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和说唱歌手 Lu1 聊了聊,他觉得说唱不一定是躁和消费化的音乐

2017-09-18 周哲浩 好奇心日报


“我觉得在 Hip-hop 中,音乐风格是辅助音乐人表达情绪的工具而已。”他说。

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Lu1 (路壹)已经记不清了,不过他记得最初录歌时的无措。

当时他连混音的操作都没有掌握。他的歌曲录出来之后,听上去很碎很散,不像其他人的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他以为是自己录音技巧的问题,于是便在发声上下功夫,后来控制住音量起伏的自己天然就能录出一点压缩的感觉。直到大学和同学聊天,才发现原来有一种叫做压缩器的工具,在压缩器过一遍,声音自然就浑厚了。

如今 30 岁的 Lu1 已经是一名颇具人气和名声的说唱歌手了。他 2015 年签约明堂唱片正式出道,发行的两张专辑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2015 年的《男孩》获得了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年度最佳嘻哈专辑以及豆瓣网主办的阿比鹿音乐奖的最受欢迎说唱专辑;2016 年的《午夜列车上的告别》再次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年度最佳嘻哈专辑,Lu1 本人则收获了阿比鹿音乐奖最受欢迎说唱音乐人以及年度说唱音乐人的奖项。

相比起履历上的荣誉,更令歌迷们津津乐道的是 Lu1 走心的歌词。Lu1 通过歌词营造出的画面感和故事感也往往能让人产生一种共情的代入。“走心”、“动人”是对他歌词常见的评价。

9 月初,他在上海的 JZ Club 举行了一场小型演唱会,为名为“游牧”概念巡演的序幕,之后会在深圳和北京举行。不大的酒吧因为人群的簇拥变得略显闷热,一个半小时的演出里,有 2-3 次,后方的观众在歌曲间隙喊出了对前方站立人群挡住视野的抱怨。不过,秩序随音乐响起而安定,Lu1 那些与成长、乡愁、时光相关的歌词总能得到场下观众的附和。

“一方面就是个性吧,因为我个性也是比较静的,比较喜欢写静的一些内容,”Lu1 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的时候说,“另外,我刚开始写歌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谁而写,就是为了自己而写,所以内容会比较私人一点。私人的内容可能更容易触碰到别人一些。之前大家感同身受的事情,并没有人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

在《男孩》专辑中主打的三部曲,便是 Lu1 生活轨迹的写照,或者也可以说是很多他的受众也曾或者正在经历的状态。同名单曲《男孩》是大学时期的作品,流露的是一种要开始独立成长的姿态;《伸手摘下了》是毕业后工作处于的一种迷茫以及四处碰壁的状态;《起舞吧》则是关于在找到目标后的坚定。


“情绪”是 Lu1 在采访中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他觉得创作是为了反映自己情绪而发生的。他并不会刻意积累或者琢磨韵脚这个在说唱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他更看重表达的积累:在翻阅书的过程中会划出一些觉得细腻到位有关情绪的比喻,然后对着手机念,转录成文字存为文档。

“(音乐重要的)很多是表达上的内容,怎么把一句话在不损失韵脚和技巧的基础上内容表达到位,”Lu1 说,“我觉得那个很多是文字上的功底。”

Lu1 举例说,自己的《爸爸的手表》这首歌,从技巧上而言非常简单,但是情绪表达上非常自然,“没有设计的痕迹,你听他就感觉像听故事一样的。”

爵士说唱是经常和 Lu1 联系在一起的标签,那确实也是最适合他表达情绪的音乐类型。不过 Lu1 并不是在一开始就锁定了这种风格。

14 岁的时候,Lu1 跟随父母来到美国,耳濡目染接触到说唱音乐。爵士并不是最盛行的说唱音乐,不管是 BET 电视台还是收音机里的都是那种比较躁动的说唱音乐。Lu1 效仿着这种风格,会穿很大的衣服,高中同学形容他“很黑人”。

差不多同时期,像是竹游人、隐藏、热狗这些华语说唱的声音也传到了 Lu1 耳中。虽然他们的技巧和表达方式都让 Lu1 着迷——尤其是竹游人,这个组合让 Lu1 第一次意识到韵脚还可以双押这么玩——不过这些声音的内容和在美国听到的一样,都没有在私人情感上触动到 Lu1。

Lu1 效仿着耳朵听到的内容,尝试着创作出了一些很硬核风格的作品,但效果并不理想。他说:“我之前做一些比较硬核的东西,比较 gangster 的一些,更加 pop 一点的东西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是被这个技巧牵着走入,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写 rap 而写 rap,不是为了要宣泄一个情绪,然后 rap 正好是一个适合的媒介而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的主次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听得出来的。”

大学时期重温 Nujabes 一下子让 Lu1 发现了自己的方向。他之前听这位日本制作人的作品时,只是觉得制作人导向的专辑和艺人导向专辑制作方式的不同很奇怪。随着逐渐接触了一些其他日本爵士风格制作人的作品慢慢听出了感觉,并找准了爵士说唱这个表达的方式。

