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摩根大通因为脱欧也要离开伦敦,那里是摩根家族传奇故事开始的地方

2017-06-10 李莉蓉 好奇心日报

摩根家族三代,见证了美国的崛起,声名和影响力在英国达到顶峰,然后衰落。我们将会用两篇文章讲述这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

摩根的传奇故事正是开始于 180 年前的伦敦

英国启动脱欧程序一个月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 1.25 亿欧元(约为 9.57 亿人民币)在都柏林买了栋办公楼。

这栋名为 Capital Dock 的大楼将能够容纳一千名员工,而这还只是摩根大通应对英国脱欧措施的一部分。按照他们 CEO Jamie Dimon 的说法,从伦敦转移到欧洲其他地方的摩根大通员工数量可能多达 4000 人。

鉴于脱欧将会给伦敦金融业带来的冲击,摩根大通选择离开并不意外。但如果你了解这背后的历史,还是会十分感慨。

因为摩根的故事正是开始于 180 年前的伦敦。

1837 年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George Peabody)移居已经确立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伦敦,并开起了银行。而当时的金融业依然是罗斯柴尔德的世界,不过皮博迪靠着贩卖美国证券以及提供融资赚了一大笔钱,所积累的 45 万英镑资本仅次于罗斯柴尔德和巴林。

乔治•皮博迪 来源:wikipedia


在 1851 年成立了乔治•皮博迪公司之后,皮博迪邀请了同样来自美国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 Spencer Morgan)成为银行合伙人,直至 1864 年朱尼厄斯彻底接手这家由美国人所经营的英国银行。

不过,在交接时,皮博迪拒绝兑现他最初传承公司名字的承诺,将他的名字撤回,朱尼厄斯不得已将公司重新命名为 J.S.摩根公司,而这成为了朱尼厄斯当时觉得会是“一生中最失望的事情”。但如果他当时能够预知到摩根家族未来的成就,他绝不会这么想。

朱尼厄斯•摩根 来源:Morgan Library


在摩根银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摩根家族也声名远播,从英国带到了美国,经历了三代传承,见证了美国的崛起,在英国到达顶峰,然后衰落。

在英国宣布脱欧的时候,这个有着 180 年传承历史的摩根银行也一点一点抹去在英国存在的痕迹了。

美国总统:“摩根先生,你有什么建议吗?”

19 世纪银行家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如今的银行。需要庞大资金的重工业与铁路业迅速发展,个人或者家庭已经难以满足这样的资本需求,各地的证券市场才起步不久,规模有限,而且充斥着诈骗与投机。

银行因此成为了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他们为个人、公司与政府提供借贷和债券发行的服务。不仅如此,获得名声在外的银行的背书将会让投资者产生对公司的信任,无论这家公司是多么不知名。

而摩根财团是其中财力最雄厚、最有名的银行。他们做的是批发银行业务,不接受普通人的存款,只接受有钱人的存款,而且这些人还需要带着推荐信上门来开户。在 20 世纪初,对于金额在 7500 美元以下的存款,摩根不付利息,而且每笔存款的最低限额不能少于 1000 美元(约等于现在的 1.4 万美元)。

金融业受政府监管、经济危机时政府救市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美国当时的监管体系未成型,而且 1836 年美国第二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因未能获得国会授权而倒闭后,美国成为了没有中央银行或者类似机构、失去基本经济调控工具的国家。

而朱尼厄斯的儿子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作为掌控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银行的银行家,代为行使了几次美国央行的职能。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1881 年 来源:Morgan Library


自朱尼厄斯开始,摩根家族就一直在竭尽全力维护美国在欧洲的信誉。皮尔庞特在 1895 年的目标就是“在美国和欧洲货币市场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从而确保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本可以用来满足我们(美国)的需要”。

1894 年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却令这种信任危在旦夕。为了维持美元的价值,美国政府 1879 年开始承诺美元能够兑换黄金,并为此一直留有 1 亿美元左右的黄金来保证承诺兑现。然而,1890 年因为购买阿根廷证券而损失惨重的欧洲投资者纷纷撤回在海外投资,其中包括了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运回欧洲。

