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的房子没能抓住美国的未来,不过,也足以成为美国的财富 | 这个人有好奇心

2017-06-08 胡莹 好奇心日报

6 月 8 日,是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诞辰 150 周年。 生日快乐,赖特先生。

1956 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做客美国 CBS 著名电视娱乐节目《明星猜猜看》(What’s My Line?)。

他先是在一个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回答蒙着眼睛的社会名流(包括专栏作家、演员、诗人等)组成的讨论小组提出的一系列“是与不是”问题——他只能回答 Yes 或 No,然后由提问者猜测身份。

赖特接到的问题,包括“您的声音那么好听跟您从事的职业是否相关”,“您的工作是否涉及法律”,“您会不会画画”,“人们是不是常去找您”等等,当被问到“既然您会画画您是不是设计师或是建筑师,就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那样”时,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这时距离赖特上场不过 7 分钟时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09q6x56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可以先把他大学肄业、三次婚姻、在已婚状态下带着客户太太私奔、家人遭遇凶杀以及倒卖浮世绘之类的花边新闻放在一边不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之所以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终究是因为他的作品至今都在为他说话。

他一生设计了 1114 幢建筑,最终建成的就有 532 个。他对于建筑工业化丝毫不感兴趣,所以很少涉足那个时代刚刚兴起的摩天大楼,而是把探索和实验的热情花在了别墅和小型住宅上——事到如今,还有哪个建筑师会选择这条路?


草原风格是赖特对于住宅设计的最初探索

赖特成长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乡村和山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场生活,培养了他亲近自然的个性,独特审美的积累也都来源于大自然。回头来看,他一直提倡的“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很大程度上正是童年经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和他的父母一样,赖特也是个性极强的人。20 岁那年,他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辍学,去往芝加哥找工作,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做绘图员不久,就跳槽到了苏利文建筑事务所,为即将落成的芝加哥会堂大楼(Auditorium Building)绘制内部设计图。

芝加哥会堂大楼,来源:wikipedia


1880 年代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也是芝加哥城市建筑的黄金年代。赖特的恩师苏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就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着“摩天大楼之父”的称号。

尽管赖特深得苏利文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总绘图师,但他似乎对恩师主攻的商用建筑类型并无多大兴趣,反而对事务所并不看重的民居建筑很上心,设计了不少虽无大突破却有小创新的住宅。

在被苏利文发现偷接私活后,师徒二人反目,赖特干脆自立门户,独立承接设计任务。

在 1899 至 1910 年这十余年间,赖特一直在探索“草原风格”(Prairie Style)的住宅。

赖特橡树园自宅


那个时期建筑界流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通俗点来讲就是古希腊、古罗马那种讲究气魄宏大追求对称完美的建筑的延续。但在赖特看来,当时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对民居建筑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再加上赖特身处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这让他萌生了不随大流盖高楼,转而向横向扩展造房子的想法。

他尝试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定位于中产阶级。

草原风格住宅


这些建筑的特点是,它们大都坐落于场地宽广的郊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结构精简,低矮,强调水平向的线条,屋顶虽不高,屋檐却很宽大;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窗户的面积和数量较之于传统住宅要多一些;老式的嵌在围墙里的壁炉,被放在了住宅的中心;装修上更是剔除了不必要的冗余装饰,尽量通过传统的砖、石头和木材体现材料本身的美。

Darwin D. Martin 之家,图片来源:susancohangardens.com



Avery Coonley 之家,图片来源:landmarksil.org


芝加哥的罗比住宅,称得上是赖特草原风格的巅峰之作。

罗比住宅位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远观这座住宅,第一印象就是在水平方向上的铺展,低平的屋檐张出巨大的悬挑,大面积的窗户藏于屋檐的阴影下。细长的罗马砖石包裹着外墙,砖缝间还用白线加强横向延展的效果,是他对抗新古典主义风潮的姿态。在横向主导的外观基础上,各种体量的体块凹凸交错,通过阳台、台阶和围墙层层向街道上扩展,下部又层层向里收缩。

罗比住宅


除了丰富的外观表达,赖特还设计了许多入口,功能不同,适应着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方式,丰富了进入住宅的曲折路径。



1910 年,出版了赖特作品集的德国出版公司 Wasmuth 在柏林为赖特的草原风格住宅办了一个展览,在欧洲建筑界掀起不小波澜,罗比住宅是被谈论最多的作品。

“美国风”住宅:赖特的住宅探索随着美国社会的需求而变化

1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接下来的几年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时期。那些年也是赖特的人生低谷,经济大衰退的客观条件,加之人们对他私生活的指指点点,使他到了无项目可接的地步。

