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深圳设计周开幕了,“面向未来的设计”展览都在探讨什么?

2017-04-23 高雅 徐雪晴 好奇心日报

好奇心日报在现场向你分享一些有趣的项目和想法。

4 月 21 日至 28 日是第一届深圳设计周的举办时间。美术馆、创意中心、购物中心......大大小小的关于设计的展览与活动在深圳展开。主场馆则选择在了蛇口区有些偏僻的价值工厂里,主题是“面向未来的设计”。

尽管以未来为主题,深圳设计周的主场馆上看起来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在“机械厅”的展厅里,展出了德国红点奖机构发起的中国好设计奖项 2015-2016 的获奖作品。有一些像水龙头、保温杯、笔、VR 设备、自拍杆等功能性的小玩意儿,就连漆画艺术包包,在说明上也写道,“肩带具有强大的韧性”。“筒仓”的展厅里也有一些出现在北京设计周的东西,、荷兰设计师 Casper Notenboom 的毕业作品—可压缩背包。

不过,在对此下评判之前,要回头看看我们对“未来”的定义,每个人对此理解都不同,就像“筒仓”的主题策展人杜松峰说的,“它不一定是遥不可及的那些东西”,在深圳设计周,起码在蛇口价值工厂-筒仓主题展中,我们感受到的“未来”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改善和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交通、居住和沟通。

与会者的参与方式还挺新鲜。参观者带上电子手环,手环碰到每一部分展区的感应区上,屏幕上便会显示你的心跳指数,在参观结束后,会生成一个数据图,里面是每个人在不同展区的通流时间和心率。


生成的专属数据图


为了帮你大致领会到这个设计周的水准,我们罗列了一些有趣的项目,也许你能从中窥视到一些关于未来的想法。

城市公园可不可以摆脱“罐头化”?可以体验下这座泡泡站

在深圳价值工厂筒仓的一侧空地上,有一个巨大的彩色充气泡泡,一位钻进泡泡中体验了几分钟的女生探出身子来,告诉外边的朋友:“在里面看真的很漂亮。”

走近一些你会发现,这只半透明的泡泡是用一只只不同色彩的二手塑料袋“拼接”而成的,作为台湾都市酵母(City Yeast,由台湾水越设计创立的一个关注公共设计发展的团队)与西班牙的设计团队 Basurama 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它想挑战的是一成不变的固态公园的概念。


水越设计的创始人周育如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她将台湾的城市公园比喻成一个个“罐头”,因为“就像罐头打开差不多都一个样”,它们也是一样缺乏想象和趣味。

作为一个供不同的城市公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公园的设计其实可以非常不拘一格。周育如认为,通过利用人们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搭建出一个灵活的公共空间,是鼓励人们进行集体参与打开想象力的一个有力途径。

这座泡泡站还挺受人们欢迎,因为它便携、环保,也有很独特的美感。周育如告诉《好奇心日报》,这样的泡泡站,他们一共做了三座,均可以免费借给公众,人们有时会在野营时带上它,或是在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租借一个。不同年龄层的人可以坐进这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空间中,休憩或玩耍。




泡泡站(来源:都市酵母)

在香港都市化进程中,如何保留小贩排档的“港味”?

2011 年 11 月 30 日香港旺角的小贩排档发生了一场大火,造成 9 死 20 多人伤。在 2010 年,由于城市规划上都市化的需求,小贩排档的牌照已经停止发放了,借着这次事故政府考虑取缔这些排档。

阮文韬觉得不行,1969 年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购物中心海港城开业之前,这些小贩排档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地方,他本人也经常会在那里买一些像手机壳之类的小玩意儿,对他来说这些排档是香港的本土文化,“不应该取缔、而是应该更新”,他对好奇心日报说。

阮文韬拥有设计、机电工程、社会科学、房屋建设的跨学科背景,也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院士,于是他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启了他的排档更新计划。

改造后的小贩排档摊位原型之一


为期 12 个月的计划,阮文韬花了 8 个月做调查研究,和当地的“排主”聊天,提出了 4 个类型的解决方案。整体上来说,他做的就是把排档规范化。首要解决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新的排挡增加了防腐型,规范的电表盒可以预防偷电漏电,可以伸缩的顶棚在火灾时方便消防车通过。其次,考虑到这些“排主”的年龄普遍偏大,阮文韬将其轻简化,铁板方便拆卸和 DIY 拼接,脚轮也更方便移动。

