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风沙中的先行者》荣获省企业文联“交通杯”征文三等奖

2017-12-19 中国电科五十四所

今年8月,54所响应河北文联主题实践活动,参加了河北省企业、行业文联举办的“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交通杯”征文大赛,报送作品6部。本次大赛共征集到来自近二十家企业行业报送的作品一百余部。近期获奖结果揭晓,54所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网络专业部底康的作品《风沙中的先行者》荣获三等奖。


《风沙中的先行者》讲述了网络专业部321海外项目团队在国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生活的全貌,展现了54所人兢兢业业、不畏艰苦、勇于奋斗的职业精神,中肯的言语娓娓述说着坚强与意志,读来令人心生感慨。今天,小编带大家重温这篇文章!


风沙中的先行者



321海外项目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一个技术过硬、一个意志如铁的团队,一个经历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考验,在撒哈拉广袤的沙漠荒滩之上留下风沙吹不走的足迹的团队。


一、行程将尽,再忆峥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321项目海外工作已经进入到后期维保阶段,团队大部分技术人员已经回国,继续投身到祖国各地的网络建设,但是,在沙漠中奔波的几年生活,我们一直都铭记于心。现在想起来,那些一起经历过得风沙,一起忙碌的任务,一起奔波的路途,那些珍贵的记忆,还是萦绕在我们脑海中。


撒哈拉,这片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她熟悉,是因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征途,我们早就熟悉了她那盛夏高达五、六十度的气温,那干的令人脱皮的气候,那一条条我们走过无数遍的沙漠路,那一个个承载了我们一年又一年时光、伫立在在沙漠中的各个大小站点;但是她又是那么的善变,那么的神秘:突变的气候、另类的风土人情、伴随着时不时到来的关于恐怖袭击的消息,让我们依旧对这个地方保持着一颗陌生又敬畏的心。


就是在这里,这片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我们年轻的团队第一次展开了海外工作项目,这三年。


这三年,我们在撒哈拉2300千米的沙漠之路上,奔波往返、反复征战;

这三年,我们经历了烈日炎炎的酷暑、漫漫狂沙,曾经风餐露宿,不乏日夜兼程;

这三年,我们建设部署覆盖40多个通信站点的IP业务承载网络,完成各类通信业务的架设,完成了多次测试,完成了各种联试,完成了最终的验收。


回首三年,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稀历历在目,现在就让我们和大家分享那难忘的几百个日日夜夜,我们那些在撒哈拉奋战的往事。


二、披荆斩棘,风沙无阻


无论身在何处,但凡在外漂泊,最先关注的也就是“衣、食、住、行”四件大事,而在沙漠中因为独特的自然气候、民俗习惯、资源物质、运输条件等情况,使这四件事与国内出差大相径庭,可谓是自成一派,这些差别让我们团队的成员历经了众多不便,甚至可以说是严酷的考验。


衣,首先说说团队在撒哈拉中的穿着,年初的撒哈拉并未显露她炙热的一面,但昼夜温差很大,初来乍到很不适应:晚上冷的人恨不得盖两层被子,出门即使穿着国内带来的毛裤都微感寒冷,但一到白天尤其到了正午艳阳高照的时候,温度又变了个样子,穿的多点都觉得热。


后续几个月,温度开始骤然上升,几乎一天一变,尤其到了7、8、9三个月的时候温度可谓是酷热难耐。基本上一天待在室内都穿着短裤衬衫,但是到了室外,又不得不穿些长裤长T,因为阳光太毒辣,基本上在太阳下晒10分钟就能感觉皮肤有些刺痛。必要时候带着帽子防止太阳把头发晒脱了。


食,中国有句老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在中国文化里,众多的生活条件因素之中,饮食条件在是排在第一位的。衡量一个人生活状态如何,一般大家都会先问道吃的如何。但是到了这里,基本上我们的回答大多数时间应该是“饿”、“不饿”,而不是“好”、“不好”。


各式各样的军中食品


人员依托于军队的保障的伙食,内容比较固定,应该是军队里的标配,虽然各个地区略有自己的特色,但总体上就那么几种:豆子汤(各种不知名的豆子熬制而成,时甜时咸),法棍,西红柿、生菜、洋葱拌成的沙拉(这是奢侈品,多数时候只有豆子汤)。军队的食品着实不合中国人的胃口,食物的质量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法棍的最大特点就是刚出锅很香脆,一天之后就变“木棍”。有些站点卫生条件很差,大小蟑螂满屋爬,以至于吃饭前我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先要磕一磕部队送来的盛装法棍的篮子,因为里面会爬出一群“小强”。


