,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思想感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骇人( ) 掳掠( ) 震悚( ) 惶急( ) 诘问( )
保姆(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2.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当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都觉得老李之所以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
B.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曾救过他的医生。
C.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D.他极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你的入党申请已得到批准了。”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C.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D.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名的鸟,转了几圈,就匆匆飞走了。
4.(营口中考)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1)给自己一个希望,就能活出一份精彩,命运之神青睐的是勇于进取、勇于拼搏。
(2)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1)句修改为: 。
(2)句修改为: 。
5.右面是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插图,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1)这幅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情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6.(益阳中考改编)生活中,也有不少像阿长那样卑微而又善良的人,阅读下面关于段意花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段意花是益阳水文局的临时工,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他们在一条趸船上住了14年,经常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的生命。保守估计,他们先后救了5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以至于6万多元债务整整还了17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段意花的家庭在这一天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请为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
(2)你们班想请段意花来做一次报告,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请她,你会怎么说?
(3)近年来出现了某些扶人者被敲诈的事件,致使一些人不敢去救人,你对此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段意花的事迹谈谈。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7.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8.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9.“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该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10.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03 拓展阅读
(原创)
第28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在等导游买票的工夫,有人拽我的衣襟。是一个吾尔维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儿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历史,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心想干脆买一个。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
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不要了。”我也很干脆地说。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小姑娘还在出口处站着。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
我笑。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就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吐出的灰尘涤荡着她的小脸。
司机把车停下来,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
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
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很像我的汉族老师,她很爱我们。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的“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方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舌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这第28个“馅饼”。
(选自《少年文摘》2016年第1期)
11.结合全文,思考标题中的“馅饼”的真正含义。【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2.选文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首段的作用】
13.作者说“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文意】
14.阅读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2)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15.细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小姑娘的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16.选文与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都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用这种手法,可以使 多变,波澜起伏;前后鲜明的对比,使 更加丰满真实;同时也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探究写作手法】
04 写作创新
17.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课文片段在线】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写法分析】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地叙述了与阿长交往的情景。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貌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做法,表现“我”对她的“憎恶”与“讨厌”。后半部分着重写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表现“我”的佩服和敬意。这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写法的运用使文章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人,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点是:①要注意“抑”和“扬”的前后,必须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这种对照越鲜明越好。②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点写“扬”。“抑”起的只是衬垫作用,并且更多地应该是主观上的“抑”。
【注】需要本页word打印版,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加群”获取。
参考答案:
【注】需要本页word打印版,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加群”获取。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归类整理:牛老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以上内容未完待续,每日更新,欢迎关注!
语文下册预习同步指导☝☝
你点的“在看”,牛老师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