在美国的时候,Lu1 会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踏出舒适区的事情,如果他觉得这个事情他应该经历。虽然对公共演讲有所恐惧,但他在高中强迫自己选修了公共演讲的课程。到了大学,为了积累演出经历,Lu1 主动去联系文化社团,希望能够在招新的时候演出。那次之后,登台的经历逐渐多了起来。

“我记得当时做决定要去问他们的时候,有两个想法,有两个声音,一个说算了吧,明天再问,因为有两天时间,但是我想我如果当时不做下这个决定,不马上问,我明天肯定不会去问他,”Lu1 说,“我当时真的有种感觉,我大脑要把一个东西 overwrite,我要屏蔽掉一些声音。我不能听你的,我必须要把这个事情完成,不完成我觉得我会后悔。”


2007 到 2008 年的时间里,Lu1 明确感觉到爵士说唱这种形式在国内能够被认可,他之前在 MySpace 上的作品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而这一年他在豆瓣和台湾街声上传的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在街声,他的作品屡屡被推荐到首页,这是件能够带给地下音乐人不少成就感的事情。当时还有一位爵士说唱歌手的作品也一直会在首页出没,那便是还尚未正式出道的蛋堡。

“(对于第一次接触说唱的人而言),爵士说唱的门槛是低的,比较容易入门,因为有旋律感和节奏感。”他说。

Lu1 理解为什么爵士说唱的标签一直伴随着自己,毕竟自己的两张专辑都是偏爵士的风格,不过他还是觉得,一切都是在为情绪服务,只是爵士说唱适合之前想表达的内容。如果之后想抒发的情绪不适合爵士,那么他自然会用不同的风格表示。

“我觉得在 Hip-hop 中,音乐风格是辅助音乐人表达情绪的工具而已。”他说。

我们还和他聊了更多

Q=好奇心日报

L=Lu1

Q:创作灵感或状态最好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L:最好的状态是在早上,喝完咖啡是我状态最好的时候。但是我又很爱睡懒觉,所以这个事情不经常发生。(笑)

Q:最近一次这种状态是什么时候?

L:去英国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有时差(笑)。我们楼上那个酒吧,早上不接客。白天的时候就是住酒店的一些客人用。整个早上就没人,就我和小黑(明堂唱片老板)两个人,那我们就喝咖啡。因为第二天就要录音了,然后就赶着把东西写完了,结果那天写的也没用……在英国录的是当天写的。到工作室后,从一个主题重新从和弦开始写。

Q:你选择的合作对象好像都和你有很强的链接,竹游人让你认识到双押,后来你和 Cee 合作了,蛋堡是人们经常拿来和你比较的,你们后来也合作了, 45 29042 45 13305 0 0 7978 0 0:00:03 0:00:01 0:00:02 7976是刻意的么?

L:合作肯定都是要有链接,至少相互欣赏。之前有人问,会不会在音乐加入中国传统乐器,那我觉得,这个看你需不需要,我不会去为了用而用。为了做中国的歌而用就本末倒置了。我的初衷不是为了一个乐器去做,而是为了一个情绪。合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从我的角度出发,定下基调找艺人合作,那跟他需要(适合)。

Q:怎么看待爵士说唱在说唱中处于的相对冷门的状态?

L:爵士说唱在美国也不是一个特别大众的东西。现在的话,流行的也是一些比较躁的。我也不知道美国怎么也流行不起来。但是相对来说,基数是大的。Hip-hop 在美国毕竟是成熟而且认知上立足的一个形式。中国的话不是。所以现在看到的,可能是大家都往(形式流行的)Hip-hop 上面涌,慢慢才会分散开。真正喜欢 Hip-hop 的会沉淀下来,了解还有什么风格。美国是在这个之后的现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大家从小就听 Hip-hop……我们现在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 Hip-hop,会涌向一个风格。我觉得这个需要沉淀和大家寻找自己喜欢风格过程的时间。

Q:在业界有哪些敬佩或喜欢的人物?

L:有很喜欢的音乐人,北京的 ITSOGOO。他们很坚持。跟他们交往下来觉得焦(亦真)真的是个艺术家,真的好爱音乐。赵鑫也很钻研,在技巧上面。

Q:现在说唱在国内突然火了,人们对它有存在什么样的误解吗?

L:不能说误解吧。但不希望大家对它的理解就是躁或者消费化的音乐。因为我觉得它也是能静得下来的音乐。我当时在做《男孩》的时候,选择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封面。我希望大家看到它的时候,不能说是肃然起敬,但至少也会觉得它是件艺术品,是可以坐下来静静欣赏,看歌词的,而不是纯消费的,从专辑的封面想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也不希望大家第一次接触,就觉得嘻哈就是这样。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判了死刑。希望大家能 open-minded 一点。

题目和文中图片由明堂唱片提供

10 个词,帮你了解美国 50 年前那个“除了爱就没别的了”的夏天(一)


“古希腊人站在海边,眺望着紫色的大海”,等等,大海是紫色?


小龙虾卖得越来越贵,这个生意里,到底是谁在抬价?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