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记录|孙三五分享:英语语篇分析的精粹和在中学一线教学中的运用

2016-10-28 孙三五 明师俱乐部

10月14日晚8:00,“明师读书会”有幸邀请到来自江苏徐州丰县中学的孙三五老师,为上千名明师群友带来一场专业、细致的英语语篇分析课。课后,老师们反响强烈,受益颇多。


为了方便更多老师回顾和学习,我们也特地集结成音频回放,分享给因为时间忙碌而无暇参与的老师们!(详见文末阅读原文)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孙三五江苏徐州丰县中学英语教师,资深英语教育研究者,明师国际研究院孙三五明师工作室主持人,《飚记英语》学习法创始人。有多年的命题经验,连续四年获得《英语周报》“精英作者”和“骨干作者”称号,获奖论文数百篇,著作百余本。热衷于传播自己的教学方法,常年在苏、锡、常、徐等地举办公益讲座,乐此而不疲。


昨日推送上部,点击查看

英语语篇分析的精粹和在中学一线教学中的运用


★  精彩课程分享  ★


语篇结构


5.1 语篇结构

(1)一般与特殊(general and particular) ;

(2)递进(progression)

递进关系结构指的是以时间先后、推理起结等为序

(3)相容(compatibility) 。

主要表现在匹配和对比两方面。逻辑联系语和连接词的使用可使匹配或对比关系更为明

显,如:too, on the other hand。

关系结构可以通过话语策略(discourse strategies) 来实现,其中最突出的有:

(l) 顺序(step):语篇中的各个句子按事物的发展过程由先而后地顺序排列

(2) 层次(stack):这种语篇通常由几个层次的句子组成,且有若干个基础(常称作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把不同的层次贯穿起来。

(3) 连环(chain)

(4) 平衡 (balance)

刘辰诞在其《教学篇章语言学》中这样说到:

篇章模式(textual pattern


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具体:情景(situation)-- 问题(problem)-- 反应(response) – 评价/结果(evalution)

科学论文,试验报告,新闻报导,甚至记叙文,但不见得成分都齐全。


下面举个记叙文例子:

I was on sentry duty. 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I tried to open fire. The gun’s bolt jammed. Staying calm, I applied a drop of oil. That did the trick. I opened fire. I beat off the attack.

情景:I was on sentry duty.

问题: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反应:I tried to open fire…

评价/结果:I beat off the attack.


嵌入式小模式:

嵌入情景:I tried to open fire.

问题:The gun’s bolt jammed.

反应:I applied a drop of oil.

评价:That did the trick.

结果:Iopened the fire.


2.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观点——澄清,说明自己的或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

标志词:say, claim, state, false, in fact, in reality


3. 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

定位(orientation)——叠合事件(complicating actions) ——对事件的评价 (evaluation)——对故事的定论(resolution )

定位:时间,方式,地点,人物


4.提问——问答模式(question – answer pattern)

和第一种相似,有情景、有反应、有评价,只是篇章中设置了一个显性的提问。


5.概括——具体模式(gereal-specific pattern)

又称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综合——例证(general-example pattern)或预览——细节模式(preview-detailed pattern)

图示为:

概括陈述——具体陈述1,2,3

或:

概括陈述——具体陈述——更具体陈述

注:一种模式可能和其它模式混合出现


其他学者的分类:


注:篇章模式没有定论,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总结会更有效,例如:


5.2 段落结构

8种发展方式:例证法、定义法、分析法、比较法、对比法、因果法、演绎法、重复法


三种结构:

(1)直线型

主题句   拓展句(1, 2, 3……) 结尾句

概念/看法/现象 → 概念分解然后分析说明成分之间的联系

(2)平行线型

主题句1   拓展句(1, 2, 3……) 结尾句

主题句2   拓展句(1, 2, 3……) 结尾句

(3)折射线型

次主题句→拓展句(1, 2,3)→ 主主题句 →拓展句(1, 2, 3……)→ 结尾句

注:一般是反主张


注:篇章模式对读写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例如:


陈虎平的语篇分析微模型(说明文和议论文)

许多人会希望把句子的每个成分进行详尽的语法分类,主谓宾、定状补、限制性与非限制性从句,等等,但这样做,可以成为语法专家,却无法保证我们把握句子的语义。对阅读理解来说,句子分析的重点是语义(semantics),而不是语法(grammar/syntax)。


凡是大致同层的单位元素,都有平行(parallel)、串行(serial/sequence)、分层(hierarchy)三种关系。假定论点有2个,分列如下:

平行:并列:kw1+kw2

对比:kw1 vs.kw2

反驳:kw1-vs.kw2+

串行:时间、推理、因果序列

kw1→kw2→kw3(多见于法律、哲学等理论性文章)

分层:总论点、分论点

kw.(kw1.+/vs./→kw2.)