在不能协调军队伙食的站点,我们秉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因此我们也练就了一身做饭的好本领,炒菜烧饭、干粮稀粥几乎人手都有自己的“保命”绝活。但是由于沙漠地区站点物资材料稀缺,很多蔬菜需要从沙漠周边的小镇花费半天时间运送进来,因此存储方便的土豆、洋葱、鸡蛋是做菜的主角。由于运输不方便,通信不便利,有时在无人区站点的蔬菜和饮用水供给不能够按时到位,导致我们真正在一些沙漠深处的站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物力维艰”,何谓“弹尽援绝”。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当然,建设过程中,这些饮食虽然不美味,虽然可能“缺斤少两”却也能够做到按时按点,最难的是验收测试的路上,一路下来,测试的时间紧,任务重,不但每个站点都要测试,每一天的行程几乎都是最大限度的跑到最后,经常是早晨5点出发,晚上11点到达落脚站点,因此吃饭也变得“食无定时”。


住,我们的住宿,可谓是五花八门,每个区域,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一面,40多个站点数十多个驻地,各不相同。那真是住过板房,住过砖房,住过临建,也住过草堂,也曾天作被、地作床,也曾高端大气,堪比快捷农家。各式各样的房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不同的酸甜苦辣充斥着我们一路的征程。


简陋的营房


当然住宿不可能风平浪静,毫无波澜,住在沙漠,就要享受沙漠特有的待遇。“夜半无端风自起,划然长啸人心悸”,大风自然是沙漠中的特产。有时大风吹倒了衣架,吹跑了衣服,这是小事;板房的房顶不结实,房顶被风吹跑了,大石头滚落在地,这是大事。当然有风便有沙,“沙飞朝似幕”对于有露缝的窝,甚至是敞篷的窝,沙尘暴无异于是灾难。有风是祸事?没风未必是好事。当盛夏40度以上时窝在木头铁皮房中,那可真是想“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除了房间,住宿的环境条件诸如生活用水、厕所、供电、蚊虫等等任何一个地方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可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比如自己挑水、拎油桶灌油、发电、上“露天厕所”等诸多的不便。


当然,伴随我们周围阴魂不散的恐怖气息也影响着我们驻点的人心。一段时期,为了确保人员安全,中电项目部在2016年8月还专门下达《关于要求321项目各参建单位加强在阿人员安全管理的函》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以防止恐怖主义分子对人员安全的危害。


行,我们一直都称在这个国家的行程像是在逃难,这是有根据的,不只是因为携带行李众多或者装在皮卡上的行李真的像是居无定所的难民携带家当奔波的场景。


正所谓沙漠“行军”一看老天,二看安保,三看计划,同时我们还时不时的要度“开头劫”“行路劫”。所谓一看天,指的就是天有不测风云,狂风暴雨,漫天沙尘是阻碍我们出行的最大难题,有时沙流封了路我们就不得不原路折返,这种情况在三年工作中没有少遇到。二看安保,就是看部队护送人员的时间安排,有时可能一个站点要等上5、6天才能有安保,如果安保取消,后续所有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三、魂牵梦绕,无语凝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于每一个经常出差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印在心中的痛楚。这种痛楚,挥之不去,总在夜深人静,或是紧张的工作告一段落时,它总会悄悄的出现在心中,慢慢的发酵。


这种思乡的感觉在第三个年头更甚。当祖国大地一片欢天喜地,浓浓的年味儿依旧充斥着神州大地,仿佛还能听到耳畔响起欢快的炮声。大年初七,2月14日,本是夫妻或者情侣温馨甜蜜的日子。那一日,也是我们踏上通往阿尔及利亚的航班的日子。那一夜我们几乎未眠,从这一刻起我们就没有断过对家里魂牵梦绕的思念。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时我们甚至都不敢和家里太多嘘寒问暖,因为我们怕,怕跟家人问有没有事情,因为就怕是听到也帮不上什么忙。婚房装修,准新郎不在,家里事情只能交给60多岁的父母和忙碌的妻子。家中的孩子,或是牙牙学语,咬字不清,或是刚刚步入学堂,等待父亲谆谆教诲,更有甚者才呱呱坠地未到满月。我们只能面对镜头或者是话筒、文字来表述我们对他们的思念,亦或是一种亏欠。看着别人一家三口带着孩子游玩学习的照片,我们只能一遍遍的面对亲人们“什么时候回来”的疑问,回答一句:“对不起,这里的工作还没结束。”