这件事最后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给了 2.5 亿做规划。尽管排档的体量无法增加,但拍档计划将这种“港味”保留了下来,按照阮文韬的说法现在 70% 的小贩排档都换上了他们设计的排挡车。


在“中关村”,推一个青草乐园计划

此处的“中关村”,是贵州北部山区的一座小村子,没有北京中关村的发达经济与先进科技,与贫穷一同困在一起的,还有老人与留守儿童。致力于乡村空间营造的中国乡建院傅英斌工作室初到这座村庄时,就注意到,由于经济条件和意识的局限,那些外出打工、将孩子们留给老人看管的父母,在关心孩子会不会长大之外,并无余力关注他们如何成长。

搭建一座儿童乐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公共场所,成了傅英斌团队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一个开端。这个建筑项目被命名为“青草乐园计划”,而在深圳设计周主题展展厅中展出的,是傅英斌工作室完成的第一座儿童乐园——位于贵州中关村的乙未园。


仔细看会发现,这些受孩子们欢迎的玩乐设施,和城市的儿童乐园中那些五颜六色的游乐设备非常不同。它们显得格外朴素,因为几乎所有的设施都是用废弃材料、工程尾料制成的。不过在青青的绿草地上,平常无奇的轮胎以及水泥管可以被想象成马背和树洞,显得格外有趣。




与再利用废弃材料与旧物一样有意义的是,在这座乐园的建造过程中,设计团队还邀请村民们加入到了创作中。他们特意准备了颜料和水泥,能让村民们在空白的地方写写画画,而不少孩子就在水泥上印上了植物的叶子和自己的手印和脚印。


带上 VR 眼镜,看看日比野设计的幼儿园究竟有多棒

我们的、那个做了 40 多年幼儿园设计的日本设计师日比野拓,也来参加了深圳设计周,还带来了一副 VR 眼镜。对于无法重回幼儿时代又无缘前往日本参观幼儿园的我们,通过这副 VR 眼镜,可以“参观”位于大阪和泉市的 KM 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可以上下奔跑的草地阶梯以及用纱布制成的隔墙,多少可以弥补一些遗憾。

与 KM 幼儿园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三个幼儿园项目——孩子们可以光着脚在天井的小水坑中玩耍的 Daiichi 幼儿园、能在露台的攀爬网上自由蹦跳的 Obama 幼儿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位于狭长山谷地带的成都金苹果森林。在深圳设计周主题展展厅内,你可以看到金苹果森林的模型,也能够很轻易地想象出孩子们在里面的学习生活,他们可以爬上屋顶的草地,透过窗户能够看到美丽的山景。

展示的金苹果童话森林幼儿园

说到未来交通工具,非要是飞在天空中那种东西吗?

Barbara Alink 想让年迈的母亲享受出行的乐趣,一个三条腿的自行车诞生了。三角形的构造让自行车保持平衡,动力来自于双脚对地面的轻触,对于行动不便、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提供了代步工具的另一种选择。

这款名为 The Alinker 的自行车,浓缩了策展人对整个展览未来主题的思考。“我们对未来的交通工具往往会想到飞船,想到我们不可想象形态的交通工具”,策展人杜松峰说,“突然我们发现步行也是未来的一种交通方式,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不是所有的未来都是一种不可想象的设计,也许在未来我们一个原始的行为同样存在。这种逆向思考也是我们这次办展的思考。”

Barbara Alink 和他的三角自行车 


最后,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的设计师 Frank Peters 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从设计到设计思维的转变”,意思是人们的设计眼光应该从狭义的“设计产品、包装、企业身份、零售店展示”,发展到更加广义的“趋势的预测、行为的分析、顾客服务用户经验、线上线下物流”。这个想法不是非常新鲜,但是要说广泛实践依然远远不够。

“我们现在不再设计产品、设计服务,我们现在是设计住在房子里面的人的整个社区行为,我们不再设计交通,而是设计动线和人的流动。”Peters 说。

也许这样的整体设计思维在实现上依然有难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存在会阻止一些短视的设计方案出现。

题图来自 文中图来自现场实拍

16 年前的《流星花园》又要来了,台湾偶像剧还能火爆如当年吗?


微信赞赏功能取消的背后,是苹果公司和互联网的十字路口


强势复苏的 Puma 可能要被奢侈品巨头开云卖掉了,会出手买的都有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