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来:外语教育,牵引学校发展的一把“密匙”!
提起桂林的基础教育,耳顺之年的刘新来校长是绕不过的标杆人物——“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的校长”。
刘新来最自豪的身份,是一名英语教师。从教近四十载,由湘入桂、公办民办,他荣誉等身,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专家型名师。
2004年,他担任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校长,领衔创建了“中学英语双重交互活动教学法”新模式。期间他一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所教学生历年高考平均分、高分率均列广西之首。2012年起,刘新来历任广西师大附中校长、副校长,宝贤中学校长。凭着对教育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他不断推进学校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如今6年过去,两所学校都踏上了广西教育发展的快车道,学业成绩、素质教育双丰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迎来好评如潮。
2017年10月,刘新来当选为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代秘书长,在更大的平台上诠释着他对外语教育的理念和热爱。正如研究会理事长孙宝泉所说:“刘新来校长,是为数不多的始终把学校教育和外语教育当成一门‘学问’在研究的校长。”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更愿意称之为‘事业’,一份需要不断创新、保有热情的事业。虽然每年都是面对着6到18岁这样年纪的孩子,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是岁岁年年人不同。”
总结近40年的教育生涯,刘新来体会颇深。在他眼中,教育是一项值得躬耕一辈子的事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教育做好、做实。特别在面对基础学龄段的孩子的时候,面对这段人生成长最难得、最重要的阶段,教育工作者更要去引导、助推,发展他们的才能,让孩子们成为心理健康,心智健全,身体素质好,懂礼貌,讲诚信,而且乐于交流、乐于分享的全面发展的人。
刘新来说:“以人为本,注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德育领先,外语龙头,文理并重”的办学方针,是他执教生涯中,从实践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他归纳提炼出了一种“一、三、六”育人模式。即一个核心,三种途径,六个学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理性教育、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老师。”刘新来认为,校长不仅仅是要管理一个学校,更要深入教学一线,陪伴在师生身边。校长要有榜样的意识,让老师们有一个好的领头羊和主心骨。
再者,“校长要懂教育,而不是懂创收、懂谋划。”做懂教育的校长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摆正校长的位置,二是厘清教书育人的最终落脚点。他说,“校长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把自己作为‘官’,那是在领导学校。第二类占大多数,就是管理型的校长,在管理学校。然而,学校并不是产业,无法完全用管理的思路对待。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人,需要去培养、认识、教育。也就是第三类培养型的校长,是在教育人。”
“学校就是一个使人获得更好发展的地方,这就是教育的最本真。”学生不是产品,教育不等于教学。学生的成长是有层次性、滞后性和差异性的,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都不一样。而教和育的过程又是多向的,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学科知识,又要考虑到更重要的立德树人的问题。所以,懂教育的校长一定是熟悉教育规律的,他要深入到学校里面,走到学生当中去交流、了解,然后去懂得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这也就是校长的真正意义——教育人。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刘新来更愿意把最后两个字“职业”改为“事业”。他认为,把教育教学作为事业去耕耘,自身也能获得一种永恒的内驱动力和进取心。
“学校改革其实并不复杂,重点是能够说到做到,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搞一大堆理论口号。”
“师资队伍建设,在我的学校管理中排到NO1。”
孙宝泉理事长曾说,“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只要有好的校长、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样可以办出高水平的学校的”。刘新来所缔造的教育“传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2年,刘新来由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调任广西师大附中担任校长。面对学校负债累累、升学率低、社会认可度低、发展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刘新来下定决心走改革之路。他严管干部、严整学风、严抓教风,自己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起高三英语基础最差班级的课程。通过让管理团队挑起教学重担。解放并激发教师潜能。推行新课标、新理念,大力实施教学改革等自上而下的方式,附中一改积习弊病,整个教育局面也为之一新,学校高考成绩实现“四连跳”。
在学校管理方面,刘新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提出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退的人事管理目标,在教师任用中体现“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理念。刘新来上任每一所学校校长的时候,在制度调整之外,都会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一个较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看来,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队伍建设包括了班子队伍,中层以上的管理队伍,尤其是一线教师队伍的管理。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与核心,但一个校长有思想,没有人去落实、践行他的教育想法,没有人去反馈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他所描绘的蓝图注定无法实现。
通过多年的校长管理经验,刘新来总结出有关教师队伍的建设的四点办法:一是重视师德教育,二是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三是丰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四是强化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自我评估和发展。在知识爆炸、互联网+的年代,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注重对老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与优化。
刘新来说:“由以前的一本书打天下,一只粉笔打天下,到后面有了多媒体、投影,到现在有了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大数据面前,原来的教学方法远远不够。教学一定是要关注整个科技的发展变化。老师们一定要不断的追求实践,吸收新的知识,融汇古今中外,产生出创新点再谋发展。”
“中国文化以含蓄为主,而英文是字母组合,是开放性的语言。语言学习能够激活思维、活跃内心。促进孩子们善言谈、乐表现,收获的是全方位的出色!”