我们不怕在冰冷漆黑的沙漠奔波赶路的夜晚,只怕在行进的路上不小心看到那高高的挂在他乡云端的圆月,那种感觉,直教人潸然泪下,可谓是:“人在异乡愁断肠,家中琐事挂心上。最难十五月圆时,思绪万千泪满裳。”


四、大漠赤心,团结奋进


虽然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祖国,但是我们团队的心依旧与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在遥远的撒哈拉,我们坚持时刻向党组织汇报这自己的思想,先后编写出多个宣传报道和文件,并积极的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为顺利开展在海外工作的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2016年7月24日,接上级指示,经党组织同意,结合321海外工程,在阿尔及利亚成立“321海外工作组(54所和34所)党支部”。


沙漠中的临时党支部


321海外党支部成立以后,我们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阿国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建设,跟进党的先进思想,并结合在海外工作成员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学习党规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党员们还积极的参与中国电科组织的答题活动,并且每个人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工作生活中,党支部骨干成员秉承的吃苦在前的工作作风,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协调能力,不断推动海外工作的发展。在艰苦的环境中,注重“学与做”,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所学,不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五、不畏艰难,百炼成钢


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不足以阻挡我们前行的道路,一旦进入到工作状态,我们向来是干劲十足,不畏艰苦,勇于承受。


任务总是接踵而来,经常是刚完成一个站点没来的及调整就赶赴下一个站点。计划常会临时变动,本来是毗邻乡村建设转眼就变成深入沙漠。时间总是不能延误,本来到达就已经是下午,第二天又要启程,只能在晚上通宵调试设备。征途中不乏“刚下军机,就进机房”,“刚出沙漠,又行边境”。



团队成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


但是无论是什么困难,我们都能一一克服,无论是什么问题,我们都无所畏惧,我们凭借的是什么?凭借的就是不断积累成长的工程经验给予我们工作上的信心;团队互助、众志成城的工作气氛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苦中作乐的生活工作态度让我们时刻充满了迎接挑战的状态。


“试玉要烧三日满”,我们的团队在大漠烧烤了历练了不止三年,终于修成正果,无论是团队的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凝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现场问题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商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团队成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二)


三年多的试炼,我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团队,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长期海外工作经验,具有多方面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团队:


成长为一个坚忍不拔的团队,一个统一指挥,高度凝聚力,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能够攻克难关的团队;


成长成为一个拥有全面化综合化能力的团队,专业技术能力覆盖网络交换、安全防护、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储备丰富,能够应对多方面综合网络建设的问题;


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的海外培训经验的团队,整理了一套涉及网络理论、安全理论、安管理论、网管理论、路由交换实践操作、安全设备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资料,拥有培训环境建设和培训课程规划等丰富的培训经验;

团队休整的日子


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组织大型网络业务联试能力的团队,联试内容涉及网站应用、流媒体服务、IP视频业务、邮件与即时通信软件测试等,团队具有多项业务领域多形式演示平台架设经验。


六、锲而不舍,战果丰硕


经过三年的奋战,我们完成了40多个站点,分层次,结构化,高冗余,高安全性,管理便捷的网络建设。


建设网络培训基地,对用户方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两期专项培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弥补受训人员技术知识的不足,并指导后续网络使用。建设过程和验收过程中多次操作维护培训,现场培训,指导用户进行单设备和系统操作,获得学员一致好评。


在最后的验收测试过程中,顺利的完成用户要求内各指标的测试内容,在验收测试过程中,业主反复认同网络工程的建设,并多次说出“对于网络方面,我们很信任,网络没有问题”等高度认可的话。在本次工程中,我们敢打敢拼,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用户和中电公司的认同。

321海外项目团队


团队也多次获得所内和专业部的表彰,并且河北工人报记者还特别编写了一篇《大漠狂杀酬壮志高天烈日映丹心》的报道,专题记述了我们这个团队鏖战沙漠的点点滴滴。


拼搏还将继续,现如今,我们团队依旧有人坚守在国外的战线上,侯哲同志在国外坚守了18个月,历经工程实施和维保两个阶段为项目保驾护航,李绪凯同志继侯哲同志后继续奔赴撒哈拉沙漠完成设备巡查和维保工作,后续我们的团队还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奋斗在这片曾经耕耘过得热土沙漠中,在后续的维保工作和二期的工作中再次创造辉煌。



通讯员 | 底康

编 | 田旭婷


延伸阅读:

人物 | 五十四所郝学坤参加河北省首届军民融合十大人物颁奖仪式并荣获“十大人物”称号!

人物 | 许书彬:年轻的“虎劲儿”去“垦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