但赖特对于住宅的探索还在进行,关注对象仍旧是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中产阶级,他推出了一种名为“美国风”(Usonian)的住宅新体系,其特点是使用便宜的材料、实用的建筑结构和平坦的屋顶。


相较于他早期的草原风格,这一时期,他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缩减建筑成本,如何进一步简化住宅结构,来保证适应住宅所处的环境。

为了缩减成本,赖特选择使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制材料来建构住宅。

而为了简化住宅结构,他放弃了草原住宅的十字型结构。

一幢典型的“美国风”住宅分为起居空间和私人空间两部分,前者包括一个以壁炉为中心的起居室,一个作为餐厅的凹室,和一个对起居室开放的厨房,后者包括一个书房,客房,以及附带工作室的卧房。这些空间都沿着一条单一的走廊分布开来,主人居住的卧室一般被安排在走廊的尽头。少数的作品中,为了避免平面延伸的过长,赖特将私人空间放在了二层平面,但基本上都维持了开敞平面的特征。

在常规的矩形之外,赖特还发展出了包括圆形、螺线形和六角形的变化,灵活,应变性强,适应于不同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的美国家庭,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表了美国现代住宅的形象。

比如说汉娜之家,这是赖特为斯坦福大学教授 Paul Hanna 造的住宅,也是赖特创新六角形设计的最佳实例。



1937 年最初建成时,它被看作是“美国风”经济住宅的代表,带有极强的空间连续性和灵活性,之后 25 年,赖特不断参与扩建、改造这座住宅,最终已扩张为占地 6000 平米包括小型家庭旅馆、纪念品商店、仓库、双车库、车棚、小屋以及花园的住宅综合体,这已远远超过了美国中产阶级可以负担的程度,但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赖特的设计可以不断适应家庭的需求。

流水别墅,他一生最具创意的作品

赖特很早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非常明显的自然观。如果说前述介绍的“草原风格”住宅和“美国风”住宅反映的,是他对社会现状和中产阶级需求的一种本能的关注,那他一直提倡的“有机建筑”理论,则直白地表达着他对自然和自然材料的追求。

赖特直到离世,也从未给“有机建筑”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很大原因在于他对于有机建筑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认知。他的恩师苏利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赖特则认为,功能和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没有可能完全分开,“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学界有不少关于“有机建筑”的论述,亦有很多人对诠释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充满热情,不过那些拗口的阐述,过于业内的论证,读起来都太晦涩。倒是赖特自己打过一个比方,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他心目中的有机建筑该有的模样:“我喜欢用钢筋混凝土模仿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深埋于地下,每层楼就好像在树干上生长出来一般,层层向上,阳光或是月光穿过天窗自上而下进入室内,创造出自然照明的感觉。”

不过,再有力的文字也比不过建筑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曾被称许为“美国史上最伟大建筑物”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就是赖特所倡导的有机建筑的活体教科书。


1934 年,德裔富商考夫曼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东南郊的熊跑溪买下一片地产,他请来了赖特为他设计度假别墅。

关于这座别墅的设计,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真伪却有待考证的故事。1835 年 3 月,赖特向考夫曼索要了一份标有每一块大石头和直径 15 厘米以上树木的地形图,但半年过去却未动一笔设计稿,直到 9 月的一天考夫曼打电话询问是否能看一下别墅草图,赖特当即答应,在考夫曼驱车到达的两个小时内,他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设计草图,为这座别墅取名为“流水”。

流水别墅依山而建,用来支撑结构的柱体,用的都是山上原有的粗犷岩石,使得整个建筑群就像是从山里自然生长出来得一般。


最具创造力的部分在于与瀑布的交融,从别墅延展出来的白色悬挑阳台伸展开来,凌空于水面之上,瀑布从阳台下倾泻而出,溪水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如果想要与水有零距离的接触,便可以顺着大阳台的楼梯下去,脚下便是潺潺流水。不管是溪水还是瀑布,好似都成了建筑的一部分。


赖特曾说:“我希望考夫曼能和瀑布一起生活,成为他们全家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从旁欣赏着瀑布。”结果也如赖特所愿,这里成为了考夫曼一家最爱的度假寓所,他们居住了 26 年,直到 1963 年才将这幢建筑史上的名作捐赠给了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保护协会。如今,流水别墅已成了一处国家历史名胜,面向公众开放。


曾收获普利策奖的建筑评论家 Paul Goldberger 甚至说道,他一生都在与建筑和文字打交道,但在面对流水别墅时竟也不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之后,美国还没有别的建筑师可以与他相比。”