不仅如此,美国国会在 1890 年通过的《谢尔曼白银法案》令美国从金本位制变成了金银复本位制,不管市场价格如何,16 盎司的白银都相当于 1 盎司的黄金。然而此时,被挖掘出的白银数量正在大量增加,白银迅速贬值,劣币驱逐良币,所有人都更倾向于用便宜的白银,将价值高的黄金留在手里。黄金因此从国库中流失,到国会意识到问题并废除法案时已经太迟了。

虽然美国政府紧急发行了两次黄金债券,但完全无济于事。据美国财政部估计,光是 1894 年的第四季度,就有价值 8400 万美元的黄金被运到了国外。

可以直接兑换黄金的黄金券 来源:wikiwand


到了 1895 年 2 月,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将要竭尽,而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承诺很快就会破产,只能放弃金本位制。

根据《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书中的描述,最初,财政部回绝了皮尔庞特·摩根所提供的帮助,他们寄希望于向公众发债券而非让私人财团帮忙。皮尔庞特为此前去华盛顿说服当时的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不过当他到了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克利夫兰拒绝见他。

格罗弗·克利夫兰 来源:wikimedia


皮尔庞特随后硬闯入总统办公室,坐在角落里抽着雪茄、一言不发,直至财政部部长约翰•卡莱尔(John G. Carlisle)接到电话,得知美国国库只剩下价值 900 万的黄金,皮尔庞特才大声说,他知道将有一张当天到期的 1000 万美元的汇票要求兑换。

克利夫兰无计可施,只好求助:“摩根先生,你有什么建议吗?”

皮尔庞特随后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一起,筹集了 350 万盎司的黄金。同时,作为交换条件,他们为美国政府发行了价值 6500 万美元的 30 年期黄金债券。不仅如此,皮尔庞特还向政府承诺,政府所获得的这些黄金储备不会外流,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坚守了这个诺言,到了同年 6 月,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又回到了 1.075 亿美元。

皮尔庞特之所以能兑现这个诺言不仅是因为美国秋季粮食出口带来的贸易顺差会缓解压力,还因为皮尔庞特做了央行应该做的一件事——管理美元与英镑的汇率,他在美元不稳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买入美元或卖出英镑来支撑美元。实际上,这些措施对没有政府支撑的私人企业来说,风险极大。

“动用准备金!这正是准备金派用场的时候”

而最能够展现皮尔庞特·摩根的影响力的时刻则是在 1907 年。

那年的 10 月,联合铜业(United Copper Company)的 F•奥古斯塔•海因兹(F. Augustus Heinze)和查尔斯•W•莫尔斯(Charles W. Morse)操纵股价失败而破产,而他们所控制的商业国民银行(Mercantile National Bank)以及纽约第三大信托银行尼克博克斯信托(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因此遭到挤兑。

陷入恐惧中的民众随即对其它信托银行也产生了不信任,纷纷排队将自己的钱取出来。这不仅意味着几个银行陷入危机,也意味着连带的金融系统都受到冲击。

1907 年 陷入恐慌的民众 来源:wikimedia


理论上,这时候央行应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资金,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需求,满足民众的提款要求,如果资金不足,央行还可以印钱来满足需求。

但此时政府的资金甚至不能直接转进信托银行里。为了应对危机,10 月 23 日,财政部部长乔治•B•科特柳(George B. Cortelyou)将 2500 万美元的政府基金交给了皮尔庞特来管理。

同一天,另一家遭挤兑的信托银行——美国信托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所能提现的资金在两小时内减少了一百万左右,现金告急。

皮尔庞特随即与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以及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一起向美国信托银行提供 300 万美元的资金,阻止了其破产,以及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缺乏资金的信托银行纷纷收回保证金贷款,而这导致通过保证金贷款借钱给投资者的证券经纪公司的资金短缺。

24 日,纽交所总裁兰塞姆•托马斯(Ransom Thomas)上门,告诉皮尔庞特如果不能够马上筹到 2500 万美元,那至少有 50 家经纪公司会关门,而纽交所不得不因此关门。而皮尔庞特告诉他,银行将会提供资金给经纪公司。

纽交所外进行场外交易的经纪人们 来源:wikiwand


随即皮尔庞特召集了各个银行的总裁,要求他们立刻筹款。然而银行家们表示他们也缺乏资金了,资金储备甚至已经低于法定准备金的限度了,不可能再贷款给经纪公司。

皮尔庞特再次扮演了央行的角色,回应道:“动用准备金!这正是准备金派用场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下调了银行的准备金率。各家银行服从了他,在五分钟内便募集了 2700 万美元来帮助经纪公司。

