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出国读研,给了自己一个“缓兵之计” | 22 岁,她在想什么?(七)

2016-06-28 陈心怡 好奇心日报


总算暂时了结了所有的困惑:人际关系、专业能力乃至未来的方向。

编者按:


我们已经于 6 月 20 日发布“好奇心大调查之大学生系列”,我们将会用数十篇文章探讨大学生的消费、爱情、工作、迷惘以及他们对虚拟世界的态度。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是我们采访的 50 位同学的独立故事。


这是第七位,她在大三交流回来后,遇到了猝不及防的变化。



陈婧是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大四学生。接受采访的四天前,她刚刚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此时心情看起来非常不错。她告诉我,完成一系列毕业旅行的计划后,她将前往美国西北大学就读整合营销方向的研究生。


如果要讲述陈婧在大学期间的遭遇,很多人可能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感同身受的地方。简单概括的话,就是从高考重压之下解放的陈婧压根没为自己以后的生计操心什么,她过了“无忧无虑”的前两年,用俗套的说法就是,“平淡又愉快的校园生活”。


一切看起来都很完满,加入学校乐团成为大提琴手,交往了一个男朋友,在大三上半学期还会去英国参与交流——这半年可能是无忧无虑达到巅峰状态的时间,因为“在国外课也少,大概一周就三四节课,没事就一直到处去旅游。”


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临到要做选择的时候,痛苦自然一股脑涌来。


在英国的交流生活


从英国回来后,陈婧“突然”发现所有问题都一下子摆在了面前,“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大家都忽然开始疯狂地找实习,要么想出国,要么考研保研的在准备那些考试。那段时间就好崩溃。因为我们宿舍的人都蛮优秀的,感觉她们都找到了很好的实习。”陈婧开始焦虑,催促自己必须行动起来。


她开始像撒网一样地去各种网站投简历,大把地寻找自己专业的实习机会。但结果却令她有些失望——十份简历中也就五个有消息的,去面试了也只有一两个通过。最后即使通过了,她发现自己也并不想去做那份工作。


这让她有些无所适从,她觉得自己除了前三年的英语专业学习外,并没有什么足以和他人竞争的一技之长。


处于迷茫中的她开始想了很多东西。“其实我的想法也是很多变。因为我自己很喜欢画画,但我没有专业学过,只是自己很喜欢而已。我当时想说我 gap 一年或者两年,直接去画画,封闭式的那种,去做作品集然后申请那种艺术类或者设计类的院校。”


但父母却并不同意陈婧的这个想法。“一个是冒险,一个是他们觉得美术这种东西做业余就好了。我爸觉得一个是圈子很难混也挺复杂的,他不太希望我去做这块。”她也为此跟家里争吵了几次,不过,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给她打击的并不仅仅只有未来生计这一件事,她对周遭“过于现实”的氛围也感到不满。“大学它没有一个集体,其实是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都有自己的未来要去走。”陈婧说。


她抱怨说,尤其是在毕业这段时间,想聚在一起拍个集体照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人都因为各自的忙碌或者觉得集体照没什么意思而不想参加。


在这个时候,分手了挺久的前男友也来挽回。他为自己当初恋爱时的一些做法来做出解释:“我那个时候总是跟你提钱的问题,是因为我想做一个实验,看看你会不会因为我穷而看不起我。” 这样的说法让陈婧感到有些荒谬。


这位前男友当初是陈婧主动追的。事后她形容自己是个“一头热”的人,“有些横冲直撞、摸不着头脑,说话也很直接”。不仅在恋爱这事上是,在交往其它朋友上也是。


俩人不久就产生了矛盾。比如送生日礼物给男友。因为觉得对方对方喜欢五月天,陈婧买了一件 Stayreal 的 T 恤,价格在 200 元左右,她觉得这个礼物应该会很合适。但结果有点出乎陈婧的意料。“他收到的第一反应不是这是对方给你的心意,而是说:‘哇,你土豪啊!’这种让人感觉很难受。”


陈婧来自厦门一个中等家境的家庭,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不会想买什么东西买不起,但也没有很富”,而前男友的家里住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镇。“我还是比较相信门当户对这种说法,不是我歧视穷人或者高攀富人这种,就觉得家庭环境会对两个人的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俩人的关系在相处半年之后结束。


男友到底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在陈婧看来,这么一段关系在结束之后又再度被挑起,“荒谬”是她最直接的感受。


过往不成熟的爱情、过于单纯的大学生活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交织在了一起,陈婧需要为所有这些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她决定转换一个全新的方向,申请出国读研。“我们系一共六十个人,找工作的可能都不到十个。剩下的差不多一半读研,一半出国。”


上完英语系开设的一些商务方向的选修课后,陈婧对于管理、市场营销和经济学都产生了兴趣。“如果我纯英语专业想要找这方面的工作有点难,学历上有点缺。我就想出国去补一下自己的学历,去见一下世面。”


美国西北大学


这一次她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建议时,获得了两人一致的支持。“因为我父亲他自己就是做生意的,他觉得学市场营销就可以多和人打交道。不仅是工作方面,对你的生活也挺好的,可以拓展一下你的圈子,认识不同的人。”


她投了一些市场营销相关的实习简历,然后来到上海实习,但更多的现实问题也随之而来。她告诉我:“实习其实都是入不敷出的。”因为实习工资不高,再加上租房、吃饭、交通的支出,钱花起来比想象中快得多。“上海物价也好高啊,也存不下什么钱,主要是求一个经历。”


陈婧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好好学一下理财,并且培养起记账的习惯。“我在想要不要下个 App 专门记账?”说完她又有些感慨:“钱不好赚啊。”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从大三开始出现的困惑和猝不及防的变化,现在都算是“解决”掉了。她给自己增加了两年过渡期,也渐渐学会总结一些东西。比如人际关系。如今她把朋友之间关系的平衡看得更重,也学会了一种比较收敛的说话方式。她认为这样对自己更有利。


这算是一种缓兵之计么?答案在陈婧看起来似乎不重要,和当初考进大学一样,她又雀跃起来了。至于这个“外面的世界”,她觉得自己还有时间去琢磨。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好奇心日报大调查」大学生的钱都花在哪儿了?我们至少有 39 种答案


直博以后,他反倒有点迷茫丨22 岁,他在想什么?(一)


他大约花了 6 万块,让自己自由了 | 22 岁,他在想什么?(二)


工作了一个月,他觉得职场和想象中不一样 | 22 岁,他在想什么(三)


上课无聊,电竞梦想也没指望,但他还有自己喜欢的事 | 22 岁,他在想什么(四)


最年轻的恋爱导师 ,任职于“坏男孩学院”|22岁,他在想什么?(五)


大三开始创业,他凡事都讲个方法论 | 22岁,他在想什么?(六)



米其林美食指南来到上海,最在意的人可能会是谁?



大公司如何对待 LGBT ?这 15 个案例反映了它们的立场变化



一个被二战彻底分裂的欧洲,一个虚幻的共同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