经常有人问刘新来的“治校秘笈“。他所在的第一所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无论中考高考均是绝对第一,重点大学升学率高出第二名20个百分比。而宝贤中学更是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跻身到广西前八强。面对成绩,刘校长给出的”秘诀“竟然是简单的一句——”狠抓外语教学“。
在刘新来眼中,“外语“绝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有着更广更深的内涵。首先,它是一种文化,单词句型只是这个文化的载体,学好外语意味着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第二,它能够激活思维,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文化以含蓄为主,可是英文是字母组合的,是开放性的语言。它能够激活思维、活跃内心。第三,它能够建立自信,从不敢说到开口说,最后到有意义的外语对话,这是对孩子整体性格的塑造。“外语好的学校,其他学科也能样样好。它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在。”这正是刘校长所说的“治校密匙”。
那么,外语如何教?刘新来认为,一定要进行“有意义“的外语教学。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我面对面,你明明在听我讲话,我如果问你whatare doing?你就会回答Iam listening。这在语言交流中叫做什么呢?叫做明知故问,没有意义。我们提倡背对背教学中的游戏形式,当被问到whatare doing的时候,回答youguess?对方就会有兴趣,才会形成有内容的对话。“
与教学技能相比,刘新来更重视“课堂环境”。“语言不是教会的,一定是学好的。”真正学外语一定要打破胆怯心理,让学生走到讲台去上课,通过讨论、互动、分享,慢慢能讲出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形成自信,实际是激活了思维。
“通过多元教学手段,促使孩子们善言谈、乐表现,变得更自信、更能干、更乐意分享,那么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外语成绩的提升,而是全方位的出色!“
“很多课堂就是学东西、背东西,我不想这样做。通过引导孩子们学习、探索、实践,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体验就是一种成功,他在体验中快乐无穷。”
听课、调研、开会、抓教学、管人事、谋规划……校长行政事务繁多,仍像普通老师一样坚持一线带班教学的很少,刘新来却一直保持着上课的这个习惯。“不进课堂,怎么知道现在的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刘新来说,坚持一线教学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理解教师的切身感受,带动教师的教研水平,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学校。
刘新来自言把上课作为一个乐趣。在他看来,语言教学活动本身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了解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作为一名老师或者校长,要想了解教学一线的状况,就不能高高在上。任何一位校长,都应跟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无论是成绩好或者是成绩弱的,身为老师都应想方设法去平等的对待他,为整个学校营造一种很好的班风、校风和教风。
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刘新来总结出决定一堂好的英语课的四个要点:
一,教师应有完备的教学技能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帮助者、引领者、助推者、解惑者和创新者。
二,从课堂时间利用效率来看,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快乐的参与实践和展示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三,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深入、真实,师生是否进行了较高效率的的交流和对话。
四,一堂课只弄些花哨把戏是没用的,在整个过程中就应检查教学的效果。
好的英语课能将课堂上一种比较呆板、枯燥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与生活现实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和体验,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采访的最后,刘新来叮嘱道:“我特别想和教师朋友们分享的一句话,就是‘要给孩子们犯错的机会’!一定要记住教育规律,每一个孩子都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长大,你要以鼓励、赏识为主。孩子们成长需要得到我们老师的关爱和关心。”
*本文由明师俱乐部撰稿,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37a3wfzi&width=500&height=375&auto=0
4月27日-28日,由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和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小学英语阅读文本解读教学策略”研讨会将在云南昆明举办,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