在这之后,纽约最重要的那些银行家聚集在皮尔庞特的私人图书馆里,最终利用纽约清算中心的存款满足提现要求,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结束了 1907 年的恐慌。

摩根再次救市成功,但经过这次危机之后,皮尔庞特·摩根确信,为了避免未来再一次出现类似的危机,建立一个正式的中央银行是有必要的,他鼓励联邦政府建立联邦储备体系。

所以 1907 年的这次救市也是摩根最后一次以个人力量挽救经济。

1913 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成立,美国政府有了更多修正市场的工具。但再也没有人有摩根这样的个人能力了。

“权力集中到私人手中的这种程度,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J.P. 摩根公司并不只是一家财力雄厚的银行,他们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金融业。

理查德·S·泰德罗所著的《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中写道:1933 年参议院金融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听证会上,费迪南•佩科拉律师(Ferdinard Pecora)所列举的几个数字非常清晰地证明这一点:J.P. 摩根公司的合伙人们,在 89 家公司中占据了 126 个董事席位,这些公司包括了全国最大的银行、铁路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工业公司,而他们的资产加起来超过 200 亿美元(约为现在的 3685.98 亿美元)。


佩科拉对此评论道:“权力集中到私人手中的这种程度,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实际上,皮尔庞特对自由竞争不屑一顾:“我们就应该摒弃那种站不住脚的教条,即认为自由竞争能保护公众利益”。在他看来,将行业交给他这样的人来管理才能有序运行、确保公众的利益。

1879 年,拥有庞大的铁路帝国的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选中皮尔庞特来销售 15 万股纽约中央铁路(New York Central Railroad)的股票,这开始了摩根对铁路业的染指。

1918 年 纽约中央地铁 来源;wikipedia


19 世纪的铁路业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个铁路公司随意修建铁路、铁路标准不统一、恶意竞争。除此以外,铁路企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企业,这些铁路公司的管理层往往都没有股权,而且当时没什么法律规定管理层一定要为股东着想,公司管理非常混乱。

皮尔庞特以每股 120 美元的价格在伦敦市场卖出所有股票,赚到 300 万美元的佣金,而且他还代表那些厌恶过去的混乱局面的欧洲股东,在董事会中获得一席,参与公司经营。不仅如此,皮尔庞特后来还把股权都集中起来,获得了对铁路的绝对控制权,令其成为“摩根铁路”。

而这只是个开始。

随后皮尔庞特推动了巴尔的摩铁路、伊利铁路等等铁路公司的改革,最终被“摩根化”的铁路加起来有 33000 英里,达到了全美铁路的六分之一。拥有这些铁路的公司收入加起来相当于美国政府年度收入的一半,而它们都在皮尔庞特的管理之下。

有皮尔庞特•摩根签字的铁路证券 来源:纽约时报


皮尔庞特甚至希望能统一管理全美国的铁路业。1889 年,他向各个大公司提议建立一个西部交通协会,每个铁路公司派一名董事加入协会,由协会来统一制定运费,如果有公司不遵守,则会被踢出协会。按照皮尔庞特自己的说法,这个协会将会让西部的铁路公司完全“置于大约 30 个人的控制之下”。

《纽约先驱报》因此将皮尔庞特称为“巨型铁路托拉斯之王”,联合了大量企业在某个行业内达成垄断的托拉斯(Trust)那时候还未像现在这样被政府所禁止,但因为协会外的小公司压低价格来吸引顾客,这协会最后也没能如皮尔庞特那样有效运转。

“卡内基先生,我祝贺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1890 年皮尔庞特再次跃跃欲试,这次他想建立钢铁托拉斯。

皮尔庞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念头,是因为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正准备与皮尔庞特所控制的两家钢铁公司联邦钢铁公司(Federal Steel)和全国钢管公司(National Tube)直接竞争。卡内基一向都以极高效率击败对手,而他准备在俄亥俄州建立钢管厂,还打算修一条从五大湖至东海岸的铁路,两者都将对皮尔庞特的生意构成巨大威胁。