课堂运用示范

【课例片段】 (引用葛炳芳主编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 理解与赏析著作》)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第二模块Unit 5的阅读文本The Band That Wasn't先为读者介绍了一支常规乐队的组建过程,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一支成长历程特殊的门基乐队。文本是一篇介绍性的说明文,教师可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篇章结构入手,去感知、赏析文章的优势语言。


Task 1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What do the different parts talk about


显而易见,文本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讲述“People often dream of being famous musicians or singers and how a band is usually formed”;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讲述“The Monkees was such a band that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and how the Monkees developed and gained popularity”。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作者的主要意图是介绍门基乐队,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一、二两段内容呢?它们与主题又有什么相关性呢?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任务2:


Task 2The author mainly wants to introduce the Monkees to usso can we leave out paragraph 1 and paragraph 2 since they seem to have little to do with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学生经过思考,应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作者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可以突出表现门基乐队的与众不同之处,突出第三段中的“different”一词。教师这样处理,既点拨了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了解了该文本篇章结构的特点和逻辑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追问:


Task 3How different is the Monkees from other bands


在信息提取过程中,学生能再次感知、体验并尝试运用讲述事物诞生和发展的目标语言:began as...,were to...,had planned...,had to...等。再结合文本第二段描述常规乐队的组建过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本文中的目标语言之外,同时尝试运用其他的一些表示前后顺序类的语言,比如:start as,in the beginning,later,then,after that,finally等。


学生理解了篇章结构之后,就不难明白为何文本在第一、二两段运用了现在时态,而在第三、四两段运用了过去时态,这是从常态转换到特定事例的体现。所以教师可追问学生:


Task 4Why different tenses are employ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assage


Task 5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the title The Band That Wasn'tCan it be replaced by The Band That Isn't


篇章结构还可以是微观的。教师应设法利用语境让学生去感知、赏析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可设置任务如下:


Task 6How does the author connect paragraph 1 and paragraph 2 together


(By using the sentence“But just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


Task 7Which word does the author use to connect paragraph 3 and paragraph 4 naturally and logicallyCan you think of similar words or phrases which have the same function


(“However”.Similar words or phrases are:therefore;meanwhile;anyhow;thus;otherwise;moreover;besides,etc.)


连接性词汇和过渡性词汇承担着总起、转折、过渡、总结等功能,针对它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语境,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递进的脉络层次,体会这些词汇承上启下的“润滑剂”作用。


互动问答


Q请孙老师讲讲阅读理解的问题设计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孙老师:针对结构提问的举例:目的:what is this text about? How do you know?Who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read the text and why?Who is this text most probably intended for?结构:What are the structures and features of the text?What type of text does the text belong to?Is the passage well organized?What do the words / images suggest?Who benefits from the text?……形式很多,主要看如何分析衔接和连贯
Q在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除了关注篇章结构以外,还需要关注什么?文章的词句需要让学生理解记忆吗?孙老师:个人觉得主要是理解文章为主,但是语句方面还是着重修辞角度,模仿篇章模式进行读后写。话题--功能--修辞 这个模式值得推荐,参见《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感知和运用》。
Q   能否提供初中和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设计?孙老师:教学设计内容比较多,限于篇幅,推荐看葛炳芳主编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以及《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处理、理解与赏析》。
Q请问孙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的那些书是什么?我们可以看那些书来学习如何教阅读写作?孙老师:除了前面问题回答的两本书,葛炳芳主编系列的还有13本,涵盖了阅读的方方面面,每本基本都在70页左右,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性非常强。
Q关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架构,想请教孙老师入门的话看哪些书可以解惑?孙老师:语篇方面,建议再看一下刘辰诞的《教学篇章语言学》,然后最近的人大资料的核心期刊《中学外语教与学》第八期也刊登了非常有价值的阅读语篇解读的论文。
Q孙老师能否给我们英语教师推荐些必读书,或是现在最前沿的理论书籍呢?

孙老师:参见前面的解答,再增加一本王笃勤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


课堂反馈





致谢

14日晚,孙三五老师在发着高烧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完读书会分享并在课后针对老师们的提问做了细致、全面的解答。

为此,明师俱乐部特此感谢孙三五老师的坚持以及一直以来对于英语教育、教研事业孜孜不倦的专研与付出。


如何加入读书会 

1.  扫描以下二维码, 添加“明老师”(微信号:iminglaoshi )为好友

2.  附加“报名明师读书会”转发微课信息到朋友圈截图并发回“明老师”

3. 发送您的“地区+学校+学段+姓名+读书会”给“明老师”

4. 等待“明老师”邀请您加入读书会微信群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孙三五老师的讲座语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