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茨威格笔下的维也纳人”|接力访问007 Yuan
后来去瑞典读研究生,他也记得当时的触动,这个更为直观:他看到机器人在给火车自动切换铁轨。他想他就是会为这一类东西感兴趣的人,而他上学、留学甚至一直到创业的时间又给了他相当的机会,让他看到更多类似的“触动”,感受到那种眼界被打开的感觉。
他喜欢那份叫做 Monocle 的杂志。很多人喜欢这本 Wallpaper 创始人创办的杂志,是因为它的“高级审美”,包括整整齐齐地排列物品,从上至下俯拍的视觉陈列方式。也有人喜欢它以国家为采访对象的“野心”,迷恋它每年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不过对 Yuan 来说,Monocle 是第一家让他看到全球有那么多小众存在的媒体,在此之前,媒体视野都是主流的、宏观的。只有 Monocle 会罗列出全球的小众店铺或者商品。
毫无疑问 Monocle 是极度物质化的,它从不以深刻的访谈或者报道见长。但 Yuan 的迷恋不是没有道理。在中产阶级消费日益大众化的时代,许多人希望作出个性区隔,Monocle 只不过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了“本地化故事”的全球市场。
2015 年,Yuan 和两个女生一起创立了自己的配饰品牌。他做事的节奏并不快,第一批包袋上市要在一年多之后。在“生活美学”消费最流行的那两年,他也没有扩张,但一直健康地活着。到了 2021 年,资本突然找上门来,因为当时“新消费”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做了几份商业计划书之后,他还是放弃了。因为团队的共识还在,健康最重要,包也不是一个人需要频繁大量消耗的东西。
可能在他喜欢 Monocle 杂志之前就是这样了,对小众的东西更有好感。只不过 Monocle 强化了他的这个偏好。这其实是一种奢侈选择,在大众市场才是主流的今天,守住利基市场意味着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Yuan 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不然他不会用“破产的世界公民”来形容自己,“沐浴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并且相信改革开放的人”。这份隔空自嘲,有点像茨威格笔下的维也纳人。他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带着戏谑,又有点黯然。这是他怀念 Monocle 的原因,“它给你一种对生活的向往,让你知道世界还很大,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最近 Yuan 在考虑将公司搬去深圳,因为供应链配套完整的包袋供应商几乎都集中到广东那一带,其他地方,比如他现在合作的浙江企业,都逃不过产业转移带来的颓势。最近唯一的好消息,是出口在年底的时候又重新运转起来,而他也准备好把之前酝酿好的海外市场更好地做一做。
Q:最近做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A: 招了一个非洲某国的小朋友来公司做市场推广。
Q:这件事怎么发生的?
A:我们几个月前希望进一步找一个海外推广的兼职人员,发布在一些招聘和社交平台上。
本来希望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海外的人,结果意外的、惊奇的发现国内原来有大量南亚和非洲的年轻小朋友们在半工半读。然后面试了一些,发现大家能力都挺不错。(也可能在广东地区,这种事很早就是常态了。)
Q:为什么你觉得这件事有趣?
A:有趣的点在于,我们办公室又开始进入了很多年前我进外企时,在工作环境中会遇到不同国家的人,除了工作中思维不同的碰撞也会有不同文化的日常沟通带来的小趣味。也就是多元性文化带来的趣味。这个小朋友进公司后,让我觉得本国和海外脱钩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且仿佛看到了 90 年代在美国和欧洲淘金的中国人的身影。历史总在螺旋重复。再次见证这件事新的一轮本身,就足够有趣了。
Q:推荐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人?
A:艺术家烟囱。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解锁完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