安德鲁•卡内基 来源:wikimedia


1901 年年底,皮尔庞特提议建立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在他的构想中,这个庞大的钢铁联盟包括了卡内基钢铁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自己的公司以及行业内其他的大公司,完成之后美国钢铁公司将会控制美国钢铁行业一半以上的业务。

卡内基与皮尔庞特·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关系不错,但不怎么喜欢皮尔庞特。在拉锯很久之后,将公司以 4.8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皮尔庞特,不过依然通过协议保持着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

当交易完成之后,皮尔庞特对卡内基说:“卡内基先生,我祝贺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

一艘运煤船经过美国钢铁公司的工厂 来源:wikimedia


而美国钢铁公司的成立不仅让卡内基成了首富,还让相关的人都赚了一大笔钱。这家公司是历史上第一家拥有 10 亿以上美元资本的股份公司,资金总额达到了 14 亿美元,而当时美国制造业的资金加起来也就 90 亿美元而已。

一方面,美国钢铁公司获得了难以战胜的优势。只生产 10 吨钢的平均成本要比生产 100 吨高出几倍,而庞大的美国钢铁公司的成本将会远远低于其他小公司。另一方面,市场对其充满信心,公司的股票很快从 38 点上涨到 55 点,为股东们带来巨大收益。

这也是皮尔庞特·摩根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笔工业交易。

不幸的是,摩根的影响力甚至还给摩根公司带来了一场灾难。

1920 年 9 月 16 日的中午,一辆马车停在华尔街摩根财团与街对面的美国证券所之间,它突然爆炸,导致 38 人死亡,300 人受伤,离马车最近的摩根公司内,两名雇员死亡,十几人伤势严重。

这个案子至今未破,但其与当时一系列无政府主义者所制造的爆炸案吻合,而这是无政府主义者第一次把袭击目标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那里转移到商界。

1920 年爆炸 来源:wikimedia

抓住时机从英国转移至美国的摩根家族,抢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全球银行业的主宰地位

某种程度上,摩根家族的发家史也是欧洲与美国的历史。

在朱尼厄斯从皮博迪那里接手公司时,摩根公司是个在美国有分公司的英国银行,经营重心在伦敦的 J.S.摩根公司,而皮尔庞特成为了朱尼厄斯在华尔街的代理,持续不断向远在伦敦的父亲传递华尔街的消息。

不过此时的摩根公司还只是家资本雄厚的银行,为了进入银行业的第一梯队,给普通公司和个人提供融资还不够,还得挤进国家贷款领域中。

而普法战争给予了摩根公司机会。1870 年的色当会战中,普鲁士击败了法国,随后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官员们撤退到图尔并派人去伦敦寻求融资。

此时巴林银行已经为普鲁士提供融资,而罗斯柴尔德认为法国不可能赢,也就无法收回融资,所以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同时伦敦金融城里不少银行都因为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拖欠债务而资金短缺。

朱尼厄斯却决定将自己所有资金都押进去,向法国发放 1000 万英镑的银团贷款,承销债券,最终从中赚到了超过 150 万英镑,并跻身于第一梯队。

而开始于 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是灾难,对在英国和法国有着扎实基础的摩根来说却是极大的商机。

1915 年摩根公司成为了英国和法国政府在美国的采购代理,购买战争所需的各类物资,收取 1% 的手续费的摩根最终靠此赚到 3000 万美元。除此以外,不停生产着欧洲所需物资的美国企业也需要大量融资,而摩根亦从中获利。

1917 年在飞机制造厂内工作的美国工人 来源:britannica


战争结束之后,英镑供大于求,英国财政部禁止伦敦金融城的各个银行对外提供贷款,伦敦迫不得已放弃了国际贸易融资的生意。而资金充足的摩根公司接下了不少国家巨额贷款和债券发行,在全球不断扩张。

实际上,英美的地位在更早的时候已经颠倒过来了。

19 世纪末,铁路网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品和矿产品产量和出口量都不断增长,到了 1900 年左右,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经济体。而这自然影响到了金融市场,无论是摩根集团经营的重心,或者是全球金融中心,都逐渐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世界 GDP 变化 来源:经济学人


1860 年前都主宰着世界金融的罗斯柴尔德家庭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离开欧洲、移民他处的人都是社会渣滓,依然固守在欧洲。这最终令他们将主导权拱手相让。

