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燕:做小课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导 语
11月26日,“2017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年会”在深圳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隆重开幕。近千名中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参会,更有超过40万受众观看了现场直播。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教授朱晓燕,为大家带来了《PCK:英语教师核心教学能力的知识基础》的主旨报告。
朱教授专业细致、睿智严谨,儒雅学者风范给现场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现场,明师对朱老师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朱晓燕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基础教育外语测评研究基金会专家组成员。
老师平时要注意所教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外语的心理认知特点、学习语言的潜在困难。
新老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学习、自身大量实践、不断专业反思这几个重要因素。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首先从课前教学设计开始。
做小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自己教学中、或者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或实际的问题。
∆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朱晓燕教授(右)
朱晓燕:一个优秀的英语老师,需要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知识结构作为专业能力的主要依据。今天讲座里面提到了PCK,这是英语老师、特别是优秀的英语老师必不可缺的。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里面提到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英文简称PCK),是老师核心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但老师除了有专业基础、教学核心能力以外,还要有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教学,这些都是成为优秀老师必不可少的因素。
朱晓燕:一个老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英文课程中的知识,在课堂上,用生动的例子、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过程确实是不易。所以老师平时要注意收集和关注,你所教的这些学生对象,比如小学生五年级八岁的、初一的十三岁的,高一的十六岁的,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外语的心理认知的特点,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在困难有哪些?这样才能选出孩子们容易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才能举出恰当的例子,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去设计活动。
朱晓燕: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或者刚刚走上这个职场的新老师,首先要打好英语语言的基本功。这主要是指英语知识和能力要过硬,专业八级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要非常棒。此外,也要在其他的专业知识方面,例如课程知识方面要理解课标、教材和评价知识,此外还有语言学知识,二语习得的知识,教学法知识等,这些都是构成将来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再次,还要经常观摩优秀老师的视频,参与试讲试教,去中小学校上课,积累教学经验,并不断反思。新老师的成长是离不开专业知识学习 + 自身大量实践 + 不断反思教学这几个重要因素。
朱晓燕:现在老师们都特别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怎样落地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学段的老师,在设计一堂英语课的时候,首先要在设计层面就把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进去。例如,核心素养里面首先提到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如果你的这堂课是教阅读材料的,这节课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还要兼顾与其他能力的结合。如果这堂课是以写作为主,可以先听后写,先读后写。就以写作能力为主,再结合其他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首先考虑的培养目标,其次也要考虑到通过这堂课怎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哪些活动,哪些问题、哪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此外还要考虑到这些材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教他们一些学习的策略方法,同时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课本的材料里传递的文本信息,也有很多是有价值观的,有跨文化对比的,老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些素材去点拨、去引导学生提升文化意识,还有关注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核心素养的落地,首先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开始。老师要综合整体的考虑,在上课过程中逐步的渗透,不能是生搬硬套的讲概念口号。我们上完课以后,评课的时候也要看这个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的怎么样,语言能力落实的怎么样,思维能力的培养,文化意识还有学习能力培养,这些都要看。所以说核心素养的理念不是空谈,是从设计到实施再到评课贯穿下来让它落地。
朱晓燕: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老师,或者说教龄不同的老师,可能他们问题是不一样的。例如,教龄短的新老师,可能对学生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不了解他所教的对象——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对他们学习的潜在困难预测,这方面可能会薄弱一点,所以这方面要加强。
教了七、八年以后的一些老师,可能对课程、对语言的篇章知识方面,可能需要加强。因为现在语言知识对语境、文本、篇章的处理,在课程层面怎么融合,对有一定教龄的老师来讲还是有一定挑战的。
而对于年长的老师,可能他们挑战更多的是怎么去创意地把教材、教法、还有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总之,不同阶段的老师既有自己比较擅长的地方,也有一些薄弱的地方,所以需要老师不断的去反思、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朱晓燕:中小学老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规模不需要太大,选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研究的对象就是自己或者学生,或者教材、或者教法、学法指导等,研究方法可以多用一些常用方法比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或者实验法,还有行动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题目可以是分析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分析老师同课异构的教案,分析有效开展词汇教学的策略等。
总之,研究方法要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如果是调查的目的,那就用问卷和访谈方法;如果是探究目的,那么要用行动研究方法,它根据不同的阶段,不断反思和调整方法。如果是想验证假设,那可以做横向对比实验法。
所以老师们首先要有信心,就是做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论文发表,做课题就是解决自己教学中、或者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具体和实际的问题。做的过程中要看一看中小学外语研究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作为参考。比如外研社就出了一本《外语老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2013年),它是入门的、操作性的指导书,一步一步的引导老师怎么选题,怎么选方法。内容都是围绕着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学生学习困难怎么解决,老师自身怎么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施教能力、评价能力等等。所有课题选择跟老师的工作密切相关,每做完一个小课题教师专业能力就能提升一点。外语老师做小课题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朱晓燕:建议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做研究的初期选择一些入门性、导读性的书来看,先了解研究方法的分类,研究方法的一些基本操作程序,然后再看一些范例。有了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再开始尝试模仿的去做。这些小课题研究做完以后,要看看别人的一些相关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步一步的,从模仿反思开始,先学习、模仿然后反思、调整。这是所有老师成长的道路,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道路,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到网上下载一些别人的现成的报告改一改就“大功告捷”。
很多老师想做课题,但不知道怎么做,心里有点急。其实不需要急的,先搞清楚做课题的基本类型、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结合案例来看。刚才介绍的外研社那本《外语老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还是很值得老师们看的,比较浅显易懂。
事实上,只要是跟英语老师专业知识结构有关的书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在语言知识方面,可以多看一些有关语篇,像刘辰诞老师写的《教学篇章语言学》这本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还有黄国文老师写的《语篇分析概要》等。多了解一些语篇知识,中小学老师处理教材才会更加全面一些。此外,多了解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书,了解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规律。学习从学习的策略、认知规律去了解学生,在互动方面如在理解语言、表达语言方面有哪些困难,当然还要看一些教学法方面的书。所以这四个方面——语篇知识、课程知识,二语习得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的书,都对老师是很有帮助的,这样会充实教师的整个专业知识结构。PCK的学科教学专门知识就会更扎实,教学核心能力就会发展提高的更快。
∆ 扫码可观看完整访谈
推荐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朱晓燕教授年会讲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