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知识点+图文指导+同步练习

点击关注☛ 牛老师语文学习知识总汇 2021-10-31

最新2020统编版7-9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资源(教案 课件 试卷 等资料多套),可下载

点击☝可直达资源


我是牛老师(gaoxin2014nn)

我是牛老师(zhushou_xiaoxiao)

七年级下册目录

01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02


第二单元

第5课《黄河颂》图文解读!第6课《老山界》第7课《土地的誓言》第8课《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七年级下册第1、第2单元基础知识汇总

03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10课 老王

第11课 台阶

第12课 卖油翁

写作:抓住细节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04


第四单元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4课 驿路梨花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第16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短文两篇 爱莲说

写作:怎样选材

第四单元复习

05


第五单元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第19课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  文从字顺

第五单元总复习

06


第六单元

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第22课 太空一日

第23课 带上她的眼睛

第24课 河中石兽

写作 语言简明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朗读




♬ 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二、故事背景

《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三、理解词义

1.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2.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4.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5.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6.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17):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五、问题归纳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

“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


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


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

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

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

“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


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

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


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


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

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


六、课文主题

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










课后思考探究




一、(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26秒共振。杨利伟感到异常难受,认为自己要牺牲了。(2)飞船刚进入轨道时,产生了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杨利伟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3)飞船返回时,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心理上没有紧张。(4)飞船返回时,左右舷窗出现了裂纹,杨利伟先是感到害怕,然后通过观察发现属正常现象。


二、示例: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字。


三、1.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快乐心情,也暗示了地面工作人员在火箭共振时对“我”的担忧之情。

2.这个细节描写,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确认自己安全返回地面时的喜悦之情。


四、略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chì)  紧bēng(绷)  负荷(hè)     五脏六fǔ(腑)    舷(xián)窗 

轮廓(kuò)     俯瞰(kàn)      红晕(yùn)    叮zhǔ(嘱)      确凿(záo) 

稠密(chóu)    遨游(áo)       严谨(jǐn)     拽(zhuài)        无虞(yú)

屏息凝神(bǐng)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解析:A项中“神舟五号”应用单引号标注:‘神舟五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A项搭配不当,“消防隐患”只能“消除”,不能“控制”;B项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C项语序不当,可将“春天的江城”改为“江城的春天”。)

5.(通辽中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④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⑤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①⑤④      C.⑤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④③

6.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主题:示例:对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看法

目的: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帮助学习(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①示例:大多数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和同学、朋友聊QQ、聊微信;

②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玩游戏;

③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看电视消磨时间。(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

示例:同学们,为了学习查资料,我们可以用手机;为了亲情不疏远,我们不要玩手机;为了视力得保护,熄灯不能碰手机。(用到排比,符合主题要求即可)


02 拓展阅读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7.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交待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

8.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通过插叙师言用“镇神头”赢得胜利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了林海棋艺超群。(答出表现林海棋艺超群即可。)

9.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示例一:“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此处写雨,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宛田棋子滑落于黑棋筯上做铺垫。(必须答出“推动情节发展”。)

示例二:“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此处写雨,烘托了宛田欣喜若狂的心情。

10.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此句美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答出一种描写方法即可)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海超凡的棋艺。

11.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示例:我认为施恩与林海虽同是围棋界泰斗,但只有林海才配“大国手”称号。因为首先施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施恩竟然劝林海主动认输,还为宛田打探破棋招术。这种明哲保身、没有民族大义的人,不配“大国手”称号。林海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须有观点以及对施恩和林海的分析)


需要本文电子稿资料,请关注:牛老师语文学习知识总汇

id:NIU-YUWEN  回复:加群  等待批准进群后即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点的“在看”,牛老师都喜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