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相反,摩根集团进行了重组。1895 年,位于华尔街 23 号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被重新命名为 J.P. 摩根公司,巴黎分公司德雷克塞尔-哈耶斯公司改为摩根-哈耶斯公司 ,费城子公司依然为德雷克塞尔公司,不过德雷克塞尔家族已经退出实际经营。

华尔街 23 号 来源:wikimedia


而过去摩根集团的总部——伦敦的 J.S.摩根公司将会在数年之后改为摩根建富公司,资金来自美国,J.P.摩根公司为其合伙人,拥有其三分之一的股份。

从此以后,纽约成为摩根集团的中心,皮尔庞特成为所有子公司的管理者,他将能够获取所有公司利润的 35% ,而过去与他同等地位的合伙人们降格为子公司的合伙人。

而皮尔庞特的儿子——杰克•摩根(J. P. Morgan Jr.)在这次重组之后,被皮尔庞特派去了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的伦敦,就像皮尔庞特当年被朱尼厄斯派去还不重要的纽约一样。

“摩根代表着困扰了美国一代人的一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人想到银行家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摩根家族的形象。最初他们曾经因为摩根公司的公正诚信而对摩根抱有好感,但这些好感很快就被摩根的傲慢和贪婪所带来的反感替代了。

1912 年反托拉斯运动达到高潮,民众并不像皮尔庞特那样认为托拉斯是维持秩序的组织,而将其视为疯狂为自己谋利的公司。《摩根财团》的作者罗恩·切尔诺夫(Ron Chernow)如此总结美国人对摩根的态度:“摩根代表着困扰了美国一代人的一切:到处乱建的工厂、野蛮残酷的兼并、华尔街上那疯狂而又无休止地制造繁荣和衰败的狂欢气氛”。

1910 年 Puck magazine 漫画:《中央银行》 来源:Morgan Library


过往几乎不与公众接触的摩根公司并不知道如何应对民众的情绪,而皮尔庞特的说教更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反感。

1912 年,在由路易斯安那州民主党员阿尔塞纳•普约(Arsène Pujo)所主持的听证会上,皮尔庞特称自己没有任何权力,又强调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格,他只借钱给自己信任的人:“我记得当初有个人走进我的办公室,当我知道他连一分钱也没有的时候,我就给了他一张 100 万美元的支票。”

皮尔庞特在子女陪同下前去普约听证会 来源:Morgan Library


1895 年华尔街对金本位制的维护令美国农民气愤不已,因为金本位制加剧了他们的债务问题。自此之后,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不满日益积累,普约听证会只是其中一次高峰,而摩根公司将会在未来持续面对这个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听证会带来的打击加速了 75 岁高龄的皮尔庞特的死亡,1913 年,他在罗马去世。

《华尔街日报》在讣告中写道:“这样的人后无来者……拿破仑、俾斯麦、塞西尔•罗德斯、哈里曼等都后无来者。他们的权威不能永久持续下去。”

尽管做了这么多改变历史的事,但实际上皮尔庞特·摩根自己并没有多少钱。《金融之王》书中是这么说的:

“人们认为他不是简单的富有,而是像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尔特家族或安德鲁·卡内基家族一样富有。他严厉的目光和暴躁的脾气让绝大多数人生畏,甚至包括他的合伙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财富被夸大了,他根本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富有——皮尔庞特·摩根在 1913 年去世时只留下了一处价值 8000 万美元的庄园。当然,这一误解在当时对克服危机是有所帮助的。据说身价 10 亿美元的约翰·洛克菲勒曾摇摇头说:‘仔细想想,他连一个富人都算不上。’”

而皮尔庞特的死亡成为了摩根历史的分界线,从此以后摩根公司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拥有他那样的影响力。

很快,J.P.摩根公司将会一分为二——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无论是哪家银行都无法再保持过去的高傲与绅士做派,摩根公司也将不再是家族企业。杰克•摩根,或者是摩根公司的合伙人们,将会面对截然不同的时代。

我们将会用另一篇文章来讲述接下来的故事。

制图:冯秀霞

题图:hubspot 和 wikimedia

和潮牌合作、食物创新以及要去第三方电商的宜家,会是个更好的宜家吗?


假新闻泛滥应该责怪社交网络吗?不,它只说明人们有多么着急想读懂这个世界


法国小伙在北京发现了 85 万张旧底片,谁来解读它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