建筑评论家 Rowan Moore 最近在《卫报》发表的《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幻想家还是天才?》  (Frank Lloyd Wright: fantasist or genius?)一文中也有提到:尽管他最伟大的作品流水别墅和古根海姆博物馆也存在着缺陷,但如果没有它们的话,这个世界肯定不会比现在更好。

他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建筑最早的开创者,但他又一直拒绝与现代主义为伍

赖特属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之前的那一代,在他漫长的超过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初期和上升期。离世后,赖特更是与前述三人一齐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四位大师。

吊诡的是,赖特一直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更是不屑于现代主义建筑,一直拒绝将自己划入现代主义的阵营。

不得不承认,赖特的性格里,自我和傲慢占了很大比重。他本就是个社交圈子比较狭窄的人,只愿接受弟子们的拥戴,朋友们的赏识。

他瞧不上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这两人来到美国主动探访他,赖特居然避而不见,才有了之后互不待见的后果。而就连最初颇受他赏识的密斯·凡·德·罗,到后来密斯在现代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赖特又表达出强烈的不满,两人的关系也慢慢转淡。

的确,赖特的早期作品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owan Moore 的评论也认为,赖特早期作品中对于住宅的创新规划与设计,多了自由、动感和开放性,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建筑的进程。而这也是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以及密斯在来到美国之前,都对赖特怀有真诚敬意的原因。

但赖特的作品,的确和强调功能性和理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不同。他自诩为“建筑界的贝多芬”,也被芬兰建筑大师 Eero Saarinen 称作是 20 世纪的米开朗基罗,那种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比如盒子状的摩天大楼,或是被分割成盒子状房间的住宅,一看就不像是赖特走的路子。

在赖特的努力下,美国住宅和小型别墅类型的设计变得丰富、实用、亲民且弥漫着诗意,甚至说他将美国中产阶级的住宅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并不为过。

而切换到其他领域的作品,比如 1915 年落成的东京帝国饭店,和 1956 年落成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也都不是随时代大流的作品。

东京帝国饭店是赖特为数不多的海外项目之一,那个时候他仍处于抵抗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阶段,设计了大体呈 H 形且层数不高的豪华饭店,建筑糅合了日本本土化的风格,设有许多内部庭院。砖石砌筑的墙面辅以大量石刻装饰,装饰图案中又夹杂着墨西哥传统艺术的某些特征。



不过,这幢建筑最为人称道的地方还是在于结构。位于淤泥上方的悬臂结构,能够经受冲击,使得帝国饭店成为经历 1923 年东京大地震仍然屹立不倒的少数建筑物之一,而兼作消防水源的庭院水池,也让帝国饭店成为火海中的一个安全岛,为赖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造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时,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大行其道的年代。但赖特仍然游离于主流之外,造了一个螺旋形状的博物馆,在周围林立的一众方盒子建筑之间显得别出心裁,又格格不入。



这是赖特在纽约的唯一一个作品,建筑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大型螺旋结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六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博物馆内的藏品就沿着坡道陈列,观众沿着坡道边看边往上走。大厅内的自然光线主要来自玻璃圆顶,沿着坡道的外立面上也有条形的窗户透进自然光线。


虽是赖特的得意之作,却激起了声量不小的批评。不少评论者指出,这种结构的建筑设计与博物馆的展览功能是冲突的,墙面是斜的,这为在墙面挂置画作设置了障碍,为此开幕时展出的那些画作都被去掉了边框;坡道也是斜的,这与观众的观展习惯也并不符合,人们欣赏作品时常常需要停顿甚至是退到远处再看,这显得坡道的设计就不那么友好了。

赖特活到了 92 岁,他的建筑职业生涯长达 72 年。尽管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有过太多看似“劣迹斑斑”的生活插曲,经历过太多次起伏不定的低谷和高潮,但他留在这世上的作品,那些被建筑史书反复提及的名作,都是诠释他超越时代的创造力的最佳注脚。

就像他 1957 年接受美国电视记者迈克·华莱士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想有一个自由的建筑,你能看到它站在那儿,对于周围景观来说是种荣誉,而非耻辱。”

图片来源:franklloydwright.org、Archdaily、Hanna House、Robie House、Fallingwater

法国小伙在北京发现了 85 万张旧底片,谁来解读它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智能音箱、新系统、全线 Mac 和 iPad 升级……苹果今天凌晨的发布会有这 33 个东西值得一提


特朗普说要为美国利益退出《巴黎协定》,但为什么犯了美国商界众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